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亚洲一区欧美一区在线播|久久久久久性高|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歡迎來到同城快修-附近家電維修、家電清洗、家電安裝服務平臺

24小時家電維修熱線:

400—1558638

當前位置:主頁 > 空調 > 維修資訊 >

長春容聲燃氣灶售后維修(長春燃氣灶維修電話)

發布日期:2022-11-18 20:46:39 瀏覽:
長春容聲燃氣灶售后維修(長春燃氣灶維修電話)

前沿拓展:


“對那個時候的回憶,

永遠鼓舞人在新的情況下,

做出些意志堅強的果敢決定。”

——作家·柳青

「逝于1978年6月13日」

出自小說:《創業史》

……

1

1984年年初,28歲的孫延林接到國慶閱兵通知。為參與這一重大時刻,他忍受著零下18℃的低溫,一天站4小時軍姿。為改掉腦袋右偏的毛病,他在脖子上別了顆別針。

站到5月時,孫脖子上全是血。那年夏天巨熱,地面溫度45℃,幾個月下來,孫延林掉了近10公斤。9月28日,完成最后一次合練。回到閱兵村,已是凌晨兩點。后來的一切告訴他,所有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他成為了歷史的見證人。

國慶35周年閱兵一事,早在1981年鄧小平就發了話。由于各種原因,閱兵中斷了25年。這次閱兵,處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要搞成新中國以來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其宗旨也很明確,叫做:

振奮民族精神、鼓舞愛國熱情、檢閱建設成就、增長四化志氣。

為此,一汽挑選最好的材料和技術人員,造了一輛“紅旗C770TJ型”活動頂篷高級檢閱車。北京近郊專門建了閱兵村,有公路、有營房,食堂、醫院齊備,日常設施一應俱全。

10月1日,1000人組成的軍樂團奏樂,一萬多人組成的42個地方方隊雄赳赳地走過長安街,自研武器紛紛亮相。

1984年,中國迎來了一個重要的年份。從年初到年尾,廣袤國土上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里面,有突破禁區的艱難,有收獲榮光的喜悅,有個人的奮起,有群像的突圍,有當時激蕩的爭論,也有日后變革的伏筆。那是擁抱世界的一年,也是展現自我的一年。

后來人們說起那一年,往往會用四個來形容,叫做:春潮涌動。

2

1984年2月,鄧小平寫下“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還專門把時間寫為1月26日。

鄧小平為深圳題字

4個月后,“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成立,王石把倒玉米的經驗用在了新業務上,開始倒賣進口辦公設備,一步步積累資本。4年后,王石大刀闊斧地改革,將公司更名為“萬科”。

同年,40歲的柳傳志,也生猛起來。

他離開辦公室,創建了一家計算機發展公司。啟動資金是計算所給的20萬,全公司11人,都年過40歲,在20平米的傳達室里,靠著幾張爛桌子創業。旱冰鞋、電冰箱,他都賣過。為了倒彩電,一次性被騙走了14萬。就在柳傳志近乎絕望時,中科院驗收計算機的業務,為他帶來了70萬服務費。一年后,柳傳志說服倪光南進入公司,保證能把一個漢字識別系統賣出來。那個系統的名字,叫“聯想”。

柳傳志創業的傳達室

這一年,張瑞敏出任青島日用電器廠廠長。彼時,青廠瀕臨倒閉,資債相抵還虧空140多萬。張到任時,來了53張請調報告。工人8點鐘來,9點鐘走,10點廠子就空了。張瑞敏沒怕,一口氣上了13條規章制度,第一條是“不準在廠里大小便”,違規者一律開除。一年后,他把76臺不合格產品砸成廢鐵。后來公司改了名字,叫“海爾”。

1984年,在深圳南油集團工作的任正非,去一個子公司當副總。第一筆生意,他被騙200多萬。幸好任正非沒被挫折打倒,他開了家電子公司,幫朋友賣起了程控交換機。3年后,在一間雜草叢生的房子里,創辦了“華為”。

