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燃氣灶維修(鐘祥燃氣灶維修)
前沿拓展:
編者按:
2020年是北京故宮建成600周年,這座飽經風霜與兵燹的皇宮,見證了數百年間這個國家走馬燈似的權力更迭。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近三百年的統治,結束了中國的帝制時代,但末代皇帝溥儀卻仍被允許保留帝號,并繼續住在紫禁城內。
1919年,13歲的溥儀迎來了一位45歲的英國老師莊士敦
(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
,這位畢業于牛津大學的文學碩士,曾擔任威海衛租借地的英國行政長官,他被中國新政府選中聘為溥儀的老師,直到1924年溥儀被逐出皇宮,他一直擔任此職,是溥儀身邊最親近的人之一。
頭戴“頭品頂戴”的莊士敦。
因為特殊的機緣,莊士敦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重要見證者,他后來寫就《紫禁城的黃昏》一書,講述他擔任帝師期間在皇宮內外的所見所聞。曾經謎一樣的紫禁城,在他的描述之下被揭開了神秘面紗。
第四期“京華物語”欄目,我們就從這部《紫禁城的黃昏》中摘選一節,講述的是莊士敦在1919年初入紫禁城時看到的情形。在諳熟掌故的香港著名學者高伯雨
(1906—1992)
翻譯的版本中,他加入了許多“譯注”,并對原著中的一些訛誤作了考證,為今人更好地理解此書提供了莫大幫助。本文經出版方世紀文景授權刊發。
《紫禁城的黃昏》(英)莊士敦著,高伯雨譯注,世紀文景|活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
撰文|莊士敦
摘編|徐學勤
徐世昌、張勛不忘故君
民國六年
(1917 年)
丁巳復辟,張勛擁宣統皇帝登位,只搞了十二天就完蛋了。當時的民國總統黎元洪躲在東交民巷的使館區避難,而張勛失敗后也遁入東交民巷求庇護,兩人雖同在使館區,而所避的使館則不同。
譯注:黎元洪避居日本使館的武隨員齋藤少將官舍。張勛則避居荷蘭公使館。
段祺瑞的討逆軍入京后,派人迎黎總統復職,黎元洪以引狼入室自咎,無顏再做總統,于是由副總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職務。
新任代理大總統的馮國璋,對于民國并不十分感興趣,雖然他也參加段祺瑞討逆。馮國璋是直隸河間縣人,在前清歷任顯官,在民國也是袁世凱的心腹。他做了總統后,“再造共和”的段祺瑞當了國務總理,組織內閣了。
段祺瑞(1865—1936)
段祺瑞的內閣,對于參加歐戰十分積極,因得代理總統馮國璋同意,遂向德奧宣戰。南方的孫中山也組織軍政府,由非常國會選舉孫文為軍政府大元帥,出師北伐。北方的政局,因馮國璋與段祺瑞不和,民國七年8月,馮國璋代理總統期滿,9 月,北京的參眾兩院組織總統選舉會,出席議員436 人,投票結果,徐世昌以425 票當選為總統。
廣東的軍政府在徐世昌被選為總統后,立即通電反對,由岑春煊、伍廷芳領銜,宣布北方政府此次選舉非法,徐世昌的總統無效。但北方的政府置若罔聞,徐世昌一直做了三年總統才下臺。
徐世昌是一個舊派的士大夫,他從政有年,且富經驗。早在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年)
