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空氣能維修(安順空氣質量怎么樣)
前沿拓展:
貴州安順,自古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這里既有黃果樹、龍宮等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也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貴州難得的平地沃野,是貴州的形象窗口,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戰場。
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邁步新征程,如何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
安順市選擇以“美麗”作答。
黃果樹旅游區盔林甲村美麗家園。 盧韜 攝
今年5月起,安順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宜居鄉村創建工作,依托和發動群眾,以鄉村“變美”為抓手,掀起鄉村振興的熱潮。
短短幾個月,安順鄉村大變樣。曾多次到安順的廣州客商袁野說,變化太大了,走到哪兒都干干凈凈的,感覺十分舒服。在外務工的西秀區寧谷鎮青年王沙最近回到家,“都快不認識了,沒想到家鄉變化會這么大。”
西秀區浪塘村干凈整潔。張燕 攝
“鄉村要振興,宜居是前提。”安順市委書記陳少榮說,通過宜居鄉村創建,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亂堆亂放,改變傳統陋習,提升了鄉村顏值、氣質,提振了農民精氣神。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掉了窮帽子,還得摘掉臟帽子
迎著秋日的陽光,采訪組輕車快馬,穿行黔中大地,隨機在一個叫扁擔山的出口下了高速,邊走邊看。
沿著102省道,拐進了一個村子——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新房村。群山環抱,梯田層疊。在寨里轉了一圈,到處干干凈凈,倍感神清氣爽。
鎮寧自治縣新房村新貌
還有小驚喜。村民栽種的小花小草從院落中伸展出來,房前屋后用木柵欄打造出“微田園”“微菜園”“微花園”。
“我們三年前摘掉了貧困帽,現在要摘掉‘臟亂差’的帽子。”村支書吳德勝說,新房村發動群眾徹底清理全村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原先幾處大家習慣扔垃圾的角落,也種上了花花草草。
吳支書指著墻上“創建宜居鄉村先進村”的獎牌說,前不久安順市1077個村(社區)宜居鄉村綜合考核中,新房村并列第22名,獲全市表彰。
“村里以前是啥樣?”記者問。
“簡直是爛窩窩!”老支書吳正國自揭傷疤,生活垃圾亂丟亂扔,村里有兩個大垃圾箱,經常塞得滿滿當當也沒人收,周圍都堆成了小山,臭氣熏天。
垃圾亂丟,污水亂排,房子亂建……記者走訪了解到,在很多鄉村,都不同程度存在“臟亂差”現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通過脫貧攻堅,農村產業有了一定基礎,但生態宜居還有短板。”基層干部群眾表示,人居環境不改善,鄉村振興蒙灰塵。
俯瞰關嶺自治縣石板井村
今年2月,安順在全市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行動,掃庭院、清溝渠、除垃圾。在此基礎上,于5月啟動創建宜居鄉村,力爭“一個月取得明顯成效、三個月徹底改變”。
在安順鄉村,“四清兩改四嚴禁”成為群眾耳熟能詳的熱詞。清理生活垃圾、溝塘水污、畜禽糞污、房前屋后,改善房屋裝飾外貌、改變村民不良習慣,嚴禁秸稈焚燒、垃圾亂燒、私搭亂建、亂占耕地,各地對標對表,迅速推進農村治臟、治亂、治違。
環境整治,垃圾處理是關鍵。安順46個建制鎮已全面建成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站,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行政村覆蓋率達100%。
前不久,該市召開創建宜居鄉村推進大會,對排名靠前的10個鄉鎮、100個村(社區)予以表彰,排名靠后的10個鄉鎮和162個村(社區)予以“黃牌”通報。
過上好日子,還得有好環境
這么一場覆蓋全市的創建行動,花費大不大,投入從哪來?
帶著疑問,記者走進紫云自治縣貓營鎮黃鶴營村。數百畝金燦燦的萬壽菊扮靚了田野,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花香,游人流連其間拍照打卡,甚是歡快。
紫云自治縣黃鶴營村萬壽菊基地成了網紅打卡點
村民告訴記者,這里,原本是遍布沙石垃圾的荒地。荒地變花園,靠啥?