還是這一年,潘寧拿著手錘,硬生生鑿出一臺雙開門冰箱。研發成功時,潘寧沖進雨中嚎啕大哭。是年10月,“容聲”橫空出世。同年,李東升在一家農機倉庫里和香港人合作生產錄音磁帶,“TCL”就此誕生。曹德旺去武夷山游玩時,發現汽車玻璃生意,高興得合不攏嘴;李書福修鞋時,發現冰箱原器件賺錢,開始了創業之路。

還有一些人,正伺機而動。

他們是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史玉柱,是拿著46元月薪的潘石屹,是剛畢業的馮侖和剛當上文員的張近東。這些初入社會的青年,會在之后的幾年,投身商海,開辟新的戰場。

1984年,上海微電子技術應用匯報展覽會,鄧小平站在一個叫李勁的孩子身后,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抓起”。

10年后,一種叫“信息高速公路”的東西來到中國。誰也沒想到它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何等巨變。至于娃娃們,1984年,只有李彥宏和馬化騰知道計算機是個什么東西。20歲的馬云,剛剛被破格錄入杭師。商業二字,跟他們沒有半毛錢關系。

也是那一年,還在上班的王中軍,一心想做大他的《購物指南》,將其辦成中國最優秀的雜志。復旦新聞學院的新生王長田,求知若渴,最大的遺憾是一晚上只能聽一個講座,上兩門選修課。

無法想象,35年后,由他創辦的光線傳媒投資的動畫片《哪吒》,會收割近50億的票房

但也就是那年,阿城他爸,鐘惦棐老爺子說:“中國人并不笨,我們有充分的信心趕上世界水平,尤其是中青年導演,將會成為前進的主力軍。”

老爺子說得沒錯,1984年,青年隊伍里,要出厲害導演了。

3

1984年,最火的電影是《人生》。電影上映,造成全民熱議。

此前,拍《沒有航標的河流》時,路遙的《人生》在劇組里傳來傳去。導演吳天明看了,想拍,一打聽,說有人搶先了。再一打聽,說要去九寨溝拍。吳天明心說陜西故事怎么能去九寨溝拍呢,立馬找到了路遙。

隨后,兩人帶著隊伍,踏遍陜北采風。這期間,吳被任命為西影廠廠長的消息傳來。那兩年,要求干部“年輕化、專業化”,43歲的吳天明成了全國最年輕的電影廠廠長。他怕自己當不好,路遙說:“你怕啥,回去先弄它一個月的會,讓干部向你匯報,啥也不說就行。”

這個生猛的廠長,很快就辦了件大事:扶第五代上位。

路遙和吳天明

吳天明拍《人生》時,兩個年輕人正在拍《黃土地》。導演陳凱歌,攝影張藝謀。兩人遇到困難,找他求助。他又是給車,又是給錢,讓他們在陜北幾千公里選景。電影上映,轟動影壇,拿下好幾個國際大獎。以至于在太原學油畫的文藝青年賈樟柯,看了電影非要去考北電。

同時,吳子牛《喋血黑谷》田壯壯《獵場札撒》黃建新《黑炮事件》紛紛出現。《黑炮》引起爭議,吳天明說:“是我讓拍的,要找來找我。”

同樣重要的前輩,還有廣西電影廠的韋必達。陳凱歌本來想拍《孩子王》,他覺得太沉重,推薦《深谷回聲》,讓陳拍成《黃土地》。那時,陳凱歌意氣風發,拍片,誓要打破傳統電影敘事。那時,張藝謀極為苛刻,為一個完美畫面,帶著劇組踩了4個小時,在山坡上踩出一條白色小路。

拍片時,陳對張說:“你呀,心比天高。”果然四年后,張就拍出處女作《紅高粱》,拿下柏林金熊,轟動世界。

那時候,張藝謀寫信感謝韋廠長說:“也許,我們將來可能成為藝術大師,名人,但我們永遠記得年輕時,我們是怎樣起步,有人曾小心翼翼地攙扶我們。”

電影《黃土地》,圖自豆瓣

4

1984年,300多家音像公司出現在中國內地。此前,《鄉戀》在春晚上得到正名,還有了一個新稱號,叫“通俗歌曲”。各式各樣的磁帶,出現在市面上。張行的《成功的路不止一條》,2個月賣了350萬盒,朱曉琳的《歌林新苗》,一年突破240萬。這些出磁帶的歌手里,還有個年輕人,叫崔健。

