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華帝燃氣灶維修點(西固區華帝燃氣灶維修電話)
前沿拓展: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立冬,初雪。
一下雪,故宮就變回了紫禁城。
近日,周深的一首新歌也唱出了紫禁城的美,他絕美的音色配上京劇唱腔和念白,令紀錄片《紫禁城》的主題歌之一《光亮》刷爆了朋友圈。
紀錄片《紫禁城》一開播就以9.5分的高分吸引了眾多故宮粉。和以往故宮紀錄片不同的是,該片不是全部聚焦在紅墻綠瓦之內,而是以“紫禁城”為眼,以編年體的方式,站在大歷史的視角,選了12個歷史進程中的“變局”事件和拐點。
“在很多年輕人群體中,故宮是作為一個網紅打卡地出現的,不少游客是因為一些宮斗劇而了解故宮。”總制片人、總導演吳志勇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說,“我們希望觀眾通過這部紀錄片更加深刻地了解真正的紫禁城,了解這座宮殿背后6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而不只是代表皇帝的宮廷,甚至就是帝王的后宮生活。”
總導演吳志勇在故宮
大歷史和小細節串珠的寫法,片中的故宮文物也登場得頗為生動。比如宣德皇帝愛貓,他不僅在紫禁城養了上百只貓,還喜歡畫貓。他賦予貓一種政治含義。
《壺中富貴圖軸》右側有楊士奇的長跋,其中有一句寫道:“君臣一德,上下相孚,朝無相鼠之刺,野無碩鼠之呼,則斯貓也。”正因有貓一樣的賢臣存在,朝野才無“相鼠”、“碩鼠”之害。朱瞻基將《壺中富貴圖軸》賞賜給楊士奇,勉勵自己和臣子恪盡君臣之責。而楊士奇則在圖軸中,表明自己君臣一德的忠心。
“所有的文物都不是說很突兀的去告訴你,要先把歷史事件說出來,文物是一個佐證,不是為了展示而展示。”吳志勇對記者說。
《紫禁城》劇照
《紫禁城》的主創團隊是北京廣播電視臺欄目《檔案》的紀錄片團隊,近10年來,吳志勇帶著這樣一支紀錄片團隊,幾乎每年都要做一部大型的紀錄片作品。
做過抗日戰爭題材、長征題材,抗美援朝題材,但這些題材歷史跨度都不會那么大,故事也集中,紫禁城卻是一個橫跨六百年的大部頭,壓力隨之成倍巨增。吳志勇感嘆說,工作量之大,單單在故宮里拍攝的素材就達到了240個T。
此前,《故宮》《當盧浮宮遇上紫禁城》《我在故宮修文物》等多部故宮紀錄片,都成為了網絡爆款。怎么講好紫禁城?最開始,吳志勇團隊確實有種“非常混沌”的感覺。
“尤其是2005年央視版的《故宮》做得真是已經很全面了,我們再做,不可能重新再講一遍,觀眾不會有新鮮的感受,如果是僅做文化層面或者做從故宮文物層面講述,對于600年來講,分量不夠。”吳志勇強調說,“紫禁城就是一個眼,一個舞臺,也是一個符號,我們不單純講建筑講文物,而是講的是中國這一路走來600年經歷了什么。”
三年中,團隊也經歷了巨大的考驗。先用一年的時間從最基礎的故宮常識學起,期間無數次地踏入故宮“培養感情”,同時也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浩如煙海的典籍卷宗里埋頭鉆研。之后,團隊又花費一年時間撰寫腳本,不斷修改打磨,采訪明清史學家、社會學者以及故宮博物院的眾多專家。故宮博物院還專門組建了強大專家顧問團隊來協助案頭工作,三十余位專家切實為內容的精準性、素材的全面性保駕護航。
《紫禁城》拍攝現場