,他已任軍機大臣,下一年被授為第一任東三省總督。
東三省一向是盛京所在地,為清朝“龍興”之地,二百年來不置為行省,現在為了適應時局,設立行省,以徐世昌為總督,可見其重要。到光緒三十四年宣統皇帝登基,徐世昌被封為太保,朝廷視其為重臣。他當選民國總統的時候是六十三歲。
徐世昌雖被選為總統,但他這個人根本就不喜歡民國。他就總統職位后,第一個行動就是撤銷通緝丁巳復辟罪犯之命。
譯注:他是10月10日就職的,10月23日即頒布此命,可見他厚愛于清室也。
張勛被赦免后,仍與其同黨安居北京,仍擁護其故君,其政策仍不變。
徐世昌登臺后,除了尊孔之外,又進一步竭力表現他是維護清室的“太保”,他簡直忘記了身為民國總統與時刻不忘其故君的利益是矛盾的。
徐世昌(1855—1939)
研究溥儀的教育問題
1918年的時候,溥儀已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了,在過去若干年中,有好幾個舊學豐富的師傅教他讀中文。徐世昌曾經和他的幾個接近的朋友——其中一個是李鴻章的兒子——討論到溥儀將來的前途,他們鑒于這個孩子前途的可能性,認為應該使溥儀有個機會受點西方教育,包括英文。他們希望溥儀懂得一些歐洲的政治制度的發展,尤其是英國的君主立憲的原理。
如果有人認為這種教育計劃是與重使溥儀復位有關的陰謀的一部分,那就錯了。不過那些對這問題有興趣的人都有這種幻想,徐總統也是其中的一人,他們對民國的前途多少是懷疑的,他們之中,至少有些人仍然對他們的故君效忠。但他們都一致希望他們的故君能學習一些西方的歷史與制度,以備將來民國政府垮臺之時,成立一個為人民歡迎的穩固的政府,這個政府一改以前所為——事事都保存舊作風,于是溥儀就可以有資格在一個有限度的君主立憲政體下擔任一個角色了。
最初他們曾建議聘請一個美國人做溥儀的英文教師。這個美國人很著名,在中國也有很好的資歷,他是教育家,同時又是外交家。不過這個美國人就要做駐北京的美國公使館的代辦,不便接受這個職位。因此英文教師一職,便落在我身上。
溥儀和陳寶琛(右)、朱益藩(左)。
被聘為幼帝教師經過
我怎樣被聘為幼帝的英文教師似乎不必詳細敘述。因為我在中國國土上做過英國的行政官,又曾旅行中國各地,與清室及徐總統接近的若干人士皆為友好,其中的一人是那個著名的總督李鴻章的幼子李經邁侯爵。
譯注:李鴻章的爵位,為其冢孫李國杰所襲,與經邁無關,不該稱他為侯
爺
也。
辛亥革命時,李經邁曾避居威海衛一個時期,這時候我正做著威海衛租借地的英國行政長官。在清朝那些較為快樂的時期中,李經邁曾任駐奧地利國公使。革命發生前不久,貝勒載濤帶領一個軍事考察團往德國考察,李經邁就陪同載濤前往。到民國成立后,新政府屢次請他出任官職,他都拒絕了。他的老朋友徐世昌當上總統,曾三番四次勉強他出來擔任一個駐外的高級使節,他不肯答應。李經邁和他的家人對清朝都是忠心耿耿的,他寧愿以遺老終其身。因他與清室及徐世昌皆有密切關系,經他的推薦,我才當上幼帝溥儀的英文教師。
他們向我提出這個意見時,是1918年11月末,在歐洲大戰終止后的幾天。我接受了,不過還要征求英國當局的同意。不久之后,徐世昌總統通過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爵士正式提出請求,后來在倫敦的殖民地部和外交部一致同意了。于是我暫時離開殖民地部的“隊伍”,1919 年初我便從威海衛入北京接受我的新職位了。