一個叫周亞平的商人,找他出了盤《浪子歸》。專輯都是甜膩民謠,連《浪子歸》的詞都是校園民謠推手黃小茂寫的。這顯然無法滿足崔教父搖滾的心。他已經組建了“七合板”樂隊,窩在家里琢磨原創搖滾了。

同時期,“不倒翁”樂隊成立,丁武、臧天朔等人為找排練場跑斷了腿。好不容易接到商演,人到齊了,演出卻被取消,哥兒幾個只能在火車站過夜。也就在前一年,法國馬克西姆餐廳開入崇文門西大街2號。很快,初代搖滾老炮兒們天南地北地趕來,在那里聚會、狂嗨。

不過,老百姓不知啥叫搖滾。在1984年《群眾喜愛的十五首歌曲》這張磁帶里,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蔣大為,一人占了三首。大家喜歡《牧羊曲》《美麗的心靈》和《大海啊,故鄉》。尤其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代表了廣大勞動人民充滿祈盼的心聲。

廣受歡迎的蔣大為

1984年,電影樂團的一位小提琴手問女兒,云南音像想簽年輕歌手,要不要去試試。女孩兒去云南錄音,很快,《東京之夜》誕生,換來1400元的巨款。萬萬沒想到,起印60萬張的專輯迅速銷售一空。云南又花了6倍的價錢邀她錄制第二張。在那個緊繃的年代,大街小巷都在放她的歌,那搖擺的歌聲,令人心生歡暢,以至于唱片賣破千萬張。

兩年后,這個名叫張薔的姑娘,登上《時代》周刊。人們給她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叫“迪斯科女王”。而那時,10歲的彭磊還在學畫畫,“新褲子”的《別再問我什么是迪斯科》還早得很,更別說什么《樂隊的夏天》。

至于馬東,正要去澳洲留學。1984年的中國,廣大勞動人民只熟知他父親在春晚上那一口幽默的唐山方言。

說到春晚,當年所有歌手,大概都紅不過一個人。

那就是香港電子表廠的工人,張明敏。

5

1984年的春晚,就是1984年的氣氛。

在改革開放背景下,春晚導演黃一鶴就想,能不能找中國香港歌手來參加?他聽到了《我的中國心》,一下子就被擊中,四處找人問是誰唱的。幾經波折,黃終于聯系到了張明敏。而這首歌,也由此傳遍大江南北。

1984年春晚上的張明敏

由于首屆春晚成功,黃一鶴覺得這么大一臺晚會,應該有首壓軸曲。于是找到喬羽,希望他能寫出表達家國團圓的作品,這便是《難忘今宵》。

馬季先生的《宇宙牌香煙》,一開始想說對口,但覺得捧哏作用不大,改成了單口。相聲諷刺欺客現象,為了保險,馬季先生一定要求去全國核查有沒有“宇宙”這個牌子的香煙。

1984年還在做演員的陳佩斯,和同事朱時茂排了個小短劇。本來是為了慰問演出活躍氣氛,沒想到演一次爆一次。一次在某餐廳演出,廚子笑得衣服扣子都崩了。兩人被黃一鶴帶到劇組時,有人就說,節目讓人笑成這樣?是不是太不嚴肅了?

最后黃說:“你們好好演,出了事,我來頂!”

從此,春晚上多了一個節目形式,叫小品。

小品《吃面條》

而當時,趙本山還在演戲曲電視劇《摔三弦》。三年后,他和潘長江在東北連演六百場《大觀燈》,被姜昆挖掘,才有機會在1990年的春晚上《相親》。也正是看了《相親》,高秀敏才轉行去演小品。

6

1984年,文壇的激情,簡直是滔天巨浪。

那一年,寫出《人生》的路遙,決定寫一部更宏大的小說。分為《黃土》《黑金》《大城市》3部,六卷,一百萬字,取名《走向大世界》。做完前期準備,整個冬天,路遙都在為小說的開頭苦惱。

不過那年,這部最終更名為《平凡的世界》的作品,剛剛起筆。真正給文壇帶來震動的,是另一位陜西作家賈平凹。收到127封退稿信的他,終于在這一年寫出代表作《商州初錄》。遠在北京的阿城看了,想到在云南插隊時遇到的一個會下棋的知青,立馬開始寫《棋王》。

