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亚洲一区欧美一区在线播|久久久久久性高|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歡迎來到同城快修-附近家電維修、家電清洗、家電安裝服務平臺

24小時家電維修熱線:

400—1558638

當前位置:主頁 > 空調 > 維修資訊 >

申菱中央空調故障(申菱中央空調故障代碼大全報嚴重故障)

發布日期:2022-09-29 22:50:09 瀏覽:
申菱中央空調故障(申菱中央空調故障代碼大全報嚴重故障)

前沿拓展: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銀證券,莊宇,呂然,王海明)

1 傳統通信行業迎新機遇,數字化時代大有可為

1.1 運營商厚積薄發,未來可期

從營業收入、利潤看,正值 5G 建設高峰期向規模應用期過渡,運營商盈利空間打開。由于 21 年上 半年國內 5G 基站建設放緩,利潤增速有所放緩。隨著下半年 5G 滲透率提升以及運營商 5G 基站招標 陸續落實,業績呈現逐季度提升態勢。2021 年全年及 2022 年 Q1,三大運營商均實現營業收入、凈利 潤的高增長,毛利率凈利率均表現不俗。中國移動 22Q1 營收 2273.20 億元,同比增長 14.56%,歸母 凈利潤 256.24 億元,同比增長 6.52%,毛利率達到 24.03%,凈利率達到 11.29%;中國電信 22Q1 營收 1185.76 億元,同比增長 11.53%,歸母凈利潤 72.23 億元,同比增長 12.15%,毛利率達到 31.03%,凈 利率達到 6.13%;中國聯通 22Q1 營收 890.22 億元,同比增長 8.20%,歸母凈利潤 20.31 億元,同比增 長 20.02%,為上市以來同期最高水平,毛利率達到 25.85%,凈利率達到 5.20%。

高股息率高回報,三大運營商注重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中國電信 2021 年度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 不少于該年度本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的 60%,A 股發行上市后三年內,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逐步 提升至當年本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的 70%以上。中國移動承諾 2021 年起三年內以現金方式分的利潤逐 步提升至當年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的 70%以上,力爭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中國聯通 2021 年起三年內 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逐步提升至當年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的 70%以上,力爭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1.1.1 厚積薄發,5G 應用促運營商實現超預期收益

運營商 5G 相關資本開支高峰已過。2021 年,三大運營商 5G 相關資本開支 1840.5 億元,達到了近年 來的高點;預計 2022 年 5G 資本開支會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根據運營商公布的業績指引預測 2022 年 5G 相關資本開支 1740 億元,同比下降 5.5%。5G 從投資轉向應用,盈利周期開啟。 盈利周期開啟,網絡投資業績兌現區間打開。以中國聯通為例,中國聯通移動網絡資本開支與利潤 增速呈反比。中國聯通公布的數據口徑相對統一,可獲得性較高,三大運營商經營業務相似,財務 特征也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因此中國聯通數據具有一定代表性。據此我們認為,三大運營商網絡投 資高峰過后,經營持續改善,網絡投資業績兌現區間打開,帶動整體業績在未來幾年或超預期實現。

5G 用戶數量持續攀升, 5G 大規模建設持續轉向規模應用。整體來看,截至 2022 年 4 月,三大運營 商 5G 用戶數 8.69 億,用戶數不斷突破新高。分公司看,中國移動 5G 用戶數保持業內領先,2020 年 9 月用戶數首先突破 1 億,目前向 5 億邁進;中國電信 5G 用戶數于 2021 年 2 月首破 1 億,2022 年 4 月達到 2.17 億;中國聯通自 2020 年 12 月首次披露 5G 用戶數以來,用戶數也呈現上升態勢,2022 年 4 月 5G 用戶數達到 1.75 億。三大運營商 5G 用戶數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普及速度較快,有望帶動營 收持續上升。

1.1.2 政策驅動,暫緩“提速降費”運營商傳統業務迎發展

通信資費價格已保持較低水平,運營商數智化轉型加速邁入發展快車道,“提速降費”不再提及。 2015 年,政府開始提出“提速降費”,讓利消費者;2017 年到 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對運營商“提 速降費”提出要求;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未提出相關要求。在連續多年政策下,我國移動寬 帶和固定寬帶的用戶使用成本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國際電信聯盟(ITU)和 A4AI 聯盟聯合發布的最 新報告顯示,在固定寬帶方面,我國用戶成本支出按占比從低到高排名,位列全球第四。

政策驅動疊加 5G 利好,個人和家庭市場實現快速發展。移動 ARPU 值觸底反彈持續提高。三大運營 商移動 ARPU 均于 2019 或 2020 年達到底部,2022 年均較上年有所提高。2021 年,三大運營商借力 5G, ARPU 增速回升態勢明顯,移動用戶 ARPU 值均有提升。中國移動在個人市場中,截止 21 年 12 月, 移動 ARPU 為人民幣 49 元,同比增長 3%,扭轉了下滑趨勢。中國電信移動用戶 ARPU 止跌并持續回 升,達到人民幣 45 元,同比增長 2%。同時中國聯通用戶價值持續優化,移動用戶 ARPU 達到 43.9 元,同比提升 4%。5G 商用時代下,較高的資費將在未來有較高的可能性持續拉動運營商的 ARPU 值 增長。

近兩年來,移動互聯網接入月流量及戶均流量(DOU)呈增長形勢。近兩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 當月值和月戶均流量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2022 年 4 月,DOU 達到了 1.53,創近兩年新高。隨著 5G 應用的普及和用戶數量的增加,預計移動互聯網接入月流量及戶均流量(DOU)會持續上升。

1.1.3 未來可期,運營商數智化轉型游數字經濟藍海

數字化轉型初見成效,5G 助力新興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三大運營商都積極發展 IPTV、互聯網數據 中心、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業務,2022 年 Q1 共完成新興業務收入 797 億元,同比增長 36.30%,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為 20.30%,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 5.90 個百分點。其中云計算和大 數據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達 138.10%和 59.10%,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19.80%,物聯網業務收入同 比增長 23.90%。

三大運營商新興產業實現高速發展,逐漸成為運營商收入重要驅動力。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電信 政企業務發展相對較為成熟,中國移動新興業務發展最快,中國聯通穩定發展。2021 年,中國移動 數字化轉型收入達到 1594 億元,同比增長 26.30%,對主營業務收入增量貢獻達到 59.50%,是收入增 長的第一驅動力。中國電信充分發揮云網融合優勢,以行業平臺、5G 定制網和物聯網為抓手,2021 年 產業數字化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 989 億元,同比增長 19.4%,增速較 2020 年顯著提升。中國聯通緊抓 “東數西算”新機遇,傾力打造“聯接+感知+計算+智能”算網一體化服務,產業互聯網業務收入同 比增長 28.20%,達到 548 億元,占整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到 18.50%。

東數西算是國家重要戰略工程。“東數西算”指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 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 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 4 等 8 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 劃了 10 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這標志我國“東數西算”項目拉開序幕。數據和算力部署具有重要的 戰略意義。數據和算力成為了像水力、電力一樣的生產要素來深刻影響“國運”。

東數西算的開展為運營商新興業務發展再注活力。三大運營商在連接方面提供支持,IDC 布局較早, 運維方面等方面具備行業優勢。電信運營商作為東數西算產業中游,在國家的大力號召之下,加快 新興業務發展,實現數智化轉型。

1.2 國內設備商轉危為安,重研發促創新再獲生機

1.2.1 5G 小基站或迎發展,華為產業鏈深度融合國產廠商促發展

1.2.1.1 5G 基站建設超前布局

5G 基站建設年復合增長率需達到 26.75%。根據工信部數據,截至 2022 年 Q1 我國已經建成 155.9 萬 個 5G 基站,我國 5G 基站總量占全球 60%以上;每萬人擁有 5G 基站數達到 10.1 個,比上年末提高近 1 倍。工信部發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提出 2025 年每萬人 5G 基站數達 26 個的目 標。根據國家統計局 2021 年年末人口 141450 萬人,自然增長率為 0.34‰進行粗略計算,則 2025 年需 要建設 367.78 萬個,目前已經完成目標的 42.39%,接下來年復合增長率需達到 26.75%才能完成建設。

5G 基站建設存在超預期提前布局的可能,5G 建設在穩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2022 年 5 月 26 日,在 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堅持適度超前建設數字 基礎設施,全面推進 5G 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布局。5G 基站建設遵循 “先宏站后小站,先室外后室內”的原則,我們認為:運營商 5G 相關資本開支已然下降,接下來的 5G 基礎設施建設聚焦于小基站,小基站建設超預期布局可能性增大。

小基站市場空間廣闊。據市場研究機構 Dell’Oro 預測,未來 5 年全球小基站規模將達到 250 億美元, 市場一片藍海。據市研機構 SCF 統計,預計到 2025 年,僅全球企業網小基站一塊,需求量便將增加 至 550 萬臺;而在中國市場,5G 小基站的數量也預計會達到數千萬數量級。在此推動下,前沿科技 研究機構 ABI research 預測,2021 年全球室內小基站市場規模將達 18 億美元。 三大運營商 2022 年均對小基站展開測試或集采。2022 年 4 月 22 日,中國移動發布《2022 年至 2023 年擴展型皮站設備集采》招標公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已分別發布了《2022 年中國電信 5G 擴展 型小基站設備技術測試公告》和《中國聯通 5G 社會化擴展型微站設備常態化技術測試公告》,集采 預計也會在不久后展開。

1.2.1 .2 華為建鴻蒙歐拉生態,攜眾廠商形成國產新業態

鴻蒙生態探萬物互聯。華為產品與 HarmonyOS 結合,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全場景智慧生活體驗。 繼智能穿戴、智慧屏等產品之后,HarmonyOS 陸續登陸手機、平板及汽車座艙等品類,加快萬物智 聯時代的到來。根據華為年報,截至 2021 年底,搭載 HarmonyOS 的華為設備超過 2.2 億臺,HarmonyOS 成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截至 2021 年底,華為終端全球月活用戶超過 7.3 億。

鴻蒙生態包括設備端和應用服務端。根據華為年報,華為終端硬件生態 HarmonyOS Connect 產品在各 自場景下都能成為超級終端的一部分,第三方生態設備在 2021 年發貨量已超過 1 億,1,900 多家合作 伙伴加入 HarmonyOS Connect 生態。在應用服務端 HarmonyOS 通過一次開發、多端部署,使能開發者 從單設備生態跨入多設備生態,目前運行在 HarmonyOS 設備上的原子化服務數量已超過 3.3 萬。華為 推出多終端、跨 OS、全場景的 HMSCore 6,全球注冊開發者已超過 540 萬,集成 HMS Core 能力的應 用超過 18.7 萬個。

