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萬和空氣能維修(萬和空氣能服務電話)
前沿拓展:
財聯社6月29日訊(記者 林堅)159張罰單、涉及59家券商、135名相關從業人員,罰單數量超出上年同期40多張,這是2022年上半年券商的監管處罰情況,一個顯性特征是,監管對券商違規行為處罰力度繼續加大,中介機構“看門人”職責不斷壓實。
每一張罰單,對券商來說或意味著分類評級扣分,或意味著展業受阻,也因此每張罰單都牽動券商神經。
圖為2022年上半年券商接收罰單情況一覽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截至6月29日上午,今年以來,各地證監會、滬深交易所、股轉公司、交易商協會及證券業協會等監管主體向券商及個人合計共發出159張罰單,涉及59家券商,135名相關從業人員。罰單數量、被罰券商數量、被罰從業人員數量均較同期有所提升。
其中,安信證券、浙商資管、平安證券、信達證券、廣發證券(包括旗下廣發資管公司)、中天國富證券、中信證券、申萬宏源(包括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公司)等8家券商罰單筆數均超過5筆,安信證券居首,領罰13次。此外,28家券商罰單數量在2筆至4筆之間,還有23家券商領到了1張罰單。
從罰單事由來看,投行業務、經紀業務依然是券商違規的“重災區”,是監管的重點“巡邏地帶”,投行業務約有56單、經紀業務違規約有46單、資管業務約有15單;從違規類型來看,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存在風險成為主流問題,人員資格及從業規范涉及的問題也不在少數,多為業務人員不適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規范、制度建設不規范等;從處罰類型來看,出具警示函、監管談話、責令改正等類型是監管主要采取的監管措施,警示函則多達86張。
除了上述特點,財聯社記者梳理后發現,今年上半年監管罰單還呈現三大特征:
一是監管力度加強,一單“多罰”不再是少數案例;
二是監管后督追責時間拉長;
三是監管關注更為寬泛,信息技術問題、場外期權、境外業務等問題上罰單增多。
業界人士認為,罰單增多的背后是強監管信號的不斷釋放,體現了證監會加快推進監管轉型,不斷改進監管服務,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的工作原則。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就在今年年初召開的證監會2022年系統工作會議上,證監會提出,將深化放管結合,加快推進監管轉型。
證監會表示,將適應注冊制等重大改革帶來的深刻變化,堅持問題導向,加快公司監管、機構監管、稽查處罰全方位職能轉變,科學把握“放”與“管”的平衡,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突出扶優限劣鮮明導向,大力提升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改進監管服務,提高資本市場治理效能。
經紀、投行、資管業務罰單最為集中
從經紀業務層面來看,2022年上半年,至少有中金公司、華林證券、平安證券、中信證券、信達證券、江海證券、世紀證券、國泰君安、中泰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東北證券、安信證券等券商因經紀業務存在違規事項被監管采取監管措施。其中,中信證券、平安證券領受的罰單數量靠前。從違規內容來看,代客理財、違規炒股、無證上崗、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規范、證券開戶不規范等問題都有涉及。
投行方面,不少券商投行因在持續督導上違規被監管“敲打”,該類罰單數量達到34張,同樣超過去年同期。中德證券、華龍證券、萬聯證券、安信證券、海通證券、中天國富證券、新時代證券(現誠通證券)、中銀證券、國泰君安、華龍證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平安證券、申港證券、華英證券、華福證券、英大證券、華安證券、東莞證券、國海證券等券商均榜上有名,而因違規程度不同,券商被采取的行政監管措施也不一樣,多數以警示函、書面警示為主,其中,唯英大證券一家券商被監管責令增加合規次數。
資管方面,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券商資管業務領罰雖然不多,但頻率在增加,監管的處罰力度也在加強。在一眾被罰券商中,浙商證券資管公司成為唯一因一事被監管一口氣開具10張罰單的公司。根據罰單內容,此次浙商資管被處罰屬于2021年年底處罰的落地罰單,該公司存在投資交易管理缺失、適當性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也因為這些問題,浙江證監局責令浙商資管改正,并暫停公司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備案6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主要業務,今年還有4家券商期貨公司營業部收到了監管罰單,分別是光大期貨、銀河期貨、中原期貨以及民生期貨,而被監管處罰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風險管理及內控不規范。
不難發現,從業務違規延伸出來,眾多券商反映出其在公司治理及合規風控上出現了問題。浙商證券(浙商資管)、信達證券、安信證券、海通證券、平安證券、東海證券、光大證券、申萬宏源、中泰證券(中泰資管)、中信證券、華龍證券、華融證券、首創證券、招商證券、中金財富、廣發證券(廣發資管)、國海證券、國金證券、華寶證券、華福證券、華林證券、華泰證券、華英證券、天風證券(天風資管)、銀河證券(銀河金匯資管)、湘財證券等公司都因公司(包括分支機構)治理存在疏漏或合規風控內控不規范被監管開具了罰單。
一位北京券商的合規部門人士表示,券商內控質量的提升,不僅只能靠罰單來督促,券商需要提升合規意識,加強合規管理。
APP宕機事件頻發,三家券商接罰單
翻閱這上百張罰單,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信息技術問題、場外期權、境外業務等成為今年監管的關注重點。
今年上半年,券商因APP宕機上熱搜現象頻發,招商證券、首創證券、國元證券三家被罰。在今年4月的罰單中,深圳證監局稱,招商證券在2022年3月14日的網絡安全事件中,存在變更管理不完善,應急處置不及時、不到位等問題;北京證監局稱,首創證券于2021年5月18日發生集中交易系統部分中斷,影響交易時間合計約20分鐘,達到較大信息安全事件標準,而公司信息技術部門有關人員在應急處置過程中刪除相關日志及數據庫信息,且未進行備份,導致始終無法確定本次信息安全事件的真實原因,公司在第一次報告中未如實報告應急處理不當的情況。
