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統帥老板燃氣灶售后維修中心(安陽統帥電器)
前沿拓展:
作者丨孫家洲
秦漢鼎革,是一場威武雄壯的歷史重頭戲。司馬遷在《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序》中曾經以“五年之間,號令三嬗”加以概括。楚漢之爭中最精彩的場面,都與“酒宴”相關。如:拉開楚漢之爭序幕的,是千古傳頌、驚心動魄的“鴻門宴”;楚漢之爭的首戰“彭城之戰”,有劉邦的“日置酒高會”在先而導致大??;楚漢之爭正面對峙的關鍵時刻,有莫名其妙的“離間宴”,楚漢之爭的決勝時刻,有項王悲歌的“垓下夜宴”;劉邦對楚漢之爭做總結時,有“南宮設宴”。以此為線索,足以梳理出楚漢之爭的主線。有了這個關注點,再翻看秦漢鼎革的歷史篇章,居然有“酒香撲面”的感覺。
本文出處:《酒史與酒文化研究·第二輯》,孫家洲、馬利清 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8月版。
亭長劉邦起兵前“飲酒二事”
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生性豁達,以“好酒及色”而著稱于鄉里。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里,記載了劉邦尚未起兵之前的“飲酒二事”,反映出劉邦不循常規、不拘小節的性格。
其一,在鄉里的酒店時常“賒酒”并賴賬不還。
劉邦喜好飲酒,但又時感囊中羞澀,于是時常去王氏、武氏兩家酒店中“賒酒”,每飲必至盡興醉臥,所賒酒資應該不在少數。劉邦當時是秦王朝的沛縣泗水亭長
(亭長是掌管社會治安的基層官吏,類似于當今鄉鎮一級的派出所所長)
,又喜歡廣交朋友,在當地是有點社會影響力的人;一般人當然不敢得罪他。兩位酒店老板,雖然把所賒酒錢記錄在案,卻無膽量當面索??;劉邦似乎也從未想過要償還酒錢。因此,每到年終,酒店老板只能毀棄賒酒憑據。此事在鄉里間必定是廣為流傳的。
等到劉邦當上皇帝之后,王氏、武氏兩位酒店老板再說起當年的舊事,就制造起神話來了——“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透過這種“民間政治神話”的迷霧,后世讀者依然能看清楚,當年的劉邦不僅是酒徒,還有“賒酒耍賴”的不良記錄。
其二,以大言闖宴蒙酒,而且面無愧色。
劉邦行事多帶游俠風氣。他雖生長于普通農家,卻自幼不喜農田生產。在擔任沛縣泗水亭長之后,更與縣衙中的大小吏員過從甚密,其中與蕭何、曹參結為知交。劉邦的地位雖然低于縣吏,但他自視甚高,時常與縣吏們斗口爭勝,在折辱別人之中,得到一絲優越感。一班縣吏們也就把他當作愛說大話之徒看待,無人與其爭一日之長短。
某日,縣令的好友呂公,自外地舉家遷居沛縣??h令設宴接風,沛地豪杰、吏員聞風之后,或出于情愿巴結,或出于無奈敷衍,紛紛攜帶錢財禮品前來慶賀。沛令委托精明能干的主吏掾蕭何操持盛宴,按賀禮多少決定席間的位置,凡禮錢超過一千的,即可到堂上入席,不足一千的,只能坐在堂下。賀客們入席方畢,門口又傳進一張名帖,上寫“賀錢萬”。呂公得知有如此豪客光臨,親自到門口迎接。只見來客昂然而入,手中實不持一錢。蕭何只好以調侃之語為劉邦解嘲:“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p>