我第一次和我的“皇帝學生”見面是1919年3月3日。見面后不久,我寫下了一篇簡短的文字,向英國當局報告至此時為止的聞見。這一文件
(寫成日期為1919年3月7日)
也許值得全部抄錄于此,因為其中包含著我對于這個十三歲的孩子及清朝宮廷的初期印象,這個小孩子在紫禁城里的一班人眼中
(中國許多人以及中國的藩屬的心目中)
,仍然是他們所尊敬的“元首”。
一篇致英當局的報告
以下是莊士敦致英國當局的文件,今摘錄之:
1919 年2月22日我到達北京。在火車站迎接我的有一個總統府的秘書倪文德。二日后,宣統皇帝的父親醇親王
(原注:十多年前,我曾在香港見過他的。譯注:這是指1901年義和團事變后,清廷派醇親王載灃為謝罪使往德國賠罪也。載灃一行乘德輪Bayern號于1901年7月25日上午十一時路經香港,港督曾在督署招待他)
和貝勒載濤(原注:光緒皇帝的另一個弟弟)
,分別在其府邸接見我。醇親王對于溥儀的學業極為關心,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這個親王是親貴里頭最明白最開通的一個。他接見我的時候,態度很是懇摯。他對我說,如果我要和他討論有關溥儀幸福的各種問題,隨時可以來見他。3 月5日,醇親王設宴款待我,同席的人有宣統皇帝的另一位叔父載洵貝勒和其他皇族人員。親手結束清朝統治的隆裕皇后(1868—1913)。
2月27日,我正式謁見徐世昌總統。以后我就和清室的幾個官員互相拜訪,他們是:內務府總管、太傅世續,耆齡
(他是宣統皇帝生母的親戚)
,內務府大臣紹英,皇帝的師傅梁鼎芬、朱益藩和伊克坦。8月1日,內務府大臣和一班師傅在六國飯店設席公宴,和我聯歡。我正式覲見那位幼帝是在3月3日。他穿起朝服,由一班有體面的大臣衣冠伺候。有一個大臣帶領我入殿中覲見,我向幼帝行三鞠躬禮。他離座行近我面前,行歐洲通行的見面禮,和我握手。他站著和我談了幾句客套話,問我從前在中國所擔任的官職。覲見禮畢,我退出門外,在另一個便殿休息,有人通知我,一待皇上換去朝服后,立即上課,這樣就可以減少許多禮節了。
譯注:根據溥儀的近著《我的前半生》所說,莊士敦的覲見日期是3 月4 日,地點為毓慶宮。首先,按著接見外臣的儀式,溥儀坐在寶座上,莊士敦向他行鞠躬禮,他起立和他行握手禮,他又行一鞠躬禮,退出門外。然后他再進來,溥儀向他鞠個躬,算是拜師之禮。這些禮都完了,在朱益藩師傅陪坐下,莊士敦開始給溥儀講課。所述與莊士敦的記載微有不同,今錄為讀者參考。
在這期間,很多大臣和太監都紛紛向我道喜,賀我新任師傅之職。我再度進入毓慶宮,看見皇上已坐在書案前,案上堆滿了我先前為他選定的課本。他請我坐在一旁,就從這一剎那開始,我們有了師生關系,空氣自由了許多,不必事事都拘禮了。幼帝對于英文或其他歐洲語言,從未學過,他似乎很熱心學習英文,智力也很活躍,他在宮里可以讀到中文的報紙,對于所載的新聞都很有興趣,尤其注意中外的政治新聞。他的地理常識很豐富,對于旅行與探險也感到有趣味。他對于歐洲現在的局勢和大戰后的結果也知道一二。他的體格發育得很強壯,和他的年齡很配合。在性格方面,他是個愉快活潑、脾氣好而聰明的“人”。
譯注:作者說他是人而不是天神,否定其為“天子”也。
