三星ps50c350b1故障(三星ps50c350b1花屏)
前沿拓展: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SMZDM.COM|作者:玩機玩鏡的GG
創作立場聲明:全文約1.1W字,93圖,建議收藏后連接WiFi觀看。盜用必究!
其實這篇文章本該一周前就該發出,GG本來預定了JD20號的S20首發,然而很不幸的正好看到了大媽上的拼爹爹S20百億補貼爆料,又很不幸的搶到了一臺,左思右想之下還是退了JD的訂單上了PDD的車,因此耽誤。這里要特別表揚一下拼多多靠譜官方旗艦店,不僅首發直降1000元實惠消費者,而且為商誠實守信,極具契約精神——下單時講好的成團后6天之內發貨,在GG的多次好心提醒下,終于在第5天22小時57分24秒時如約發貨。如此良心店家還請各位值友多多去照顧他家生意。
也許是為了滿足一些人的大屏偏好,也許是為了塞進更大的元件和模組,也許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散熱和性能釋放,不知從何時起,市場上的手機開始變得越來越巨大,越來越厚重,乃至單手已經難以操控。2020年,手機廠商的“軍備競賽”已經達到白熱化的階段,手機的尺寸已經去到了6寸以上,動輒半斤的質量已經是各路旗艦不得不承受之重。裸機200g以下的手機已經堪稱苗條,低于180g的機型簡直可以算“輕若鴻毛”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大屏。大屏手機雖然具有更好的配置,但在需要單手操作時非常不便,較大的重量在長時間捧著手機時也會覺得非常累手,連放褲袋里都覺得墜得慌。一臺都不能捧在手心的機器,能稱之為手機嗎?
因此便誕生了一群“小屏黨”。他們或是在每季新發的機海中尋找著自己心儀的小屏,或是堅守著某些已經過時型號的機型當“釘子戶”,總之,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票:這個世界需要小屏!
“小屏手機”的定義:
一般情況下,三圍尺寸不超過160*70*8mm,重量不超過180g的輕薄型手機,可稱為小屏手機。
請注意,這個定義是我下的。
當然這個定義不很準確,另一種比較實用的定義是,單手操作時,大拇指可以觸碰到屏幕另一側邊緣的手機,可稱為小屏手機。由于不同人手掌大小不同,因此對于小屏的寬度定義不盡相同,但極限大致在68~71mm 以內。
剛剛好可以單手操作
而“小屏旗艦”,則是要在滿足小屏的前提下,盡可能達到旗艦級手機的配置和性能。考慮到在小尺寸里堆料較為困難,也可以稍微放松標準,但至少要具有大屏手機次旗艦級別的性能。在GG看來,2020年的“小屏旗艦”,至少應該具有以下配置:
1,支持5G網絡;
2,采用旗艦級SOC;
3,不低于1080P,90HZ規格的屏幕;
4,3500mAh以上的電池;18W以上的快充;
5,具備真三攝(超廣角+廣角+中長焦),光學防抖;
6,雙揚聲器。
如果去掉今年新興的5G和屏幕刷新率要求,2019年勉強能滿足上述大部分條件的機型主要有三星S10e(缺長焦攝像頭、續航不足)、三星S10(續航不足)、華為P30(單揚聲器)、索尼xperia 5(續航不足)、iPhone 11Pro(缺長焦攝像頭,重量超標),選擇不多,P30已經是最接近的產品。到了2020年各大廠商開始采取“中杯、大杯、超大杯”的產品策略,以往的小屏型號直接加碼,小屏旗艦已經難睨蹤影。而在其中,卻獨有一機,不僅滿足了上面所有要求,還很大程度上超額完成了任務,它便是今天的主角了——Samsung Galaxy S20。
下面,就由GG將其各方面的配置體驗一一道來。
1.外觀、尺寸開箱我們就直接略過了。S20大陸國行有三個配色:遐想灰、浮氧藍、柔霧粉(港行沒有藍色),GG選擇的是藍色款。浮氧藍背板配色接近于“糖果風格”的天藍色,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攝像頭是麻將牌式排列。
