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美的中央空調維修項目(寶雞美的小家電維修地址)
前沿拓展:
原標題:陜西農業精打細算,向“大鍋水”說“不”
水價杠桿撬動節水革命(聚焦現代農業)
圖為咸陽市渭城區大棚微噴灌工程。建峰 攝
“水從門前過,咋用都不錯。”對于缺水的陜西而言,農業長期粗放用水、大水漫灌,不僅推高了灌溉成本,也給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以用水方式倒逼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陜西在5個大型灌區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確水權、定水價,實施精準補貼,超額用水加價,59萬畝農田掀起一場節水革命。
“一增一減”——
水價漲了,水費卻降了,改革紅利到田頭
冬灌時節,禮泉縣田間地頭處處是忙碌的身影。“水價漲了,但用水少了,現在澆一畝地還省錢呢。”阡東鎮力士村村民張應旗手拿鐵鍬,站在地頭樂呵呵地說,原來是土渠,如今渠道硬化,澆地不再跑冒滴漏,一畝地水費省了10塊錢。在他看來今年冬灌確實“美得很”!
禮泉縣位于關中平原腹地,是糧食主產區。得益于渭河水澤潤,阡東鎮的小麥、玉米畝產量都在1000斤以上。產量不低,但耗水也不少。據了解,鎮上耕地每畝灌溉費59元,遠超過全國32元的畝均水平。
“過去大家用‘大鍋水’,渠道不暢,澆地不方便。一到灌溉時節,就扒開口子漫灌,農民心里有疙瘩,常常爭水、搶水,引發糾紛。”力士村村民雷可輝坦言。
“節水是農業的根本出路。”陜西省水利廳農水處處長白鵬翔說,全省水資源總量423.3億立方米,居全國第十八位,人均和耕地畝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讓每一立方米水發揮最大效益,關鍵是要建立農業水價形成機制。
第一步是明晰水權。在試點灌區,根據作物用水定額、種植結構等,確定用水總量指標,再將指標細分到用水協會、農戶等主體,頒發用水權證。
第二步是分級定價。定額之內用水有獎勵,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超額20%以內,水價加收1.1倍;超額20%以上、不足50%的,加價1.3倍;50%以上,按1.5倍收取。另外,經濟作物水價高于糧油作物的30%。
農業水價改革,減掉了農民的隱性負擔。張應旗說,原先村里灌溉用水是每立方米兩毛五分,但雜七雜八的費都攤到水費里,實際上一立方米水接近四毛錢。水價調整后,糧食作物的水價上調到每立方米0.277元,經濟作物為每立方米0.306元,再沒有別的附加收費。
陜西省物價局成本分局局長云育兵說,省里建立財政分級承擔和資金保障機制,通過綜合改革措施,鼓勵用水戶節約灌溉用水,總體上算賬,不會增加農民負擔。
農民得實惠,灌區也有效益。白鵬翔說,在大型灌區,終端農業水價平均為每立方米0.25元,但供水成本達每立方米0.629元,由于水價形成機制不合理,政策性水價倒掛嚴重,導致水管單位運行困難。通過這次水價改革,完善機制,降低成本,促進灌區實現良性運行。
“一去一補”——
明白用水,精準補貼,畝均用水降低20%
如何讓農業水價改革得到農民認可?在試點灌區,創新模式解難題。以財政為主、水費收入等為輔,多渠道籌集資金,探索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工程良性運行。
“一去”,就是杜絕用水“短斤少兩”。
去年一年,省財政投資1500萬元,對2569座斗渠量水設施、1.45萬處田間分渠計量標尺進行改造、新建,計量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渠道斗口和分渠引水口“雙標尺、同計量,以斗口計量為準”,供水更加透明。
“水量標尺建到地頭,用明白水,交放心錢。”張應旗說,過去用水多少,靠放水員估算,難免有“人情水”“關系水”,繳費標準、繳費多少全部公示,大伙一看都清楚。
“一補”,就是讓節水補貼精準到位。
白鵬翔介紹,陜西探索因地制宜,3種精準補貼模式:一是按成本定價,將提價部分直接補貼到用水戶,實行價補分離;二是按農民用水合理水平定價,對灌區和用水戶分別進行補貼,末級渠系提價部分補給用戶;三是骨干工程按現行水價加末級渠系維護成本定價。
在渭南市引黃灌區高明段,終端水價由每立方米0.425元提高到0.739元,提價部分直接補到農戶。“農民的實惠摸得著,每年灌溉完成后,按實際用水量繳費,不精打細算不行啦。”不少受益農民這樣說。
