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屆“漢語橋”全球總決賽落幕:以語言為媒,結下中國情緣
9月2日晚,第二十三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決賽在福建平潭隆重舉行。
來自亞洲的阿茹江(哈薩克斯坦)、歐洲的何杰明(比利時)、非洲的茉莉(埃及)、美洲的安黎樺(委內瑞拉)和大洋洲的王小帥(新西蘭)分別奪得洲冠軍,站上了總決賽的舞臺。當晚,經過四輪比拼,何杰明最終脫穎而出,奪得總冠軍。
一年一度的“漢語橋”大賽被譽為“漢語奧林匹克”,比賽自2002年首次舉辦以來,已累計吸引全球超過170萬名喜愛中文的青少年朋友參與。本次大賽由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導,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
活動現場。本文圖片 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 圖
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活動主辦方工作人員表示,通過“漢語橋”這座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心靈之橋,各國選手們都成為了人文交流的使者,一端連接中國,一端連接他們所在的國度。從這些選手身上,可以看到中國與世界攜手發展、共同繁榮的美好未來。
沉浸漢語學習,收獲友誼和成長
總決賽共分為四輪,過程注重講故事、講情懷,用創新的傳播內容和敘事方式,策劃“有溫度”“有故事”的題目,實現“Z世代”青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天下一家”主題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情感共鳴。同時,為了彰顯舉辦地福建的文化特色,比賽將福建的“福”文化、海洋文化及對外交流史等與賽事環節緊密融合。
開始第四輪“巔峰對決”時,前三輪比賽積分清零。兩位選手進行90秒限時一對一輪流競答。比賽中,兩位選手實力相當,賽況激烈,90秒內雙方比分8:8持平,經過加試2輪4題,最終何杰明憑借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沉著冷靜的良好心態,贏得本屆“漢語橋”比賽的全球總冠軍。
摘得全球總冠軍的桂冠,24歲的何杰明激動不已。他說,自己學習中文已有3年,接下來將啟程前往遼寧大學,開展為期3個月的交流進修,學習更加地道的中文。
在臺上,斯洛伐克選手邵大偉緊緊擁抱了何杰明。在中國期間,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迅速讓雙方找到了共鳴。他們一起在行程中切磋語言、并肩作戰,共同分享對未來的期許。
與往屆不同的是,本屆大賽邀請所有來華參賽的選手共同制作《我的“福”氣之旅》電子書,并在總決賽上發布。電子書中記錄著選手們在文化體驗行程中的回憶與收獲,令在場觀眾感動不已。
活動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賽還特別安排了“‘漢語橋’朋友圈”環節。比賽邀請到9位往屆冠軍選手重返舞臺,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現自己參與比賽、學習中文、傳播中國文化的故事,傳遞了堅持夢想、勇于探索的正能量,為參加全球總決賽的選手加油鼓勁。
在第二十二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決賽上,來自塞爾維亞的選手李一帆一路過關斬將,問鼎冠軍。回顧去年的比賽,這位00后姑娘表示最大的收獲就是友誼,“他們會給我發消息或者視頻電話鼓勵我,我在社交軟件上發動態他們也會評論、點贊。”
與李一帆一樣,來自澳大利亞的一杰、夏李安,以及來自美國的方龍也都是第二十二屆“漢語橋”的選手,時隔一年,四人再次相聚“漢語橋”,臉上滿是老友重逢的熟絡和喜悅。
獲得第十六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總冠軍的趙之行,至今仍與比賽時“不打不相識”的埃及選手瑋琪保持著聯系。
“比賽結束后,我們都到了北京留學,一起度過了很多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和中秋節,成為了真正的朋友。”這些因“漢語橋”而結緣的情誼跨越了國界,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活動現場
2014年奪得第十三屆“漢語橋” 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總冠軍后,施茉莉不僅以主持人的身份積極回歸“漢語橋”舞臺,還被央視特邀為巴西里約奧運會中文解說員,憑借流利的中文意外走紅網絡。