背板在復色光照射下不同角度還會反射出彩虹色,非常耐看。
正面是一塊6.1英寸中置打孔屏,2.75D微曲面設計,單手即可完全掌握,手感極佳。
裸機三圍151.7*69.1*7.9mm,尺寸最小的驍龍865機型之一,微曲面設計既使屏幕邊緣變得光滑不咯手,也大大減少了大曲率曲面屏邊緣顯示的問題。握在手心的感覺非常棒。
官標裸機163g,加上雙卡164g,戴上原裝塑膠殼182g,即使戴套也輕于絕大多數機型,單手拿著多玩一會兒也不會累。想想三星在這163g的機身里塞進了一塊4000mAh的電池,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Galaxy S20的屏幕,是一塊好屏,但GG認為難稱優秀。下面慢慢講。
首先,作為一款微曲面的屏幕,其邊緣顯示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從正面看曲面區域占比很小,UI適配也很好,基本上不會有字體或者視頻邊緣跑到曲面上導致變形的情況。從側面看由于折射原因會有一點點發綠的陰影,實際上影響不大。(因拍攝原因,實際綠色比照片中更淺。)
S20系列支持最高2K(3200×1440)分辨率,最高支持120Hz刷新率,但兩者不能同時開啟。使用1440P的分辨率相比于常見的1080P分辨率在觀感上有一定的提升,不過GG感覺在6.1英寸的小屏上其實差別也不是特別大……
如果湊近了放大看的話會明顯一些。(對焦在“分”字上。)
S20使用的是自產AMOLED屏幕,鉆石排列,即使是同分辨率下也比某些采用周冬雨排列的國產屏幕要清晰一些,而且不存在屏幕混用的“抽獎”現象
。
而120Hz才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實際體驗下來120Hz提升最大的應用其實不是玩游戲,而是刷微博、淘寶這類網頁應用。120Hz玩游戲可能跑不滿,但刷網頁時候效果立竿見影,對于沒有用過高刷屏的人來說絕對是想象不出的順滑,再也回不去那種。(GIF幀數低可能不太好分辨,實際使用感受更明顯。)
60Hz
比較遺憾的就是2K和120Hz不能同時開啟,官方的說法是考慮了續航要求,正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GG就個人感受而言,還是120Hz的體驗提升更大一些。不過已經有一些動手能力強的玩家開始研究破解的方法,想必不日即可火力全開。至于這2K+120Hz加持下續航會不會崩掉,可以參考一下隔壁4200mAh電池的Find X2 Pro……
S20屏幕色彩有“鮮明”和“自然”兩種模式,“鮮明”模式下可調色溫和RGB配比,自然模式下不可調。關于色域和色準GG沒有專業的測試儀器,但是在“自然”模式下,顯示色彩與GG事先校過色的100% sRGB顯示器幾乎一致,沒有明顯的過飽和或偏色現象。加之三星屏幕一貫色彩優良的傳統,色彩表現上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
還要提一下的就是S20的最高亮度。據各路評測機構測試,S20屏幕手動最大亮度為350nit,全局最大激發亮度約800nit,均處于第一梯隊。實際使用上來說除非是正午陽光直射這種極端工況,否則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出現看不清屏幕的問題。下面是S20與著名的“見光死”P30的最高亮度對比(手動模式):
左:P30,右:S20
另外S20的屏幕自動亮度似乎是具有學習功能的,理論上來說應該能夠各種條件下模擬出最適合使用者的亮度。但是GG玩了兩天感覺這自動亮度還是毫無長進,這個功能就權當是送的吧。