這位呂公見劉邦氣度不凡,雖說靠偽稱有重金相賀而“混”入正席,卻吃喝談笑,旁若無人,更無一絲歉愧之色。呂公心中暗暗稱奇,席間有意結交攀談,并在酒后留下劉邦,把愛女許配于他。不料,呂母對呂公的決定大為不滿,連聲抱怨:“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本瓦@樣,劉邦意外地獲得了嬌妻。這位呂公的女兒,就是大名鼎鼎的呂雉,日后漢高祖劉邦的“正宮皇后”。這位呂公,在劉邦不得他人好評的時候,居然以女兒相許,倒也稱得上是“慧眼識英雄”。劉邦大言闖宴以及顧盼自雄的氣勢,是他受到呂公高看的原因。
亭長劉邦醉酒斬蛇起義
秦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在戍邊途中率領戍卒們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轟轟烈烈的全民反秦運動拉開了帷幕。
陳勝起事后不久,項梁主謀,項羽協同,殺秦會稽郡守,起兵略地。
陳勝死后,“好奇計”的范增向項梁建議,尋得楚懷王之孫,立之為王,仍取楚懷王的名號,用于籠絡楚地蜂起諸將。項楚勢力,成為反秦義軍的中心。
在此過程中,劉邦在好友蕭何、曹參的協助之下,也襲殺秦的沛縣縣令,自稱“沛公”,率豐沛子弟投依項梁。成為楚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追述劉邦起兵的本原,頗具傳奇色彩——醉酒之后,斬蛇而成事。
秦末大亂未起之時,劉邦以泗水亭長的身份,為縣府押送一批刑徒前往關中,參加驪山陵墓的修建。自從出發以來,刑徒逃亡的事情就不斷發生,逃亡的人越來越多。劉邦暗自估計,等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大概刑徒們也全部逃光了。按照秦朝的酷苛法律,劉邦作為押送刑徒的負責人肯定要被嚴厲懲治的,甚至于生命不保。朝廷以暴政待民,人心盡失,劉邦心中料定這個政權難免有土崩瓦解之患,自己不如早做打算。因此,走到豐縣以西的荒澤之中,劉邦傳令停止前行,在蒼茫夜色之中,與同行者酣飲一番,并且當即將押送的刑徒全部縱放。在場的刑徒中有十多位壯士,嘆服劉邦的敢作敢為,自發表示生死相隨。
借著酒后豪氣,劉邦率領追隨者連夜行進在荒澤之中,還派出一人前行,姑且充作軍旅行進的開路先鋒。一會兒,前行者神色慌張地回來報告:“前有大蛇當徑,愿還?!备咦孀?,曰:“壯士行,何畏!”他挺身前行,拔出身上的佩劍,以他本人前所未見的武勇神態,將攔路的大蛇斬為兩段。蛇死而路開,劉邦雄赳赳地走在前頭,帶領眾人繼續前行。走過幾里路之后,劉邦醉臥在地,酣然入睡。
劉邦斬蛇的豪舉,使追隨者更為敬佩不已。一個新的神話也隨即出現了。當天有人在劉邦一行人之后趕路,經過劉邦斬蛇之處,見到一位老婦人在深夜痛哭。路人問她為何哭泣?老婦人回答:“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甭啡苏J定老婦人一派胡言,準備好好訓斥她一番,不料老婦人卻突然神秘地消失了。這位路人當然感覺神奇之極。他繼續前行,趕上了正在休息的劉邦一批人。恰恰劉邦也過了酒勁而清醒了過來。后來者把途中的奇遇告知了劉邦等人,大家都感到驚奇,唯獨劉邦心中特別高興,自己醉后的斬蛇之舉,竟然可以與赤帝之子相聯系了!為此他頗感自負。這段無法考證的傳奇,震懾人心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諸從者日益畏之?!眲罹尤挥行┥袷バ粤?!
古人按照“五德終始說”的理論框架解釋朝代的興替鼎革,在安排了漢朝居“火德”“色尚赤”的序列之后,劉邦以“赤帝子”的身份而斬“白帝子”的傳聞,竟然成為劉邦滅秦興漢的征兆了。
劉邦的斬蛇,原本不過是深夜荒原的酒后“壯舉”,或者就是俗語所說的“酒壯慫人膽”,經過一再改造和神化之后,卻被“升格”為改朝換代的象征。世間之事,奇也不奇?