紀錄片《紫禁城》擁有一支近150人的大隊伍,故宮拍攝組、紀實拍攝組、歷史再現組三組隊伍齊頭并進,除記錄故宮建筑、文物和不同季節天氣的故宮內外景,還先后去到南京、泉州、鳳陽、青海、甘肅、澳門等80余個外景地拍攝紀實內容。
《紫禁城》團隊還邀請了曾制作了《功夫熊貓3》《神話》《我是誰》《紅番區》等多部電影音樂、獲得艾美獎最佳音樂大獎的好萊塢華人作曲家王宗賢(Nathan Wang)來擔綱紀錄片的作曲配樂。
2008年,王宗賢曾經去參觀過紫禁城,此次受邀作曲,他表示自己“興奮得難以言表”。
他在給導演的一封信中寫道:“當我接到的電話,被通知我在一個有著比美國歷史三倍之久的地方的紀錄片作曲備選名單上的時候,我徹夜未眠。紫禁城——一個充滿了秘密、魅力與美麗的存在。”
他還表示自己可以從紫禁城的紀錄片里學到很多東西,“‘天上紫薇星,地下紫禁城’的說法,也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宇宙觀。”
歌手王力宏(左四)在故宮拍攝主題歌
為了“破圈”,吳志勇還為每一集量身定做了一首主題歌,邀請了12位實力歌手來演唱。
吳志勇總結說:“我們這次以《紫禁城》為題,就是想突破‘故宮’這個概念,故宮在我看來有兩個層面的概念,一個是故宮作為博物院,一個是故宮作為一座宮殿。我們這部紀錄片做的不僅僅是一部故宮的紀錄片,而是一部關于中國的紀錄片。”
《紫禁城》劇照
【對話】
生活化的表達,拉近和觀眾的距離
澎湃新聞:梳理600年的大歷史,首先紀錄片的核心立意如何確立?
吳志勇:600年當中,經歷了很多時代,也見證了一些相遇,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歸納成一個變局。面對變局時,紫禁城里的人的反應是什么?外部的反應是什么?做出了哪些改變?有哪些經驗教訓可以總結?這是我們想傳達給觀眾的一個內核的東西。
澎湃新聞:如何拍舊如新?
吳志勇:故宮開放給媒體全面地拍一次是很不易的,既然能拍,就用最先進的8k技術去呈現。在故宮前前后后拍了三年,記錄了大量珍貴的文物鏡頭,見證了故宮的四季變化,這些鏡頭應該可以留存更長的時間。
導演團隊在故宮
我們團隊做了這么多年的《檔案》,一直擅長講故事。這支團隊組成比較年輕化,大部分是90后,他們的語態更適應現在受眾的一種接受習慣。我們希望語態上要新穎,厚重不老舊,所以在寫作上對他們是有要求的。
包括單獨為每一集創作一支主題歌,片尾曲和正片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看完正片之后,還會回歸歷史人物的命運,回味這座城的變遷,會有一些思索。
澎湃新聞:剛才提到文本上年輕語態,確實我看到了很多類似“真武大帝自稱水神,是紫禁城的消防員”這樣的語句。很幽默,年輕觀眾更會被吸引。
吳志勇:是的,比如講到張居正改革,他的確為大明又續命了大概有70年。我們就寫道:“他就像一顆速效救心丸給當時的大明打了一針強心劑。”這樣比較生活的表達,盡量拉近跟觀眾的距離。
第五集講到傳教士利瑪竇,他是第一位走進紫禁城的外國人,他帶來了西方先進技術和理念,當時大明朝還是處于天朝上國的心態,所以這種機遇也就錯過了,所以最后我們的講述人總結:“大明沒有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紫禁城》再現劇照
澎湃新聞:我還注意到一個變化,專家沒有如常端坐在棚內,采訪變成實地講述或是畫外音。能否從拍攝技巧的運用講講?