開頭GG說了,S20的屏幕是一塊好屏,但難稱優秀。為什么對一塊無論是分辨率、刷新率、色彩還是亮度都非常良好的屏幕要給出這樣一個評價呢?這來自于GG發現的一個小問題:S20,是全亮度低頻PWM調光。
PWM調光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簡單解釋就是屏幕亮度調節不是靠改變像素點的亮度,而是對像素點進行一定頻率的開-關,開-關頻率高到一定程度時使人眼無法分辨,感覺上就是屏幕比像素點常亮時變暗了。雖然人眼分辨不出開-關頻率,但快速的光強變化還是會對人眼造成刺激,越低的PWM頻率對人眼傷害越大,在低亮度時尤其明顯。一般的AMOLED屏都是高亮度DC調光+低亮度PWM調光,這樣的屏幕只要保證亮度不要太低就可以免受PWM的刺激,然而GG拍攝的時候發現S20是全亮度PWM調光:
最高亮度時,1/100s的快門速度下就可以初見端倪,1/400s快門下已經十分明顯。
1/100s
1/400s
而低亮度下就更明顯了,1/50s下可見,1/200s下原形畢露:
1/50s
1/200s
后來GG從一些媒體找到數據,證實S20系列是全亮度240Hz PWM調光,也就是說這塊屏幕不僅在最高亮度下仍有頻閃,而且還是低頻率容易被感知的類型
。(與之對比,OPPO Find X2 Pro的屏幕是高亮度DC+低亮度480Hz PWM。)
也許三桑認為屏幕的色彩、動態范圍這些指標比用戶的眼睛健康更加重要(實際上他也確實做到了素質一流),但是作為一個視力并不好還經常晚上玩手機的近視眼用戶,GG不能給這塊屏幕太高的評價,只能勸大家不要摸黑玩手機,該開燈開燈,把手機亮度調高點至少能讓眼睛好受些……
3.拍照聊到拍照,GG作為一個鍵盤攝影師正好多說一些。上面提到“小屏旗艦”至少要有超廣+廣角+中長焦的真三攝配置才算及格,但在Galaxy S20上,情況略有不同。S20的攝像頭規格如下:
超廣角:1/2.55英寸 12MP,1.4μm(疑似自產S5K2LA),120°視角(等效約13mm)F2.2光圈:這個規格與上一代S10/Note10系列的主攝基本相同,我們已經見過這一CMOS的表現。規格上遜于華為P30 Pro及OPPO Find X2 Pro系列,但對比自家產品有極大的進步。
主攝廣角:1/1.76英寸 12MP,1.8μm(疑似索尼IMX555),79°視角(等效約26mm),F1.8光圈,支持OIS光學防抖:這是一塊新的CMOS,規格上在2020年旗艦機中處于第二梯隊,稍遜于S20 Ultra、P40 pro、小米10 Pro等1/1.3左右規格的主攝。總面積大約是上代Note10上1/2.55英寸CMOS的190%。需要注意的是這塊CMOS是原生12MP而非“四合一”輸出,沒有高像素模式。
“長焦”:1/7英寸 64MP,0.8μm(疑似自產S5KGW2),76°視角(等效約28mm),F2.0光圈,支持OIS光學防抖:與其說是長焦攝像頭,倒不如說是另一個主攝,因為這個攝像頭視角與主攝基本相同。這個攝像頭主要有3個功能:①提供64MP高像素模式;②提供1.1-30×或2-30×的裁切變焦(具體情況后面說明);③提供8K視頻拍攝。
從上到下依次為:12MP超廣角、12MP主攝、64MP副攝
剛剛GG說“小屏旗艦”需要有中長焦,那么S20上這個“長焦”能不能算中長焦呢?GG認為可以算,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它比焦距更長的中長焦更加實用。
一直以來手機上的長焦大都是采用“小底賺長焦”的思路,其規格與主攝相差甚遠。;例如小米10Pro上的50mm“中焦”,CMOS尺寸為1/2.6,12MP;而華為P30上的80mm“長焦”則是1/4.4,800MP。如果把S20上的64MP鏡頭做裁切獲得50mm“中焦”,此時的CMOS成像尺寸為1/3,剩余像素為20MP。這樣看來,是不是感覺S20也沒比那些具有2ד小長焦”的手機差多少?