那時,他家緊挨馬路,每晚都能聽見趕羊聲。初稿完成,阿城特意去見了賈平凹,帶了一大堆泥塑獅子、手工布老虎回家。

《棋王》發表后,震動更大。那年,文壇一堆人在杭州開 “尋根會”,《人民文學》的主編王蒙,開始有意識地扶持新人。第二年,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帶著顛覆氣息闖入文壇,釋放一個巨大的信號:

年輕作家們,要登場了。

那一年,在西藏待了七年的馬原,丟出《拉薩河女神》,率先吹響先鋒號角;莫言冬天寫完《紅高粱》,寫信告訴他哥說,自己要把文壇炸平;張承志《北方的河》出來后,王蒙說“30年之內沒人敢寫河了”;韓少功寫完《爸爸爸》之后發表《文學的根》,受到感染的王安憶,寫完第一部長篇《69屆初中生》,立馬就投入《小鮑莊》的創作…

當時,開完文代會,李育杭去她家吃了頓飯。回浙江的路上,有人給他推薦了寫《竹女》的作家余華。看完作品,李就想,文壇這幫人不識貨,有朝一日這小子一定能出頭。后來,“這小子”遇到馬原,告訴他自己要寫一本媲美《紅字》的小說。一年后,他就寫出了夠吹一輩子的代表作,《活著》。

同樣是那年,做生意沒出路的王朔,把《空中小姐》來回改了9遍,抄了一百萬字,總算登上《當代》。另一位王姓作家,為了跟妻子李銀河在一起,一整年都在忙活出國。8月中旬,他飛往紐約。飛機起飛時,天空中一個炸雷,把送行的人嚇了一跳。后來他把那時期的很多事,寫進了《三十而立》。

那一年,劉震云剛畢業,池莉在讀書,這倆人的“新寫實主義”,八字還沒一撇。跟他們一樣默默無聞的蘇童,被分到南京藝術學院作輔導員,審核學生資料,發放助學金。

多年以后,莫言、余華、蘇童這一批先鋒作家,一定還能想起被馬爾克斯帶到馬孔多的那個遙遠的午后。由于接觸大量西方現代文學,這撥年輕人在創造上爆發出極強的顛覆和反叛性,他們一個個激情萬丈,徹夜不眠,甚至為寫作出現幻覺,就為了寫出一部小說,轟炸文壇。

那時候,誰想得到莫言能拿諾貝爾啊。

1984年,諾獎還太遙遠、太陌生。

國人最期待的“零的突破”,是奧運。

7

奧運會前,紀錄電影制片廠拍了個《零的突破》,對著五環問:“朋友,你可理解每一個零對新中國來說,有著怎樣的意義?”

1984年,新中國首次參加奧運,展現運動風采。能夠在洛杉磯摘金,對于國人而言,無疑是一針興奮劑。當時,首金任務一直壓在王義夫肩上,誰也沒想到,完成這一歷史的人,成了許海峰。

小時候的“彈弓王”許海峰,算是跌跌撞撞進了國家隊。1983年,他才知道有奧運會這個東西。參賽當天,最后一槍,瑞典的斯坎納克爾和王義夫打完,暫列第一、第二。如果下面一槍不中十環,金牌就沒了。結果,許海峰一槍命中,中國人在奧運會上實現零的突破。

那天頒獎,延誤了40分鐘。主辦方也沒想到,這么早的項目上,就有一個國家,一次性拿下兩塊獎牌,趕緊派直升機空運了一面五星紅旗回來。

奧運首金許海峰,圖自新華網

那一年,背負著巨大壓力的女排,完成三連冠。此前的亞錦賽上,女排以0:3輸給日本,全隊落淚。在小組賽中,一度發揮不佳,十分艱難。然而,決賽中,女排頂住壓力,一舉奪冠。國慶35周年盛典上,女排專乘一輛花車,上面排著八個大字: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同樣頂住壓力的,還有跳水冠軍周繼紅。當時,她與“跳水女皇”陳肖霞闖入決賽。前四個規定動作,陳十分穩定,但從自選動作開始,突然失誤,排名降到第三。最后一跳,如果周繼紅出現一絲小失誤,金牌就將旁落。偏偏向前翻騰三周半屈體這個動作,周一直做得不夠好。然而這次一跳,極其完美。最終,冠軍落到周繼紅手中。