吳志勇:沒錯。我們希望把專家也變成講述人,不希望專家都太端著。從拍攝上來講,故宮本身就有厚重感和歷史感,拍故宮的鏡頭相對平穩,8k鏡頭不能速度太快,以延時鏡頭相對靜態的鏡頭為主;外景紀實部分,包括采訪民間手藝人,就稍顯靈動,基本是一種呼吸感的鏡頭。
澎湃新聞:講述人的出現,應該有不少爭議吧?畢竟譚江海的講述很“檔案”。
講述人譚江海
吳志勇:是啊,哈哈。其實最早要做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沒有講述人,后來做出第一版之后,發現它缺少了我們團隊的特色,跟市面上看到的紀錄片沒有什么兩樣。
思考了很久,在所有的外景拍攝完之后,我才決定再把講述人拿進來。譚江海是我們獨特的標識,他一出來就有“檔案”的味道,別人不能copy,所以我不該把我用得很成熟的東西輕易放棄掉。
但我們還是調整了他的比重和色彩,希望他舉重若輕,他不需要去拆解故事,或刻意的制造懸念,更多是思辨性,有一些歷史的假設和思考,帶著觀眾去感受故宮的氣息。
觀眾反饋我們也有看,有接受也有不接受的,兩種聲音都很正常,有爭議證明大家都在看,對吧?
《紫禁城》劇照
拿到真正的歷史原文,反復推敲才能確認
澎湃新聞:片中紀實的部分有考古有手藝人的采訪,能不能談談這部分?
吳志勇:我特別希望《紫禁城》有一個現實的、進行式的感覺。比如第一集的鳳陽考古,現在考古一直在進行,神秘面紗還沒有完全揭開。雖然有些內容還需要學術界進一步論證,還沒有最終的答案,但我們畢竟已經拍到這些紀實的鏡頭了。還有修復好的乾隆花園,真的是當時所有的精湛工藝都能在那里找到,尤其是雙面繡,非常漂亮,我們當時也在蘇州找到了修復的匠人,也是非遺傳人。
澎湃新聞:歷史紀錄片最重要的是嚴謹,這方面下了什么功夫?
吳志勇:在嚴謹性上,首先是我們自己的功課要做到位。不能通過一本歷史書,或并不官方的資料來作為參考。
在查找原始檔案這一塊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因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存有大量的明清檔案。比如,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用現在的語態表達,此時就需要拿到真正的歷史原文,反復推敲才能確認。
《紫禁城》專家研討會
播出后,我看到有些網友會發問,你怎么知道朱元璋想遷都?說我們不嚴謹。
其實朱元璋一直有遷都之心,當時把都城放在南京也是無奈之舉,他也想修鳳陽,但大臣都不支持,所以就放棄了。實際上他又派他的太子朱標一直在全國到處去考察,看看哪里適合遷都。朱標后來病死了,朱元璋很傷心,白發人送黑發人。
朱元璋隨后寫了一篇《祀灶文》,其中有一句:“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本來信心滿滿遷都,因為年齡大了,不愿再勞民傷財了,既透出無奈,也說出心里的遺憾。據史料記載,未能遷都可能也就成為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這個東西既然有史可考,我們就敢說他當時是有遷都的打算的,無論多少人抬杠我們都不怕。
吳志勇在《紫禁城》拍攝片場
澎湃新聞:除了十二首主題曲,聽說主題音樂創作的選擇也是頗為曲折?