更不用提這顆64MP攝像頭的F2.0光圈已經比上述手機的獨立長焦鏡頭大好幾檔了。另一方面是,S20上這款64MP的傳感器不支持四合一的低像素輸出,是普通的bayer色彩濾鏡陣列而非當前被各大手機濫用的quad-bayer陣列。普通的bayer陣列具有更高的色彩分辨率,因此理論上來說S20無論是高像素模式還是2×以下的輕度裁切變焦,都具有比大多數機型更高的解析力。
(對bayer和quad-bayer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https://post.smzdm.com/p/av7m3pkn/)
主攝/高像素廣角:實際拍攝上來說,默認模式下的主攝表現良好,色彩還原偏向于人眼所見,沒有特別明顯的偏色現象。而開啟64MP高像素模式后,會調用高像素副攝,視角稍微縮小,而照片解析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左:默認模式;右:64MP模式
即使不做額外的縮放,高像素模式下的照片仍然比默認模式下清晰很多。換句話說,即使是使用64MP模式拍攝照片,再后期把照片縮圖成12MP,所得圖片畫質仍然比默認12MP的照片好一些。(12MP下的銳化實在有點過了,都出白邊了。)
默認模式100%縮放
64MP模式40%縮放
更不用說64MP下100%縮放了,這是64獨有的style。
64MP模式100%縮放
長焦變焦(裁切):說到S20的變焦,GG覺得有必要先說明一下S20在變焦時攝像頭調用的邏輯:
0.5-1.0×變焦,使用超廣角攝像頭裁切(廢話);
在默認模式下,1.0-2.0×使用12MP主攝進行裁切,輸出12MP;
在64MP高像素模式下,1.0-2.0×使用64MP攝像頭進行裁切,輸出64MP;
在任何模式下,2.0×以上的變焦都使用64MP攝像頭進行裁切,但默認模式下輸出12MP,64MP模式下輸出64MP。
上述結果由GG通過“遮擋法”測試得出。
S20與其他手機不同的一點就是64MP高像素模式下允許變焦,輸出仍為64MP。當然我們都知道裁切后的像素肯定是插值上去的……
這樣的攝像頭調用邏輯就涉及到1.0-2.0×變焦下哪個攝像頭畫質更好的問題。GG用攝影人最喜歡的35mm焦距(1.4×)做了個測試,并且與P30對比了一下:
左:P30;中:S20 默認模式(12MP)右:S20 64MP模式
P30,1.4×變焦,100%縮放
S20默認1.4×,90%縮放
S20,64MP,40%縮放
比較下來是清晰度是S20 64MP>S20默認>P30, 也就是說如果想在1.0-2.0×范圍內獲得最好的畫質,還是需要手動打開64MP模式。至于拍太多64MP會不會很占存儲嘛,反正S20的高像素模式照片壓縮的挺厲害,一張64MP也就20MB不到……
不過若做80mm裁切獲得“3×長焦”,此時S20的CMOS成像尺寸為1/4.8,剩余像素為2.7MP,這時候剩下的像素數就有點不夠了,小圖看起來還可以,放大看就不如P30上獨立的3×鏡頭了。
左:P30;中:S20默認;右:S20 64MP
P30,100%縮放
S20默認,90%縮放
S20,64MP,40%縮放
比較結果是P30>S20 64MP>S20默認,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就是64MP下的畫面仍然比默認的要清晰,這兩張明明是用的同一個攝像頭,不知是不是觸發什么奇怪的插值算法……