歐拉生態聚創新力量。歐拉正式捐贈之后的首次社區開發者大會 openEuler Developer Day 2022(簡稱 ODD2022)于 2022 年 4 月 13 至 4 月 15 日召開,由開放原子基金會和歐拉開源社區共同主辦。歐拉數 字基礎設施全場景長周期版本首次發布。歐拉操作系統(openEuler, 簡稱“歐拉”)是面向數字基礎設施的 操作系統,支持服務器、云計算、邊緣計算、嵌入式等四大應用場景,支持多樣性計算,致力于提供安 全、穩定、易用的操作系統。

歐拉生態初具規模。大會上,歐拉首個數字基礎設施全場景長周期版本 openEuler 22.03 LTS 正式發布; 8 家伙伴宣布基于 openEuler 22.03 LTS 版本的商業發行版計劃;歐拉生態服務平臺正式發布,首批 13 家伙伴 15 個產品和解決方案通過驗證;歐拉社區貢獻看板正式上線。

1.2.2 國內設備商再創佳績,高研發有待筑成技術壁壘

在通信設備板塊中,我們選取星網銳捷、紫光股份、烽火通信、天邑股份、中興通訊、華為通信主設備商盈利增速高速提升。2021 年上半年 5G 建設穩步推進,投入持續提升,龍頭主設備商收 入增速回升,但由于 5G 基站建設速度略低于預期,設備側持續承壓。下半年隨著運營商加速基站招 標落地建設,訂單景氣,整體收入有所抬升,但受運營商整體資本支出影響,毛利率水平有所下滑。 其中,星網銳捷和紫光股份主營核心收入快速增長。中興通訊 2021 年上半年經營性以及非經常利潤 釋放較多,毛利、凈利持續提升,2022 年 Q1 考慮到中美地緣政治關系以及新冠疫情影響供應鏈,公 司實現穩健經營。在制裁的影響下,華為 2021 年全年營收自 2002 年以來首度下降,由于出售部分業 務的收益、經營質量的改善和產品結構的優化,凈利潤則實現了大幅增長,目前仍處在遭遇制裁影 響后的恢復期。

高研發形成的技術優勢有待轉化為壁壘,突破封鎖形成業績優勢。設備商研發投入持續增加,所選 取的標的研發占營收的比重近年來呈現出增長的態勢。華為、中興和烽火通信近年來增速較大,華 為 2022 年 Q1 以 26%的營收占比居首位,中興 17%緊隨其后。重研發形成技術優勢,以 5G 專利為例, 5G 有效全球專利族國產廠商占優。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華為、中興、大唐、OPPO 等國產廠商 份額排名排名前十,總占比達到了 31.7%。

美國對國內設備商的監管有放松趨勢,中興監管期結束。歷時 7 年監管終結束,中興發展邁上快車道。 2017 年開始的五年合規觀察期于原定的美國時間 2022 年 3 月 22 日屆滿且不附加任何處罰,并確認監 察官任期將于同日結束。預計未來再次受到監管的可能性較小,發展邁入快車道。中興經營良好,加速搶占世界市場。國內業務方面,2021 年愛立信、諾基亞等國外廠商在亞洲的銷 售額也呈現下降趨勢,中興通訊 2021 年銷售額不降反增,中興搶占了華為和愛立信等國外廠商在國 內的份額。國外業務方面中興通訊在美州和歐洲、中東、非洲銷售額略有上升;相反,華為美州和 歐洲、中東、非洲銷售額也呈現大幅下降趨勢,華為國外份額或被中興等國內廠商搶占。

華為 2021 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75.90%。2021 年華為銷售收入 6368 億元,相較于 2020 年下降 28.56%, 與 2017 年的營收水平相當,銷售收入的下滑主要由于消費者業務收入下降帶來的影響。凈利潤 1137 億元,同比增長 75.90%。凈利潤的增加主要由于出售子公司及業務的收益 573.41 億元。2021 年凈利 潤率達到了 17.86%,扣除出售子公司及業務的凈利潤率達到了 8.85%,實現了近五年新高,該提高依 賴于經營質量的改善和產品結構的優化。

2“通信+新能源”雙賽道共振,助推行業乘風遠航

2.1 海上風電維持高景氣,持續看好海纜頭部廠商

2.1.1 海上風電作為清潔能源,裝機規模整體快速攀升

全球風電行業市場規模前景廣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證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面對的挑戰。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 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承諾中國將落實“30/60”目標。而新能源是實現目標的必經之 路,其中,風力發電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手段,全球減碳大趨勢下, 風電行業發展確定性強。據歐 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發布《歐洲風能:2021 年統計與 2022―2026 年展望》(Wind energy in Europe: 2021 Statistics and the outlook for 2022-2026)報告,2021 年,歐洲海上風電新增裝機 3.4GW,預計歐洲在 2022―2026 年間海上風電將新增裝機 27.9GW,年平均新增裝機量從 3GW 提高至 5.6GW,占歐洲風電 整體市場的 24%。

海上風電相較傳統風電優勢明顯,更具經濟性。 “十四五”規劃點明了其中的原因:第一,發展空 間大:相對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速高,風力資源豐富。根據 Energy policy 的論文,中國陸上的風速一 般在 3-7m/s,而近海平均風速普遍在 10-20m/s,海上風電能夠提供更多風能;第二,離負荷中心近, 海上風電靠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根據中國能源局數據,上海、廣東、福建等省份,非水可再生能 源占比低于全國平均的 11.4%。相比陸上傳統的風能和太陽能,海上風電可以在沿海地區就近消納, 既節省了運輸成本,又不占用東部地區的土地資源。

海上風電成為國內可再生能源發展重點領域,獲大量政策支持,預計未來增長空間廣闊。針對國內 市場發展趨勢,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于完善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的意見》,“十四五”時期,基本建立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較完善的政策、 標準、市場和監管體系,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機制。到 2030 年,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滿足 能源需求增量又規?;娲茉创媪?、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強的能源生產消費格局。 2021 年 12 月 31 日后,我國海上風電的國家補貼全面推出,因此出現了 2021 年全年海上風電的搶裝 態勢,海上風電市場迅速擴容。2021 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達到 16.9GW,同比增長 452.3%。

海上風電裝機量持續高速增長,2021 年增速高達四倍以上,行業未來前景極具想象力。全球風能理 事會(GWEC)發布的《全球風能報告 2022》指出,根據 GWEC Market Intelligence 預計,未來五年海 上風電裝機容量預計將由 2021 年的 21.1GE 增加到 2026 年 31.4GW,復合年均增長率為 8.3%,5 年累 計裝機預測 90GW。占風電比例由 2021 年 22.5%增加到 2026 年的 24.4%。根據 Wood Mackenzie 發布的 《2021—2030 年中國風電展望》的不完全統計預計“十四五”期間國內累計風電落地規模有望達 60GW 以上,在海風平價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有進一步超預期可能性,樂觀情形下“十四五”海風累計 裝機量有望超 70GW。

2.1.2 深遠海業務帶動海纜行業規模增長,單位價值量提高

海底電纜是海上風電關鍵環節,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拉動海纜需求。海上風電場用海底電纜包括集電 線路海底電纜和送出海底電纜兩部分,多臺風力機組所發的電能通過集電線路海纜匯總到升壓站, 將電壓升高,然后通過高壓送出海纜傳輸到岸上集控中心。其中集電線路海底電纜一般為 35kV 海底 電纜,而送出海底電纜根據海上風電場距海岸距離遠近而不同,送出海底電纜根據海上風電場接入 電網的要求可選擇 110kV、220kV 或者更高電壓海底電纜。

海上風電的規模增長推動海纜需求攀升,疊加行業發展深遠海業務背景下,海纜單位價值量同步提 高。據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統計,海上風電用海纜在 2020 年的交付量達到 2904 公里。海上風電投資成 本結構中海纜的占比在 8%-13%之間,2022 年新招標量可見 10-14GW,對應海纜市場規模 300 億元左 右。未來隨著風場開發走向深遠海,海纜作為其中關鍵的傳輸組件,主纜長度需求將增大。隨著送 出海底電纜的需求量增加以及直流海底電纜技術水平的提升,對于海纜電壓等級的需求將提升,同 時海纜必須擁有實現深遠海更長距離輸送的能力。隨著深遠海業務逐步發展,未來海纜的單位價值 量將提高,海纜產值有望進一步提升。我們認為,未來幾年我國海上風電仍會維持較快的發展勢態, 海纜行業迎來“量價齊升”機遇,海纜龍頭有望核心收益。

風電機組價格整體下降,海纜價格依然硬挺,海纜頭部公司高景氣度有望延續。2021 年以來,風電 機組輪番降價,根據集采公告顯示,2022 年初,風機整機廠商在近 3 個月內最低報價降幅超 20%。 2022 年 1 月 27 日,浙能臺州 1 號海上風電場項目海上風機單價已經低于 3000 元/kW,刷新歷史新低。 風電降本壓力傳導至產業鏈各個環節,但是海纜最新的招標價格卻顯示其價格依舊堅挺。東方電纜 (603606.SH)于 2022 年 2 月 15 日晚間公告,中標”明陽陽江青洲四海上風電場項目 220kV、35kV 海纜 采購及敷設工程項目”,中標價毛利率在 40%左右,雖然低于公司去年 50%左右的毛利率,但仍好 于預期。

海纜價格較為硬挺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由于海洋環境相比陸地復雜,導致海纜技術 門檻較高,參與競爭的企業較少,同時市場需求較為旺盛,因此目前行業競爭格局持續良好;二是 出于安全性考量,上游風電客戶對于海底電纜的品質要求較高,相對更注重品牌優勢,因此龍頭企 業市場話語權較大,具備較高的市場議價權。海上風電項目離岸化趨勢下,單一項目對海纜的需求 會相應增加,對品質的要求會更高。較高的技術門檻疊加品質要求下,海纜頭部公司高景氣度有望 延續。(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1.3 行業龍頭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長期看可能受到較大沖擊

海纜行業準入壁壘高,新晉企業難以搶占份額。首先,為了便于海纜的運輸、安裝,企業生產線通 常要設臵在沿海、沿江的地方,以方便電纜安裝船作業。隨著海纜的長度及電壓等級逐步提升,單 條海纜重量將進一步提升,對碼頭 和運輸船的要求將進一步提升。一方面碼頭的建設需通過省政府 審批滿足規 劃,另一方面碼頭的岸線使用權需要通過國土資源部審批,碼頭岸線的資源審批難度持 續加大。

因此,已獲審批的港口碼頭等生產基地逐步成為稀缺資源,港口碼頭的先發優勢顯著。其 次,海纜行業技術門檻高:海纜不僅要在惡劣的海底環境中穩定工作,而且電纜長度更長且中間不 能有接頭,要求連續生產,其技術壁壘要比普通電纜高很多。最后,海纜行業有項目的資質壁壘, 海纜產品質量一旦出現問題維修成本相對高昂。因此,業主在招標時需要考慮 20-30 年的可靠性及海 纜企業高效完善的服務能力,對投標人會設臵較高的資質要求,除了產品的試驗報告,港口海岸工 程專業承包資質(包含敷設)等相關認證證書,同時會對要求競標企業 3-5 年內至少有一個有效的海 纜成交合同,要求投標企業有相關的項目經驗,成為新進入者的準入壁壘。