在寶雞峽灌區,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副局長李浩清說:“讓農民明白用水,我們的收費員持證上崗,做好灌區服務,讓水暢流田間。”一年來,灌區取締了斗一級不合理收費,規范了管理;成立水價稽查辦公室,聘請21名義務水價監督員,全程監督水費計收。
政府補貼,相當于花錢買機制。白鵬翔說,日前陜西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獎補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公布實施,按規定,在水權定額內節余水量,按水價的20%進行獎勵,其中,對種糧用水戶獎勵標準可提高到30%。通過“一去一補”,既讓農民明白用水,還解決了管理單位的運營經費。
水價杠桿撬動節水意識。“你看,我整平田地,在中間加一道畦都可以起到省水的效果,能省不少水呢,以前都是直接漫灌,沒想那么多。”張應旗笑著說。今年冬灌,灌區張橋、曹家兩個抽水站累計引水115萬立方米,灌溉農田1萬余畝,畝均水費降低6元左右。
經測算,在陜西5個試點灌區,畝均灌溉用水平均降低20%左右。
“一轉一活”——
方式變了,效益高了,農業加快轉型升級
水價杠桿撬動,對農業更大的影響逐步體現。
生產方式在變。在寶雞峽灌區,東六支烽火第六農民用水者協會成立澆地服務隊,協會負責人高宏興說,現在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服務隊不僅負責田間的活,還承擔渠道日常管護,費用由管理站撥付,農民省心省錢。“解決用水‘最后一公里’,除了公開公示,我們還建立一個微信群,群里有村組干部、管水人員、種植大戶、群眾代表。村民有灌溉需求,直接在群里說,管理者第一時間就能看到。”高宏興說。
筑牢水利基礎。去年陜西省投入農田水利資金12億元,新修改造基本農田51.4萬畝,恢復灌溉面積2000畝,完成斗口引水10.6億立方米,灌溉面積810萬畝。全省21.8萬處小農水工程明晰了產權,15.7萬處工程發放了產權證。建立完善各種用水合作組織466個,其中,省級農民用水合作示范組織21家。
種植結構在變。富平縣張王村村民王曉娟,去年把傳統小麥調整成節水的優質新品種。“用水少了,但產量高了,一畝地能增收200元。”依托新品種,王曉娟和鄉親們制作果蔬面,五彩的面條一斤就能賣到18元。王曉娟說:“這個面粉做出來的面條順滑、易消化,和蔬菜水果混合到一起,老人小孩都比較喜歡,比普通面條高出10多塊錢。”
節水新技術涌入田間。在渭南大荔縣新穎農業園區的示范棚內,一顆顆圣女果紅得喜人,靠著一個手機,一個人就能輕松管理三棚蔬菜。工作人員安艷芳說:“我在手機上設定自動灌溉,每次灌溉5分鐘,到時間自動啟動。用上智能化滴灌,能節水20%、節肥30%,更重要的是,種出來的蔬菜安全放心。”
改革舉措不斷加力。陜西出臺了行業用水定額、水權交易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白鵬翔說,省里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任務一一分解,明確時間節點,規劃出路線圖,目的是通過節水,推動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龔仕建 趙思維)
拓展知識: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特靈空調維修服務電話(中央特靈空調水流開關故障如何判斷和修復)
2024-09-12
-
特靈全國服務電話(特靈空調機故障及維修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2024-09-12
-
三菱電機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精密三菱空調安裝步驟應該注意哪些
2024-09-12
-
開利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開利空調5e是什么意思詳解開利空調故障代碼
2024-09-12
-
特靈空調24小時客服在線咨詢(特靈空調加氟幾個壓是什么意思特靈空調加氟壓力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