總之,得益于高像素大底裁切優勢,S20的中長焦優勢主要在于1.0-2.0×的這個范圍內,大約等效于28-50這個攝影中常用,但卻往往被忽視的焦段。我平時習慣于35-50的焦段拍攝,既可以與被攝物保持適當的距離又可減少雜亂景物的干擾,S20在此焦段內的優勢對GG來說意義重大。時間所限,樣張不多,望諸君見諒。
至于那個最大30×變焦么,64MP的攝像頭裁到30×就只剩下7W像素了,就別要求太多了吧……
30×
超廣角自從DXO改了超廣角鏡頭的評分權重之后,各家也開始在超廣角上堆料了……S20也跟隨潮流把上一代的主攝拿來做了超廣底,不過1/2.55的尺寸相比各路1/2以上的堆料旗艦在硬件上似乎還是差一點。但是超廣角這種鏡頭用在手機上還是功能性更重要一些,夠廣才是王道——有的場面還真就差那么一點點視角,拍風光的攝友應該都經歷過退無可退的尷尬。在這點上S20給的視角非常充裕:120°(約等效13mm),比Mate 30和P 40系列的超廣要廣的多。當然13mm應該是未開啟畸變矯正的數據,日常使用的話還是建議開啟矯正,此時的視角大約在等效15mm左右(目測值,僅供參考)。
實際使用下來S20的超廣攝像頭表現良好,開啟矯正后沒有明顯的崩邊和暗角,色彩還原也較為真實。較大的底子和光圈讓這顆攝像頭即使在室內仍有一戰之力。
這里要特別表揚一下三桑,三顆攝像頭色彩傾向和白平衡都趨于一致,曝光也相差不大,切換鏡頭時不會出現天空一會兒藍一會兒黃的情況,而這正是許多國產廠商忽略的細節。色彩的一致性在拍攝成組照片或視頻拍攝時非常重要,當初iPhone 11系列因為鏡頭切換流暢被吹了好一陣子,現在三星也能做到了。
手機上的夜景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高速多幀連拍+自動對齊+平均值堆棧降噪,能在不使用固定設備的情況下模擬出相機上的長曝光效果,大幅度提升動態范圍,是手機直出畫質“吊打”相機的必備技能之一。三星加入這一功能應該是各大主流廠商里比較晚的,GG拿來試了試,基本上摸清了夜景模式的邏輯:
超廣角和12MP主攝可以使用夜景,而64MP模式和夜景不可同時開啟;
夜景模式下可以變焦,任何變焦倍率均輸出12MP(這點比某些超廣角不能用夜景的機型好);
暗光環境下會提示開啟夜景,明亮環境下可以手動開啟但是并沒有堆棧和長曝效果;
夜景模式的拍攝時長由機器自行推算得出,無法手動更改。
實際使用下這個夜景模式讓GG有些失望,因為夜景模式看起來就像是簡單的進行了暗部提亮和降噪,并沒有對高光部分進行很好的壓制,暗部亮的很不自然,而且純色暗部區域有非常明顯的涂抹痕跡:
普通模式
夜景模式
而且在某些場景中夜景模式的銳化高的可怕,乃至小圖都能看到線條邊緣極不自然的白線,這種情況下夜景模式還不如噪點多的普通模式拍出來耐看:
普通模式
夜景模式
GG嘗試了多個場景,感覺S20上的夜景模式只有在室內拍建筑這種畫面以粗線條和純色色塊為主的場景時比較有用,可以在室內光線較暗時拍出“富麗堂皇”的效果。不過即便如此也難掩其涂抹和過度銳化的痕跡……
普通模式
夜景模式
另外就是機器對于什么時候該開啟夜景,堆棧時長的判斷完全不可調整,想白天或者黃昏時分用堆棧壓一下高光拍一下流水這種操作基本不可能。而且機器對于夜景的判斷也很不準確,甚至像下面這種背景天空已經全黑的情況下,仍然無法開啟夜景。(不過普通模式下的暗光拍攝效果仍然很好。)
GG:“快開啟夜景模式,我要拍流云,還要拍車軌!”
