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空調顯示f6怎么辦(長虹空調顯示f6是什么問題)
前沿拓展:
本文作者:盧克文
本文來源:公眾號“盧克文工作室”
公眾號ID:lukewen1982
注:本文有刪改,如果讀者介意,請點擊查看原文《中國工業三十年》
本文轉載經原公眾號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在此也感謝原公眾號的授權。
壹
1982年,張瑤全家從黑龍江北安市,隨工廠遷到了河南許昌。
張瑤那年還不到一歲,父母所在的軍工廠原先是1921年張作霖于沈陽所建,由于規模擴大,從她爺爺那輩開始,分出一波去了黑龍江北安,名叫慶華機械廠。1982年因中蘇關系緊張,負責制造50式沖鋒槍、54式手槍、56式沖鋒槍等輕武器的慶華機械廠舉廠搬遷,選址在了河南省許昌市河南農大舊址,編號126廠。
于是到了1982年秋,張瑤全家隨廠興高采烈從東北去了河南。
照片最右邊還在吸奶瓶的就是張瑤,這是他們全家到達河南時的情景
據張瑤回憶,當時126廠有2000多名員工,加上家屬一共6000多人的小世界,各家都是雙職工,工資開始時只有20多元每人每月,但待遇好得出奇,1980年還在東北時,廠里職工家家戶戶就有了當時非常奢侈的電視機、烤箱、收音機,到許昌后,廠里定期用火車從東北往許昌廠里運物資、糧食,糧票也給得充裕,逢年過節,魚、米、油都發放齊全,每家每戶都分配有樓房或者平房,廠里每天只要一放音樂,大人小孩集體從家里涌將出來,大人去廠里上班,小孩去上學,工廠什么都管,幼兒園剛出生的寶寶都可以托管在里邊,子弟學校系統齊全,有自己的幼兒園、小學、初中、技校,后來有了自己的高中,每年寒暑假都是很多人一起結伴回東北老家,因為是一個封閉的久居環境,人情累積,家家戶戶都相處得特別愉快。
這座工廠被四面大墻圍了起來,周圍都是河南農村,工人們頗有些優越感,不怎么和周邊的農民來往。
然而126廠的工人們并不知道,這種鐵飯碗的好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
就在張瑤全家奔赴河南的那一年,在遙遠的國土南端,日本人大坪昌二趕到深圳蛇口赴任。
蛇口工業區是招商局(李鴻章洋務運動時設立)想出來的名堂,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提出利用香港的資金、技術和國內廉價的土地、勞動力的有利條件,創辦工業區,1979年破土動工蛇口工業區,當時的方針是“產業以工業為主、資金以外資為主、市場以外銷為主”,1979年只引進了2個項目,獲得投資2000萬港幣,到1982年就引進了15個項目,獲得投資1.1億港幣,在這些項目中,雇工人數最多的企業就是日本的三洋電機,大坪昌二就是在此時來到深圳蛇口的。
1983年的深南路(何煌友攝)
大坪昌二對當時的深圳印象深刻,他說“水、電等設施正在建設中,經常遇到因不能及時滿足急劇增加的需要而發生的停電停水的現象”,以致“從日本來的三洋本部的領導們在視察工程時竟因突然停電嚇出一身冷汗”。
不僅僅是電力供應不上,打電話都必須到香港,傳真要通過香港中轉,當時的蛇口是在完全不具備工業發展基礎的條件上硬著頭皮搞起來的。為了留住外資,深圳進入了瘋狂的基礎建設投資,我們第一次聽到“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樣的口號。
為了解決工業發展的能源動力瓶頸問題,深圳市率先用BOT模式(Build-Operater-Transfer)引進外資興建了沙角B電廠,由于是個新模式,上面遲遲未批,深圳市政府等不急了,干脆邊批邊建,1987年電廠投產,每天能提供1100萬度電,是1984年全市用電量的十幾倍,大坪昌二再也不擔心上班時突然停電了。
與人們通常印象中去往南方打工的凄慘遭遇不同,最早蛇口工業區的普通工人工資在當時的中國算得上金領水平,蛇口當時有個凱達玩具廠,陸豐妹子黃月洪從1988年在這里一直做到工廠解散,據黃月洪回憶,工廠包吃住,轉為正式工還享有遷戶口等各種福利,基本工資350元,加班另有200港幣一月,當時全國普通職員工資不到100元人民幣,蛇口工業區普通工人的收入居然是普通人四五倍(但進去工作也非常難,一是要有合法的邊防證,二是你得有熟人認識行政部的人,三是要支付400元介紹費給行政部人事),到1990年代初,凱達廠女工的人均收入達到了1000元,加班厲害時能拿到1700元,而上海市資料顯示,1992年社會平均月工資不過356元,凱達廠的女工的收入是上海普通職員的5倍。
2018年上海市平均工資是7832元(官方數據),放在今天,凱達廠女工約相當于4萬一個月。
本號注:2018年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經三次變動,2019年6月21日,上海正式發布《關于本市人社領域涉及2018年度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相關事項的說明》,明確2018年本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8765元/月。此處原作者采用的是上海市第一次公布的數據。
1980年代神一樣的凱達玩具廠(感謝南方都市報供圖)
