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飛燃氣灶全國售后維修點(新飛燃氣灶全國售后維修電話號碼)
前沿拓展:
2019年8月27日傍晚,湯瑞仁走過湖南韶山景區內的南岸塘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袁汝婷攝
湯瑞仁早年在田間勞作。(翻拍)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劉紫凌、袁汝婷、帥才)10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我是毛主席的鄰居,不能給他丟人”——毛家飯店創始人湯瑞仁83歲申請入黨,“我是個小小的個體戶,也是人民的服務員”》的報道。
在微信小游戲“跳一跳”里,90歲的湯瑞仁得了1117分。
這是個測試專注力和靈敏度的游戲,得分超過1000,意味著精準完成了近一千次手指操作,會被年輕的網民們稱為“游戲大神”。
湯瑞仁時不時輕點屏幕,小人兒翻轉跳躍,每一次都穩穩落下。“心要定,一心一意。輸了再來。”
這位白發蒼蒼的“游戲高手”還有另一個身份——坐擁300余家加盟店的毛家飯店創始人。
1959年,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闊別家鄉32年后回到韶山,留下一張與鄉親們聊天的合影。照片里,一位留著齊肩發的婦女抱著孩子,笑得歡暢——那就是湯瑞仁。
她一生坎坷,卻從不言敗。傷痛與困苦,激發出她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
“我是毛主席的鄰居,不能給他丟人。”這句話,她踐行了一生。
(小標題)“鐵娘子”
1930年,湯瑞仁出生于湘潭銀田寺鎮一戶貧寒人家,幼年討飯為生。1944年,她嫁給了同齡的毛凱清,住在了毛澤東舊居的斜對面。
那一年,秋色爛漫的九月,14歲的少女乘著花轎,嫁進韶山沖,在這里度過了往后人生的所有光陰。
3年后,立志參加革命的毛凱清與弟弟毛凱文告別家鄉,加入解放軍隊伍,一走就是整整8年。
在鬧饑荒的韶山沖里,湯瑞仁扛起了養家的重任。那時土地貧瘠,一些青壯年將山里的柴砍來送到集市上賣,換回糧油,一車柴大約有兩百斤。17歲的湯瑞仁加入了“送柴大軍”,一趟單程,爬嶺過坳20余里路,賣完柴再回家做飯洗衣,照顧老人。
1950年,韶山的“土改”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盡管分了地,可丈夫杳無音信、公婆臥病在床,湯瑞仁一人要耕種4人的田地。
當時,村里還有兩個家庭面臨著相似困境,或丈夫參軍,或丈夫在外地。“我們說好相互幫助。男人種得好的田,女人一樣種得好。”湯瑞仁回憶,三姐妹決定要“多打糧食,支援前線!”
就這樣,她和姐妹們組成了中國農村最早的婦女“互助組”。她們將種子、牛、農具等集到一起,互相換工支持,有了好收成。第二年,更多“女戶”加入進來。
隨之,村里建起了十余個互助組。當年底,在韶山,常年互助組和臨時互助組達到348個。
不久后,意外卻降臨了。一天晌午,湯瑞仁正牽著黃牛耕田,牛停滯不前,她揮鞭吆喝,竟惹得牛掉頭狂奔,一不小心,耙土的鐵耙齒將她的左小腿戳了個對穿。
湯瑞仁咬緊牙關,將扎穿左腿的鐵耙齒拔出,再抓起一塊泥巴壓在傷口止血,用一根扁擔支撐著身體,一步步爬回了家。
沒過多久,腿傷還沒好全,她又下地干活了。
那幾年,公公婆婆先后離世,家中僅剩一人。犁田耙土、灑谷插秧、擔糞挑土……日子一年年過去,她守著這個家,凡事從不落于人后。
人們都說,韶山沖里有了一位“鐵娘子”。
1955年8月,離家8年的丈夫,終于寄回一封家書。她這才得知,毛凱清參加了湘西剿匪戰和抗美援朝戰爭,在朝鮮戰場榮立二等功,是最后一批歸國的志愿軍,當時正在東北任教官。
湯瑞仁請人寫了回信:“家里備好酒菜,等你歸來。”
(小標題)“半邊天”
回到家鄉的毛凱清,只匆匆停留20多天,又回到了東北部隊。
1956年,走上集體化道路的韶山開始興修水利,在開山炮的轟鳴聲中,懷著身孕的湯瑞仁也走上工地,挑土擔石。
那年的一個夏夜,獨自在家的湯瑞仁生下了兒子,取名毛新飛。
1959年6月,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據湯瑞仁回憶,一天,毛主席走進她家中,坐下聊天,問她懷里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又叮囑她,孩子是革命軍人的后代,長大了就去當解放軍。說完,還接過孩子抱在懷中。
短暫的相聚,讓湯瑞仁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此后,她將兒子改名毛命軍。“希望他成為革命軍人,保家衛國。”
1961年、1964年,湯瑞仁先后產下女兒毛桃芝、小兒子毛軍。與丈夫聚少離多的日子里,她獨自撫養3個孩子長大。
現齡58歲的毛桃芝記得,母親會把她背在背上除草、摘棉花,挑稻谷時,男勞力挑兩筐,母親也挑兩筐,“撒開大腳丫就往前趕,從不落后。”在韶山連續大豐收的那幾年里,母親每年能掙下數千工分,是普通女勞力的兩倍。
當時,韶山沖實行工分制,男勞力十分工一天,婦女七分工一天。“婦女能頂半邊天,男女應該同工同酬,做什么樣的活,領什么樣的錢。”湯瑞仁一席話得到大家的支持,生產隊由此改變了計工分方式。年底,她當選為村里的婦女主任。
20世紀70年代初,為抵抗干旱災害,治理韶河攻堅戰打響,湯瑞仁帶領著韶山公社的“鐵姑娘戰斗隊”走上工地,挑土打夯。
大約也在此時,14歲的毛命軍參軍了。臨行前夜,湯瑞仁為兒子縫制了一個白布袋,繡上了“平安”二字,裝上干糧。“當年你爸離家參軍,成了戰斗英雄,你也要像你爸一樣,為毛主席家鄉爭光!”