S20:“不,你不想。”
最后放一張GG好不容易用夜景模式拍到的汽車閃過的動感圖,從這張照片之后夜景模式就再也沒激活過……
S20的自動HDR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主要是HDR下色彩和明暗對比仍然自然,不會像某些手機那樣一開HDR就用力過猛。實際上對于路燈這類高光源自動HDR壓制高光的效果比夜景模式好得多,而且64MP模式下仍然可用。然而缺點還是不能手動開啟……
自動HDR
自動HDR
眩光、虛化以及一些雜碎S20的三個鏡頭在直面光源時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眩光,眩光大小和形狀一致均為霧狀,有不規則的星芒(鏡頭已經事先擦干凈了)。不過這個表現也不算太差,比iPhone11系列上那個超廣還是好一些。對于手機上這種紐扣大的鏡頭大家還是得寬容點……
超廣角
12MP主攝
64MP裁切
至于模擬虛化,GG感覺泛用性不強……S20上要求拍攝對象要在距離手機1-1.5m處才能獲得較好的虛化效果,而且此模式下不可變焦,不可調用超廣角。實際工況下如果主體復雜經常會有摳圖識別出錯的情況,對于主體簡單且突出的畫面有一定效果。這個功能應該還是要在拍人像時候才能做到最好的識別率。
普通模式
實時虛化(最高)
S20支持以HEIF格式保存照片,且專業模式下可以保存照片的RAW文件。不過目前很多網站對于HEIF格式的支持還不是很完善,而RAW文件噪點極多非常耗費后期精力,且專業模式下不可調用超廣角,感覺這兩個功能在現階段用處還不是很大。S20系列還加入了一個“AI一鍵多拍”功能,但GG玩了半天也沒發現這個功能哪里好用,還是留給有心人去發掘吧。
S20系列的視頻能力也是廠商著力宣傳的賣點之一。實際可以拍攝的視頻格式如下,未標明幀率的選項,FHD和UHD為30fps,8K為24fps。需要注意的是FHD 30fps以上的視頻規格均不支持自動追焦(仍可手動點擊屏幕進行自動對焦)。
GG進行多次試驗后,找出了S20視頻拍攝時的攝像頭調用邏輯:
可見的是兩個60fps和8K模式下都不能調用超廣角,想要拍VLOG之類的朋友可能需要注意下。
S20的視頻拍攝同時具有“雙重防抖”功能。其中“視頻穩定性”(推測是OIS光學防抖)開關在相機設置中,而“超級防抖”開關在視頻拍攝界面。實際效果大致是這樣的:
無防抖
開啟“視頻穩定性”
開啟“視頻穩定性”+“超級防抖”
根據實拍來看視頻防抖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而“超級防抖”相對于“視頻穩定性”的防抖提升效果反而不是特別大。還有需要注意的就是開啟“超級防抖”后會強制鎖定1080P 30fps,只能使用廣角和中焦兩種視角,且廣角視角下調用的是超廣角攝像頭,視角范圍相比于普通模式有所擴大,畫質大幅度降低。考慮到普通防抖的效果已經很好,GG建議“超級防抖”這個功能平時不要開。
另外就是S20系列大力宣傳的8K視頻了,實際記錄格式為7680×4320 24fps,理論上來說可以提供極高的顯示精細度,而且可以逐幀截取高達3300W像素的靜態圖像。此消息放出后曾有無數人擔心手機的存儲空間會不夠用。
不過在GG看來他們完全多慮了,因為S20上這個8K視頻碼率實在低的可憐,11s的視頻文件大小只有106MB,換算下來碼率大概只有80多mbps:
這么低的碼率實際畫質肯定好不到哪去,實際導出單幀照片的結果也是這樣,即使小圖看都能發現細節處糊成一片,截取單幀也沒什么可用度。
目前絕大多數人的播放設備還是以1080P分辨率為主,4K還沒有完全普及,S20上實用性最高的視頻規格仍然是帶自動追焦和視頻效果的1080P 30fps,4K在光線好的時候勉強一用,8K就當是送的嘗鮮了。默認的1080P 30fps無論是追焦速度還是防抖效果都非常好,變焦也很流暢,完全可堪大用。