短期內行業龍頭地位穩固。根據 2021 年全球線纜產業發展與競爭力論壇發布的全球海纜企業競爭力 排名,中國有 4 家企業入選前 10。目前國內主要海纜生產企業為第一梯隊的東方電纜、中天科技、 亨通光電,其次還有漢纜股份、寶勝電纜、起帆電纜、太陽電纜、萬達電纜等企業。從截至 2021 年 年末的累計中標數據看,目前訂單主要集中于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為代表的頭部企業 中, 且東方電纜和中天科技合計市占率超過 50%。根據各公司披露顯示,海纜產能方面,2021 年東方電纜 30 多億, 23 年有望擴產到 70-80 億;中天科技從 40 億增加到如今 60 億,后面還有汕尾二期+鹽城持續擴張, 全部達產后可以到 100 億;亨通光電接近 40 億,23 年新增鹽城 10 來億;寶勝設計滿產可以達到 50 億,但是寶勝、漢纜、萬達原先產能不滿,現在沒有擴產需求,太陽電纜最快于 2024 年投產。

長期來看,新進入企業可能會攪動當前行業局面。1 月份,遠東控股宣稱 30 億高端海工海纜裝備產 業基地項目落戶如東洋口港。同時,太陽電纜與漳州發展、長江三峽集團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及 東山開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太陽海纜(東山)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 5 億元人民幣,參與投資 海底電纜項目。新入局者參與競爭,疊加原有企業快速擴產,行業供需格局可能會發生緩慢轉變。 目前 40%的毛利率同樣相對偏高,長遠來看,行業毛利率大概率將要回落,最終在一個正常區間浮 動。海纜較高的毛利空間吸引眾多企業投身其中,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企業蜂擁而入。雖然新入局 者在短期內很難沖擊目前的市場格局,但是隨著風機降本壓力的持續增加,項目招標價格的博弈會 持續存在甚至深化,長期來看仍然有可能改變目前的行業格局。

2.1.4 重點企業分析

中天科技:發掘海風光儲藍海,業務多元發展迎來新飛躍

面向深遠海業務,多地布局助力平價上網。中天科技 2002 年邁入智能電網,2011 年布局新能源,現 已發展成為順應“清潔低碳”新經濟秩序的綠色科技集團。在能源和通信 2 個領域,企業形成海洋 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電網、光通信等多元化產業格局,其中電網建設和海纜建設是最大的 2 項 ,占比 45%。公司深耕海底光纜、海底電纜、海底光電復合纜及海纜施工船機等海洋裝備,現已 具備海纜-海底觀測、勘探-海纜敷設-風機施工于一體的海洋系統工程總集成能力,致力于成為 全球領先的能源信息互聯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

公司 2021 年高計提致凈利潤下滑,海洋系列業務持續高速發展。2021 年公司業績受到高端通信業務 的影響,計提減值 36.19 億元,導致 2021 年公司凈利潤下降。公司海洋業務持續高速發展,2021 年 中天海纜服務 21 個海風項目,共 6.29GW,國內份額為 37%;中天海工服務 6 個海風項目,共 1.75GW, 國內份額為 10%。2021 年,公司在海外市場斬獲 20+個訂單,總計 1.6 億美元,海外海纜市場競爭優 勢突出。截至 2021 年底,公司海洋業務在執行訂單約 70 億元。然而,公司海洋系列的毛利率較低, 2021 年海洋系列毛利率為 36%,同比下降 7.25%。其主要原因在 2021 年海風搶裝潮,要求海工安裝 時效,部分海工業務采用外協方式,導致毛利率下降。

公司預計乘勢擴大生產,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首先,在海纜生產方面,公司在南通海纜制造基地 基礎上,增加產業布局,在廣東汕尾建立南海海纜制造基地,利用陸豐地域優勢,輻射粵、閩、桂 東南亞地區市場,在鹽城大豐籌建江蘇大豐海纜制造基地,這一決定將發揮鹽城的地域優勢,以大 豐港為核心,輻射蘇北至渤海灣,充分利用本土化優勢,鞏固中天科技在廣東、江蘇兩省的海上風 電市場。針對海纜業務,中天科技將提升數字化水平,實現海洋產業數字化;打造適應未來風機大 型化、深遠?;南乱淮I巷L電安裝船、基礎施工船,提高船機轉場效率及響應速度;本土化開 發海外市場,穩步提升中國智造市場份額。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加之如今政策扶植,中天科技有潛 力依靠現有的資金及技術支持,乘勢擴大其市場份額,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東方電纜:聚焦電纜領域,行業小巨人

公司成立于 1998 年,2005 年開始進入海底電纜的市場,已經成為海陸纜核心供應商,目前擁有陸纜、 海纜、海洋工程三大產品領域。公司擁有 500kV 及以下,±535kV 及以下海陸纜系統產品的設計研發、 生產制造、安裝和運維服務能力,并涉及海底光電復合纜、海底光纜、智能電網用光復電纜、核電 纜、軌道交通用電纜、防火電纜、通信電纜、控制電纜、綜合布線、架空導線等一系列產品的設計 研發、生產制造、安裝敷設及運維服務能力,提供深遠海臍帶纜和動態纜系統、超高壓電纜和海纜 系統、智能配網電纜和工程線纜系統、海陸工程服務和運維系統四大解決方案。產品廣泛應用于電 力、建筑、通信、石化、軌道交通、風力發電、核能、海洋油氣勘采、海洋軍事等領域。公司通過 了 ISO 三大體系認證,擁有挪威船級社 DNV 認證證書。

公司受益于海纜業務高毛利,預計未來公司整體毛利率將維持高位。公司主業集中,聚集陸纜、海 纜生產和海纜施工,其中海纜供貨和海洋工程合計營收占比 2021 年達到 52%。在 2020 年至 2021 年海 上風電搶裝期間,業務獲得了快速增長,海纜系統和海洋工程的營收由 2017 年的 1.37 億增長到 2021 年的 40.82 億。公司海纜及海洋工程業務毛利率明顯高于主營業務整體毛利率,2020 年其毛利率高達 48%,遠高于公司主營業務的 31%,雖然該業務毛利率在 2021 年回落至 40%,但依然遠高于整體 25% 的毛利率。鑒于海纜及海洋工程業務營收增長較快,占公司營收比重逐年上升并且 2021 年達到 52% 的新高,預計該業務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將保證東方電纜未來的毛利率穩定在高位狀態。

提升產業布局以增強企業競爭力及抗風險能力。建成投產位于寧波北侖的未來工廠,開工建設以廣 東陽江為核心的南部產業基地。東部(北侖)基地是公司總部所在地,位于經濟發達的杭州灣大灣 區,也是長三角城市群范圍,經濟發展迅猛。南部產業基地位于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粵港澳大灣區, 同時可輻射國際市場。這兩大產業基地布局都位于經濟活躍地區,緊鄰市場與客戶,因此對與市場 的瞬息變化和客戶的需求,東方電纜能夠形成快速有效的響應。同時其布局的各個產業基地之間可 以相互關聯,守望相助,鑄造成一個牢不可破的整體,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亨通光電:能源和通信齊頭并進,致力于成為優質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

公司以通信光電纜起家,經過 30 年發展,現形成海洋能源與通信/光通信/智能電網/工業制造/銅導體 五大板塊,2021 年公司總營收超過 412 億元,是線纜領域領軍企業之一。公司堅持專注于通信網絡 與能源互聯兩大核心主業,始終秉承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理念,不斷優化產業鏈結構,構建全價值鏈 的業務發展體系打造成通信和能源兩大領域的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公司擁有完善海上風電系統解 決方案及服務能力,形成了從海底電纜研發制造、運輸、嵌巖打樁、一體化打樁、風機安裝、敷設 到風場運維的海上風電場運營完整產業鏈。

拓展清潔能源業務,發力海外市場。近年來,該板塊業務穩步增長,營業收入由 2020 年的 33.14 億 元增長到 2021 年的 57.52 億元,同比增長超 70%。公司圍繞國家“海洋強國”、“碳達峰、碳中和” 發展戰略,專注全球海上風電清潔能源的建設,繼續深度拓展海上風電產業鏈,著力海洋產業鏈平 臺構建。能源與通信同時并重,全力打造國際一流海洋能源互聯系統服務商。公司有基于全球海洋 電力市場的布局,加之成功中標歐洲、東南亞、中東等海外項目,積極拓展海外業務,未來公司海 外市場有望進一步突破。

2.2 能源信息化持續推進,關注儲能及配套設施投資機會

2.2.1 儲能行業步入新發展階段,電化學儲能迎來黃金時代

“雙碳”背景下,儲能行業陸續迎來政策支持利好。雙碳標準的逐步完善將持續推動新能源發展。 當前,以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正在加速到來,而新能源發電相較于傳統能源 存在不穩定、不均衡的特點,從而催生了儲能快速增長的需求。在進入“十四五”發展的新階段, 儲能在未來我國能源體系建設中的關鍵地位越發突顯,新型儲能行業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儲能行業 得到更好的實質性支持,迎來新的政策窗口期。

政策指導下新型儲能跨越式發展,電化學儲能逐步奠定主流地位。 2022 年 3 月 2 日,明確新型儲能發展目標,2025 年新型儲能進 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 2030 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加快推動“十 四五”期間新型儲能規?;?、產業化、市場化發展。在“雙碳”背景下,《方案》明確推動電化學 儲能技術、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發展,到 2050 年系統成本降低 30%以上,實現工程化應用,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支撐實現能源碳達峰目標。

儲能系統的三個最主要運用場景分別為發電端、電網端和用電端。儲能系統能夠在閑時/低電價時儲 存能量,在用能高峰期/高電價時釋放能量,具有新能源消納、電網調峰調頻、電力負荷削峰填谷、 節約電費等等多重作用,因而在多個場景具有廣泛的用途。

發電端:儲能的需求終端是發電廠。由于不同的電力來源對電網的不同影響,以及負載端難預測導 致的發電和用電的動態不匹配,儲能系統在發電端可以起到電力調峰、輔助動態運行等作用。 電網端:儲能在電網端的應用主要是緩解電網阻塞、延緩輸配電設備擴容及無功支持三類,相對于 發電側的應用,輸配電側的應用類型少,同時從效果的角度看更多是替代效應。 用電端:用電端是電力使用的終端,用戶是電力的消費者和使用者,儲能系統可以通過分時電價管 理、容量費用管理的方式降低用戶電費支出,同時還有提高供電可靠性的作用。

儲能行業商業化和規模化持續推進,市場需求穩步躍升。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發展目 標,儲能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風口。未來,電網端、新能源發電端、用電端帶來的儲能總裝機容量將 快速提升,儲能產業鏈配套的長期需求空間已打開。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11-2021 年,我國新增 光伏裝機容量從 2.7GW 提升到 54.8GW;全球的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從 30.2GW 提升到 183GW。根據中 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保守情況和樂觀情況下,預計到 2025 年中國每年新增裝機量各達到 90GW、 110GW;2021-2025 年中國每年新增裝機量 CAGR 約為 14%、18%;保守情況和樂觀情況下,預計到 2025 全球每年新增裝機量各達到 270GW、320GW;2021-2025 年全球每年新增裝機量 CAGR 約為 16%、20%。

