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等離子豎線故障(松下等離子電視出現豎線)
前沿拓展:
張大春:和千年前的人寫著同樣的字
采訪、撰文:肖海生
第一次見張大春是在臺北的郊區,山腳下,7-11便利店的不遠處還有蘆葦叢,我們在一個小面館,邊喝酒邊聊他和周華健、吳興國合作的《水滸108》,在唱詞中他寫道:江風上、槳聲中、人煙里,算少年情懷、壯年志氣,還有些陳年余味……千古不甘寂寞人,認得寂寞詩中有驚雷。
在這豪興詞賦之后,張大春還是小說家,說書人,詩人,是第一個接拍威士忌和信用卡廣告的作家。此外,他還醉心于碑帖書法,在現代與傳統間游走。在他看來,書法中有法理,也有逸趣,可憑吊懷古,也是家常消磨。既要臨摹數十家風格,爛熟于心,又要想辦法找到自己的路數,似是而非。寫字就像面對人生的磨難,需要一個一個地去克服。
過去的三十多年,張大春潛心讀帖,現在更是每天大半時間花費在書寫上。在他看來,從1700年前東晉之后,書法就一直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9年4月,張大春書法展“見字如見故人來”在北京時間博物館開展,以下是他接受正午采訪的口述:
2019年4月,北京時間博物館,張大春書法展“見字如見故人來”現場
2019年4月,北京時間博物館,張大春書法展“見字如見故人來”現場
一
什么是書法?
日本茶道的創始人,千利休,曾有人問他,什么是茶道?千利休說,水煮開了,把茶放進去,倒水,喝茶,這就是茶道。這樣的回答一定會氣死很多研究茶道的人,但也是不想旁生枝節地去討論茶道,不想把它神秘化。書法也是如此。
書法有個奇特之處。自東晉1700年多來,它的整個體系是建立在一對父子身上,就是王羲之和王獻之。這對父子的書法奠定了中國書法的基礎,也是最早被當成藝術品的,關于是不是要突破他們、還是追隨他們,也是書法圈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
“二王”的文字從楷書、行書,甚至一部分草書,各朝各代,很多書法家都渴望有所突破,在“二王”之外尋找它法,可是一旦離開“二王”稍遠一點,什么是書法之美?美在哪里?就經不起追問,容易迷失。所有寫毛筆字的人,無論他是跟老師學,還是大量的臨帖,只要拿起毛筆來,尋找一種美的表達,多半都逃脫不出和王氏父子的對話。
到底什么是書之美?蘇東坡說過:不以其佳為佳。意思就是,人貌美而不自知,這種意態會讓他顯得更美。書法也是這樣。你不把它當藝術品,它反而呈現出特別的美和價值。
還有種說法是:“帖不如信,信不如稿”。今年初在東京博物館展出、人人爭而目睹的《祭侄文稿》就是手稿,《蘭亭序》和《寒食帖》也都是稿,上面都有涂改。三大行書不在于它的美麗,蘇東坡的字不如蔡京的好看吧,寫到義憤處還有破筆、出格,可是《寒食帖》的價值就在于它的創格、它的情感和一氣呵成。曲水流觴后第二天,王羲之酒醒了再寫,怎么也寫不出《蘭亭集序》那種意趣。
字的間架結構,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線條組合的方式。無論它是行草隸篆,線條如何組織,如何布局,怎么看著好,怎么看得不好,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標準。