當年凱達玩具廠的妹子洋氣得不得了,每月不停地往家里捎彩電、冰箱、電風扇、電飯煲,穿的是香港走私過來的牛仔褲、泡泡袖襯衣,燙一頭高劉海長發,部分員工將攢來的錢在家里連開幾家士多店(雜貨店),回鄉做起了老板,凱達廠當年的女生,連深圳海關的公務員都看不上,嫌他們工資低,廠里男工極少,男搬運工都會被半條流水線的女生倒追。
當時深圳南下打工不僅工資高,福利也極好,袁庚為了保障外來工的養老醫療問題,成立了蛇口財務公司和蛇口社保公司,當時有一位工人手指被割傷,獲得香港商業保險一萬元的賠償,直接跨越到萬元戶行列,在廠里引起轟動。而蛇口財務公司,最后發展成今天大名鼎鼎的招商銀行,蛇口社保公司,則創辦了今天的平安保險。
1995年,凱達廠解散,中國南下打工者的日子開始有變化了。
此時的深圳還是港日外資的天下,國內的企業家們還沒有開始他們的遠行,在張瑤到達許昌,大坪昌二到達深圳,黃月洪還沒混進凱達廠時,后來的深圳大佬之一安徽蕪湖人王傳福還是個16歲的高中生,他出身貧寒,家里八個孩子,另有五個姐姐,一個哥哥,一個妹妹,全靠他父親一手木匠手藝養活,3年前,他父親因久病而逝,1年前,母親也突然去世,家里生活十分困難,五個姐姐都已出嫁,妹妹被送去寄養,哥哥王傳方18歲提早退學養家,做點小生意撐到王傳福讀完研究生,王傳福原先想考中專,提早出來包分配,母親病逝時恰逢中考,他錯過兩門考試,進入無為縣第二中學,讀高中時,他每周回一次家,向大嫂張菊秀要10元生活費,有一次張菊秀實在拿不出來,就挨家挨戶去借,也只湊齊了5元給他,后來他考上中南工業大學,哥哥王傳方將唯一的一塊“上海”手表和家里的新東西都給了他,并親自陪同他到長沙。
1985年,正讀大二的王傳福(后排左二)與系團總支主要成員。
據同學們回憶,王傳福過去性格靦腆,不太愛說話,讀大學時好像突然被長沙給開了竅,變得十分活躍,特別愛跳交誼舞(同學語),王傳福經常去學校食堂跳舞,只要把桌椅往兩邊移開,打開錄音機,“中南大學食堂交誼舞之王”王傳福就能跟著音樂邊跳舞邊喝酒,大家一起玩得很嗨。
看起來,一點都沒有將來技術狂魔的樣子嘛。
1982年,王東升則剛剛從杭州電子工學院(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781班畢業,小伙子斯斯文文,帶著一副大框眼鏡,看起來很是帥氣,他被分配到北京電子管廠擔任財務科科長,在里面才過了三年,電子管廠就開始年年虧損,王東升根本不知道十年后自己會力挽狂瀾,那時候,他還只是個快樂單純的小財務。
1982年,農民工吳五四在湖南郴州出生,他長得又高又壯,留著兩撇小胡子,愛笑,性格大大咧咧,他的人生乏善可陳,只因為家庭貧困很早就去了廣東打工,一直到今天,他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他會用另一段視角,陪我們走完這段波瀾壯闊的三十年。
1982年,中國共有工業企業38.86萬個,工業總產值2162億元。(見《中國歷年工業企業單位數和工業總產值統計》)
貳
1998年,朱镕基已經是總理了,他說:“財政的錢主要用于解決公眾利益問題,如基礎設施、公共福利等,而不能去亂搞項目,當前國有企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富余人員過多,企業負擔沉重,不僅人浮于事,而且互相扯皮......富余職工下崗分流是一個方向,是一項大的政策,是振興國有企業的根本性措施。”
本號注:本段話源自人民日報(19980328一版),原文鏈接:http://www.people.com.cn/item/ldhd/zhurongj/1998/huiyi/hy0023.html。本段文字上方還有一段未查到出處,因此隱去,讀者可查看原文。
1990年代,大量國企難以為繼,1995年時,曾經興盛一時的126廠就陷入了衰落,張瑤回憶,那年她讀初二,工廠里的日子十分困難,已經到了發不出工資的地步。
126廠的生產線和檢驗槍支的靶場順利建成后,上峰卻一直沒有下達造槍任務,此時國際形勢已經發生重大改變,和平時期,國家不需要那么多輕武器,126廠開始“軍轉民”,決定轉型生產發令槍、三輪車、摩托車、內燃機、開關,可惜根本賣不出去,張瑤說只記得鄰居坐在一起,就會相互討論欠了幾個月工資了,他們家父母一人只有100元下崗補貼,工人們只能另尋活路,張瑤家做起了豬血腸,她同學家有做炸花生米球的,有做香腸、鹵肉的,有賣衣服的,大家在廠里的市場區百無聊賴地擺著攤位,其實也就是內部的資金在小范圍內流來流去。
《鋼的琴》記錄了東北下崗工人的辛酸故事
有很小一部分工人結伴去了深圳,在一些加工廠做工人,張瑤三舅媽就是其中的一員,那會她每個月的工資是600人民幣,“是令人震驚的高薪”,張瑤母親看著也很想去,可是家里有兩個小孩 ,實在走不開,才開始跟她爸做了豬血腸的生意,農村殺豬都是早上4點,張瑤父母都是凌晨2點起床在寒冬里騎著自行車去農村接豬血,回來后用凍僵的雙手加工豬血腸,可惜她父親皮薄,推著自行車賣血腸時,見著熟人都會低下頭去,這門生意很快便做不下去了。
她爸隨后又帶著幾個兄弟瞞著家里拿了全部積蓄在許昌開了個小廠,主要是對許昌市的燈具廠加工制作一些配件,也很快倒閉,擅自開廠的事又被126廠知道,她爸被停薪留職,失去下崗補貼,全家重擔都指望在母親每個月100塊錢的下崗補貼上。
張瑤說,有好長一段時間,全家四口人的生計都指望著她媽每個月這100塊錢。
最慘的時候,每到秋天,張瑤母親就跟鄰居的一些阿姨、奶奶,一起拿著布兜或者麻袋騎著自行車,頭上蒙著個頭巾去附近農村撿玉米跟豆子,說是撿,大多其實就是偷,因為窮極了,全廠都去農村偷吃的,收割機在前邊收割,126廠的人拿著麻袋子在后邊一粒一粒豆子撿人家剩下的,最后農民報警了,警察來了一看工人窮成這樣,也是餓急了沒辦法,也就沒有抓人。