儲能技術進步疊加政策扶持,市場空間極具想象力。目前,儲能行業處于從小范圍試點向大規模應 用的階段中,伴隨國內儲能政策的支持以及儲能技術的發展,儲能行業有望打開增長空間。根據 CNESA 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1 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 45.93GW, 除去抽水蓄能累計裝機 39.8GW,其它新型儲能裝機 6.13GW。中國作為能源消耗大國疊加“雙碳”因素, 新型儲能的裝機規模仍處于低位,具有明確的增長空間。根據《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 意見》,到 2025 年,我國儲能行業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實現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 3000 萬千瓦以上;到 2030 年碳達峰,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預計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儲能規模將 進一步提升。

全球全球電力系統儲能市場穩步擴增,電化學儲能處于發展快車道。根據 CNESA 統計,截止到 2021 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 203.5GW,同比增長 6.5%,2021 年全球儲能裝機增速加快。 從細分裝機機構來看,其中抽水儲能的累計規模最大,為 172.5GW;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緊 隨其后為 20.5GW,占比提升 2.3pct 至 7.5%。中國儲能裝機規模結構與全球情況基本一致,以抽水儲 能為主,電化學儲能為輔。根據 CNESA 統計,2021 年中國儲能裝機容量達到 43.4GW,同比增長 21.9%, 占全球累計裝機容量的 21.3%。其中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量為 5.12GW ,占比提升 2.7pct 至 11.8%。

儲能產業比較重要的環節包括 EPC、電池、雙向儲能變流器、BMS、EMS、以及系統集成環節。儲能 系統是儲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由電池、雙向變流器(PCS)、電池管理系統(BMS)及能量管理系統(EMS) 等部分組成。電池與變流器是儲能系統的核心環節。儲能系統整體依靠電池和能量管理系統來控制 信息傳遞,電池組通過儲能變流器實現充放電。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的研究,電池成本為 儲能系統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達到 55%,其次是雙向變流器(PCS)占比約 20%。 EPC 環節:項目工程的承包模式,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 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是儲能產業鏈的建設環節。 電池環節:行業集中度逐漸提升,未來向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發展,磷酸鐵鋰將是主流路徑。

雙向儲能變流器(PCS)環節:又稱雙向儲能逆變器,應用于并網儲能和微網儲能等儲能系統中,連 接蓄電池組和電網之間,是實現電能雙向轉換的裝臵。既可把蓄電池的直流電逆變成交流電,輸送 給電網;也可把電網的交流電整流為直流電,給蓄電池充電。 BMS 環節:電池管理系統(BMS)主要就是為了智能化管理及維護各個電池單元,防止電池出現過 充電和過放電,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監控電池的狀態。

EMS 環節:能量管理系統(EMS),現代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含硬、軟件)總稱,可以幫助工業生產 企業在擴大生產的同時,合理計劃和利用能源,降低單位產品能源消耗,提高經濟效益需。與電網 進行交互,未來 EMS 核心競爭力看軟件開發能力和能量優化策略設計能力。 系統集成環節:向上銜接上游廠商,向下打通甲方服務,是產業鏈重要的一環。系統集成是一項較 為龐雜的業務,技術的門檻高,不僅涉及到電化學、電力電子、IT、電網調度等諸多領域和技術, 還要深度理解下游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實現難度最大。

2.1.2 儲能行業加快發展,儲能熱管理成長可期

熱管理是儲能安全重要保障。安全穩定運行是儲能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溫控是其中重要環節。在 電化學儲能中,電池具有較大的熱失控的風險。過高過低的溫度環境將導致電芯失控、電池管理系 統(BMS)失效、火災失效等問題,直接引發儲能安全隱患,例如儲能電站起火甚至爆炸。而近幾 年的儲能系統安全事故的發生也凸顯了熱管理在電化學儲能運行中的重要性,例如 2021 年北京國軒 福威斯儲電站發生火災,以及同年 7 月份,搭載特斯拉 Megapack 儲能系統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 電池”項目在測試過程中因為冷卻系統泄露,從而引發電池倉爆燃。由此可見熱管理對于儲能電站 安全的重要性,儲能系統必須配臵足夠強度和靈活性的溫控系統來保障電站安全穩定運行。

當前電化學儲能溫控以風冷和液冷為主。熱管冷卻和相變冷卻設計較風冷和液冷更加復雜,成本更 高,當前尚未在儲能溫控方案中實際應用。風冷具備方案成熟、結構簡單、易維護、成本低等優點, 但同時由于空氣的比熱容低,導熱系數低,風冷一般應用于功率較低場景。相比風冷,液冷方式電 池單體溫差更小,壽命更長;散熱系統效率更高,冷卻均勻性更好;可長時間大倍率充放電,系統 適應性更好;散熱系統占地面積更小,能耗更低,故障率更低,維護成本更低。初期 CAPEX 投入來 看,液冷成本一般明顯高于風冷,但基于液冷更高效均勻的制冷能力,高儲能能力場景液冷整個生 命周期投入方面具備優勢。

未來液冷的占比將逐步提升,高倍率場景將以液冷方案為主,另外儲能 系統溫控系統也趨向風冷、液冷一體化、集成化設計。 風冷系統投資成本遠小于液冷系統,但液冷系統在性能、可靠性、占地面積、使用壽命、耗能指標、 維護成本等方面具備諸多優勢。儲能風冷溫控系統一般由儲能溫控廠商直接提供整體系統產品,其 中核心部件包括壓縮機、換熱器、風機等,每 GWh 成本大約 3000 萬元,目前國內包括英維克、申菱 環境等均有相關產品銷售。儲能液冷溫控系統一般由集成商對內部電池包液冷系統、外部制冷供液 系統分別采購,基于產業調研情況,每 GWh 成本約 0.8-1 億元,其中電池包液冷系統每 GWh 成本約 3000-4000 萬元、外部制冷供液系統每 GWh 成本約 5000-6000 萬元。由于風冷方案發展時間較長,成 熟度更高,初始投資成本也更低,因此風冷散熱系統仍是當前儲能溫控的主要方式。

然而液冷溫控 相對于風冷系統具備性能優勢,液冷散熱技術具備更加高效快速的制冷能力。此外,根據寧德時代 官方文件介紹液冷電柜產品顯示,相比風冷散熱,液冷散熱還可實現儲能的長期高可靠性和高穩定 性,同時使得儲能電站的占地面積減少 30%-40%,并且可以實現不停機維護,減少因維護造成的設備停 止運行帶來的損失,具備更靈活的使用機制。與此同時使用液冷方式電池的體溫差更小,壽命更長; 散熱系統效率更高,冷卻效果的均勻性更佳;儲能系統可長時間大功率充放電,系統適應性更佳; 液冷散熱系統占地面積也更小,對于有場地面積限制的儲能設備更是一個顯著優勢。(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另外液冷系統 能耗更低,故障率更低,維護成本也更低,這些都降低了溫控散熱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的成本。 雖然 就初始投資成本而言,液冷方案的投資額是風冷的幾倍之多,但是在整個設備生命周期內,由于液 冷系統相比風冷能耗更低,散熱效率更高,使用壽命更長,需要場地小,故障率低維修成本更低, 由此導致的發生故障的損失也更少等諸多優點,越是價值高、生命周期長和安全性要求高的儲能設 備,越傾向于使用初始成本更高的液冷溫控散熱方案。更進一步來看,未來隨著更多企業將主要精 力放在價值更高的液冷方案上,隨著研發投入的持續增長帶來的成本下降,和產業規模增長帶來的 規模效應攤銷掉一部分成本,液冷系統與風冷系統的初始投入成本差距將會逐步縮小。

因此,隨著成本的逐漸降低,憑借諸多價格以外的優勢,液冷方案在整個溫控市場中占比將會越來 越高。在液冷領域,英維克、奧特佳(空調國際)目前在出貨規模上領先,松芝股份、高瀾股份等 也有訂單產生,同飛股份、申菱環境等也在積極與客戶進行接洽。內部電池包液冷系統產品領域, 科創新源、飛榮達等均明確表示有液冷板等產品布局。

未來隨著更多的新能源電站、離網儲能等更 大電池容量、更高系統功率密度儲能設備的裝配,由于對散熱系統的各種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制冷 速度更快,液冷溫控系統占用面積更小等,液冷散熱方案的優勢將會進一步凸顯,液冷方案占比將 快速提升。據寧德時代披露顯示,目前公司正在推廣戶外液冷電柜,其優勢主要是靠近熱源、溫度 均勻、能耗低,同時也比風冷更適合戶外的環境,龍頭帶動作用將驅動液冷滲透加速,未來將會有 更多溫控需求方采取先進的液冷方案。 綜上所述,相比風冷技術路線,液冷技術具備的諸多優勢將會使之更加契合未來各行各業對于溫控 系統的要求,并成為溫控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技術方向。

隨著全球電化學儲能的裝機量高速增長,基于安全運行的基本要求,熱管理系統作為電化學儲能的 配套設備,未來的市場規模將同步擴張,預計將保持年均 50%以上的增速。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 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出品的《2022 儲能產業應用研究報告》顯示,2021 年全球電化學儲能項目功率 累計裝機規模已超過 21GW,2021 年增長達到 7536.2MW,首次突破 7GW。2021 年較 2020 年功率裝機 規模同比增長 55.4%,2018-2021 年 4 年功率裝機規模為 16.9GW,占比 80%。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 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統計顯示,2021 年全球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 21.1GW。

其中,鋰離子電池儲能 技術裝機規模 19.85GW,功率規模占比 93.9%;鉛蓄電池儲能技術裝機規模 457.0MW,功率規模占比 2.2%;鈉基電池儲能技術裝機規模 431.7MW,功率規模占比 2.0%;液流電池儲能技術裝機規模 257.1MW,功率規模占比 1.2%;超級電容器裝機規模 39.8MW,功率規模占比 0.2%;其它電化學儲能 技術裝機規模 93.1MW,功率規模占比 0.5%。報告還提出,到 2025 年,電化學儲能年裝機增量預計 將達到 12GW,累計裝機將達到約 40GW,90%以上都將以鋰離子電池為主;2025 年后,考慮到 2030 年實現碳達峰的宏偉目標,新能源發電年裝機量將保持年均 100GW 的增量,電化學儲能的年裝機增 量將保持在 12-15GW,預計到 2030 年,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約 110GW。每年多達 12GW 以上 的新增裝機電化學儲能項目意味著大量的配套儲能熱管理系統需求,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估計,2025 年全球電化學儲能熱管理市場規模將達到 84 億元之多,相比 2021 年增長 6 倍以上。