毛命軍先后進入了“黃巢嶺英雄連”“三八線尖刀英雄連”。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毛命軍參戰。他寫來家書告訴父母,“我不會給毛主席的家鄉人丟臉,已經做好了犧牲在戰場上的準備。”
毛凱清和湯瑞仁含著熱淚,給兒子寫了回信。信中說道:“孩子,你是毛主席的宗親和鄰居,是韶山革命軍人,你要牢記毛主席的教導,不怕困難,不怕流血犧牲,要勇敢地上前線,多打勝仗……”
毛桃芝記得,信寄出三天后,母親的一頭烏發變得灰白。
(小標題)“湯媽媽”
20世紀80年代初,分田到戶開始施行,老百姓過上了溫飽日子,韶山也成了旅游風景區。
旅游業越來越紅火,農忙之余,人們在小山沖里擺起了各式攤點。湯瑞仁也動了心,告訴老伴和兒女們:“聽說深圳在搞經濟特區,鼓勵經商。”
丈夫卻喝止了她做生意的想法:“你要是敢去搞那個‘資本主義’,就別回這個家門來!”
湯瑞仁偏不信邪。1984年夏天,她用一塊7毛錢,買了兩斤綠豆、一斤白糖,熬了兩大桶綠豆粥,挑到村里的小路邊。
“覺得不好意思,我就躲在路邊的大樹后面。來了個游客,問‘稀飯賣嗎?’,我說‘你喝吧,看著給’,第一天就賺了5塊多。”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湯瑞仁對那天的情景記憶猶新。
漸漸的,她開始一邊賣稀飯,一邊擺攤賣紀念品。3年間,湯瑞仁成了韶山村的萬元戶,她毫不吝嗇地將經驗與村里的姐妹們分享,勸她們奔市場。
“我最開始做生意,就是搭幫湯阿媽(湯瑞仁)。她勸我自力更生賺些錢,還帶我進貨。”毛淑娥老人回憶,是湯瑞仁帶著她靠賣紀念品致富。
緊接著,湯瑞仁又邁出一大步——
1987年3月8日,“毛家飯店”開張了,就開在與毛澤東故居一塘之隔的自家老屋,幾張四方桌擺上農家菜,引來源源不斷的客人。
生意起來了,流言也跟著來了。“她還是毛主席的鄰居,卻賺游客的錢,真不體面”……面對議論紛紛的人們,湯瑞仁理直氣壯:“我就是要接待好‘毛主席的客人’,不偷不搶,哪里丟人?”
1990年夏天,一個外國記者到“毛家飯店”用餐,問湯瑞仁:“如果要割資本主義的尾巴,你這飯店還能開得成嗎?”