5.充電和續航充電方面,S20支持最高25W充電,相比于國產各路動輒40W+的“超級快充”確實遜色不少,但是相比之前的祖傳15W充電已經是進步很多了。與國產廠商不同的是,原裝充電頭搭配的是C To C的線,支持PPS,但不支持S10之前型號手機上的AFC快充協議。
實際使用上發現開啟25W快充并不挑線,一般的3A線材即可滿足。充電開始時的功率約為21W。
從5%電量開始充電,由于手上的充電協議檢測器出了點故障,采用手動記錄方式,每隔5%記錄一次時間(最后10%每2%記錄一次),得到S20的充電速度曲線:
可以看出S20的充電速度非常穩健,前90%電量幾乎是一條直線。從5%充滿共花費64分17秒,從20%充到80%需要31分鐘。這個充電速度比不上各路國產旗艦,但是對GG來說已經很夠用了。即使是晚上睡前忘了充電,早起收拾洗漱的半個小時之內也足夠回復大半電量。
S20系列同時支持PD充電,使用紫米65W單口充電頭時握手PD協議9V3A檔,實際充電功率在14~15W。此時由20%電量充至80%需要41min,比原裝充電頭的31min慢了一些。另外根據充電頭網對Note10系列的評測,Note 10系列在具備PPS功能且有9V3A檔位的PD充電器上可以開啟25W快充,推測S20系列充電兼容性應該也是如此,不過GG手上沒有帶PPS功能的充電頭,只好作罷。在測試中S20沒有握手AFC協議的情況。
S20支持15W無線充電,但是拼多多5999版本肯定是沒有送原裝無線充的
。GG就買了個小米20W立式無線充回來測試,實際功率未知,從20%充到80%電量共花費1小時35分,估計是連10W都沒跑到。
但是話說回來,GG覺得無線充的意義更多在于拿取方便,立式充電還可以同時顯示信息,橫放也可以一邊充電一邊看視頻,玩法多多,還是有些實用性的。
續航方面,S20在纖薄的機身里塞進了一塊4000mAh(典型值)的電池,已經是71mm以下寬度的機型中電池容量最高的型號了。在120Hz刷新率下刷1小時微博微信和張大媽掉電14%,滿電狀態下差不多可以刷7個小時,輕度使用下堅持一天勉勉強強。當然如果你是重度游戲用戶,那小屏手機肯定不適合你。
其實相比于120Hz下的續航,GG倒覺得發熱才是更明顯的問題。120Hz+數據流量開啟下,即使只是刷網頁也會感覺到機身逐漸溫熱,玩游戲也會暖手,降回60Hz 后能明顯感覺到清涼。不過這種情況在我把原裝手機殼換成倍思磨砂殼后得到了緩解(我真的沒收廣告費
)。
6.SOC及相關硬件驍龍865的實力不用多說,LPDDR5+UFS3.0也都是2020年旗艦機標配,S20使用時的系統流暢度無需擔心。當然跑個分什么的還是要照例的,大家看看就好:(跑完分就把安兔兔卸了)
得益于強大的基礎硬件配置,S20玩游戲也可以做到最高畫質流暢無卡頓,而且在某些可以適配120Hz的刷新率的游戲中還可以獲得更加流暢的體驗。不過話又說回來,6.1寸的小機身+7.9mm的厚度散熱是真的有些瓶頸,不過還好GG并不怎么玩手機游戲……
7.音頻
其實GG對聲音不是特別敏感,不過單雙揚聲器還是聽得出來的。S20也配置了立體聲雙揚聲器,滿足了GG對于“小屏旗艦”的最后一個要求,在外放時具有良好的立體聲效果。系統設置里可以開啟杜比全景聲,還可以對聲音進行個性化設置。
不過有些遺憾的是S20也取消了3.5mm耳機接口,之前的耳機不能直接用了。不過手機包裝盒里已經附送了
一副type-c接口的耳機,試用起來音質良好。
最后說一點不太方便分類的感受吧。