此外,他的品性又極好,絕對沒有妄自尊大的態度。雖然日處深宮之中,受種種繁文縟節所包圍,而他卻沒有絲毫傲慢之氣,此尤為難得。宮廷里的人把他當作“天子”看待,以最隆重的禮節對待他。他從不出紫禁城一步,也沒有機會和其他孩子打交道,除了他的弟弟溥杰及其他皇族兄弟偶爾進宮謁見外,他簡直沒有什么小朋友。甚至他每天到書房上課,也盛排儀仗,一大堆人前后擁簇著。他坐在一張飾以黃緞的大椅子上,由太監抬著到書房。在目前,這位幼帝在宮里雖然未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但過了若干年后他到達丁齡之期
(這個時期為丁齡人最危險之時)
,我恐怕他不能自拔,除非他能夠不受左右諂諛之人及太監的影響。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使這個孩子離開那烏煙瘴氣的紫禁城,移往頤和園居住,使他能夠自由發展他的志趣。他住在頤和園里,可以不受種種儀制所拘束,生活上總比現在快活得多,并且頤和園地方廣大,行動自由,他可以盡量活動,對他的身體健康是有益的。如果真的這樣做,當然要另外選擇一班可靠的人去伺候他、照顧他,還要請徐總統或其他皇室重要人員(例如載濤,他一向是關心這個孩子的)
特別派可靠的人去監督這班人。載濤對此情形是了解的。再過一個時期,也許我可以體察情形提出這個問題。不過目前我還不便作此行動,雖然我曾向劉體乾先生(他是李經邁侯爺的親戚。又是載濤貝勒的朋友。譯注:體乾為前四川總督劉秉璋的長子)
和倪文德先生大略表示過這個意見。中國人做事要擇吉日
在我未進入紫禁城之前,發生了一件頗為有趣的小事,在這里值得一提。由這件事可見中國人還保持著中世紀一些迷信的觀念。在我未遷入那所宅第——后來我又遷到一所距離紫禁城較近的宅第——居住之前,我是住在旅館的。我初到北京那幾天,忙于應酬拜客。到二月最末那一天,清室的內務府派一個人來對我說,宮里的欽天監已經選擇好了一個黃道吉日來開課,他們已把這個吉日進呈御覽了。他們說下個月有兩個吉日,一個是3 月3 日,另一個是3 月28 日,陰歷的三月初三與三月二十八日同樣也是吉日
(宮廷里和民間,仍然采用陰歷)
。他們不知道哪一個吉日好,所以特地來見我,請我做最后的決定。
我選定了3 月3 日這一天。我懷疑他們會以為我迫不及待呢!
我也得多說幾句,在我長期為皇室服務期間,我覺得宮廷里事無大小都要依賴一個好日子或好意頭。宣統皇帝在1922 年大婚,日期也是由欽天監選定的。當我從旅館搬到租定的房子居住的時候,也沒有選擇黃道吉日,紫禁城里的人就大搖其頭。中國人認為搬家是一件大事情,不擇個吉日怎可以。
溥儀的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繡在御花園。
紫禁城里的外廷內廷
自民國成立以來,北京為軍閥所盤踞,十余年間,政局很不安定,但處在北京城中心的那座紫禁城,從民國八年到民國十三年
(1919—1924年)
,似乎很平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軍閥割據各省,互相殘殺,全國騷然,只有紫禁城是一塊干凈土,還可以過著和平快樂的日子。現在且讓我介紹一下紫禁城的情況吧:
清帝退位后,紫禁城立刻分為兩部分。從前的外廷劃歸民國政府接收,乾清門以后一部分是內廷,為宮禁之地,暫時歸遜帝居住。外廷包括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左右兩翼的兩個大殿,一個是文華殿,一個是武英殿,此外還有若干建筑。文華、武英兩殿,早已改為博物館,陳列古物供人欣賞了。