張瑤說,她小時候吃撿來的豆子、玉米長大,她們那時候,就像一群要飯的。
張瑤她爸建廠失敗后又帶著幾個兄弟去重慶工地打工,主要是拆樓房,拿著鐵錘砸墻,一天100塊,才做了十天就不行了,肩膀輪錘子輪腫了,無比沮喪的回到家,肩膀腫了一大塊,不過拿回了1000塊工錢,夠她們家一年的開銷,再后來她爸實在走投無路,去了附近一個機械廠里做鍍鉻,大夏天在高溫房里做配件,環境就像個桑拿房,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個月賺300塊,家里才緩了過來。
張瑤的爺爺那會留在了黑龍江北安市慶華機械廠,那邊過得更是水深火熱,老年人相約組織去鬧絕食,她那會回去過暑假,鄰居家的爺爺喊她爺爺去,說一定必須要派個人,她爺爺沒辦法拎著小板凳去了,只是堅持了幾天,做了做樣子,大伙便紛紛散了。
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馮蘭瑞就認為,如果加上城鎮新增長勞動力、農民工等,當年失業率可能達到21.4%。
本號注:本段數據來自《中國第三次失業高峰的情況及對策》
東北當時下崗的情形,比河南還要嚴重。
下崗職工流入到社會后,大部分被迫去從事原先看不上的社會底層工作,蹬三輪、擺地攤、做保姆,和進城農民工搶生存空間,早上常有人去撿菜市場散市后掉在地上的菜葉……其他可見記錄片《下海》等。
1998年,那年最流行的歌曲叫《相約九八》,吳五四此時還在郴州的縣城念初中,現在還輪不到他出場,但王傳福和王東升已經開始活躍起來。
王傳福有一個表哥,名叫呂向陽,同樣出身安徽蕪湖無為縣農村,大王傳福4歲,1978年,16歲的呂向陽接父親班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安徽蕪湖分行工作,干了15年,1993年,31歲的呂向陽辭職創建融捷公司,從事房地產、紡織品行業,“賺了很多錢”。
呂向陽就是王傳福的第一桶金。
王傳福從中南工業大學電池兼交誼舞專業畢業后,1987年考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讀碩士,繼續研究電池,1990年24歲碩士畢業,留在該院301所工作,兩年后提拔為副主任(還是很爭氣的),又一年后,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剛好是王傳福最擅長的領域,27歲遂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
1995年,日本宣布不再生產鎳鎘電池,身為業內專家,王傳福意識到鎳鎘電池生產基地將會進行一次國際大轉移,雖然鎳鎘電池出現了取代品,但在一段時間內仍然會存在,于是他跑去說服“已經賺了很多錢”的土豪表哥呂向陽,請他投資自己,最后拿到了250萬元天使投資。
1995年2月,王傳福在深圳布吉蓮塘的一間舊車間,帶領20多個人開始創業,此時他還不知道,公司將來會搞成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廠。
1995年,在北京的王東升,接手虧損七年的北京電子管廠已經三個年頭了。
北京電子管廠是當年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之一,1956年10月15日舉行開工典禮,連《人民日報》都給了頭版,起先電子管廠無比榮光,1960年產值就達到了3.37億元,隨后遭遇到技術替代走向衰落---日本彩電產業鏈進入中國,淘汰了舊產業鏈上的北京電子管廠,而綁定在新產業鏈上的714廠(熊貓集團),780廠(四川長虹)都提到了長足發展。
1986年,北京電子管廠第七任廠長張紅飆發現工廠資金枯竭,連續11個月不能按時發工資,財報卻顯示還在盈利,找財政部的一位處長了解后才知道原來當時中國企業采用“滾動法”,而不是西方國家常用的統計法,張紅飆主動申請了新的財報法,北京電子管廠30年第一次虧損才公之于眾。
1989年,軍工訂單銳減,北京電子管廠連買煤的錢都是向銀行貸款來的,在酒仙橋地區,長期領不到工資的老職工被迫到菜場撿白菜葉為生。
1991年春節前,張紅飆寫信給副總理鄒家華,陳述了北京電子管廠遇到的困難,提出電子管廠要實行股份制,1992年7月,北京市電子辦主任要求找一個30多歲能夠跨世紀的干部接班,70多歲的張紅飆知道自己前途已盡,他只說:
“你們趕上了好時代,就發揮吧。”
這位矮小的老人衣著樸素,看起來像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在他告別了電子管廠,走入酒仙橋街頭的人流后,歷史迅速淹沒了他的痕跡。
1992年秋天,王東升從原副廠長,總會計師的崗位上被提拔為總經理,北京電子管廠更名為北京東方電子集團,2001年后,才正式啟用現在我們都熟悉的另一個名稱:京東方集團。
王東升起先,并不想接手北京電子管廠這個爛攤子。
市政府在挑選工廠接班人時,第一人選是一名技術出身的青年干部,第二人選才是財務出身的王東升,那個第一人選一看工廠虧損成這樣,心理壓力過大,拒絕接任廠長,市政府只好去找王東升,王東升此時正準備跑路,包都打好了,去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旗下的中國租賃有限公司擔任常務副總,大家都去勸他做廠長,王東升說:“我憑什么要留下來?”