2.1.3 行業發展趨勢向好,產業鏈乘風起航

目前行業競爭格局初步形成,風冷和液冷市場存在差異。行業需求當前處于爆發期,短期內由各廠 商在渠道、產品、研發等方面的積累差異,競爭格局初步形成。由于風冷方案成熟度更高、并且在 初期投入來看較液冷顯著具備優勢,風冷是當前儲能溫控主力方案。目前風冷領域,英維克、黑盾 股份、申菱環境等均有成熟產品,英維克份額占據絕對優勢。 而液冷具備更加高效均勻的制冷能力,隨著儲能密度的提升、液冷產品成熟度的提升,未來液冷的 占比預計將逐步提升。液冷領域,外部制冷供液系統環節目前來看英維克、奧特佳(空調國際)在 出貨規模上領先,松芝股份、高瀾股份等預計今年將產生訂單銷售,同飛股份、申菱環境等也在積 極進行客戶拓展;內部電池包液冷系統產品領域,科創新源、飛榮達等均明確表示有液冷板等產品 布局。

2.1.4 重點企業分析

英維克:行業領跑者迎新能源風口,儲能溫控業務高速發展

公司主要從事精密溫控節能設備業務,擁有機房溫控節能產品、機柜溫控節能產品、客車空調、軌 道交通列車空調及服務四大產品線。在機房溫控領域位于行業領先地位。公司主要 客戶包括華為(長 期合作伙伴)、寧德時代、中興通訊、陽光電源等。根據公司主打的儲能產品,公司下游主要的儲 能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電網側及發電測,預計在未來公司儲能業務能維持較快增長。預計未來三年 英維克業績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高增長的業績表現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

公司大型項目中標情況良好,英維克依托多樣化產品優勢和技術創新,在大型互聯網、第三方 IDC、 運營商、區域分銷集成商等多個細分渠道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公司 2020 年末與合作伙伴聯手獲得 中國移動新型末端集采項目的大份額、2021 年 4 月第一份額中標中國移動冷凍水型機房專用空調集 采、2021 年 5 月第一份額中標中國移動 2021 年風冷型列間空調集采、2021 年 5 月大份額中標阿里巴 巴數據中心冷凍水型精密空調項目、2021 年 6 月中標“MCS 北京馬駒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的 大型總包項目。

2021 年 5 月和 7 月作為騰訊間接蒸發冷卻機組主要供應商繼續中標騰訊該產品的直 采招標、2021 年 7 月大份額中標中國電信模塊化 DC 艙的首次規模集采、2021 年 8 月入圍中國聯通冷 凍水型(局房、列間)空調集采、2021 年 11 月第一份額中標中國移動 2021 年至 2022 年風冷型機房 專用空調產品集采、2022 年 1 月入圍中國聯通智能雙循環、風冷局房(定頻)空調集采。這些重大 項目的中標和后續交付,將為機房溫控業務的后續營業收入提供堅實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公司 2021 年度境外營收同比增速達到 235.82%,遠高于境內營收同比 20.28%的增速, 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12.54%??梢钥闯?,英維克海外銷售形勢一片大好,高增速下未來海外收入占 比將進一步提升,助力公司整體業績邁上新臺階。

科創新源:液冷板產能持續擴充,蓄勢待發放量在即

子公司瑞泰克擴產液冷板,布局動力電池與儲能熱管理。由于新能源與儲能液冷板需求的快速拉升, 公司適時擴產,新增一條供動力電池使用的釬焊式液冷板和一條供儲能使用的吹脹式液冷板,是國 內少數能同時生產儲能系統用吹脹式液冷板、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用吹脹式液冷板、系能源汽車動 力電池用釬焊式液冷板的廠家之一,橫跨儲能系統和新能源汽車兩條高景氣賽道,市場空間廣闊。 隨著下游需求的爆發,公司 2022 年和 2023 年或將迎來業績豐收時刻。

意華股份:加速拓展光伏支架業務,重塑公司價值

公司是通訊連接器領域頭部企業,為滿足汽車智能化催生高速連接器需求,子公司蘇州遠野積極布 局汽車連接器業務,圍繞主流 Tier1 廠商,目前客戶涵蓋華為、APTIV、GKN、比亞迪、吉利等。 在 與華為合作方面,公司已經為華為在車載 ADAS、MDC、5G T-BOX 等相關模塊定制開發了多系列連接 器。公司基于客戶優勢和持續的研發、產品積累,在未來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為汽車高壓高速連接器 打開廣闊成長空間背景下,汽車連接器業務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2021 年公司連接器業務營收同比增長約 14%,太陽能支架業務增長約 70%,上述兩個業務營收之和 占公司的 95%。未來在光伏行業需求景氣和汽車智能化大趨勢帶動下,公司的主要業務太陽能支架 和連接器業務預計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另外境內外營收占比分別為 40.74%,59.26%,增長率分別為 21.94,50.46%,海外業務在占比超過一半的情況下,營收增長率依然遠高于國內業務,未來公司業績 增長將更加側重于海外業務發展情況。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在于海外市場廣闊,具備更大的 開拓空間,挑戰在于海外業務毛利率遠低于國內,公司國內國外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24.49%和 12.80%, 隨著海外業務營收占比的持續攀升,未來如何進一步提高毛利率決定了公司整體盈利能力。

中天科技: 深入布局儲能業務,步入高速成長期

公司是國內光纖通信、電力線纜龍頭企業。根據公司公公告,公司已深入布局儲能業務,現已形成 含電池正負極材料、結構件、銅箔、鋰電池、BMS、PCS、EMS、變壓器等核心部件的完整儲能產業 鏈,可實現電網側儲能電站所需設備內部有自主配套率 95%以上,用戶側儲能電站所需設備內部自 主配套率 99%以上。中天以大型儲能系統為核心,發力電網側,用戶側及電源側儲能應用并且已承 接眾多優質儲能項目,例如國家電網首批鎮江東部電網側 66MWh 儲能電站、國內單體容量最大的電 網側湖南一期長沙芙蓉 52MWh 站房式儲能電站、全球最大的電網側江蘇二期昆山 48.4MWh 儲能電站 等等。公司基于自身優秀的核心技術、完整的儲能產業鏈以及優質的儲能項目,在儲能行業高速發 展的背景下,其儲能業務將在未來高速發展。

2.3 通信賦能智能汽車,高成長可期打開新空間

2.3.1 刺激政策積極出臺促進市場復蘇,戰略方向不改助力產業發展

新能源汽車發展為國家戰略發展方向,補貼平緩退坡,疫情下刺激政策持續加碼。2020 年政策將新 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 2022 年底;2022 年政策明確補貼政策于 2022 年 12 月 31 日終止。2021、2022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技術指標及門檻保持穩定,助力補貼平穩退坡。今 年疫情反復影響下,各地出臺相關刺激政策促進市場恢復。近期,北京穩經濟 45 條中針對新能源汽 車的政策,一方面,利好已進入臵換期的新能源車主;另一方面,也能拉動燃油車主臵換新能源汽 車,提高北京地區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乜?2021 年,國務院、工信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等多部 門持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銷售、充電樁建設、電池研發, 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持續升溫。針對新能源汽車 to C 端的補貼力度下降,補貼集中于配套設 施的建立。

政策組合拳出擊,5 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回暖,下半年市場有望加速復蘇。自 3 月中下旬疫情反復致使 部分車廠停工停產,本就因原材料漲價、芯片短缺等問題而面臨巨大壓力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在 4 月迎來新的低谷,產量、銷量雙雙環比大幅下滑。為了重振車市,促進消費有序恢復發展,國家及 各地政府近期出臺了各種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今年以來,國家部委新出臺了近 10 項新能源汽 車鼓勵支持政策,包括減免新能源車船購臵稅、開放電動乘用車準入等。在疫情逐漸控制下,車廠陸續復工復產及政策利好共振催化下,多家新 能源汽車品牌公布的 5 月銷量,月度交付量同比及環比均出現較大增長,隨著疫情控制下全面恢復 復工,6 月有望繼續攀升。

海外政策向好超預期,全球產業鏈共享加速。在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海外各國也面向 這一細分市場提供了各種補貼、減稅政策,并希望以此種方式,讓自己國家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趨勢 實現由政策驅動向購買需求驅動的轉變。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程度較高,國內零部件廠商如瑞可達等 均為國外整車龍頭特斯拉等廠商供貨,歐美政策持續向好,為國內新能源上游廠商創造機會。

2.3.2 疫情不改滲透率加速上揚預期,促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產業內生增長動力帶動新能源汽車銷量及滲透率增速超預期。在市場和需求的主導下,新能源汽車 滲透率持續突破新高。根據乘聯會統計,2021 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 331 萬,市場滲透率 14.8%, 相比于 2020 年的 5.8%,提高了 9 個百分點,遠超市場預期。在疫情反彈沖擊的 4 月,中國新能源乘 用車銷量環比下降 39%,下降幅度小于整體乘用車的 48%。車企在供應緊缺的情況下依然優先配臵 資源保證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執行。據乘聯會預計, 2022 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能達到 550 萬,市場滲 透率達到 25%。2022 年全年新能源車銷量超強表現的原因是市場需求的有效拉動,政策驅動轉向市 場化。海外疫情影響下的歐美新能源政策支持力度較強,2020 年歐洲新能源車表現突出。根據乘聯 會數據顯示,隨后 2021 年中國占世界新能源車 52%,由于歐洲在疫情和俄烏危機下的新能源車市場 低迷,2022 年中國新能源車的世界地位回歸 57%高位水平,全球保持領先地位。中國帶動世界增量 主要是中國新能源車市場轉向市場化推動,形成較強的內生增長動力。

預計未來景氣度不減,滲透率再上高峰。2021 年 6 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付炳鋒預計未來五年電動 車產銷增速將保持在 40%以上,到 2025 年,新車占比將突破 20%,或達到更高水平。我們認為,得 益于今年較高的景氣度和智能駕駛的應用,未來四年能夠繼續持續保持高景氣度,根據乘聯會預測, 到 2025 年新能源乘用車的銷售量達 1730.58 萬輛,滲透率達 45%。

從全球市場來看,歐洲和中國將持續引領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浪潮下,世界 各國正在加快汽車電動化轉型的步伐;由于有嚴苛的碳排放標準的約束,歐盟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 規劃較為激進,而亞太地區相對保守。整體來看,目前中國和歐洲為世界新能源汽車強國,而美國 新能源汽車發展進程雖然相對滯后但未來潛力空間顯著。

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停留在以政策驅動的階段,由特斯拉帶動市場主旋律。據 NADA 統計,2021 年美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為 65.3 萬輛;目前,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僅 4.2%;其發展步伐遠 落后于中國和歐洲,主要原因在于美國燃油經濟性目標相當寬松以及新能源汽車車型非常有限,且 發展前期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歐洲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顯著退坡,已逐步從政策驅動邁向需求驅動的階段。歐洲是新能源 汽車發展較早的地區,制定了較為嚴格的碳排放標準以及多項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受歐洲碳排放 以及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雙重影響,大部分歐洲國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突破 20%。近年來,中國 受到強有力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指數級增長;2021 年,中國新能源汽 車市場增量超過了全球其他地區增量總和,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強國。