白謙慎先生寫過一本關于書法的書叫《娟娟發屋》,非常有名,娟娟是一位理發屋小姐的名字,她開了一家理發屋,那個招牌,可以想見不會是名書法家,說不定是她自己寫的。他還拍了一張照片放在書上。白謙慎先生認為它別具民間的一種元氣,沒有跟著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這代表了書學的另類可能,或者說,如果我們站在傳統的書法美學觀念之外,說不定反而有所得。
從中國書法分出去的也有很多,日本、韓國的書寫和中國都發生了變化。日本的書道我是不太懂,看到清水寺的和尚寫字我就頭疼。但有一次在京都,在錦市場的對面,我看到一個賣蜜餞的店鋪,蜜餞好不好吃我不知道,他的招牌上有三個字,“千枚漬”。那三個字我在那兒呆看了很久,那個時候手機沒有照相功能,我用一個可以推伸鏡頭的小相機推上去,拍了十幾張,在那個招牌上花了半卷膠片,回去洗出來。
“千枚漬”以后,我就到處找日本有關書法傳承的東西來盾。有一次看NHK的一個節目,嚇壞了。一個看起來和尚打扮的人,剃著光頭,講了很多日語我也聽不懂,最后主持人讓他表演,他就拿了一支筆,懸腕在紙上,畫了一條直線,接著再畫一條直線,一共畫了16條直線,每一條線都筆直,一樣的寬窄。我學書30年恐怕都做不到。我不能說,那就是日本書道的核心或者最了不起的地方,但這種精密、嚴謹,在日本書道的傳承上,一定有重大的美學意義。
二
關于書法,有兩個實踐很重要:讀帖、臨帖。我們說:心摹手追。說的也是讀帖和臨帖的關系。
讀帖很重要。我很慶幸,沒有一開始就每天臨幾百字;但我也很慶幸,后來還是有動手臨。不動手是不行的,但一直寫而不讀帖也容易匠氣。既要它熟,又要它生。清初的書法家董其昌的理論是:既要“熟后生”,也要“熟外熟”。熟外熟,就是針對眾家,要臨完一家又一家,把各家的路數都了然于心;熟后生,就是針對一家,臨到非常熟,接下來我要把他寫生了。以相像為目的,模仿得太好很容易入魔道,我們的目的是得其筆意,這個的重要性遠超于相像。
老實說,每次臨得太像時,我都想笑。有點像模仿秀,模仿得越像我越想笑,因為他不是真的。但我臨字不是為了好笑,而是為了得到后面的筆意和筆法。
臨帖時,眼睛跟手能夠有一致的表現,就是前面說的“心摩手追”。比如,我寫《報本庵安帖》時,有個字始終不明白,君子的“君”,第一橫我總是看不到,起筆只有一個很小的點,比一個指甲蓋大不了多少,可是第一筆的尾巴有一點,放在類似轉了彎以后第二筆直的那一筆,接著兩個很長的橫,再一筆很長的撇,底下一個口。為什么第一橫就看不見?《報本庵安帖》中一共出現四個君,每一個都沒有第一橫。后來我判斷他根本這一筆沒寫,這一筆他在空中劃上去之后,在快落下來的時候點到直,明明一橫一直,而這一橫筆,讀帖的人在意念中,幫著補充完成了。
我讀了三十多年的帖,之前從來沒有正式臨過帖,一直到今年三月三上巳節,何創時書法基金會在高雄辦愛河集敘,幾千人參加,基金會給了我五張古紙,我就用來臨《蘭亭序》《寒食帖》。臨了一遍我就知道了,能不能臨得像是一回事,可是,為什么要臨得像?要得其筆法。馮承素的《蘭亭》本子我臨了三遍,我就決定以后不再臨這個版本了,寧可再去臨褚遂良的本子。馮承素雙鉤填墨,筆觸流利(麗),可是熟極而流,也顯得油膩。不是說好歹,而是我個人更喜歡拙一點的。
小時候,我最早學的是柳公權《玄秘塔》,第二個是《皇英曲》,但這本應該是偽作。上學后,老師看了我的字說,你不要臨柳公權了,讓我把字帖給了一個女同學,然后另去買褚遂良的字帖來學。
那時候,每年家里貼春聯,父親一定會找兩個人,一個是我舅舅,寫隸書的,一個是我家山東濟南祖籍的一個同鄉,汪叔叔。汪叔叔有時間就會幫我家寫春聯,而且,新學期前他還會幫我寫一些卡片夾在新課本里,例如“業精于勤荒于嬉”、“寧靜致遠”,都是小孩勉勵的話。每次父親都會看著那些卡片贊不絕口:哎呀,汪叔叔這個字看不完的好!