一位老同事回他:“就憑讓我們的師傅不再去菜市場撿白菜幫子!”
王東升被這句話擊潰了,他留了下來。
留下來的王東升要求對企業改革,做為全北京虧損最嚴重的企業,上頭生怕他也撂擔子跑路,趕緊答應,王東升又去找來了王家恒、王彥軍、陳炎順都一撥新人加入企業,這些人立功甚巨。其中陳炎順1994年進入東方電子,負責籌措資金,當時東方電子有北京.松下30%的股份,陳炎順去找北京.松下的財務處長王大姐要分紅,東方電子卻是個弱勢股份,說不上什么話,王大姐叫他“喝一杯酒給20萬”,陳炎順一口氣喝了20杯酒,酩酊大醉,喝完還記得踩著單車從酒仙橋往家趕,路上單車還撞了一輛的士,的士上沖下來四個壯漢將他一頓揍,他居然沒感覺,挨完揍又騎車回家睡覺,也不覺得疼,第二天酒醒,他老婆看他滿臉淤青,嚇了一跳,他才想起來發生過什么。
這400萬要回來,企業終于可以發工資了。
王東升整治過東方電子后,企業終于不虧損了,但每年只有幾十萬的可憐利潤,陳炎順發現北京.松下他們那30%的股份可以做進賬里,拿著財務報表可以上市,王東升說你大膽去弄,死馬當活馬醫,但全公司都把陳炎順當成“小騙子”,說他凈搞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陳炎順拉了個18人的團隊,找來了南方證券做代理商,在一起整整工作了7個月,1997年6月10日,居然將東方電子集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B股上市,一下子籌到了3.5億港元。
北京電子管廠和東方電子集團都炸了,大家從沒見過企業有這么多可支配的錢,敲鑼打鼓迎接陳炎順團隊,從此開始,不管王東升和陳炎順他們做什么,老職工們再也不做任何懷疑。
有了錢以后,1998年,京東方高層開始將公司由傳統電子元器件制造企業改變為新型元器件、整機和系統并舉的電子信息高科技企業。
京東方從此跨過了生死劫。
1998年,經歷過大下崗的中國工業企業猛降到16.51萬個,工業總產值34018億元。
叁
2000年4月,吳五四決定去廣東打工。
1990年代,前文所述的1996年城市失業率是21.4%,農村失業率可能是其幾倍。中國一共出現過三波嬰兒潮,分別是1950年,1965年和1980年附近,此時農村第三波嬰兒潮紛紛長大,大部分念完初中和高中的青年急需工作,大量初期成立的鄉鎮企業倒閉,農村治安惡化,車匪路霸橫行,各市的火車站都成了藏污納垢的集中點,經濟問題引發社會問題,1980-1990年代我們常聽到的嚴打主要是大量閑散人員造成的社會困境。
1990年代,當時選擇以工業外貿為主的地區吸收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村青年。
吳五四那時沒有讀完高一,在家里瞎溜達了兩年,他爸得了肺病,他必須要出門掙錢了。和當時大部分農村青年相似,家里托關系找到廣東東莞塘廈的親戚家,趕去138工業區一家叫上泰的高爾夫工廠,尋個差事。
就是在這里,他成為了我的同事。
郴州緊鄰廣東省,吳五四乘火車經韶關,只用了幾個小時,便到達了廣州。
吳五四說,他永遠都記得2000年廣州火車站混亂的場面,出站口有無數光著膀子露出紋身的光頭壯漢不懷好意地盯著出口處,火車站前坪上躺滿了奇怪的人,那些人鋪了些破破爛爛的席被,就赤裸地睡在前坪上,垃圾扔得滿地都是,看起來無比混亂,和他同行的叔輩嚴厲警告他:
“低頭快走,不要看任何人的眼睛。”
他不知道為什么不能跟別人眼神接觸,感覺像穿過戰區一樣急步沖過了火車站前坪,一直到火車站右側有一排打電話的地方,他們在電話亭下面的臺階下停下,他叔輩緊張的神色才緩和下來。
2000年的廣州火車站
他叔輩爬上臺階排隊去打電話,臺階上坐滿了人,看守電話亭的人一邊磕瓜子一邊很不耐煩地叫客人一個一個上來,他們足足等了半個小時才打通電話,通知塘廈的親戚他們已經到達,然后到對面流花汽車站乘上一輛裝了四十多人破破爛爛的中巴,經過五個小時到達東莞塘廈。
那時候上泰高爾夫工廠前面有一面鐵制的招工欄,專門張貼招工信息,因為招工準時,每天都有幾十人到招工欄前面窺探,吳五四看到張貼了招聘十個普工的信息,第二天居然來了一百多人面試,他那時才感覺到當時中國農村失業人口數量之多---保安要拿著橡皮警棍大聲吆喝才能維持住現場秩序。
當時工廠求職時的情景
有熟人介紹,吳五四順利進廠,到小球頭加工組負責調球桿,2000年,他底薪300元,普通工友加班費是1.8元一小時,他是按件計酬,一個月工作320個小時,能掙1200元一月。
但在當時的廣東,最可怕的不是枯燥的工作跟無休止的加班,最可怕的是飛車黨和治安隊。
據吳五四回憶,當時他們班上所有來廣東打工的同學,“沒有一個人沒被飛車黨搶劫過”。