新能源汽車是智能網聯汽車的載體,自動駕駛再賦能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的時代正在到來。截至 2021 年底,我國汽車市場 L1-L2 級輔助駕駛功能滲透率已經上升至 30-40%區間,10 類常見的 ADAS 功 能中有 5 類滲透率超過了 30%。據艾瑞咨詢測算,2025 年我國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490 億元。

IDC《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市場數據追蹤報告》顯示,2022 年第一季度 L2 級自動駕駛在乘用 車市場的新車滲透率達 23.2%,整個市場處于 L2 向 L3 發展的階段,L2 級的 ADAS 是現階段自動駕駛汽車商用落地的核心,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預計 2025 年,更高階的自動 駕駛有可能率先于某些先行城市落地,帶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據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公司的預測顯示,至 2025 年,在全球范圍內,預計到 2025 年全球 14%的車輛無 ADAS 功能, 40%的車輛具有 L1 級功能,36%的車輛具有 L2 級功能,10%的車輛具有 L3 級或更高功能。

傳統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整車產業鏈的一部分。傳統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包括電路系統、電池、 電控、電機、熱管理和輕量化等部分,其中連接器在電路系統中也有應用;中游是整車;下游包括 終端的軟件服務、測試檢驗、運營商運營以及養護等服務。 智能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基礎上加入感知、決策和執行部分。其中感知是指安裝在車端、路端 的雷達、攝像頭及高精度地圖等設施,決策和執行包括芯片和計算機平臺設計、線控制動、線控轉 向、電子油門和域控等。連接器廣泛應用于感知、通信等多環節。(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3.3 智能駕駛迎風口,激光雷達乘風起

激光雷達在車端前裝硬件中價值量相對較高。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測算,目前國內生產一臺 L3 的硬 件價格在 45 萬元左右,L4-L5 的硬件價格在 50 萬元左右;預計 2025 年,得益于激光雷達和計算平臺 單價的下降,生產一臺 L3 的硬件價格在 15 萬元左右,L4-L5 的價格在 20 萬元左右。 激光雷達難以被替代,市場規模隨著智能汽車和 L3 的落地而迎來激增。高昂的單價及數量的激增使 得激光雷達在產業鏈中最具有增長潛力又難以被替代,激光雷達擁有極高的距離分辨率和角分辨 率、測速范圍廣,能獲得目標的多種圖像而且抗干擾能力強。應用到汽車上,增強了汽車的感知能 力,帶來智慧功能的升級。我們預測,隨著高階智能駕駛的落地,激光雷達的市場規模有望實現大 幅度提升。

降本增效推動各主機廠逐步推進激光雷達部署方案。激光雷達在過去一直受限于成本及體積等問題 難以大規模落地。而隨著技術和生產效率的進步,激光雷達成本在近年開始 快速下降,各主機廠已 逐步將其納入 ADAS 傳感器方案中,其中國產新勢力在激光雷達的部署上更為激進,將激光雷達作 為 新的科技賣點更為積極的探索其應用功能;同時國外品牌也開始逐漸將激光雷達部署到自家高端車 型上;不同于早期奧 迪搭載的近距離低分辨率激光雷達,目前車輛搭載的激光雷達根據廠商需求的 不同已涵蓋近程、遠程等多種高分辨率激光 雷達,未來隨著激光雷達集成化的發展將進一步擴展激 光雷達的車載應用前景。

需求旺盛,市場規模急速擴張。早期機械式激光雷達難以應用于乘用車上,半固態激光雷達仍處于 車規驗證中,因此上車進展緩慢。進入 2022 年,半固態激光雷達的成熟使其在乘用車市場逐漸擴張, 隨著主機廠對激光雷達功能開發的深入以及激光雷達成本的降低,激光雷達搭載車型數量將在短時 間內保持較高增速;而 Robotaxi 也在政府及下游企業的共同推動下持續開城,測試及運營車隊數量將 保持穩定增長。據艾瑞咨詢預測,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有望自 2021 年 4.6 億元增長至 2025 年 54.7 億元, 實現 85.8%的年復合增長率。

激光雷達產業鏈蓬勃發展,L3/L4 功能落地實現量產上車。隨著汽車智 能化加速發展,激光雷達重要 性凸顯,產業鏈蓬勃發展。2020 年海外 激光雷達企業密集上市,Velodyne、Luminar 于 2020 年實現借 殼上市, Aeva、Ouster、Innoviz 于 2021 年通過 SPAC 上市,Quanergy 擬通 過 SPAC 上市,已接近達成 合并上市的交易。國內有速騰聚創、禾賽科技、鐳神智能等老牌初創企業,以及跨界入局的華為、 大疆、百度等科技企業。2022 年我們將看到多款激光雷達產品量產上車,開啟激光雷達量產元年。

隨著 2022 激光雷達量產上車,上游迎來確定性高成長機遇。激光雷達由發射模塊、接收模塊、掃描 模塊和信息處理模塊組成,對應上游元器件包括激光器、探測器、光學元件(分布在收發和掃描模 塊中)以及信息處理芯片(放大器、模數轉換器和主控芯片)。隨著 2022 年多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高 級別智能車開啟交付,激光雷達迎來放量增長元年。 雖然下游車企選擇的方案各有不同,但在元器 件的使用上具有共性,因此與主流整機廠合作并拿到定點的上游元器件廠商具備高成長確定性。

重點企業分析

炬光科技:深耕激光產業鏈上游,把握激光雷達新機遇

公司深耕激光產業,業務多點開花。起步于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業務,業務涉及半導體激光、激光 光學、汽車應用和光學系統四大塊,是我國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的產業先驅,通過上游激光和光學 兩類核心元器件積累起深厚的技術護城河,并逐漸走向中游激光雷達、泛半導體制程和家用醫美等 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打開長期成長空間。

公司擁有車規級汽車應用(激光雷達)核心能力。公司正在拓展面向智能駕駛激光雷達(LiDAR)、 智能艙內駕駛員監控系統(DMS)等汽車創新應用場景的車規級核心能力,已通過 IATF16949 質量管 理 體系認證、德國汽車工業協會 VDA6.3 過程審核,擁有車規級激光雷達發射模組設計、開發、可靠 性驗證、批量生產等核心能力,并通過首個量產項目積累了大 量可靠性設計及驗證經驗。公司已與 北美、歐洲、亞洲多家知名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或建立合作項目,包 括美國納斯達克激光雷達上市公 司 Velodyne LiDAR、Luminar、福特旗下知名無 人駕駛公司 Argo AI 等,其中激光雷達線光源產品已與多 家客戶建立新產品開發項目,2016 年起開始研發的高峰值功率固態激光雷達面光源已與德國大陸集 團 簽訂批量供貨合同,現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騰景科技:光學元件和光纖器件雙輪驅動,國產化進程加快推動公司業績增長

公司借助上游產品制造技術優勢,積極拓展激光雷達新領域。公司產品主要包括精密光學元件、光 纖器件兩大類,主要應用于光通信、光纖激光等領域,其他少量應用于量子信息科研、生物醫療、 消費類光學、汽車等領域。公司先 后成功量產球面光學元件(包含柱面鏡與透鏡等產品)、高功率 偏振分束器(PBS)、薄膜窄帶濾光片等產品,在光學薄膜、精密光學、模壓玻璃非球面以及光纖器 件等相關技術上均實現突破。 同時,公司于 16 年切入光通信領域,與 Lumentum、Finisar 以及光迅科 技等國際廠商建立合作,并于 19 年成為華為直接供應商。受益于近年來 5G 技術的商用和規模部署, 公司業績快速增長。目前主要為激光雷達客戶提供各類精密光學元件,產品大多在送樣或小批量驗 證階段。隨著公司布局激光雷達業務的逐漸放量,將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

2.3.4 汽車連接器行業前景廣闊,國產廠商迎發展良機

汽車對于連接器的需求較高,智能化使市場規模指數式增長。普通單一車型所使用的連接器達到 600-1,000 個,單車連接器需求將隨著汽車電子價值占比提升而大幅增加,汽車連接器作為各個電子 系統連接的信號樞紐,廣泛應用于動力系統、車身系統、信息控制系統、安全系統、車載設備等方 面。人們對駕駛舒適性、 安全性和娛樂性要求日益嚴苛帶來了汽車電動化、智能互聯化進程深化, 單車對于高壓、高速連接器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傳統燃油汽車使用低壓連接器價值在 1,000 元左右, 而高壓連接器的材料成本以及屏蔽、阻燃要求等性能指標高于傳統的低壓連接器,因此,新能源汽 車單車使用連接器價值遠高于低壓連接器。

電動化驅動高壓連接器與換電連接器需求。與傳統 14V 以下工作電壓的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采 用電力驅動電機的原理,電氣設備數量需求增長,為達到較大的扭矩和扭力, 需要提供大功率的驅 動能量,即相應的高電壓和大電流,因此對于新能源高壓連接器,一般根據場景不同需要提供 60V-380V 甚至更高的電壓等級傳輸,以及提供 10A-300A 甚至更高的電流等級傳輸。高壓連接器主 要 用于新能源汽車大三電(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和小三電(DC/DC 轉換器、車載充電機、PDU)系 統,和導電線纜同時作用,將電池包的能量通過不同的電氣回路,輸送到整車系統中各部件,如電 池包、電機控制器、DC/DC 轉換器、充電機、充電接口/充電槍座等車身用電單元。

換電連接器屬于高壓連接器的一種,多家巨頭車廠入局換電賽道。換電連接器安裝在車內以實現快 速換電;在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的應用上,換電連接器是電池包唯一的電接口,需要同時提供高壓、 低壓、通信及接地的混裝連接。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高和政策驅動下,全國電動汽車換電站建設 規模不斷提升。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的數據,截至 2022 年 2 月末,我國換電站運營商市場主要參與者 包括奧動、蔚來、杭州伯坦三家企業,在運營換電站總量分別為 873、424、108 臺。雖然目前換電站 的建設已初見規模,但是相比于充電模式,換電模式的體量相對還小,發展空間較大。隨著換電模 式逐漸被認可,已有多家企業表示,將開展換電模式的研發及布局。東風、蔚來、奧動、北汽、長 安、上汽、吉利等企業紛紛切入換電賽道。結合各整車廠商、換電站運營商的未來換電站建設規劃, 預計中國換電站數量將于 2025 年突破 30,000 座,根據換電站需求量推算,2025 年中國電動汽車換電 站設備市場規模預計突破千億元。

換電連接器也有望成為行業標配,一方面因為換電模式電動車滲透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對于非換電 模式的電動車廠家采用換電方案將實現車電分離,有利于后期電池的升級、維護和回收。根據產業 調研,從目前行業應用情況來看,換電連接器乘用車單車價值范圍 500-1,200 元,商用車單車價值 2,500-3,000 元之間,換電方案普及將大幅提升電動車連接器總體市場規模。