“毛主席領導窮人求解放,就是想讓我們從貧窮走向富裕。”湯瑞仁回答。為了招待外國客人,花甲之年的她又學起了外語。
1993年底,毛家飯店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開業。繼北京之后,店又開到西安、南京、廣州、重慶……湯瑞仁戲稱,這是“鄉里妹子進城”。
毛桃芝記得,毛家飯店在烏魯木齊開業時,母親趕到新疆,第一件事就是去孤兒院捐款,又邀請老紅軍到店里相聚。這些年,毛家飯店有個規定,對老紅軍、全國勞模、烈士遺屬一律免費。
在韶山沖里,沒有人稱呼湯瑞仁為“老板娘”“湯總”,大家都習慣叫她“湯媽媽”,如今又有許多人叫她“湯奶奶”。
因為難忘幼年的討飯經歷,湯瑞仁近年來陸續資助了數千名貧困學子,全資助養了23名孤兒;早在1996年就拿出10萬元積蓄成立了教育基金會;捐資修好了韶山學校門前的路……她常常收到貧困學生寄來的感謝信,每一封都小心珍藏。
身為軍屬的她,也與毛澤東故居警衛班戰士們結下深厚情誼。1987年,戰士黃一山的母親病重,她匯去400元錢;家境貧寒的戰士馬中生考上一所學校,她資助學費,為他添置學習生活用品;戰士張亞輝深夜急病送醫,交不上醫藥費,她讓女婿趕到醫院送錢救急;毛家飯店的廚房晚上從不上鎖,供值夜班的戰士們自行加餐……
這些年,毛家飯店發展迅速,湯瑞仁立下店規,要求下崗職工、退伍軍人及貧困家庭子女在員工中占比達70%以上。
今年春節剛過,一位中年婦女來到店里,見到湯瑞仁就一把握住了她的手。“湯媽媽,20多年前,我帶女兒到韶山,身上沒錢了,路過你的店,女兒哭著喊餓,你給我們做了紅燒肉。走的時候,還給了我們100塊錢。現在我女兒長大了賺錢了,我是來還錢的。”
湯瑞仁沒有收下婦女還的錢,卻請她吃了一頓飯。臨別時,又叮囑她,“有空的時候,再回來看看。”
(小標題)“90后”
1999年,一場車禍讓湯瑞仁失去了小兒子毛軍,2005年,丈夫毛凱清因病去世,2012年,大兒子毛命軍患癌撒手人寰……接連失去兩個兒子和丈夫,毛桃芝曾擔心,悲痛欲絕的母親會不會從此一蹶不振?
“可是,媽媽奇跡般地振作了起來。82歲這一年,她迷上了書法和繪畫。她把悲傷、思念和堅強,都一筆一畫留在了鋪陳的白紙上。”毛桃芝說。
她清楚地記得,2013年6月19日,母親從衣袋里小心翼翼掏出了一封入黨申請書,遞給她。“桃芝,40多年前我就想入黨,可那時我不會寫字,請人寫的申請書不算數。現在我能寫了,你幫我好好看看,寫錯字了嗎?”
申請書寫得很樸實,可一筆一畫端端正正,沒有錯別字。
第二天,83歲的湯瑞仁鄭重地向韶山村黨支部書記毛雨時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4年7月1日,湯瑞仁成為一名正式黨員。
“毛主席說,要為人民服務。我是個小小的個體戶,也是人民的服務員。”毛桃芝說,這是母親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老人最不喜歡被人稱為“企業家”。
今年8月,記者三次來到韶山,與老人聊天。前些年,毛家飯店搬出了核心景區,擴展了總店面積,她如今住在總店樓上,每天仍堅持到店里招呼客人。
裝修樸素的房子里,有一間畫室。書桌上鋪著宣紙,湯瑞仁彎著腰,低下頭,認真書寫著“不忘初心”四個大字。她的身后,是各種各樣的畫作,有壯碩的駿馬、開屏的孔雀、蔥蘢的草木、爛漫的鮮花……那些書寫著“學無止境”“美麗人生”的書法作品,一筆一畫規規整整……
這些色彩濃烈、筆鋒飽滿的繪畫和書法,無一不在展示著旺盛的生命力,仿佛點亮了整間畫室,五彩斑斕、生機勃勃。
她悄悄告訴我們,自己最喜歡夏天。她打開臥室衣柜的木門,里面掛著幾十件五顏六色的旗袍,說自己可以“一個月穿得不重樣”,臉上是孩子般的驕傲。
如果看見她腳蹬高跟鞋健步如飛的身影,很難想象,這位90歲的老人,一生曾十次受傷、罹患癌癥,至今身體里還嵌著鋼板和鋼釘。
她玩轉微信,每天都更新朋友圈,時而是與朋友、客人們的合影,時而是加了各種卡通濾鏡的小視頻自拍;她自學了鋼琴,憑著在琴鍵上標注1234567,敲出了《東方紅》的曲調;她說自己“雖然90歲了,但90歲也是90后”……
2019年盛夏的傍晚,湯瑞仁身穿旗袍、腳踩高跟鞋,拄著拐杖,一步步走過灑滿夕陽余暉的塘邊小路。火紅的旗袍,襯得她銀發如雪。她忽然停下了腳步,凝視著不遠處的毛澤東故居,沉默了好一會兒。又回過頭,對我們說——
“我經常做夢回到這里。以前總說,站在韶山望北京,站在北京看世界。可走得再遠,這里才是我的家。”(完)
拓展知識:
- 提高生活質量的句子(改善生活質量的關鍵)02-15
- 空調電費(如何降低空調使用的電費成本)。07-25
- 容聲冰箱制冷不停機(該怎么辦?)12-01
- 日立故障代碼157-0(如何解決)05-03
-
AIWEIKE空調官方電話(如何獲取AIWEIKE空調官方客服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5
-
西屋康達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如何聯系西屋康達空調廠家的24小時服務熱線
2024-08-25
-
e3故障風壓開關(解決e3故障風壓開關問題:詳細步驟與技巧)
2024-08-25
-
ISOVEL空調售后維修(如何有效地進行ISOVEL空調的售后維修服務?)
2024-08-25
-
BRIGHT空調服務網點(如何找到并利用BRIGHT空調服務網點進行維修和保養?)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