飛車黨通常是兩人作案,一人負責駕駛摩托車,另一人負責搶劫,他們會將摩托車快速駛近路人,車后座的人會迅速一把搶走路人的手機和包包,當年飛車黨極其猖獗,由于摩托車又快又多,塘廈鎮一天就有上百起飛車搶劫案件,幾乎無法治理,吳五四說,2002年有一個月工資拿到了1600元,他拿這筆錢買了一部波導手機,他這么高壯的人,在路邊打電話時,都被飛車黨一把搶走,而且將他拖到地上,衣服褲子都磨破了。
“當時在廣東,所有人只要一聽到摩托車的聲音,就會高度警覺,捂緊包包,收起手機,四下警戒。”
2006年,廣東大多數城市決定開始禁摩,全省的治安從此得到徹底轉變。
另一個讓所有外地打工者倍覺害怕而惡心的,是治安隊。
2003年3月17日,湖北青年孫志剛在前往網吧時因沒有帶身份證,被關進收容所,孫志剛在收容所遭到了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收容人員的野蠻毆打,3月20日死亡。
孫志剛
本號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2003年3月17日晚,被害人孫志剛被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區分局黃村街派出所錯誤收容并送至廣州市民政局收容遣送中轉站。3月18日晚,孫志剛自稱有心臟病被送至廣州市衛生局主管的收容人員救治站診治。3月19日晚,因孫志剛大聲叫喊求助,引起被告人喬燕琴(救治站護工)的不滿。喬燕琴便與被告人呂二鵬、喬志軍、胡金艷(均為救治站護工)商量將孫志剛從201室調到206室,喬燕琴、呂二鵬分別到206室窗邊授意該室內的李海嬰等8名被告人(均為被收治人員)毆打孫志剛。隨后,喬燕琴、呂二鵬與喬志軍、胡金艷一起將孫志剛調到206室。3月20日凌晨1時許,被告人李海嬰、鐘遼國、周利偉、張明君、李龍生、韋延良、何家紅、李文星等8人先后兩度對孫志剛輪番毆打。20日上午孫被發現昏迷不醒,經搶救無效死亡。根據后來法醫鑒定,孫志剛系因背部遭受鈍性暴力反復打擊,造成大面積軟組織損傷致創傷性休克死亡。
《南方都市報》記者陳峰知曉此事后,跟王雷兩人遂進行了深度調查,4月25日發表了著名報道——《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
陳峰
6月27日,喬燕琴被判死刑,李海嬰被判死緩,張明君也被判15年,8月1日,1982年頒布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正式廢除。
從此,吳五四們開始在這里大踏步的完成中國外貿工業的推進。
肆
吳五四是八零后,而當時在一起南下的打工族,很多都是70后。
2000年左右,這些70后在工廠相識,都已經結婚生子。
但他們并沒有將小孩帶在身邊照顧的條件,一是廣東地區沒有這么多的學校收容他們的子女,二是就算有學校收容,他們也付不起高昂的學費。
一般在南方工作的父母,就會將子女留在老家,交給爺爺奶奶照顧。
這就形成了一段骨肉分離的留守兒童現象。
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1990-2010年這個時間段出生的兒童,在這之前,去廣東的人不夠多,在這之后,去南方的人基本都完成了原始積累,能在廣東買房落戶或者回到了老家立足。
這些兒童絕大多數被交給爺爺奶奶照顧,但祖輩的文化水平一般很低,不能和孫輩在精神上溝通,而且這些祖輩年事漸高,本應該是被照顧的年齡,結果反而還要去照顧幼童。這些兒童在成長時面臨更多的死亡風險,教育上也難得到正常的關愛,據統計,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一般中等偏下,優秀者不過其中10%。
本號注:2013年,全國婦聯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共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而2016年多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統計認為,全國不滿16周歲、父母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留守兒童的數量從6102萬到902萬有以下原因:其一是留守兒童的年齡截止期限。過去的報告是以不滿18周歲為口徑的統計,而這次的統計口徑卻是不滿16周歲。其二是統計范圍上的差異,舊的報告是以父母一方外出即算留守兒童,而新的統計方式卻是只有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才算是留守兒童。兩相比較,數字大幅度縮水就不足為奇了。