智能化驅動高速連接器需求。目前傳統乘用車使用較多的高速連接器為 FAKAR 射頻連接器,FAKAR 一般應用于傳感器的安裝連接;mini-FAKRA 因其良好的集成化性能,作為傳感器數據與 AVM 系統的 傳輸中介;HSD(High-Speed Data)連接器主要用在 AVM 到主機端、主機端到座艙端的高速傳輸;車載 以太網則作為車內通信的主干網絡,連接車端內部的各個子系統。但是 FAKAR 數據傳輸量小,結構 件體積較大,同時無法滿足目前主流架構接口協議。

根據《中國移動車聯網 V2X 平臺白皮書》顯示, 目前開發出的 HFM,它能滿足 ADAS 所需的傳感器諸如相機、雷達,是信息娛樂系統所需的高分辨 率顯示器,還是車輛聯網所需的 V2X 天線所有需求,同時能做到體積縮小 80%,數據傳輸量大幅提 升,隨著車聯網的進程速度加快,單車高速連接器的用量大幅度提升預計在接下來幾年或出現 Mini-FAKAR 對傳統 FAKRA 的替代浪潮。而 HSD 是與 HFM 配套使用的,如攝像頭將采集的數據通過 HFM 傳向車輛環視系統,再由 HSD 將數據傳輸至主機,因此,車輛僅實現多種智能化需求需求,就需要 使用多個連接器件包括防水 Fakra、HFM 和 HSD。

ADAS 系統的滲透率快速提升,未來增長潛力仍然巨大。中國正處于從部分駕駛輔助 L1 升級到有條 件自動駕駛 L2+的階段,ADAS 作為過渡產品進行普及。目前,L2 輔助駕駛技術正不斷成熟,滲透率 也在逐漸提升。自動駕駛技術正向 L3 快速發展,預計 2022 年將是 L3 汽車量產的開局之年。隨著配 備自動駕駛系統 的新車陸續上市,L3 滲透率將持續上升。此外,新能源車 企的蓬勃發展和消費者接 受度提升也促進了 L3 滲透率的增長。MarketsandMarkets 發布的《2030 年全球 ADAS 市場預測》,全球 ADAS 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1 年的 272 億美元增長到 2030 年的 749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1.9%。

中國連接器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增速顯著高于全球。根據 Bishop & Associates 統計數據,全球連 接器市場規模從 2014 年的 554.02 億美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779.9 億美元,CAGR 為 6.01%,預計在終端 市場增長和技術更迭推動下 2023 年市場規模超過 900 億美元。從區域分布來看,北美、歐洲、日本、 中國、亞太(不含日本、中國)五大區域占據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中國市場增長強勁,2014-2021 年 CAGR 達 7.61%,2021 年市場規模達 250 億美元,市場占比超過 30%,成為全球最大的連接器市場, 顯著高于全球同期增速。中國連接器市場從無到有發展至今成為全球最大的連接器生產制造及消費 市場。

汽車領域連接器行業前景廣闊。汽車領域時連接器目前第一大應用領域。根據 Bishop & associates 預 計,2025 年全球汽車連接器市場規模將達到 194.52 億美元。中國汽車連接器市場規模與全球走勢基 本趨同,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到 2025 年中國汽車連接器市場規模將達到 44.68 億美元,約占全 球市場的 22.97%。

國產連接器產商起步晚但發展迅猛,需求激增國產化迎發展良機。在連接器行業,國際知名企業進 入市場較早,掌握了連接器行業的核心技術,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與下游行業的主要客戶 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連接器市場逐漸呈現集中化的趨勢。

從競爭格局 來看,在 2019 年全球前十汽車連接器廠商前十中,以美國、日本企業為主,市占率達 86.5%。全球 排名前三的汽車連接器制造商 TE Connectivity(泰科)、Yazaki(矢崎)、Aptiv(安波福)總市占率超 60%。國 內連接器行業起步較晚,整體技術水平和規模較國際企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新能源和智能網 聯汽車的發展為國內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藍海市場,隨著中國連接器行業景氣度持續向好,連接器國 內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中國連接器公司掌握的連接器核心技術也越來越多,國內外之間的連接 器技術差距越來越小,未來發展空間可期。

重點企業分析

瑞可達:通信及新能源雙賽道共振,打造優質連接器巨頭廠商

公司受益于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汽車電動化帶來高壓連接器的增量需求,業績快速釋放。公司在 高壓連接器領域國內乘用車份額領先,是特斯拉高壓連接器重要供應商、蔚來換電連接器主力供應 商,同時上汽集團、長安汽車、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客戶放量在即。此外,公司正加速布局車載高 頻高速連接器業務,看好 2022 年智能駕駛的車載通信(FAKRA、Mini-FAKRA)連接器和車載以太網連 接器、車載高速數據板對板連接器等業務增量。

公司 2021 年經營業績取得優異表現,新能源車連接器產品超高速增長為公司業績提供強勁動力。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9.01 億元,同比增長 47.7%,歸母凈利潤大幅增長至約 1.14 億元,相比上年同期 歸母凈利潤增長率超過 50%,達到 54.7%。公司新能源連接器產品占營收比重超過 70%,2021 年該產 品表現亮眼,取得 131%的超高增長率,直接決定了公司整體業績表現;同時占比較小的通信連接器 產品和其他連接器產品 2021 年營收同比分別增長約-49%、61%,考慮到通信連接器產品營收占比不 足 20%且毛利率僅為 14.8%,遠低于其他兩類產品,因此該產品業績表現對公司整體影響很小。

核心產品新能源連接器 2021年取得超高速增長與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景氣度和公司產品的優質性能 息息相關。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 年 1-12 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354.5 萬輛和 352.1 萬輛, 同比分別增長 159.5%和 157.5%。2021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新車銷售比例躍升至 13.4%,同比增 長 8 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加快,促進了汽車連接器產品的不斷迭代、演進和需求新 增。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連接器相關技術掌握方面優勢顯著,在新能源汽車連接器市場,公司開發了 全系列高壓大電流連接器及組件、充換電系列連接器、智能網聯系列連接器和電子母排等產品,形 成了豐富的產品線矩陣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各類需求,并且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打開市場,成為了新能 源汽車連接器行業的優質供應商之一。

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繼續快速滲透以及公司持續擴大研發投入攻關產品研發,瑞可達核心業務有望 獲得持續高速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武漢發布 2022 年前 5 月中國汽車產銷數據顯示:2022 年 1 至 5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207.1 萬輛和 200.3 萬輛,同比均增長 1.1 倍。如此迅猛的滲透 率將進一步擴大配套的新能源汽車連接器市場空間。產品研發方面,2021 年瑞可達設立了企業中央 研究院,主要職能包括前沿技術研究、工藝與自動化研究、標準化和知識產權管理、產品線管理、 實驗室、技術推廣等,此舉增強了公司戰略產品的統籌能力,有利于研發標準化管理體系的形成, 產品開發管理與項目管理的規范化,技術梯隊的建立與完善,基礎性研究與儲備技術開發等功能逐 步得到實施與強化。

報告期內,研發技術人員增至 180 人,研發投入合計 4,628.93 萬元,較上年同期 增長 50.95%。公司通過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儲備、行業標準參與、領先技術方案對標和國際化客戶 牽引,實現在高壓連接器、換電連接器、車載智能網聯連接器、5G 板對板射頻連接器等產品的開發 上處于國際領先或國內領先的水平。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計獲得專利 171 項, 其中發明專利 14 項,國外專利 2 項,參與國家標準修訂 2 項,行業標準修訂 3 項,團體標準制定 5 項。 行業更廣闊的空間和持續優化的產品性能將為瑞可達未來業績增長帶來更多確定性因素。

意華股份:助力光伏支架業務,汽車連接器驅動成長

公司是通訊連接器領域頭部企業,為滿足汽車智能化催生高速連接器需求,子公司蘇州遠野積極布 局汽車連接器業務,圍繞主流 Tier1 廠商,目前客戶涵蓋華為、APTIV、GKN、比亞迪、吉利等。 在 與華為合作方面,公司已經為華為在車載 ADAS、MDC、5G T-BOX 等相關模塊定制開發了多系列連接 器。公司基于客戶優勢和持續的研發、產品積累,在未來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為汽車高壓高速連接器 打開廣闊成長空間背景下,汽車連接器業務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2021 年公司營收首次突破 40 億元,各類型連接器產品營收持續增加。2021 年公司營收達到 44 億元, 首次站上 40 億元臺階。連接器業務方面,通訊連接器產品、消費電子連接器 產品、其他連接器及組 件產品 2021 年營收分別增長 6.6%、16.9%、30.6%。在通訊連接器領域,公司已與包括華為、中興、 富士康、和碩、Duratel 等在內的眾多優質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近年來更是通過 SFP、SFP+等 高端系列的高速連接器產品,進一步加強與華為、中興等大客戶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在消費電 子和汽車連接器領域,公司也擁有包括正崴、偉創力、莫仕、Full Rise、FCI 等在內的一系列國際國 內知名客戶,在國際國內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

此外公司是國內少數實現高速 連接器量產的企業之一。由于該連接器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具有多品種、小批量的特點,后進 企業在 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階段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和時間成本,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公司已先發占 領了這一新興領域 的市場和技術高點,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受到市場需求持續復蘇和 5G設備產能增加的推動。據IDC統計及預測,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有望同比增長5.5%;2020-2025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 3.6%。隨著 5G 的持續建設和消費電子尤其是手機 行業未來幾年繼續保持正向增長,公司具備的高速通訊連接器先發優勢和穩定的客戶合作關系,將 成為推動公司未來在通訊及消費電子連接器市場不斷攻城略地的動力。

國外營收高增速和新能源汽車連接器的新機遇為公司未來發展打開新空間。2021 年意華股份海外營 收占比達到 59%,增速 50%,遠高于國內 21.9%的增速,海外營收在占比超過一半的情況下,增長率 依然遠高于國內市場,彰顯公司拓展國際市場的成功。公司對汽車電子產品產品領域進行戰略布局, 進一步拓展公司產品線, 延伸產品應用范圍及應用場景,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超高速增長背景 下,該產品未來具備較大的增長潛力,為公司未來發展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電連技術:車載連接器快速發亮,海外市場帶來新成長曲線

公司是國內先進的微型電連接器及互連系統相關產品供應商,憑借在產品質量與性能、研發能力、 產銷規模等方面的優勢,在我國連接器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從消費電子客戶來看,公司已經進入全 球主流智能手機品牌供應鏈,成為小米、華為、榮耀、歐珀、步步高、三星、中興等全球知名智能 手機企業的核心供應商,并已進入聞泰通訊、華勤通訊、龍旗科技等國內知名智能手機設計公司的 供應鏈;公司汽車連接器產品已進入吉利、長城、比亞迪、長安等國內主要汽車廠商供應鏈。