內廷地方仍然很大,包括很多宮殿。這個地方是大內,除了內廷人員之外,誰都不能隨便踏進一步的。
劃入宮禁的地方包括以下各建筑:御花園、收藏《四庫全書》的文淵閣、內務府、軍機處
(辛亥后,改為宮內的接應室)
、建福宮
(這座宮殿貯藏珍寶最多,有金佛數千尊,字畫古玩千余件,古書數萬冊,民國十二年6月26日夜里,一把火將這座宮殿燒光了)
。
譯注:建福宮被焚系癸亥年五月十三日,即陽歷6月26日,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作6月27日,誤。事后“內務府”有報告失火情形及修理火場價單各一紙,茲摘錄于此:“謹查五月十三日夜內,德日新失慎,延及延春亭……等六處,經臣等會同王懷慶、薛之珩、聶憲藩等,督飭消防隊當場救護……”
奉先殿也值得一提。這是清朝皇帝拜祖宗的地方,每月的初一、十五兩日,皇帝如果不親往行禮,也得派一個近支王公做代表。
乾清宮。
最值得注意的是乾清宮了。這個地方是遜帝朝會之所,有什么重大慶典,遜帝仍御乾清宮受賀,例如元旦、正月十三日皇帝生日的萬壽節等。乾清宮是順治十二年
(1655年)
重建的,康熙八年
(1669年)
重修,大火后又于嘉慶二年
(1797年)
重修。
在乾清宮之前,有一系列宮殿,包括懋勤殿、端凝殿、上書房、南書房等。上書房本是皇子讀書的地方,辛亥以前三年,醇親王載灃做攝政王之時,每日在此辦公。懋勤殿是康熙皇帝的書房,后來與南書房皆為翰林官辦事之所。
養心殿在乾清宮之西,是清朝末葉幾個皇帝辦公的地方,殿名取自孟子“養心莫善于寡欲”之意。我入宮授讀后若干時日中,幾乎每天都到養心殿,到1922年末,我和遜帝見面則照常在毓慶宮了。這是皇帝讀書之所,自光緒以至宣統皆在此處,其地在乾清宮之東,奉先殿之西。
紫禁城內的皇帝后妃
住在紫禁城里的主人,除宣統皇帝之外,還有隆裕太后和四個太妃。隆裕太后死于1913 年
(民國二年)
,于是同治皇帝遺下的三個妃子
(瑜、珣、瑨)
和光緒皇帝僅有的一個瑾妃共同主持宮中行政,各晉封為皇貴妃。
譯注:溥儀《我的前半生》說:“隆裕去世后,袁世凱向清室內務府提出,應該給同、光的四妃加以晉封和尊號,并且表示承認瑾妃列四妃之首。袁世凱為什么管那種閑事,我不知道。有人說這是由于瑾妃娘家兄弟志琦的活動,也不知確否。”隆裕死于民國二年癸丑陰歷正月十七日,陽歷為2月22日。癸丑正月二十九日袁世凱即派蔭昌、段祺瑞持函往見載灃,函云:“大中華民國大總統,謹致書于大清醇親王殿下。接內務府來函,驚悉隆裕皇太后仙馭升遐,不勝痛悼。聞遺命特派貴爵照料宮廷,差慰廑系。惟念貴皇帝方在沖齡,維持調護,均關重要。貴爵雖可照料于外,而主持內廷一切應有專責,方免疏誤。德宗景皇帝享國日久,遺愛在民,全國人民,無不思慕。瑾貴妃侍德宗數十年,侍隆裕太后又歷有年所,溫恭淑慎,遐邇同欽,如貴爵承旨晉封尊號,所有內廷事宜均歸經理,教育皇帝,必能盡心,民國政府人民,必當歡欣承認。……除派陸軍上將蔭昌、段祺瑞面陳未盡之言外,敬頌勛祺。”載灃復書云:“敬復者:癸丑正月廿九日,得晤蔭段二上將……本爵以事關大體,未便以鄙見所及,遽然表決,當即會商各王公大臣,征詢意見,僉以尊意籌劃,極為周詳,應即遵照辦理。……”此可備參閱。
光緒皇帝僅有的三位后妃之一瑾妃(1873—1924)。