從小缺少父母關愛的大部分孩子孤獨、敏感、脆弱,他們從小得不到完整的愛,一年只能見到父母兩三次,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常識,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因為長期與父母疏遠,他們長大后跟父母的關系很難和睦,在知乎上關于留守兒童的留言里,大多數都是類似的傾訴:
爺爺奶奶是文盲,當我犯錯的時候,他們對我的教育文式就只是打和罵。
初二的時候,有些同學已經出去打工了,我好想有人幫我指點一下,我到底該不該繼續讀書。
成年以后,因為從小缺少愛,留守兒童對愛的感知也會用力過猛,既渴望愛,又害怕愛,不知道如何處理友情和愛情,常常用拒絕來保護自己。
留守兒童是中國工業化道路上的一條必經之路。
大規模工業化,需要大量農村勞動力,而反過來這些工作崗位,又使農村勞動力可以得到教育,雙方是一種互補的關系。
沒有這一段坎坷的工業史,大量農村人口無法從農民變成工人,更不可能實現后期的城鎮化。
留守兒童是這一段歷史進程中的副作用,無法回避,但需要我們認真面對。
伍
吳五四在上泰廠加工組流水線上一直工作了三年,他在一次操縱機器時被夾傷了左手大拇指,血流如注,休養了整整一個月,復原后他申請去雕刻組學習雕刻,雕刻組的工資比加工組要高許多,2003年,雕刻組平均工資能達到2000多元,當時模具車間的一個銅模師傅也不過2500元,算是高薪,同時也不是純粹的力氣活,工作環境更不像加工組那樣熱到讓人發暈,本來雕刻組只有熟人關系能進,剛好缺一個學徒,讓他撿到便宜,便調了過去。
2004年我離開上泰流水線,開始自學平面設計跟CAD,2005年,聽說學到一門雕刻機手藝的吳五四跳槽到了另一家工廠,月薪3500元,這時我們偶爾在網上打聲招呼,再過幾年,又聽說他結婚生子,2010年后,相互便沒了音訊。
2010年,當技術工人吳五四終于擺脫了生存危機之時,王傳福和王東升正各自乘風而上。
王傳福能從日本人手里接手鎳鎘電池生產,是因為鎘元素對人體有害,是1A級致癌物,發達國家已建議禁止使用鎳鎘電池,比亞迪沒有在這塊領域多作逗留,表哥呂向陽再現土豪風采,投資1660萬元,助力王傳福從1997年開始大批量生產鎳氫電池,當年銷售量達到1900萬塊,進入世界第七。
比亞迪隨后進入鋰電池細分市場,由于中國的生產成本比日本同類產品低30-40%,先后拿下飛利浦、偉易達、摩托羅拉、愛立信等電池業務,很快成為世界第三大鋰電池供應商。
2002年7月31日,比亞迪已經搬了四次家,并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到16億港元,第二年,手握12.4億現金流的王傳福居然決定搞汽車,他說:“手機不能做,不能和下游競爭,家電不能做,這個行業競爭太激烈,房地產也不能做,門檻太低。要找一個玩家少一點的,門檻高一點的,競爭程度相對低一點的進入。”(房地產:幾年后你就會后悔的!)
2003年比亞迪收購原軍工企業陜西秦川汽車(鈴木的奧拓技術,李書福2002年上半年去看過這家公司,但覺得重組成本大而放棄),從激烈市場競爭中爬出來的民營企業家戰斗力要強大得多,比亞迪先叫日本企業開發模具,花了一億多,推出第一輛車F2,結果經銷商都不買,王傳福只好扔掉F2,收購了北京吉馳模具廠,用幾年的時間搞出了一輛高仿日本花冠又便宜又大的F3,僅售7.38-9.98萬。
F3是一輛成本極低的車,高仿花冠使它節約了20億的開發成本,自己的模具廠又省下2億的模具成本(一般要3億模具費),自主品牌又比合資品牌節約了5000元每輛車的技術轉讓費用,發動機直接買三菱成熟產品,也不用自己搞。
結果F3大賣,不到20個月賣掉了10萬輛,成為自主品牌銷量最快超過10萬輛的汽車產品。
雖然第一輛車還停留在山寨階段,沒關系,當年日本韓國汽車產業也是這樣起來的,王傳福擼起了袖子,準備大干一場。
2007年,王傳福投資43億,推平了30個小山頭,填平100個魚塘,在深圳坪山建成比亞迪汽車基地,隨后在2008年,比亞迪推出了F6和F0兩款車,那年巴菲特拿出2.3億美元買入比亞迪10%的股份,王傳福便有些找不著北了。
坪山比亞迪總部
他說:“到2015年,比亞迪會成為中國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
他還說:“2025年要成為全球第一!”