此后,劉邦以“沛公”的名號,加入了反秦義軍的陣營,其影響日益擴大。從斬蛇起事到自稱沛公,劉邦的軍隊由弱到強,而且軍隊的基本骨干力量開始形成。
楚漢之爭的序幕:驚心動魄“鴻門宴”
由于秦朝廷的全力鎮壓,反秦義軍一度遭遇了嚴重挫折。秦軍統帥章邯擊敗了陳勝的主力軍隊,吳廣、陳勝先后被殺。章邯毫不留情地對各地義軍展開鎮壓。在反秦義軍處于低潮的時刻,由項梁、項羽叔侄二人率領的楚軍,成為抗擊秦軍的中堅力量。由項梁擁立的楚懷王,自然成為反秦義軍中繼陳勝之后的政治中心。
此時的沛公劉邦,還沒有完全獨立的能力,他審時度勢,及時投奔到項梁麾下。項梁很器重劉邦,劉邦也對項梁充滿敬意。此時的劉邦和項羽,同為項梁麾下的重要將領。
項梁在此一階段,無疑起了主持大局的作用。遺憾的是,項梁在連捷之后,盲目輕敵,秦軍統帥章邯突襲定陶,項梁戰死。
此前項梁所擁立的楚懷王,在反秦斗爭中曾發揮了號召關東諸侯的“盟主”作用;但在項梁的控制下,他形同傀儡。項梁被章邯襲殺后,楚懷王急謀應變之策。顯然,懷王有意擺脫傀儡地位,這當然需要抑制項羽的力量,也為此后劉項之爭埋下了伏筆。
秦軍統帥章邯,認為楚軍已無所作為,于是率軍進攻割據一方的趙國,兵圍趙都邯鄲。趙國君臣,一面兵分苦守,一面向各地義軍求援。楚懷王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北援趙國,以善談兵略的宋義為上將軍,以項羽為次將軍,以范增為末將;一路西征關中,以沛公劉邦為將。援趙軍隊是主力,集中了精兵良將,且加封宋義為“卿子冠軍”,賦予總領各部楚軍的實權。西征軍則為偏師。戰略意圖在于相互配合,牽制秦軍,使其首尾難以呼應。為了激勵分兵作戰的將士,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關中是秦的腹地,當時是富甲天下的“天府之國”,這一垂餌對擁兵將帥來說,頗具誘惑力,自然也就為后來的“鴻門宴”和楚漢之爭埋下了伏筆。
宋義率主力軍援趙,行至安陽,駐兵46日而不進攻。項羽一怒之下,在帳中立斬宋義,以其首級傳示軍營,諸將懼而從命。楚懷王在既成事實面前,只得任命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將奪軍,充分顯示了他的果斷勇毅,已是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項羽為了激勵將士殊死搏戰,下令破釜沉舟,僅帶三日軍糧。全軍將士深知,此戰絕無后路可退,他們以有進無退的氣勢,向秦軍大營發起了進攻。圍困巨鹿的秦軍,本來駐守在北部邊界,備御匈奴,戰斗力極強。此次趙都被困,前來援救的諸侯軍隊雖多,卻無人敢向秦軍挑戰。他們只是站在軍營壁壘之上,觀看項羽所率楚軍與秦兵的龍爭虎斗。楚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殺聲連天,一日之間,惡戰九場,直殺得尸骨遍野,殘陽泣血,導致這支能征慣戰的秦主力軍隊,一日覆亡!空前的惡戰結束了,觀戰各國將士對項羽和楚軍的神勇,無不恐懼失色。項羽召見各軍將領,行至項羽軍帳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經巨鹿之戰,被東方各國將士推尊為“上將軍”,取得了指揮東方義軍的資格。
其后,秦軍統帥章邯所率軍隊,亦被項羽連連擊敗。在內外交困之中,他率領20萬殘軍投降了項羽。至此,所有有戰斗力的秦軍,均被項羽所消滅。項羽為推翻暴秦統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項羽在河北與秦軍浴血奮戰之時,沛公劉邦所率的西征軍,繞道武關,進入了關中。劉沛西征,并未經過苦戰,甚至沒有打過一場像樣的硬仗。遇到敵人據城守御,劉邦就命令部眾繞城而行,他要保存兵力,爭取先入關中。