珣妃晉封為莊和皇貴妃,她是1921年死在重華宮的。瑾妃晉封為端康皇貴妃,她的妹子珍妃是慈禧太后在1900年逃出京城前推落井中淹死的。瑾妃死于1924年10月。同治的瑜妃晉封為敬懿皇貴妃,瑨妃晉封為榮惠皇貴妃。這兩個太妃是溥儀被逐出宮后不久逝世的。瑾太妃如果活多一兩個月,也會和瑜、瑨兩太妃一樣被迫離宮了。這四位太妃中,我常見的是瑾太妃,有時候我也陪同遜帝往永和宮見她。
譯注:作者說莊和皇貴妃是1921年死于重華宮,此說似有問題。據《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后妃列傳》,提到這個莊和皇貴妃有云:“莊和皇貴妃,阿魯特氏,大學士賽尚阿女,孝哲毅皇后姑也。事穆宗為珣嬪,晉妃,光緒間晉貴妃。宣統皇帝尊為皇考珣皇貴妃。孝定景皇后崩未逾月,妃薨,謚曰莊和皇貴妃。”這是說隆裕太后死后未到一個月,珣妃就死了。隆裕太后是民國二年即公歷1913年2月死的,珣妃之死或即在3月,莊士敦說她死于民國十年(1921年),似可商榷。又同治后乃蒙古狀元崇綺之女,賽尚阿孫女,珣妃乃后之姑,古人以娣侄從嫁,而滿族風俗卻以姑從嫁,亦一奇也。
遜帝的親屬及太監等
遜帝的父親,他的叔侄等一家人,并不同住在紫禁城里,他們各有其府第。他們不能隨便進宮,只有在被召喚時或遇慶典始能入宮相見。這班王孫在內城都有很大的房子。例如醇親王載灃,他的王府就在城北什剎海近鐘鼓樓之處,地方極大,一般人稱為北府。其他近支王公也住在內城,貝勒載濤的府邸在距離北府不遠的龍頭井,恭王府也在其附近。
譯注:載灃為攝政王后,清廷又支出一筆巨款,在紫禁城附近為其建攝政王府一座,未竣工而辛亥革命爆發,工程停頓。當建造之時,材料窳陋,且有偷工減料之事,其精美遠不及北府矣。
紫禁城中雖然住的只有遜帝和四位太妃,有人會以為偌大的一座紫禁城僅僅住這四個主人,豈不是地曠人稀嗎?其實紫禁城中的人口倒也不少。在辛亥革命前,宮里的太監就有三千人,到1919年,仍然有一千人左右。其余的人早已遣散了,有些挾其資財回到他們的故鄉,更富有的太監避居天津租界,用他們弄手段賺來的錢開設商店,那些倒霉的只好住到北京西山的寺院或遠走普陀山,長齋禮佛,終其余年。留在宮里那一千名太監,有些是身邊太監,有些是抬皇帝、太后、太妃轎子的太監,至于其他太監的職責,卻是非常廣泛。最高品級的太監是御前太監,他們是伺候“天子”一人的。太監的品級分為好幾等,最高的品級為三品,從他們所穿的服色可以分辨出來。除了太監之外,還有許多女官和宮女,女官多數不住在紫禁城里。
靠近紫禁城城垣,還有很多建筑,這些地方,皇帝是不大到的,這兒住有很多夫役、蘇拉,他們的職責是打掃宮殿,做做粗重工作。紫禁城北,則住有保護宮禁的護軍。
溥儀生母瓜爾佳氏。
午門與神武門的滄桑
當清王朝全盛之時,進入大內的御道是從午門經過的。午門的取義,表示天子的尊嚴高貴,擁有無上權力,好像正午時候太陽當空那樣光輝。皇帝出入紫禁城都打從午門經過。但辛亥革命后,外廷的三大殿和午門這一帶完全交還中華民國政府,遜帝出入紫禁城,只能使用城北的那一個神武門。神武門也和午門一樣共有三個門,正中的一個門只限于遜帝及其侍從通過,平時是緊閉著的;西面的那一道門,每日開放,王公貴戚、師傅及內務府大臣等人,由此出入。不論什么人入紫禁城都是步行,除非他賞有紫禁城騎馬、紫禁城坐轎的特典。賞紫禁城坐轎最為光榮。這種特典有時也臨時賞給大臣享受,例如遇有皇室什么大慶典,遜帝就賞給某某王公大臣紫禁城騎馬、紫禁城坐轎。至于那種永久性的就更為光榮了,他們在住宅的大門里高掛起“賞紫禁城乘馬”的木牌匾。親王、貝子、貝勒等,大多數得賞紫禁城坐轎的恩典,其他地位較低的皇族,也有賞紫禁城乘馬的。師傅則地位崇高,往往得到紫禁城乘肩輿之賜。