無論是電池還是汽車,王傳福起家時,其實十分依賴廉價的人力成本。由于日本人力高昂,做電池時要少請工人,搞一條生產線要1-2億美金,平臺老化了還要更新,王傳福跟技術人員找到人力廉價的突破點,自己動手制造生產設備,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人工可以完成的新生產模式,用成本打敗了日本電池廠,在做汽車時,王傳福同樣要求使用大量夾具和人工,不引進昂貴的生產線,堅持半人工操作,再用成本優勢殺出汽車界。
2010年,比亞迪爆發危機,F3這樣砍盡成本的車,使用后老化程度比合資車要快得多,質量問題接連而來,銷量開始下滑。當年有30家經銷商要求退網,到2011年上半年,比亞迪只賣出22.58萬輛車,下滑22%,凈利潤下降88.6%,股票也從最高時85.5港元跌到15.36港元,多年戰友夏治冰辭職,銷售團隊從2700人裁到800人,老一套省成本的方式已經走不通了。
2011年,當王傳福再次謀求轉型之時,帶領北京電子管廠起死回生的王東升更慘,被部分媒體評為“年度最差CEO”。
京東方早在2001年1月增發A股,2001年京東方買了韓國現代的一條生產線,從2005年起因全球面板遇冷巨虧,到2011年,擁有國內第8.5代TFT-LCD生產線的京東方,當年又巨虧32億元,2005年到2011年一共虧損79.18億元。
2006年,2009年,2011年京東方曾三次面臨ST,全靠政府的11.89億補貼和24億元退稅才活了下來,2011年股價跌到1.98元,京東方將鄂爾多斯配置給公司的2億噸煤炭資源通過股權出讓換得了36億元才又躲過一劫。
京東方之所以能被一次次救活,是為了拯救中國的工業升級。
中國電子產業一直“缺芯少屏”,芯片和屏幕是中國電子產業的心腹大患(芯片的故事我以后會重開一文講,今天只講屏幕),京東方瘋狂燒錢,忍辱負重,是因為它背負著中國面板趕超日韓的歷史責任。
1980年代時,中國用合資策略搞起過“以市場換技術”,形成了今天的轎車、彩電、集成電路產業等現狀(比如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到21世紀初,很多產業沒有擺脫對引進技術的依賴,沒有形成自主技術能力,反而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巨大阻力。
當時沒有核心產業部件,中國的電視和將來的手機產業,面臨著嚴重威脅。
1997亞洲金融危機,日本夏普為了止虧收縮戰線,三星和LG卻大規模投產新的五代線,忍著幾年的虧損劇痛,終于在1999年依靠鋪開的規模效應跟韓元貶值,LG拿到了飛利浦,三星拿到了蘋果、戴爾電腦,現代集團拿到了IBM、康柏、Gateway的訂單,其中戴爾訂單高達85億美元,韓國的三星在當年全球液晶市場占有率達到18.8%,LG達到16.2%,兩家韓國公司就此完成了對日本夏普的逆襲。
2011年的京東方,采取了和韓國人當年一樣的策略,在行業低潮時,不退反進,當年11月15日,京東方反而在鄂爾多斯新建國內第一條5.5代AM-OLED生產線,投資達220億元。
那年3月,鄂爾多斯市長來北京參加兩會,順便參觀了京東方的5代線,參觀結束后,市長對接待他的陳炎順說,你們這個東西好,到我們那建一個吧,陳炎順說我們有一種商務模式,資本金不得低于60%,投一條線要200億,你們得出120億。市長說他們沒錢,但有煤。當時煤價很高,最后鄂爾多斯市政府用10億噸煤的探礦權作價120億,換取到京東方5.5代線的投產。
這批煤就是救了京東方一命,讓京東方拿出2億噸探礦權,換取免于ST的那36億。
此時的京東方在北京、合肥、成都、鄂爾多斯各市都有了自己的生產線,2011年,“年度最差CEO”王東升完成謀篇布局,靜待收獲。
2011年,下崗工人,張瑤父親的人生之路,即將走到盡頭。
因為長年從事鍍鉻工作,加上好煙酒,張瑤父親總是在咳嗽,2007年秋天,家里托人帶他去河南醫學院檢查,發現已患上肺癌,醫生看完病情,直接對張瑤父親說,這個病沒有什么治療價值,建議回去好好享受生活。
張瑤父親被肺癌折磨了四年多,2012年農歷2月,癌細胞已擴散到大腦,在醫院化療時,他去上廁所時摔了一跤,他似乎知道自己大限已至,跟張瑤媽說要打算好好睡一覺,去問護士要了安眠藥,說不要隨便叫醒他。
這名平凡的下崗工人,辛苦操勞了幾十年,最后在睡夢中病逝。
2011年,在張瑤父親去世的前一年,按聯合國數據統計,中國工業總產值達到2.9萬億美元,美國為2.4萬億美元(國內統計法和國際統計法有差異),中國正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陸
按美聯儲(圣路易斯)助理副行長文一的觀點,中國的工業崛起屹今分成兩大塊,第一次工業崛起在1978-2008年,依靠的是中國驚人的超高儲蓄,以及能源、動力及基礎交通設施的三位一體。
第一次草莽崛起階段使中國對石油、電力要求巨大,石油問題的解決可以參考我舊文《中國石油戰略》,而中國發電主要是火力發電,到今天火力發電還占比約50%,也就是主要靠煤炭,這個時候整個民族昂揚向上,國家跑步前進搶時間,東部工業發展對電力的要求達到了瘋狂的地步,1990年,中國還只有6000億千瓦發電量,排在世界第四,2000年中國就飛奔到1.3萬億千瓦,排在世界第二,2005年狂奔到2.5萬億千瓦,2011年超過美國,達到4.7萬千瓦,登頂世界第一。
為了保證供電,每一個煤礦前面,都排滿了運煤的大卡車。
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中國十大礦難有七大集中在2000-2010年。
在基礎建設這塊,中國也因為高鐵、高速公路、機場、橋梁的瘋狂建設,獲得了今日基建狂魔的美譽。(不詳細展開了)
中國第一階段工業崛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完成了工業強國的原始積累,并使國家成功跨過外貿型經濟轉向內銷型經濟,推動著國家大步前進。
無論是飛車黨、治安隊、下崗工人、留守兒童、礦難、拆遷亂象等等,都是原始積累時期的現象,每一個成功國家的工業化進程都基本一致,中國艱難地走過了前面三十年痛苦質變期,終于走到了第二階段。
世界上那么多國家都企圖向工業強國挺進,為什么阿根廷、巴西都始終跨不過工業崛起的第一階段?因為他們既沒有完成能源、動力及基礎交通設施的三位一體,民眾也沒有儲蓄的習慣(沒有儲蓄習慣的民族在工業化進程中必須依賴政府補貼和國外貸款,工業化進程很容易被打斷),更沒有一個強大的政府以堅定的意志推動國家在產業鏈進度條上有條不紊地前進。