那個汪叔叔,我始終記得我看他寫字,到現在我也擺不出那樣的姿勢,我寫字時姿勢其實有點歪斜,可是他很正。我特別記得他寫的“詩書濟世長”,寫長久的“長”,筆順跟課本的筆順不一樣的,他寫一橫再寫一直,接著兩個短橫,我記得課本先寫一豎條再寫其他的筆劃。汪叔叔說,先寫一長豎不知道停在哪兒,先寫一短橫就知道大致上長豎收在那兒,從這里我開始琢磨,要如何平衡字的結構。又比如歐陽詢,總會在字的非幾何中心找到一個結密點,在它的四周再找出一兩個伸張點,所以它的字既向內鞏固,又向外擴張,顯得立體。
這也可以看出,身為一個寫字的人,我能灑脫到哪兒?我能李白到哪兒?不是的,我就是一個只能追求工夫的人,一個很匠氣的人。
有時會這樣,你看著寫出來的字,剛看覺得還好,過二十分鐘再看,又覺得太丑了,甚至面目可憎。當我覺得自己的字沒進步了,我會寫更小的字,回過頭去練更難的嚴謹工夫,寫他千八百個字,差不多就會有所改善。
我也有很難克服的字。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字,我從小寫不好,直到今年初我才大概有點體會,整個字的間架我可以隨心掌控。什么字?就是行為的“為”,幾十年來我就是寫不好,用不同的寫法都試過,一邊學寫,一邊用我父親的山東口音念這個字。
當“為”字克服了之后,其他的對我來講沒有特別不喜歡的字。當然有一些字,前幾年會那樣寫,這幾年換個寫法。有些寫字的人,會特別練幾個字,寫漂亮了用來送親友,我正好是反過來,我是覺得,特別寫不好的就一定要攻克,這里面沒有竅門,只能一個一個去克服。當然,如果只寫喜歡的字、漂亮的字,求一個自己開心,那也很好。
張大春日常臨帖
張大春日常臨帖
三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寫什么?
現在大部分書家都寫“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或者“松下問童子”。我也寫這一個,但不會照抄原文,后面會給他改成“松下問童子,云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遂無下文?!辟Z島的最后一句很笨啊,只寫前三句就已經足夠。
字寫得好看并不難,下一點點工夫,有幾年時間就可以了。都不需要“一萬個小時定律”,兩千個小時就夠了。現在,很多城市中產為了排解壓力,自己在家寫字,打磨心性,自娛自樂,這些都是很好的事。我認識一個廚師,他寫小字,指甲蓋的四分之一大小,他也無帖可臨,就自己很安靜地寫。我覺得這些都很好。
但關鍵是寫什么?這不是一個更高的要求,而是一個基本的要求。要有值得表達的想法,你才有動力和興趣去寫嘛。要么古文,要么古詩,或者抄經,寫古詩的比較多,但我覺得不寫自己的東西是有些怪的,那你為什么要寫呢?
其實可寫的東西很多。比如,可以用毛筆寫一條簡訊,然后拍成圖片發給朋友,就很好啊。也不一定要文言文,可以寫白話文,只不過白話文中的“的、了”寫起來不像“之乎者也”那么好看。當然這都不是什么大問題。
不必有什么拘限,什么都可以寫。短簡一些的文字就可以,一短,看起來就會像文言文,寫出來就很好看。還有日常生活的記錄,比如展廳里有一幅字,是我和朋友講完電話,我把電話內容翻譯成文言文,然后寫下來;再比如我家的貓動手術,莫言寫了三首詩過來,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寫出來;還可以抄古詩,但不妨改兩句,拿古人開開玩笑……總之,試著把書寫融入日常生活,從中感受出樂趣。
即使是現在,手機、電腦、電視在生活中占據了大量的時間,但我們和朋友的交際、應和,還是可以和古人可以一脈相承。有媒體朋友來臺北找我,我帶他去我們的詩社玩,他很緊張,怕出丑,但其實就是坐下來,每人發張紙,現場定了題和韻,寫完就大家分別點評一番,然后就是吃飯吹?!f到底,這也都是一種交際和應酬。
我現在一天平均有8小時在寫字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書法上解決,比如今天想到王夫之哲學上的一個問題,那把書找出來翻看,把他的話濃縮一下,自己的想法又是什么,就這樣記下來。蘇東坡有一篇《記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边@篇短文83個字,我就寫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加起來一共二三百字,就是前天晚上興致上來了寫的。讀劉熙載《藝概》時,對他的說法不滿,跟他抬杠,也隨手記下來。橫著寫一張,再把紙縱過來寫一張,記下來都很有意思。
讀書筆記可以這樣寫,日記可以這樣記,信簡也可以這樣發送。我每次寫信拍照發給上海的錢文忠,他都說:紙本的信你也要寄給我??!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有朋友要結婚,我抄一段古史軼事作為賀禮送去。這些都是日常交往的逸事,在書法展覽中是看不到的,它維系著我們日常的交往和樂趣。一旦它被裱起來、掛在墻上或者展廳里,更多的就是市場價值了。