賞紫禁城乘騎坐轎的大臣,可以一直坐轎乘馬到大內的兩個門前。一個是東邊的景運門,一個是西邊的隆宗門。這兩座門直通到大內皇帝居住的地方,因為是圣地,不論什么人到此皆要步行,以示恭敬。只有一位親王特準到養心門前下轎,然后步入養心殿遜帝起居的地方,這個親王就是前攝政王、遜帝的父親載灃。紫禁城之北的一道門叫神武門,在明朝以至清初名叫玄武門,但到1795 年
譯注:乾隆六十年
以后,才改名神武門。原來嘉慶皇帝登基后,將“玄”字改為“神”字,那是因為他的父親乾隆皇帝的御名中有個玄字,應要敬避。
譯注:作者對這件事有誤會。乾隆帝名弘歷,康熙帝名玄燁,雍正、乾隆不避“玄”字,而直到嘉慶才避曾祖的御諱,似無此理。玄武門改名神武門,恐系康熙朝或雍正朝實行也。
出神武門就是景山,俗名煤山,兩百年前李自成打入北京,明朝的崇禎皇帝在山腳一棵樹上自縊身死。宮里頭的人告訴我,皇城里為什么會有一座山高聳起來呢?那是當年挖掘三海時,挖出的泥土就堆在這個地方,越積越高,變成一座山了。中國人愛吉祥,他們認為北方有煞氣,在天子居住的地方造一座山來抵擋北方的黑暗與煞氣是必要的,因此我們不難了解,皇帝的寶座總是坐北向南,朝著光明、溫暖有朝氣的那一面了。
神武門。
特殊現象存在十三年
辛亥革命后,景山仍然劃歸清室暫時管轄,因為它一向被認為是紫禁城的一部分,同時又因為山上有一所壽皇殿,皇帝死后,尸體移往壽皇殿,到奉安時才移往山陵,殿里又尊藏“列圣御容”
(即清朝各帝的遺像)
,所以沒有移交民國政府。不過這個地方的門禁沒有紫禁城那樣森嚴,只要有人介紹,便可以入內游覽。
這就是1919年我初入紫禁城,成為內廷人員之時的紫禁城一般情形,在此以前,并沒有一個外國人獲得此種特權在大內出入。在大內之西的三海,本是宮禁的一部分,清朝叫作西苑,后歸民國政府所有。“清室優待條件”中有一條文很是有趣,遜帝讓位之后,準許他在北京城中心仍然稱為“大清皇帝”,名號不廢,安居紫禁城中,做個有名無實的皇帝,而他的西鄰卻是中華民國大總統所住的地方。這個總統沒有皇帝的虛名而實際統治中國,但有皇帝的虛名仍然坐在寶座上的皇帝,他的權力不出紫禁城一步。實際統治民國的人叫總統,而統治權不出紫禁城的人叫作皇帝。這種奇特的情形,別的國家的人民一定不許它存在,即使一個星期也不會容許,而在中國卻存在了十三年之久!
撰文 莊士敦
摘編 徐學勤
編輯 徐偉
校對 趙琳
拓展知識:
- 開利制冷機故障查詢(開利冷機故障與排除)01-31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美的中央空調24小時人工服務維修(美的空調外面機啟動時有嗡嗡的聲音什么原因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24小時(美的空調除濕模式開多少度效果好應該設
2024-09-12
-
三菱空調全國客服(三菱空調代碼查詢網如何快速查詢三菱空調故障代碼)。
2024-09-12
-
三菱重工空調總部熱線電話(三菱空調主機不啟動是什么原因如何快速排除故障
2024-09-12
-
三菱電機空調維修24小時上門服務(三菱空調出現e2是什么原因如何快速解決)?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