總之,能在二戰后不通過殖民與戰爭還能完成工業崛起的國家,必須是勤勞節儉、忍辱負重、還具備宏大戰略眼光的團結一心的民族。
從2008年開始的中國第二次工業崛起,預計將會在2030年左右完成,這個階段,我們要完成農村的機械化,城鎮現代化,在能源、信息、計算、動力、材料等方面全面引爆科技革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機械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最大出口國,成為優質的制造業大國。2050年中國將第三次工業崛起,中國將成為世界金融中心,重工業技術領袖,同時為主要基礎科學方面全面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領導者打下堅實基礎。
柒
王傳福陷入了反思。
2012年5月,一輛比亞迪E6電動車被撞后起火,造成三人死亡,比亞迪市值五天時間蒸發了60億,產品問題跟銷售網絡問題同時爆發,讓王傳福開始決定扎扎實實抓好汽車產品質量。
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也慢慢轉到剛好和祖傳電池專業對接的新能源汽車領域。
在2004年,比亞迪就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輛純電動概念車,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又有多年心得(不過在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的沖擊下,比亞迪現在也開始慢慢轉向三元鋰電池的技術方向),同時比亞迪也遠遠領先于國內其它新能源汽車,經常拿到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第一。
到2019年上半年,比亞迪總銷量21.9萬輛,其中新能源車145653輛,同比增長94.5%,電動車銷量占到全部銷量的66.5%。這家22萬名員工的企業,正逐漸轉變成一家以電動車銷售為主的新能源車企。在中國工業崛起的第二階段,比亞迪將代表著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世界高手角逐。
而京東方,則是中國液晶屏幕在高科技領域的代表之一。
京東方已經進入到收獲的季節。
2018年全球電視面板出貨量中,京東方領先LG超過570萬片,以5430萬片成為全球第一(但出貨面積還只能排第三),到2018年第三季度時,京東方在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出貨量都排在了世界第一,手機屏幕京東方也排名第二,僅次于三星。
在液晶屏幕方面,京東方也是世界第一,在OLED上三星不可撼動,但是京東方已經實現了驅動芯片和面板制造等技術的突破,加上和華為手機合作后獲得的市場認可(華為的高銷售量才兜得住京東方柔性屏的生產成本,京東方才能更加向前一步,中國工業的進步是互利互惠的),將來國內的國產手機品牌極有可能會慢慢轉投京東方,相信京東方將會在屏幕市場上逐漸實現對三星的全面超越。
中國的高端工業領域 ,正在一點一點占領市場,第二階段的工業崛起,正在有序而熱火朝天地前進中。
捌
到2019年夏,距離張瑤全家從東北興高采烈搬去許昌,不知不覺已經過去37年,每當她看到全家那張照片時,仍忍不住潸然淚下。
126廠已經全然廢棄,當年的學校、禮堂長滿了雜草。
王傳福躊躇滿志,在朝著他的萬億銷售計劃前行,而王東升則壯懷激烈,預備制霸全球屏幕市場。
東莞塘廈的上泰高爾夫球廠早已搬遷,原址變成了一家生意蕭條的批發市場。
吳五四不知所蹤,他此時可能已經回到老家,在某處經營著自己的小生意。
我在2019年夏天,花了整整十天時間,記錄下37年來中國工業崛起第一階段,下崗工人、南下農民工、民營與國企創業者的故事,當我疲憊地從電腦前抬起頭來,望向窗外時,仿佛看到我們民族無數人正迎風沖雪,相互扶攜,向世界的高峰艱難攀行。
這是我們前行時不屈的歷史,也是我們民族奮斗的史詩。
參考資料:《簡明中國工業史》、《王傳福的創業人生》、《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光變》、《廣東2035》、《新中國工業經濟史》
特別感謝張瑤接受采訪
作者:盧克文,來源:公眾號“盧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再次感謝原文授權,因本文有刪改,讀者可以點擊《中國工業三十年》,查看原文
近期熱點文章任何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中國科技真實底子,這篇文章講透了!機床的發展史,原來這么有意思呀!老無所依的中國機床|那些被打斷腰的行業北大教授吐槽反人類設計!以人為本,到底有多難?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材料有哪些研究前沿?你做好遛“機器狗”的準備了么?
華為200萬年薪應屆畢業生!8個天才少年學校專業詳解
一個六人企業,居然號稱世界沖壓加工第一?
2018全球工程前沿報告(附PDF全文下載)
拓展知識:
- 全面進化的驍龍,打響端側AI時代的發令槍10-25
- 最高法舉行第四屆特約監督員聘任活動08-28
- 中央空調的原理(你知道嗎?)08-21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三菱電子空調廠家保養電話(中央三菱空調一拖五用幾平方的電線如何正確選擇
2024-09-12
-
蘇州先科燃氣灶售后電話(燃氣灶按鈕一般哪里維修)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維修號碼(中央美的空調返修如何找到可靠的服務商)。
2024-09-12
-
三菱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官網(為什么三菱空調內機結霜三菱空調內機為
2024-09-12
-
三菱電機中央空調廠家客服電話人工服務(三菱空調過濾網怎么拆下來清洗視頻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