當然,最耀眼的人,還是李寧。

在體操團體、全能都落敗后,李寧一人獨得3枚金牌。加上兩銀和一銅,成為獲獎牌最多的運動員,被西方媒體譽為“力量之塔”。

體操王子李寧

而最能體現拼搏精神的,當屬欒菊杰。因為訓練過度,欒患上了急性腎炎。4年中,欒每天吃中藥、打吊針,堅持訓練,直到奧運會,依舊是中國劍壇第一人。由于擊劍是西方引以為豪的項目,裁判常有偏袒。參賽時,欒菊杰每場都會狂喊。賽完后,嗓子都啞了。

決賽時,欒菊杰勢如破竹,連贏五分,以絕對優勢獲勝,大聲道:“你再想錯判我,也沒有辦法了!我終于拿到冠軍了!”

多年以后,50歲的欒菊杰,再次出現在奧運會上。

那一年的東道主,是北京。

8

不止奧運會,1984年對新中國而言,有太多的第一次。

那一年,第一家西式快餐店“義利快餐廳”在北京西單開張,中國有了一家名為“中山溫泉”的高爾夫球會;那一年,首家中外合資五星級飯店“長城飯店”開張,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為全國首家試行股份制的國營商業企業。

1984年初,印度尼赫魯金杯賽,中國以1:0戰勝世界強隊阿根廷,隨后奪得亞洲足球錦標賽亞軍,取得當時隊史上的最好成績。

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發布,中國人開始有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證。5月,中國女子羽毛球隊連克丹麥、韓國、日本,第一次獲尤伯杯。6月,《中國婦女》雜志第6期38頁,一位27歲的煤礦工人希望尋求心靈伴侶,中國第一則征婚廣告,和有情人見面。

9月,第一屆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會議,要求放開生產資料的計劃外價格,史稱“莫干山會議”。10月,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舉行奠基典禮,桑塔納汽車將在中國刮起一陣旋風。同月,“體育發展獎-1984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獎券開售,這是新中國第一次發行彩票。

11月,第一支南極考察隊從上海出發,奔赴南極。同月,上海誕生了新中國第一支股票“飛樂音響”。在一張巨大的海報下,副經理胡瑞荃背上錢箱,一手交錢一手交股。不到六小時,32.5萬元股票售罄。

12月,作協第四次文代會,有人說,人民文學出版社把《金瓶梅詞話》排好了,就該出版發行。會后,社長韋君宜向上打報告,申請印行《金瓶梅詞話》,被批了1萬部。那一年,在提倡“讀書無禁區”的《讀書》雜志的目錄上,赫然印著聶紺弩文章的名字,《談金瓶梅》。

那一年1月1日,中國工商銀行成立,那一年12月31日,南極長城站正式開工建站。

從年初到年尾,建設、奮起、改革、突破、創新、松綁,迎接挑戰、擁抱世界,片刻都沒有間斷。整片熱土,欣欣向榮,無數的人,奮發向上。雖然有爭議、有坎坷,有惶恐、有曲折,但前進的腳步,始終不停。

9

1984年,全國上下都洋溢著活力。

連姑娘們最喜歡的顏色,都變成了紅色。

電影《街上流行紅裙子》引領風潮,該片講述了棉紡廠女工陶星兒沖破舊觀念、大膽追求生活之美的故事,激起無數人的共鳴。那年,主管紡織工業的領導針對自己穿“緊身花褂”和“線條流暢的長裙”時說:

“我們有責任把全國人民打扮的漂亮點,不能用老著裝來看待現在的問題。”

那時候,中國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紀錄片《自行車的王國》里說,它就是城里人的腿。當時,擁有一輛自行車是一件很“壕”的事。越來越多品牌,開始給自己打廣告。除了“永久”和“風凰”,還有蝴蝶、五洲、金鹿、飛魚。那時的人絕對想不到,30多年后,一度離開國人生活的自行車再次占滿大街小巷,這一次,它背后站著的,是一個叫互聯網的東西。