在分兵西征途中,劉邦不惜避敵不戰,也要搶占先機,其急于稱王關中的意念,是十分明確的。這與在河北專尋秦軍主力決戰,以報家國之仇的項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劉邦率兵直逼咸陽,新立的秦王子嬰,設計誅殺趙高及其黨羽,自忖軍隊潰散,民心已失,無奈迎降劉邦,秦亡。劉邦以戰勝者的姿態,進入秦都咸陽。
滅秦的軍事攻堅戰,是由項羽血戰完成的;而滅秦的政治標志性成果,卻是由劉邦取得的。
劉邦為了確保對關中的控制權,派兵鎮守函谷關,想憑借險關,扼住以項羽為首的關東軍隊西入關中的孔道。
項羽率諸侯聯軍一路西進,兵至函谷關,得知閉關扼守的將士,竟是沛公劉邦的部眾;又收到了劉邦部下左司馬曹無傷的密報,得知劉邦已準備稱王于關中,不由大怒,即派精兵一舉攻克函谷關。在反秦戰爭中的兩支楚地盟軍,在秦亡之后,迅速演變成爭奪天下的潛在對手。
項羽在盛怒之下,傳令軍中:夜間會餐休整,明晨出戰,消滅劉邦的軍隊!當時,項羽擁眾40萬,駐扎在鴻門
(今陜西臨潼縣東)
。劉邦僅有10萬兵力,屯守霸上
(今陜西西安市東)
。兩軍相距甚近,力量對比懸殊,戰爭一旦開始,沛公劉邦絕無僥幸獲勝的可能。
項羽的叔父項伯,與當時做客于劉邦軍中的張良曾是生死之交,他不忍心看到好友喪命于玉石俱焚的兵劫之中,便于深夜暗入敵方軍營,動員張良避難。張良立即將這一消息告知劉邦。劉邦大驚失色,在與張良密謀之后,連夜面見項伯,用一番動人的言辭解釋派兵扼守函谷關的用意。劉邦拜托項伯向項羽轉達自己的心跡:我進入關中,一土一木不敢妄動,統計吏民戶口,封存官府庫存,只為等待項將軍前來處置。分遣兵將,駐守函谷關,只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出入,預防意外事故發生。日夜盼望項將軍早日到來,豈敢有二心!
項伯許諾做調解人,但又覺得兩軍已成敵對之勢,僅憑自己的轉告求情,恐怕難以避免這場劫難,于是建議:明晨沛公必須盡早來鴻門軍營,當面向項羽表明心曲,消除誤會。
項伯連夜返回軍營,把劉邦的話轉告項羽,并真誠勸解?;蛟S項羽本來就不愿意與劉邦由盟友變為仇敵,或許項羽認為劉邦的解釋合情合理,他同意了項伯的意見,傳令暫緩進攻。但謀士范增卻力主借機殺劉邦以除后患,項羽又處于矛盾之中。
次日清晨,劉邦率張良、樊噲等心腹人物,僅以衛士百人隨行,前來項羽駐地鴻門,拜見項羽,力圖化解危機。二人相見后,劉邦立即解釋:“臣與將軍勠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隙?!甭手钡捻椨?,聽了劉邦這番似乎發自肺腑的表白,竟信以為真,甚至對想攻滅劉邦產生了一絲歉疚之情,應聲說道:“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p>
酒宴開始了。項羽、范增、劉邦、張良四人,依據賓主之禮入席。樽盞交錯,笑言相向,卻總有一股殺氣橫壓在宴席間——老謀深算的范增,多次目視項羽,讓他下令誅殺劉邦,項羽心中已解除了對劉邦的敵意,故意假作不知;范增一時情急,連舉所佩玉玦三次,暗示項羽,必須痛下決斷,項羽仍默然不應。范增出招楚將項莊,命令他以舞劍助興的名義,伺機在酒席間刺殺劉邦。
項莊入帳后,拔劍起舞,滿含殺機的目光,不時飄向劉邦,劍花如濤,殺氣驟至。心中忐忑的項伯,自然看出了其中的奧妙,借“對舞助興”之名,也入席舞劍。他故意以自己的身體封閉住項莊指向劉邦的劍路,項莊一時無法得手。張良對席間情勢,了然于胸,連忙離席,招呼隨侍帳外的猛將樊噲,伺機救援劉邦。持盾牌撞入軍帳的樊噲,以其剛勇無畏之態,再加上一番義正詞嚴的說辭,折服了項羽,令他入席陪飲。劉邦有了這位“守護神”,才覺得稍微放心一些。