從軍近20年的“兵支書”黃恒禮說,秘訣就是發動群眾。黃恒禮去年4月走馬上任后,帶領群眾發展辣椒、紅心薯等產業,風生水起。產業要興,村寨要美。安順市啟動宜居鄉村創建工作后,黃恒禮和村支兩委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動員大家開展衛生大掃除,清除房前屋后、河道溝渠的垃圾,把自家院落也拾掇得干干凈凈。
“為了美麗家園,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村民王剛做通母親的工作,主動拆除自家門前的瓦房,讓村容更美觀、道路更通暢。人人為大家,心齊干勁足,大伙兒投工投勞,把幾百畝荒地整治出來,種上萬壽菊,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農民是重要主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好不好,鄉村建設得美不美,事關農民的幸福指數高不高。
“安順創建宜居鄉村,既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大包大攬。”該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在鄉村現有風貌基礎上,花小錢、辦大事,小改造、大提升,實實在在改善人居環境;另一方面,切實增強農民的主人翁意識,發動群眾積極參與鄉村環境整治,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提高生活品質。
“村寨美了,大家臉上都有光。”鎮寧自治縣馬廠鎮茂良村支書盧聲祥說,村民制作竹柵欄裝點房前屋后,將村寨周邊的鳶尾移栽到路邊,把寨子里的廢木樁打磨成休閑凳,就連當地的怪石也成了景觀,一葉一花一石一凳,點綴著特色布依村寨。
航拍平壩區白云鎮林下村。邱高順 攝
在平壩區鼓樓街道向陽村,村民就地取材,以“勾得起鄉愁,留得住回憶”為主線,把家里的舊瓶子、舊籃子、廢舊輪胎、養豬留下的石槽、磨豆子用的石磨等,融入環境打造中,既節約成本,又有鄉村氣息,打造出一面獨具特色的“鄉愁記憶墻”。
統計顯示,創建宜居鄉村以來,安順市累計發動群眾195萬余人次參與其中。村與村、鄉鎮街道之間乃至各區縣互相比賽,你追我趕,不甘落后。
一系列“硬核”舉措,讓安順鄉村舊貌換新顏,一個個景色美、人心齊、氣象新、內外兼修的宜居鄉村令人神往。
富了口袋,還得富腦袋
“美麗”也能當飯吃。
“村子變美了,來的游客也多了。”紫云自治縣五峰街道海子村村民阮云科發現。
紫云自治縣海子村煥然一新。狄凱 攝
走在海子村,很多農戶房前小花園、屋后小菜園,三兩步間皆是小景致。
海子村一手抓宜居鄉村創建,一手抓鄉村旅游,改造民居、硬化道路、維修溝渠,建起生態公園,還引進企業打造海子公園游樂場,變成了“山上果園、山下田園、秀美樂園”的生態宜居旅游基地,旺季每天吸引上千人游玩。
美麗鄉村,不僅要“面子”,更要“里子”。安順創建宜居鄉村,既著力提升顏值“塑形”,又注重增加氣質“鑄魂”。
在安順經開區幺鋪鎮牛蹄村,有幾臺智能回收機,丟進一沓廢紙廢報,自動生成環保金,掃碼就能同步進入手機賬戶。“智能回收讓廢舊物當場‘變現’,引導大家對垃圾進行分類、正確投放。”村民伍興勤邊操作邊說。
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美如畫。駱鵬飛 攝
幺鋪鎮副鎮長宋煜說,牛蹄村將村民老屋建設成咖啡館,還招商引資建設老年康養中心,以及牛蹄半山圖書博物館,越來越有“文藝范”。
“我們將創建宜居鄉村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載體。”安順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程華恩說,通過創建,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鄉村移風易俗,涵養鄉風家風民風,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綠色舊州風景宜人。袁書琴 攝
當下,安順全面開展宜居鄉村鞏固提升專項行動,并同步開展宜居小城鎮創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讓鄉村、小城鎮、城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以美麗為抓手,安順鄉村振興正在向縱深推進。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國超 成嘉廷 閔捷 胡彪
編輯 徐然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
拓展知識:
- 空調顯示h5是什么原因(該如何解決)?06-01
-
A股午前跌幅略有擴大,五大銀行股股價再創新高
2024-08-27
-
HSTARS空調廠家服務中心(如何聯系HSTARS空調廠家服務中心以獲取維修或技術支持
2024-08-27
-
EMICON空調售后服務(EMICON空調售后服務:如何確保您的空調系統得到最佳維護和
2024-08-27
-
登高空調售后服務官網熱線(如何聯系登高空調售后服務官網熱線以解決常見問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