存儲:S20的存儲配置絕對是這款手機最大的槽點,作為一款2020年的次旗艦級別機器竟然只有12+128GB一個容量配置。GG在之前用過的機型中6GB的內存都很少感到不夠,到S20系列上直接跳過8GB全部12GB起跳,不禁給人一種強行加價的感覺。對于GG來說128GB存儲還是夠用的,但是總有些用戶需要在手機里塞一些視頻、音樂之類大文件,各種APP的緩存文件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越來越臃腫,128GB的基礎存儲真的未必能撐住兩年。S20支持micro SD卡存儲擴展,但是需要占用一個SIM卡槽失去雙卡功能,總之是讓人不太如意。
指紋解鎖:S20系列仍然配備了三星一貫的超聲波指紋解鎖。之前網上經常看到關于超聲指紋不如光學指紋速度快的言論,但是實際使用下來S20的指紋解鎖速度并不輸給之前用過的光學指紋機型,而且解鎖時不需要點亮屏幕,可以防止晚上解鎖的時候被指紋處的綠光晃瞎。
另外GG的手機屏幕是從來不貼膜的,裸奔黨。非原廠膜干擾解鎖的情況完全影響不到我。
關于5G:大陸國行S20支持N41、N78、N79,三大運營商的5G網絡都能支持。但是S20港行不支持N41,也就是原生系統用不了移動5G網,但是可以通過刷國行系統支持移動5G(硬件上是一樣的)。而美版和韓版則不支持移動5G,也刷不了國行系統。
一直以來三星手機港行都要比國行價格優惠很多,這次S20系列港行刷系統后和國行版本無異,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但是拼多多都5999了誰還買港行啊?
)
GG還沒開5G套餐,附近信號也不太好,就不做測試了。
關于三星的系統:GG上一臺三星的手機還是S7 edge(然后note7就炸了),多年沒有用過三星的系統,目前還在熟悉。這里介紹兩個很實用的功能,一是側邊程序欄,滑動即可呼出,很適合放一些平時用不到但是需要用時又找不到的小工具:
在小屏手機日漸式微的今天,連一些“小屏黨”也有些動搖了:難道小屏旗艦真的沒人做了嗎?難道輕薄小巧與高性能真的水火不容嗎?
對這個問題,S20已經給出了答案。
無論是外觀、屏幕、相機、SOC、充電與續航,S20都表現出了至少是次旗艦級別的優秀水準。
當然還有最最重要,能夠一手掌握的輕盈尺寸。
在當前手機對性能的追求已經超過大多數人實際需求,日益偏離其作為“便攜通信工具”的本心的時候,三星仍能作出一款真正契合小屏人士需求的“小屏旗艦”,我是非常感動且遺憾的。
前幾天華為P40系列發布,看尺寸本來是一款很合適的小屏手機,但是其在屏幕、相機、充電、揚聲器等諸多方面的過分閹割,實在是難當“旗艦”稱號。
也許小屏旗艦真的快要沒人做了吧。
大家且買且珍惜吧。
拓展知識:
- 新飛不制冷維修(應該如何處理)?11-20
- 冰箱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04-21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三菱空調總部熱線電話(三菱空調電路板上顏色是紅色的二極管起什么作用三菱
2024-09-11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售后服務官網熱線(壓縮機為什么要抽真空壓縮機為什么要抽
2024-09-11
-
美的中央空調全國服務電話(美的空調開不起來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2024-09-11
-
基伊埃空調廠家售后維修電話(如何獲取基伊埃空調廠家的售后維修服務電話號
2024-09-11
-
廈門英利蒂克Enlitic制冰機維修服務電話(制冰機制冷劑r600a加注)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