隨后,劉邦、樊噲借口離席,僅帶四人取捷徑返回霸上軍營;留下張良一人虛與周旋。張良估計劉邦等人已安然脫險,才以劉邦的名義,將玉璧一對獻給項羽,玉斗一雙贈給范增。項羽接過玉璧,置于坐上;范增把玉斗扔在地上,拔劍擊碎,憤恨地說道:“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劉邦返回軍營,立即斬殺左司馬曹無傷。
這就是流傳千古的“鴻門宴”。
鴻門宴富于戲劇性,是由于賓主諸人均有鮮明的個性,也由于這是歷史轉折的一個契機。它實際上是楚漢之爭的序幕,當時,項羽如果有意殺劉邦于酒席之間,確實易如反掌,但是,他太重情感,過于輕信人言,低估了潛在強敵劉邦的心機權變,縱敵遺患,后悔莫及。
劉邦恰恰相反,他認清了危機,立即決定委曲求全。他冒著被扣留甚至被殺的危險,親自到訪項羽的軍營,卑辭賠禮、極力表白,終于騙取了項羽的信任。事后,他立即斬殺曹無傷以除內奸,決不姑息手軟,甚至也不怕由此招致項羽的疑忌。
鴻門宴,也就成為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宴會,以及與逐鹿天下關聯度最高的宴會,更是“宴無好宴”的典范!
漢王劉邦彭城“日置酒高會”導致慘敗
在項羽主持“分封十八諸侯”后不久,控制齊地的田榮、稱王漢中的劉邦等人先后起兵,使項羽的戰略布局受到破壞,其政治權威也受到根本挑戰。項羽決定首先鎮壓田榮。公元前205年的正月,項羽親率精銳主力,北上伐齊。兩軍在城陽
(今山東菏澤市東北)
發生激戰,齊軍大敗,一路潰敗,專斷殘暴的田榮在內亂中被殺。這本來是項羽盡快平定齊地的良機,但是,項羽以征服者自居,所過之處化作一片廢墟。齊地軍民被迫與楚軍展開殊死搏斗,一時雄杰田橫,乘機復起,重新組建了幾萬人的軍隊,占據城陽,抗拒楚軍。項羽屯兵堅城之下,在城陽陷入了久攻不克的被動局面。
項羽被牽制于東方,為復據關中的劉邦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進兵機會。漢王二年三月,劉邦利用項羽親率主力出征田齊、后方空虛之機,親率漢軍主力,出兵東伐。劉邦此次出兵的聲勢頗大,漢軍以及裹挾的“五諸侯”聯軍共有56萬人。為了表示“師出有名”,劉邦發布了公開聲討項羽的檄文。
四月間,劉邦及其盟友的軍隊,三路并進,兵鋒直指楚都彭城。由于楚軍主力隨項羽伐齊,漢軍基本未經苦戰就順利地攻占了彭城。當時,項羽的都城雖然暫時失陷,但主力軍隊未曾受損,劉邦卻錯以為大局已定,根本沒有對項羽的回兵反撲做出防范,只知道“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盡顯得意忘形之相。項羽聞報,令諸將繼續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回師突襲。怒火中燒的項羽,以閃電般的速度向劉邦統一指揮的聯軍發起了致命一擊。
楚漢之間的第一場大戰——彭城之戰,轟然爆發。劉邦的軍隊雖然號稱有56萬之眾,但是其盟軍多為受裹挾而來,故實際是烏合之眾;再加上入據彭城之后,軍紀渙散,缺乏警覺,其作戰能力實在無法與項羽的精銳騎兵相抗衡。項羽可以發揮騎兵機動作戰能力強的優勢,長途奔襲,在敵軍的驚慌失措之中,取得以少勝多的戰果。彭城一場惡戰,項羽大展神威,自晨至日中,“大破漢軍……殺漢卒十余萬人……多殺,漢卒十余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這是多么慘烈的戰況!
