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農科創大會周四開幕 農業可持續發展即將迎來“平谷共識”
用全球7%的土地養活世界20%的人口,中國農業為全球糧食安全貢獻巨大。但即便如此,當前全球農業及食物系統依舊脆弱,面臨巨大挑戰。大變局之下,中國的農業經驗、農業科技,能為世界帶來什么幫助?各國又該如何攜手應對糧食領域的種種危機?
11月2日,由北京市主辦,中國農業大學、平谷區人民政府等承辦的首屆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將在北京平谷舉行。三天的會期內,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科學家、農業高校校長、企業家與創業者云集北京,共同探討應對世界糧食危機之策,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助力全球食物轉型。屆時,大會將匯集世界多國農業人士的智慧,發布“平谷共識”,該共識將為化解全球農食系統風險提供具有多重視角的基本方法論,并有助于讓更多人理解全球農食系統內涵,深入把握農業創新內涵,積極參與到農食系統轉型工作中來,這也將是本次大會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全景,首屆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將在此地舉辦。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供圖
共享成果共謀發展,全球科學家云集平谷
據悉,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是一場極高規格的世界級農業領域盛會,今年是首次召開,此后每年一屆,匯聚全球農業科學家、農業高校校長、農業領域頭部企業,其目的是共享最新農業技術成果,共論世界農業發展之路。
北京是中國農業科研的高地,聚集了約50%農業領域兩院院士,專業育種人員1000多人、農業科技人員近2萬人。近年來,在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中,北京建設了大量科技小院、博士農場、院士驛站等,以多種方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其中,平谷是踐行農業科技研發、轉化和落地的重要區域。據悉,到目前為止,平谷區已有117個博士農場獲批創建,13位院士、411位博士參與其中。2020年,北京市政府批復《平谷區農業科技創新及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首次提出打造農業中關村的理念。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與北京市簽署《共同打造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合作框架協議》,農業中關村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
作為中國涉農高校中的知名學府,多年以來,中國農業大學一直和平谷區合作,在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助力鄉村振興等工作中,為中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建設提供科技、人才等多方面服務。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介紹,2023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的舉辦,將進一步助力農業中關村的建設,并以這次大會為契機建設卓有成效的國際會展平臺。
呼喚創新凝聚共識,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當前,全球農業及食物系統,面臨著氣候變化、自然資源緊缺、膳食結構不合理等多重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23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2022年全世界有6.91億至7.83億人面臨饑餓,糧食安全形勢和營養狀況嚴峻,全世界目前仍有24億人無法持續獲取食物,約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約有9億人處于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
孫其信表示,本屆大會將聚焦世界性食物供給危機,“通過全球科技創新,使農業食物系統更好適應未來的氣候變化,我們可以共同努力,應對全球性挑戰。”
即將出席本次大會的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肯尼思·奎因(Kenneth M. Quinn)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未來25年里,人類將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即能否生產出足夠的、有營養的、可持續的食物,來養活2049年地球上的90億到100億人口。“氣候變化加劇、全球動植物疫病流行等,不斷影響著農業生產,而我們現在仍不能確定,是否可以生產出足夠未來人類食用的糧食?!?/p>
“要讓農業食物系統更有韌性,足以應對氣候變化、自然資源等多重挑戰,人們需要及時轉變觀念,必須由過去只注重生產增產技術,轉向注重多贏的技術創新?!敝袊r業大學講席教授、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樊勝根透露,“本次大會將廣泛聽取各國專家的意見,形成一個能夠具有行業普適性意義的、促進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平谷共識’。本屆大會最重要的目標,是希望能在全球農業參與者中凝聚起一個共識,各國要將創新成為推動全球農食系統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抓手。”
大國擔當大國責任,讓農業科創成果惠及世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糧食增產、保障食物供給最重要的基礎。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等新興科技正在不斷地應用到農業科研中。“科技的不斷進步有助于我們應對食物危機。在生物技術領域有一些非常引人注目的突破,其中一種新的科學叫基因編輯,不是把一個基因從一個物種移植到另一個物種,而是可以編輯一個基因,通過打開或關閉這個基因,從而讓農作物產生巨大的變化?!笨夏崴肌た虮硎?。
孫其信介紹,過去的四十多年里,中國農業發展迅速,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通過全球科技創新,使農業食物系統更好適應未來的氣候變化,我們可以共同努力,應對全球性挑戰?!睂O其信表示,“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平谷舉辦,是一次重要契機,希望能借助這次盛會,進一步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落地。”
我國是農業大國,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迅速,糧食總產量實現十九連豐,連續八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同時,我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競爭力穩居全球第一方陣,其中農業科技論文競爭力指數全球第一,中國農業專利競爭力指數全球第二。
我國以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左右的人口,其中,農業科技的進步至關重要。樊勝根介紹,我國近年來通過實施能效提高、節能降耗、產品設備升級等措施,顯著降低了能耗強度。同時積極推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自2012年以來,中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凈增13.75億噸,達92億噸。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為全球糧安提供“北京經驗”
我國農業科技的進步,也正在不斷為全球農業發展提供力量,“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農業科學國家是美國和中國??梢钥隙ǖ氖牵c許多領域一樣,中國的農業科研將繼續發展壯大,擁有越來越多的專業領域人才,并將繼續成為世界食品和農業科學領域的領軍國家之一?!笨夏崴肌た蛘f。
“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的舉辦,將聚焦農業科技尖端領域并深入研討,促進農業前沿理論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服務國家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戰略,還將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北京方案’?!睂O其信說。
食物轉型是應對未來糧食危機的重要舉措之一,樊勝根介紹,“我國提出的大食物觀理念,是能夠很好地化解全球農食系統風險的抓手。踐行大食物觀,就能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同時,中國也是大食物觀的踐行者和探索者。即將參加此次大會的世界糧食獎得主、水產養殖學家莎昆塔拉·哈拉克辛·蒂爾斯泰德(Shakuntala Haraksingh Thilsted),曾經多次來到中國,她介紹,中國是水產食品生產的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生產國,這些產品在世界市場上銷售,為多個國家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拔覀兌荚跒槿蚣Z食系統的轉型而努力。中國現在是世界舞臺上糧食和營養安全的領導者,中國的解決方案確實可以被世界其他國家借鑒?!?/p>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姚遠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
-
AIRBLUE空調售后服務網點查詢地址(如何查找AIRBLUE空調的售后服務網點地址?)
2024-08-27
-
沃克斯頓空調保養電話(如何獲取沃克斯頓空調保養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7
-
朗吉空調售后服務(朗吉空調售后服務:如何確保您的空調系統得到最佳維護和
2024-08-27
-
AKL空調清洗服務電話(如何獲取AKL空調清洗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7
-
全國首部!上海對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立法,將建“場所資源庫”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