公司 2021 年營收利潤雙雙步入新臺階,核心產品穩定增長,新興業務飛速擴張。報告期內,實現營 業收入 32.5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5.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3.7 億元,比上年同期 增長 38.3% 。2021 年公司射頻連接器及線纜業務營收 10.7 億元,占公司營收比重約三分之一,繼續 保持平穩增長,占比較小的汽車連接器業務同比猛增 236.2%。電連技術作為安卓體系手機終端尤其 是中國手機終端客戶的主力供應商,客戶覆蓋了安卓體系內的頭部手機終端企業,據 IDC 統計,2021 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超過 2.2 億臺,同比增長 9.2%,有望為射頻連接器類產品穩定產銷 量。2021 年汽車連接器業務猛增的主要原因系新能源汽車產銷火爆所致。(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 年 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 331 萬,市場滲透率 14.8%,相比于 2020 年的 5.8%,提高了 9 個百分點。根據 2020 年 11 月 2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中指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當年新車銷量比重約 20%,2021 年至 2025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復合增長約 30%,目前來看這一指標將大概率要超出,汽車連接器市場景氣度將因此超乎想象。 公司憑借在射 頻領域設計、制造等方面積累的經驗,在 2014 年布局投入汽車產品連接器開發,在 2016 年布局車載 智能物聯高清影像的各類防水產品,2019 年布局千兆以太網的各類高速智能連接器產品開發,目前 車載連接器產品已經成熟導入整車廠,并進行大批量量產,預計未來公司汽車連接器產品將在市場 空間極速擴張背景下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為整體業績發展增添新動能。

布局國際市場,提高全球市場占有規模。子公司恒赫鼎富增加海外客戶,毛利率有所改善;同時在 BTB 業務方面,公司多年深化與頭部芯片廠商合作,在模組產品上取得了較好的突破。2022 年公司 預計將開始對海外客戶的大規模出貨。公司海外業務布局迎來開花結果,部分產品線實現對海外客 戶的突破,公司產品下游應用廣闊。隨著公司與海外客戶持續深化合作,有望導入更多產品線,迎 來除汽車外的新的增長曲線。

中航光電:業績保持高增速,穩健發展潛力十足

公司是專業從事高可靠光、電、流體連接器及相關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并提供系統的 互連技術解決方案的 高科技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連接器、光器件及光電設備、線纜組件及集 成產品、流體器件及液冷設備等,公司產品廣 泛應用于防務、商業航空航天、通信網絡、數據中心、 新能源汽車、石油裝備、電力裝備、工業裝備、軌道交通、醫療設備 等高端制造領域。公司各類產 品出口至歐洲、美國、韓國、印度等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 128.67 億元,登上百 億臺階,同比增長 24.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9.9 億元,同比增長 38.4%。公司營收及凈 利潤增速達到近五年來最高值。電連接器及集成組件 2021 年營收同比增長 23.8%,毛利率高達 41%, 遠高于光器件與光電設備 23.8%的毛利率。

中航光電堅定戰略轉型并持續加大研發,有望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期收獲碩果。新能源汽車業務 戰略轉型加快,全年訂貨實現翻番增長,成功定點多個國內外重點車型項目,通過多家國際一流車 企供應商審核,業務逐步向優質客戶聚集;國際業務持續拓寬,訂貨不斷增長,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抗風險能力逐步增強。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力度,研發投入由 2020 年的 9.6 億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13 億 元,增速達 35.66%,研發人員數量由 2020 年的 3,689 人增加至 2021 年的 4,077 人,同比增長 10.52%。行業話語 權不斷加大。展望未來,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如火如荼地持續滲透下,憑借過硬的技術指標、產品質 量以及堅定的轉型決心,我們預計目前的業績增長遠不是中航光電的最高光時刻。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拓展知識:

申菱中央空調故障

中央空調常見故障及判斷方法
天氣炎熱,使用中央空調的人多了,中央空調出故障的問題也就更多了,中央空調維修師傅根本忙不過來,但是中央空調壞了家里熱的沒辦法,自己又不懂,怎么辦呢?總結了下相關的中央空調常見故障問題,方便維修
常見故障現象
(1)、漏:指制冷劑泄漏;電氣(線路、機體)絕緣破損引起的漏電等。
(2)、堵:指制冷系統的臟堵與冰堵;空氣過濾器堵塞;進風口、出風口被障礙物堵塞等。
(3)、斷:指電氣線路斷線;熔斷器熔斷;由于過熱或電流過大引起過載保護器的觸點斷開;由于制冷系統壓力不正常引起壓力繼電器的觸點斷開等。
(4)、燒:指壓縮機電動機的繞組、風扇電動機的繞組、電磁閥線圈、繼電器線圈和觸點等被燒毀。
(5)、卡:指壓縮機卡住、風扇卡住、運動部件的軸承卡住等。
(6)、破損:指壓縮機閥片破損、活塞拉毛、風扇扇葉斷裂以及各種部件破損等。
常見故障判斷方法
對家用空調器常見故障的判斷基本方法是:看、聽、摸、測、析。
1、看:仔細觀察空調器各部件的工作情況,重點觀察制冷系統、電氣系統、風系統三部分,判斷它們工作是否正常。
(1)制冷系統:觀察制冷系統各管路有無裂縫、破損、結霜與結露等情況;制冷管路之間、管路與殼體等有無相碰磨擦,特別是制冷劑管路焊接處,接頭連接處有無泄漏,凡是泄漏處就會有油污(制冷系統中有一定量的冷凍機油),也可用干凈的軟布、軟紙擦拭管路焊接處與接頭連接處,觀察有無油污,以判斷是否出現泄漏。
(2)電氣系統:觀察電氣系統熔絲是否熔斷,電氣導線的絕緣是否完整無損,電路板有無斷裂,連接處有無松脫等。特別是電氣連接是否接觸良好,接線螺絲、插接件極易松脫造成接觸不良。
(3)通風系統:觀察空氣過濾網、熱交換器盤管和翅片是否積塵過多;進風口、出風口是否暢通;風機與扇葉運轉是否正常;風力大小是否正常等。
2、聽:通電開機細聽空調器壓縮機運轉聲音是否正常,有無異常聲音,風扇運轉有無雜音,噪音是否過大等??照{器在運行中,正常情況下振動輕微、噪聲較小,一般在50DB以下。如果振動和噪聲過大,可能原因有:
(1)安裝不當。如支架尺寸與機組不符、固定不緊或未加減振橡膠、泡沫塑料墊等,均可使空調器在運轉時振動加劇、噪聲變大。尤其在剛啟動和停機時表現得最為顯著。
(2)壓縮機不正常振動。底座安裝不良,支腳不水平,防震橡膠或防震彈簧安裝不良或防震效果不佳等。如果壓縮機內部發生故障,如閥片破碎、液擊等也會發出異常聲音。
(3)風扇碰擊。風扇葉片安裝不良或變形會引起碰撞聲。風扇可能與壁殼、底盤相碰,風扇的軸心竄動,葉片失去平衡也會發出撞擊聲;如果風扇內有異物,葉片與之相碰也會發生撞擊聲。
3、摸:用手摸空調器有關部位感受其冷熱、振顫等情況,有助于判斷故障性質與部位。正常情況下,冷凝器的溫度是自上而下逐漸下降,下部的溫度稍高于環境溫度。若整個冷凝器不熱或上部稍有溫熱,或雖較熱但上下相鄰兩根管道溫度有明顯差異,則均屬不正常。蒸發器在正常情況下,將蘸有水的手指放在蒸發器表面,會有冰冷粘住的感覺。干燥器、出口處毛細管在正常情況下應有溫熱感(比環境溫度稍高,與冷凝器末段管道溫度基本相同),如感到比環境溫度低或表面有露珠凝結及毛細管各段有溫差等均不正常。距壓縮機200MM處的吸氣管,在正常情況下,其溫度應與環境溫度差不多。
4、測:為了準確判斷故障的性質與部位,常常要用儀器、儀表檢查測量空調器的性能參數和狀態。如用檢漏儀檢查有無制冷劑泄漏;用萬用表測量電源電壓、各接線端對地電流及運轉電流是否符合要求,由電腦控制的空調器,還應測量各控制點的電位是否正常等。
5、析:經過上述幾種檢查手段所獲得的結果,大多只能反映某種局部狀態??照{器各部分之間是彼此聯系、互相影響的,一種故障現象可能有多種原因,而一種原因也可能產生多種故障。因此,對局部因素要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從而全面準確地判定故障的性質與部位。 本回答被提問者和網友采納

申菱中央空調故障

空調經過了長年的使用,難免會出現各種小狀況,這時就要對它進行及時的維修,否則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大家可以采用看、聽、摸、測等方法來檢查空調究竟是出了哪方面的問題。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空調常見故障有以下幾種:
1、制冷劑的泄露;
2、線路發生漏電的情況;
3、制冷系統、空氣過濾器、進風口以及出風口的堵塞;
4、電氣線路斷線;
5、壓縮機、風扇電動機的燒組;
夏天到了,人們紛紛開啟空調,準備享受夏日里難得的清爽。不過這時如果出現空調不制冷的話,那么真是夠燒心的。空調不能制冷一般有兩種原因,可能是缺少制冷劑了,又或是空調長時間都沒有清理而導致的。這個時候大家可以先看看過濾網和散熱片的情況,如果臟的嚴重了,可以先清洗清洗,看看之后制冷效果如何。如果還不行,就要考慮是不是制冷劑缺少而造成的,此時是需要專業人員使用測量工具先測量的,看看缺少了多少,看看是不是發生了泄露等,然后修理好,再補充上足量的制冷劑。
一般來說空調外機才會出現滴水的情況,但如果您家里的室內機出現滴水的情況,那么大家就要引起重視了。一般來說,導致室內機滴水的原因主要有兩個:1、空調安裝不平衡造成的,如果處于水平的位置,通常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2、還有一種原因就是空調的排水管被堵住了,或是彎曲了,倒是內部的水不能流出來而發生的。這種情況用戶自己可以先去看看,排水管的問題,通??梢皂樌鉀Q掉。
一般來說,空調在運行過程中是不會出現很大的噪音的。如若家中空調在工作時發出很大的噪音的話,那么肯定是出現故障了。空調出現噪音一般有兩種原因:1、第一種原因是外機的支架不穩固,或是沒有處于水平的位置,這樣會讓外機在運轉的時候,出現噪音比較大的情況,此時需要對重新整理,并要將不穩固的支架用螺絲給擰緊了;2、還有一種原因是空調的風速比較大,而會讓出風口運轉的速度也大,從而出現噪音比較大的情況。此時需要降低風速就沒問題了。

申菱中央空調故障

還是拿去修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播|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免费观看黄网站| 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久app| 日韩性感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av区一区二区三| 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添| 男人天堂亚洲一区|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国产欧美va欧美va在线| 色婷婷婷丁香亚洲综合| 出租屋勾搭老熟妇啪啪| 国产真人做爰视频免费| 成人免费777777| 18禁黄网站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看片| 国产盗摄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中文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日本丰满熟妇hd|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综合网|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三寸| 女人大荫蒂毛茸茸视频| 欧洲国产在线精品手机版| 久久成人影院精品777|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91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六月丁香动漫|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