彭城之戰的慘敗,使劉邦苦心經營數月而建立起來的進攻態勢毀于一旦,不得不由戰略進攻轉變為戰略防御。項羽則又一次成了令天下諸侯敬畏的英雄。割地稱尊的諸侯和軍事將領由彭城之戰得出結論:漢王劉邦不是楚霸王項羽的對手。曾經跟隨劉邦的盟友,除了常山王張耳之外,都背離了劉邦,或謀求獨立,或投靠項羽。以劉邦為首的反楚聯盟至此瓦解。
楚漢正面戰場的軍前“離間宴”
在楚漢之爭中,劉邦能夠將劣勢逐步轉變為優勢,關鍵是能夠千方百計地延攬英雄,為我所用。而反觀項羽,卻與劉邦有著太大的差距。獨當一面的漢軍統帥韓信,六出奇計的戰略家陳平,號稱一世驍將的英布,都曾隸屬于項羽,他們先后脫離項羽而歸附劉邦,對于最終劉勝項敗起了很大作用。
項羽雖有武勇,卻不善于用人。部屬之中,論兵機韜略,只有一位范增;論用兵有大將之才,只有一位鐘離昧。范增曾被項羽尊為“亞父”,鐘離昧對項羽忠心不二,就是這樣兩位難得的文武人才,由于劉邦全權委托陳平,以四萬斤黃金,行離間之計,結果使項羽對范增、鐘離昧產生了戒備之心。在兩軍對峙的關鍵時刻,范增負氣求退,病死于途中;鐘離昧始終未得重用,項羽所托付重任的龍且、曹咎等將領都有勇無謀,后來分別被韓信和劉邦擊滅。如果智勇兼備的鐘離昧能得到項羽的信任,專方面之任,項羽總不致顧此失彼。
楚漢雙方軍隊在成皋—滎陽一帶對峙,一時勝負難分時,劉邦的重要謀士陳平獻上“離間計”,破壞了項羽與其核心臣屬范增等人的關系,導致楚軍陣營離心離德,項羽不敢放手使其部將單獨統兵作戰,直接造成了項羽實際上孤身作戰的被動局面。關于這個復雜的變局,《史記》給我們勾勒出清晰可見的變化輪廓:
其后,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于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請割滎陽以西以和。項王不聽。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鐘離昧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這段繪聲繪色的傳奇性文字之所以引起筆者的注意,是因為有三個因素。
1. 離間計的結果影響巨大,從人事關系上削弱了楚軍的核心力量。
2. 劉邦聽信陳平的建議,以黃金四萬斤交付陳平使用,而且是“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這種“用人不疑”的作風,實在難得,不愧是開國雄主。
3. 陳平離間項羽與范增關系的具體做法,僅僅是借助于酒宴上的備菜與撤菜,體現出對“亞父使者”和“項王使者”接待規格之懸殊,這樣的離間計是何等的粗略,甚至不得不說如同兒戲。但是,在項羽那里卻可以收到“離間”的實效。由此可見,項羽與范增的關系并不牢固,這不是項羽對范增稱呼一聲“亞父”就可以粉飾的。陳平分析的“項王為人意忌信讒”是那樣的準確,而范增的倚老賣老和負氣出走,也是楚方高層人物之間缺乏凝聚力的表現。所以這次“離間計”外表粗略卻收獲奇效,實在不是僥幸所致,而是楚漢兩大陣營多方較量的合理結果。
這就是為什么直到西漢后期,還有人把陳平離間范增看作決定楚漢興亡的根本大計,以及與長平之戰中秦人離間廉頗有可比之處的奧妙之所在,“百萬之眾,不如一賢,故秦行千金以間廉頗,漢散萬金以疏亞父”。這種歷史的對比與聯想,確實可以加深后世對歷史反思的力度。
借助于“離間計”,往往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而克敵制勝。就軍事理論而言,《孫子兵法》已有《用間篇》做了專門的討論。孫武對“用間”非常重視,他推崇“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孫武還對“用間”的范圍以及難度,做了堪稱經典的論述:“故三軍之事,親莫親于間,賞莫厚于間,事莫密于間,非圣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饰┟骶t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p>