2005年搬新家,我設計了一個廁所,打掉了一堵墻,做成玻璃,可以看到床。自己家人可以,客人來住就有些不妥。我就把白紙把玻璃糊起來,方便大家寫“大便詩”。詩、書法,都要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才是重要的。
張大春書法展覽作品
張大春書法展覽作品
張大春書法展覽作品
張大春書法展覽作品
張大春書法展覽作品
四
現在很多作家、藝術家都拿起筆來書寫畫畫,轉向傳統,這對筆墨的提倡是有好處的。清代的王漁陽說:詩道衰退,是因為沒有名公巨卿的提倡。這是很功利的想法,也很無奈,但在世俗層面上的確是有幫助的。只要有影響力、或者帶著粉絲團的人都來提倡,長遠來看都是有實質意義的。但是,也要看他認真的程度到哪里?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想著要寫,睡前還想著要再寫兩筆,這樣的人不多。我說的就是我自己,哈哈。
大量書寫是重要的,據說于右任生前每天都要寫三千字,但是他生平沒有賣過一個字。他在臺灣當監察院院長時,很多人衛生習慣不好,隨地尿尿,他就寫了個“不可隨處小便”貼在墻上,結果被人當墨寶揭下來帶回家。問題是,這個內容也貼不出來,那人就找裝裱師,重排了一下字序,變成“小處不可隨便”。據估計,他生前寫過的字,用他現在的市場價格賣掉,可以達到千億美元。他寫得太多了。
于右任的成就不在于賣多少錢。王羲之死后1700年,他是第一個真正立體的人,在1932年發起草書研究社,立下所謂的標準草書。什么叫標準草書?聽起來很矛盾,草書本身就不標準,但他做到了一件事情,讓任何一個常用的中文漢字都能夠有標準的筆順,系統整理了草書代表符號。這方面,他是第一人,“當代草圣”。
其次,在書法之外,他是真正的傳統文人。很多他寫的對聯、中堂或者題文,不是純粹只是抄書,他可以流利背涌《老子》、《孟子》、《論語》,并以深厚的舊學功底寫詩、填詞、撰文,他是文人,真正的抒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有他的情感,有他的知見,有他整體的情懷。他在日記中寫的《思鄉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令人感懷。
一直到近代,書寫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占著很重要的地位。韓國有些地方,有那種白底藍字的楹聯,都是米芾一路的風格,寫得極好。我覺得,那一定是某個時代的某個門派,就像香港魏碑體的招牌一樣。導演胡金銓跟我講過,香港有一對姓趙的父子,大概寫了幾萬個招牌,一個是說寫得好,二個是說只要他父子寫了招牌,生意都做得很好。后面這話有可能是他們故意放出去的風,他們寧可這個名聲傳得更遠些。
2013年,我曾經看到過陳立夫的四大軸條幅,寫得太好了,不可能是陳立夫的真跡,仿的人一定很委屈地降格。而且內容是論書法的,陳立夫不可能論書法的。我覺得太有意思了,花了臺幣14萬買下來。
除了看這些先賢的字,過去人還喜歡訪碑,在觀看碑跡時憑吊歷史。余既晚生,又欠學,很少有機會能直接從訪碑中學到,而且現在碑石也都風化了,拓片又是二維的,無法拓出它的深度。幸好現在技術發達,都有解析度很高的照片,所以拿手機就可以看。我現在臨米芾的《蜀素帖》,臨得跟影印機一樣;黃庭堅的大字,我還可以縮臨,變成小字……就在書寫的過程中,想象前人的日常舉止和生逢經歷,感受他們的心境和想法。
對古的追求一直以來都有。當你臨著《蘭亭序》時,提筆寫到“歲在癸丑”,你會感覺自己在和千年前的人寫著同樣的字,一下就時空通感了。說起來玄妙的文明,也就是這樣一點點傳承下去的。
2019年4月,北京時間博物館,張大春書法展“見字如見故人來”現場
—— 完 ——
題圖為2019年4月19日,張大春書法展“見字如見故人來”開幕儀式上。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拓展知識:
- 蘇州AEG洗衣機官方維修電話10-16
- 如何判斷電冰箱不制冷(常見故障排查方法)12-02
- 廈門高崎維修空調(廈門高崎維修空調中心)01-28
- 南溪維修天燃氣灶(蘭溪燃氣灶維修)11-09
- 數字代表的意思大全(數字象征與含義一覽)02-22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維修號碼(美的空調lock是什么意思啊美的空調的鎖?)
2024-09-12
-
開利中央空調24小時人工電話(開利空調顯示運行限制中什么意思開利空調運行限
2024-09-12
-
特靈廠家24小時人工客服(中央特靈空調使用常識如何正確使用,避免浪費能源
2024-09-12
-
開利空調廠家客服電話人工服務(開利空調顯示e8是什么故障開利空調顯示E8故障
2024-09-12
-
開利中央空調官網維修(開利空調加氟怎么看單表正確操作步驟)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