比起擁有自行車,更“壕”的事,就是有電視。上海的“金星”“凱歌”“飛躍”,一度馳名全國,在1984年就有了上門服務。就在第二年,一部叫《上海灘》的電視劇登陸內地,女孩兒們開始為許文強瘋狂,周潤發風靡全國,大風衣、白圍巾的裝扮,成了男人們的撩妹利器。

紀錄片《自行車的王國》,圖自豆瓣

1984 年社科院門口,來自全國各地的的教師、干部、記者、返鄉知青、工廠學徒都想見一個叫丁學良的人。他們隨身帶著本子,希望記錄下和丁的談話內容,并把記錄帶回去傳授他人。丁學良之所以受到如此厚待,是因為一套名為《走向未來》的叢書。他是叢書的編委。

這套書,于1984年開始發行,發行5年,共74種,涉及各個學科。它代表著當時最前沿的思考,堪稱一代青年人的思想啟蒙讀物。那些關注家國命運、關注時代趨勢的知識分子,無一不受到它的影響。

那一年,所有知識分子心中,都懷揣著一個心愿:這個飽經滄桑的民族,一定要把握歷史機會,要改變,要富強,要崛起。

要昂首闊步地,走向未來。

10

1984年,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可以說。

那年,馬勝利勝利了,年廣久長久了。北京的舞廳逐步開放,海南的汽車漫山遍野。長春炒紅了君子蘭,天津有了我國第一個地質自然保護區。大鍋飯時代徹底結束,第一代農民工開始進城。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投入建設,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被成功發射。振奮人的消息,一個接一個。

在歷史的轉折中,個人的奮斗、團體的努力、行業的革新,猶如萬千河流奔騰匯聚,鑄造了一個民族崛起之初的火熱群象。

這里面,有智者的深謀遠慮,有突圍者的挺身而出,有自我實現者的不懼艱險,有懷揣理想者的激情飛濺。

每一個新事物,背后都有無數人推動。

每往前一步,都凝聚著無盡的眼淚、汗水。

1984年《人民畫報》,中國女排隊長,張蓉芳

35年過去了,溫故1984年的人與事,它們是那樣的不可思議,又是那樣的理所當然。

35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它可以讓一個嬰兒變成青年,也可以讓一個青年變成老年,它可以讓年輕人追逐夢想,也可以讓老人轉身回望。

在這35年的歲月之河上,想必有著和1984年類似的故事,舉步維艱的變革,被巨浪帶走的面孔,令人下淚的碰撞…

尤其重要的,是那些奮斗不息的個體。

這里面,有你,有我,有每一個人。

老話說得好,溫故,而能知新。

在這個時候,重溫1984,重溫的不僅是一段段民間故事,關鍵是勇氣、是擔當,是清澈的激情,是向上的沖勁,是滿懷的希望。

正因為擁有了這些可貴的品質,面對一次次挑戰,才能夠泰然處之,迎難而上。對一個個體如此,對一家企業如此,對一個行業、一個國家,亦是如此。

1984年,馮驥才發表了小說《神鞭》。

故事里面,神鞭說過:

“只要‘神’留著,不論多大風浪,也難不倒我們,不論嘛新玩意兒,咱都能玩到家。”

這所謂的“神”,說白了,小到每一個人,大到一個民族,無非就是他們歷經辛苦后仍保留著的堅韌底蘊、可貴品質。

時間已經證明過一切。

相信明天,我們還會創造更多奇跡。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拓展知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蜜桃|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7人妖| 四虎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69v精品视频|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观看| 久久狠狠中文字幕2017| 欧美第一黄网免费网站|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男男女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18禁成人黄网站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一区| 少妇系列之白嫩人妻|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国产一区一一区高清不卡|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成人内射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激情啪啪| 日本道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av大片一区二区三区| 一道久在线无码加勒比| 一区二区三区啪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ai换脸| 国产成人免费永久播放视频平台| 97超碰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av|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日本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鸭子av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少妇内射xxxhd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网址| 欧美老熟妇喷水| 亚洲精品久久av无码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