應該說,對“用間”的重視程度,《孫子兵法》以專篇論述的方式,達到了他所在的春秋時代末期的巔峰狀態。但是,在兩軍對壘之時,用人得當與否在可以決定雙方勝敗之際,僅僅通過接待來使的陣前酒宴,居然就可以巧使離間計,達到如此成功的程度,劉邦和他的智囊陳平創造了“離間計”借“酒宴”而行的奇跡。
項羽“軍帳夜宴”垓下悲歌
楚漢之爭正面戰場的僵局一時無法打破,而韓信、彭越在項羽側翼戰場的軍事進攻和游擊作戰,已使項羽的后方屢屢告急。劉邦利用這一時機,先后派遣辯士陸賈、侯公游說項羽,楚漢罷兵講和,并且請項羽釋放漢王的父親和妻室,許諾雙方罷兵停戰。項羽雖有疑慮,卻最終同意了劉邦的提議,雙方約定:以鴻溝
(秦始皇時開鑿的引水渠,位于滎陽東南)
為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屬漢,鴻溝以東歸楚。
在履行了約定儀式之后,項羽即如約釋放了人質,并引兵東歸。項羽準備接受東西分治的局面,楚軍士兵甚至要為慶祝戰爭的結束而高呼萬歲了。據記載,劉邦也有守約撤兵的打算,但是,張良、陳平卻提出了毀約追擊的建議。劉邦隨即決策毀約并追擊正在撤退的楚軍,以徹底消滅項羽。這是楚亡漢興的關鍵一步。
在違約追擊項羽的途中,劉邦仍擔憂自己的部隊不是項羽的對手,遂傳令給韓信、彭越等軍事實力派首領,預約在固陵
(今河南淮陽市北)
合擊項羽。韓、彭兩軍因故未至,項羽和楚軍將士再次被劉邦的背信棄義所激怒,回馬一擊,劉邦竟遭慘敗,只好固守待援。
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派遣使者到韓信、彭越軍中,以劃地封王的條件,誘使韓、彭二軍參加對項羽的圍殲。這樣,韓信、彭越和重新控制了淮南的英布等人,紛紛率軍參戰。僅韓信所部兵力就多達30萬人,而此時項羽僅有不足10萬兵力。劉邦以絕對優勢,將項羽圍困在垓下
(今安徽靈壁縣南)
。在韓信的指揮下,漢軍輪番進攻,務求將楚軍分割、消滅。
發生在漢五年
(公元前202年)
十二月的垓下之戰,最終決定了楚亡漢興的大局。在四面楚歌之中,一生神勇無敵的項羽,不得不面對窮途末路。司馬遷以如椽之筆,留下了項羽夜半置酒于軍帳、醉歌慷慨的悲壯一幕?!绊椡踯姳谯蛳?,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這首《垓下歌》體現的是英雄末路的兒女情長。歌詩之中,項羽對自己天賦神勇卻陷入敗亡,自有難言的苦悶和不解,但嘆詠的重點在于愧對相伴多年的虞美人。江山得失已退居其次,面對相隨左右的美人,項羽的真性情在敗亡之前一展無遺。項羽雖疏于文采,但其真情流露的“虞兮”一喚,足以使《垓下歌》成為永不磨滅的千古絕唱。
項羽的失敗無法挽回。逃至烏江
(今安徽和縣北)
后,烏江亭長駕船相迎,勸項羽立即渡江,再圖善后。項羽以羞見江東父老之說斷然拒絕過江。他徒步殺向尾追的漢軍,為自己的榮譽做最后一搏,身負重傷之后,自刎而死。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失敗了的英雄。
項羽從24歲起兵反秦,轟轟烈烈,叱咤風云,最后卻悲壯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31歲。他活躍在歷史舞臺上不過八年,卻如一顆橫掃天際的彗星,令人難忘。楚漢之爭,以劉邦的勝利、項羽的滅亡而告結束。
漢高祖“南宮設宴”論成敗
漢高祖劉邦的開國之業,經歷了與各路義軍結盟共同反秦、與楚霸王項羽爭勝天下的兩個階段。特別是在“楚漢之爭”中,劉邦多次戰敗,不得不狼狽逃亡,甚至陷于生命危殆的絕境之中,可謂顛沛流離,備嘗艱辛。在劉邦由劣勢而逐漸轉變為強勢并最終成為開國之主的過程中,他主要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得成功,而是有效地控制了他的部屬,即后來所稱的“漢家開國功臣”,使之各盡其力,各逞其能,終于消滅強敵,成就偉業。