吳志勇:對。我們說到故宮相關的音樂,都會想到最早的日本人做的故宮三部曲。最開始我們找到NHK,請日本作曲家幫我們做了好幾版主題音樂,但聽了之后,覺得日本人對紫禁城的理解,還是停留在皇家皇宮的感受,音樂的確非常美,但并不是我們想要的那種歷史的厚重和大氣的感覺。后來通過朋友介紹了王宗賢。
王宗賢對中國文化有著母親情結,非常的熱愛,同時他接受的又是西方教育,他的確是更能找到那個結合點。我們請他幾乎是非常友情的價格,而且是在完成了合同規定的曲目數量之外,他又主動為紀錄片創作了多首原聲音樂,對他來說,這是一種抑制不住的情感釋放。
澎湃新聞:可能也因此你們不舍得放棄,感覺全片音樂鋪得太滿,少了些留白。
吳志勇:嗯,的確也有網友說音樂說太滿了,我們再進一步的調整,所以后面幾集我們已經調整了一部分,這或許是年輕人做片子的一個弊端,總是做加法,不太會做減法。
《紫禁城》劇照
文物是一個佐證,不是為了展示而展示
澎湃新聞:《紫禁城》的文本還是很流暢的,大歷史和小細節的串珠寫法,故宮文物也不生硬地糅合了進去。
吳志勇:這正是我們想要下功夫去展現的地方。因為一個王朝氣質的改變,似乎能從一件藝術品上看出端倪。
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的御瓷展上,我們找到了成化皇帝在歷史中傳奇的身影。成化帝朱見深自小喜歡書畫古玩,尤其酷愛瓷,斗彩瓷就是成化帝的創新瓷器品種。但這一時期的瓷器在尺寸上沒有了永樂和宣德時期的大氣,而是以小巧娟秀的器物為主,所以在中國瓷器史上,有著“成化無大器”的說法。歷史學家解釋說,這與人從小生活的一個環境和個人性格有關,所以從成化時期的瓷器上面也可以去感受到當時成華帝的一個形象。
還有第八集《盛世》講到乾隆,很多人會說乾隆是農家樂審美,那么花哨,一點都不素雅,如果從大歷史的角度,就不會從個人喜好來看,更多的是從一個時代來看。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到世界頂端的一個水平,必然會出現這種它能代表這個時代的所有的工藝巔峰的一些工藝品。所以我們拍了那件釉彩大瓶,幾十種不同的種類集齊一身,觀眾覺得太夸張,但它代表的是一個王朝的巔峰。
我們所有的文物都不是說很突兀地去告訴你,要先把歷史事件說出來,文物是一個佐證,不是為了展示而展示。
比如在第9集,我們拍到了一些皇帝的印章,清朝皇帝特別喜歡收藏印章,不管是乾隆還是雍正,包括后面慈禧也有很多印章,但是道光帝的印章就很少,就那么幾枚。我們通過幾枚印章告訴大家,歷史對他的評價,是一個很勤勉很節儉的一個皇帝,甚至是一個摳門的皇帝。
《紫禁城》劇照
再比如,朱瞻基本身就是一位藝術造詣極好的皇帝,我們介紹了他的畫,包括瓷器,朱瞻基有太多的傳世的名畫了,但是我們沒有特別沉下去講他畫作的一個藝術性的解讀,他的技法如何,只是從他的個性,比如他為什么畫老鼠?其實都賦予了一定的政治意味。我們不側重于朱瞻基是一個藝術家,而更側重于他是一位政治家。
澎湃新聞:這可能就是你們團隊的優勢,常年做檔案的節目,文獻和故事結合得很好,也有更開放的歷史觀。
吳志勇:歷史本就有多面性,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我們不會去下一個定論,我會用一種開放式、或是一種相對客觀的方式去引導。
尤其紀錄片應該回應一些電視劇中錯誤的東西,比如說乾隆下江南,電視劇里乾隆就是一個風花雪月會享受的人,但事實上乾隆非常自律,人格已經接近完美的一個皇帝。當時交通并不發達,他要出紫禁城到江南,要耗時很久,天子走到哪里,中國的政治中心就在哪里,相當于他的政務中心就是一直在路上,乾隆下江南不光是去考察民情,也是溝通南北經濟,去做更多交流的工作,也是對他政務管理的一種檢驗。
600年的紫禁城,可記憶的點太多了,我們也不會太展開說,很多東西點到為止,能夠吸引大家的興趣,去更多的關注歷史,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徐亦嘉
拓展知識:
- 三菱空調出現e57(如何快速解決故障)06-17
- 格力 水冷柜機 故障代碼 b1_302-01
- 迷你音響顯示屏故障(如何自行修復)09-18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維修號碼(美的空調遙控器圖案代表什么模式詳解常見美的空
2024-09-12
-
特靈售后維修電話(中央特靈空調噪音距離如何評估合適的安裝位置)。
2024-09-12
-
開利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開利空調外機結冰什么原因開利空調外機結冰原因
2024-09-12
-
合肥瑤海萬和壁掛爐售后電話(如何快速找到并聯系售后服務)
2024-09-12
-
三菱電機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服務(三菱空調回收電話上門永樂路哪家公司值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