來自比利時的戴廬可,是第十九屆“漢語橋”的總冠軍,他在B站、微博等社交平臺上開通了個人賬號“廬可思議”,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吸引了數百萬粉絲的關注。
“許多在比利時留學的中國人,在B站看到我的視頻后會主動聯系我,我們約個飯、聊聊天,很快就成了朋友。”戴廬可說。
通過“語言之橋”,結下中國情緣
本屆賽事是“漢語橋”項目首次“牽手”福建,賽事以“福滿天下”為特色主線,邀請參賽者走進福建探尋“福”文化,開啟一段“福氣之旅”。
本屆賽事期間,選手先后走訪南平、寧德、泉州、福州、平潭等地,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民族風情和時代風貌。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選手們通過參觀泉州申遺總展示館《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了解連接宋元泉州城市、港口與腹地的22處遺產點,“世遺之城”的魅力也在此一一展現。
之后,他們以府文廟為入口,進入南音、高甲戲、泉州木偶戲、簪花、拍胸舞等構成的“非遺體驗世界”;持舉手繪地圖步入滿是人間煙火的泉州古城,在東西交匯、古今交融的“世遺之城”品味海絲韻味,感受泉州之美。
活動現場
結束泉州的旅程,乘坐高鐵前往福州時,選手們乘坐的是“復興號”智能動車組。這是由中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新一代高速列車。在站臺上候車時,一列飛馳而過的動車組給選手們帶來了震撼,聽著列車呼嘯而過的聲音,大家不約而同地發出了驚嘆,瞪大了雙眼。
他們體驗的是中國首條設計時速達到350千米的跨海高鐵,始發后約5分鐘,途經國內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泉州灣跨海大橋;始發后約25分鐘,途經國內首座跨海高鐵矮塔斜拉橋——湄洲灣跨海大橋,感受“跨海不減速”,98秒跨越海域。
來自非洲的贊比亞選手滿娜娜,她體驗著中國的鐵路,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她說,非洲的坦贊鐵路見證了中非之間深厚的情誼,是中非友誼的象征,她時常從老一輩人那兒聽到關于中國援外施工隊修建坦贊鐵路的故事。
在福州三坊七巷,外國學子沉浸式感受有福之州的風土人情;在平潭,他們探訪了長江澳沙灘、68海里景區、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等地,領略海島風情。
來自塞爾維亞的李一帆和來自蘇丹的趙之行在沙灘上與游客們聊得熱火朝天。李一帆說:“這里的人們太熱情了,走到哪都有人跟我們打招呼并合影,還夸我們中文好,我感到十分開心。”
總決賽評委、廈門大學美籍教授潘威廉說,希望大家努力學好中文,多來中國走一走、看一看,結交更多中國朋友,感知最真實的中國,做中外人文交流的使者。
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陳杰表示,“漢語橋”致力搭建“語言之橋”,激勵和幫助更多海外朋友學習中文,感受中文之美,幫助他們在學習中文的道路上不斷成長進步;致力搭建“文明之橋”,幫助海外朋友了解中華文明,體驗中國文化,同時也為各位展現自己國家的文化提供舞臺,促進相互間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致力搭建“友誼之橋”,幫助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學子們相識相交相知,加強交流,結交朋友,加深友誼,增進相互理解。歡迎大家來中國留學,進一步感受中國文化,做中外友好的“小使者”。
上一篇:開利中央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開利空調除濕功能顯示圖案出現什么問題?該如何解決?)
下一篇:沒有了
- 南通三星維修(哪家維修中心口碑最佳?)08-06
- 冰箱溫度降不下來(該怎么辦?)04-11
- 格力天井機故障代碼p7(該如何解決?)04-27
- 無錫西門洗衣機(哪款洗衣機性價比最高?)08-21
-
第二十三屆“漢語橋”全球總決賽落幕:以語言為媒,結下中國情緣
2024-09-04
-
開利中央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開利空調除濕功能顯示圖案出現什么問題?該
2024-09-04
-
開利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客服(開利空調P8是什么意思如何解決開利空調故障P8)。
2024-09-04
-
開利空調廠家維修電話(為什么開利空調開不了了開利空調突然不能開機了,問
2024-09-04
-
三菱電子中央空調廠家總部熱線電話(中央三菱空調外機維修費用如何節省維修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