對于漢家開國的這一奧妙,劉邦本人并不諱言。在項羽滅亡之后,高祖置酒洛陽南宮。酒酣耳熱之際,他向在座臣僚發問:“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在王陵等二位大臣對答:“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p>
聽聞之后,劉邦提出了自己的判斷:“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薄妒酚洝肪戆恕陡咦姹炯o》,第380頁。劉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與他高明的用人之道直接相關。劉邦當年以此自詡,自有其依據。
還有一個問題,也許是我們從酒文化研究的角度可加以推論的——在“南宮論功”之時,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夠把劉項勝敗的原因,講得如此真切而不加掩飾,很可能與他當時處于酒后的亢奮狀態有關。
漢高祖榮歸故里,縱酒高唱《大風歌》
漢高祖劉邦晚年最為得意之事,就是在御駕親征平定了英布叛亂之后,班師途中路過他的故里沛地,逗留多日,并且“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在酒酣耳熱之時,劉邦自己擊筑而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一群故鄉童子的伴唱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這確實是他的真情流露。
劉邦還對著故鄉的父老兄弟說道:“游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樂思沛?!眲罱柚鴺s歸故里的喜氣,宣布將沛地作為天子的“湯沐邑”,永遠免除當地百姓的徭役,真正是“皇恩浩蕩”了。這幾天,應該是劉邦最歡樂、最得意的時光。史稱:“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請留高祖?!咦鎻土糁梗瑥堬嬋??!苯y計時日,劉邦此次榮歸故里,在沛縣的逗留時間超過了半個月,幾乎每天都在酒陣醉鄉中度過。這是何等鄉情濃烈、志得意滿!
由此而言,不僅楚漢之爭可以用“酒宴”串聯為史,而且,漢高祖的一生,無論是青年時代,還是逐鹿天下之時,或是暮年得意之時,都與酒有不解之緣。劉邦性格中的豪俠之氣、通達胸臆,都與他“好酒”息息相關。
本文原載于《酒史與酒文化研究(第二輯)》(孫家洲、馬利清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從出版社2019年8月版),原標題為“酒場原本是戰場——秦漢鼎革中的‘酒宴’別解”。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作者丨孫家洲
摘編丨吳鑫
編輯丨安也
校對丨翟永軍
拓展知識:
- 新飛不制冷維修(應該如何處理)?11-20
- 冰箱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04-21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三菱空調總部熱線電話(三菱空調電路板上顏色是紅色的二極管起什么作用三菱
2024-09-11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售后服務官網熱線(壓縮機為什么要抽真空壓縮機為什么要抽
2024-09-11
-
美的中央空調全國服務電話(美的空調開不起來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2024-09-11
-
基伊??照{廠家售后維修電話(如何獲取基伊??照{廠家的售后維修服務電話號
2024-09-11
-
廈門英利蒂克Enlitic制冰機維修服務電話(制冰機制冷劑r600a加注)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