在6月29日,安徽證監局最新披露了國元證券的罰單,該局稱國元證券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公司手機客戶端交易軟件在系統升級、變更上線前未進行充分測試;二是手機客戶端交易軟件在2022年6月13日發生故障,未及時向安徽局報告;三是信息安全應急預案不完備。基于上述問題,國元證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且被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在上述三份罰單內,監管部門均提出,券商應該要完善信息安全應急處理工作機制,加強信息技術人員培訓,確保其履職能力,提高信息系統運維能力,杜絕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對于上半年券商信息系統事件頻發,中國證券業協會曾召開相關會議,要求暫緩執行非必要的系統升級。會議指出,近年來,券商加快數字化轉型,利用金融科技等新興技術快速建設了大量新信息系統,但在人才隊伍和技術積累方面仍存在明顯不足,隨著新老信息系統相互交織耦合,新舊風險疊加進一步加重證券系統運維管理的壓力。一旦出現異常的市場行情或新業務系統上線,將可能無法持續保障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造成信息系統安全事件。
場外期權與境外業務罰單陸續而來
場外期權方面,就在今年6月2日,證監會罕見同時披露多份場外期權業務罰單,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華泰證券均領罰,而問題主要集中在標的及合約管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和流程不規范等多個層面,這也反映出公司合規管理不到位、內部控制不完善。
在境外業務方面,6月10日,證監會再度罕見同時披露多張罰單,涉及中信證券、光大證券、信達證券、海通證券以及中金公司等五家券商境外業務違規。從罰單事項來看,主要與境外子公司股權架構調整工作未如期完成、境外子公司及下屬機構的設立備案未按規定履行、存在境外子公司從事非金融相關業務、境外子公司的章程未按規定修改、公司未能有效壓縮境外子公司層級架構等五大事項有關。
上述受訪的業界人士指出,場外期權以及境外業務兩項罰單主要發給了頭部券商,這也警醒著頭部券商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更應該律己,要嚴格按照規則展業,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監管后督追責增加,塵封違規事件被罰增多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今年上半年,監管對于券商違規的視野不僅是停留在當前或者近期的違規,而放遠到更久遠的過去,呈現縱向延伸的特點。
今年6月10日,證監會官網集中公示了三張罰單,國融證券因投行業務存在違規被罰。經查,因國融證券在擔任上海富控互動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中技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售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財務顧問過程中,未對標的資產的收入、關聯交易及上市公司的對外擔保等情況進行審慎核查,違反了相關規定,故證監會依規決定對國融證券采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而此次國融證券被罰的緣由可追溯至2016年,追責時間間隔之長,在往日行政處罰中并不多見。
這也是一次罕見的被監管立案調查之后未被處罰,但結案一年多后又被追責的案例。據了解,國融證券曾因上述項目于2020年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不過2021年證監會認為公司違法行為輕微,決定不予處罰,進行了結案處理。
此外,山西證券與平安證券的樂視項目罰單落地,對信達證券總經理的談話都反映了監管的后督追責在加強。
一案“多罰”不在少數、勤勉盡責仍是核心
一案“多罰”同樣成為今年上半年監管罰單的重要特點。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平安證券、中金財富、華龍證券、誠通證券、上海證券、申港證券、華西證券、信達證券、廣發證券、萬和證券、東海證券、中山證券、中天國富、安信證券、粵開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泰證券(中泰資管)等券商存在連同公司(分支機構)以及當事人或分管負責人都罰的情況。
此外,勤勉盡責無疑是券商展業的重中之重,而為了更好地從細微處進行“督促”,監管部門今年上半年還傾向采取“談話”的方式,來強化監管力度。來自平安證券、華龍證券、浙商證券(浙商資管)、信達證券、國融證券、上海證券、申萬宏源、中金公司、華融證券、安信證券等券商(含分支機構)的從業人員或者業務負責人今年上半年均被監管拉去“喝茶”,或起到“耳提面命”的效果。
其中,信達證券祝瑞敏以及華龍證券陳牧原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今年4月,信達證券因包括ABS業務在內的投行業務存在違規被北京證監局采取監管措施,而祝瑞敏作為時任直接分管投行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同時為信達證券總經理,因對公司上述違規行為負有直接責任和管理責任,被采取監管談話的措施。又在今年6月,信達證券因境外業務存在違規被證監會采取監管措施,而祝瑞敏作為信達證券分管境外子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因負有責任,再度被監管采取談話措施。
另一方面,今年6月15日,證監會同時公示三則監管談話公告。公告顯示,華龍證券因投行業務內部控制、廉潔從業風險防控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于當日下午3點遭監管談話。談話人員中就包括了華龍證券已到齡退休的前董事長、當時分管投行業務的陳牧原。證監會認為,陳牧原作為時任公司主要負責人且分管投行業務,對華龍證券投行業務內部控制、廉潔從業風險防控機制不完善等相關違規行為負有責任。
本文源自財聯社記者 林堅
拓展知識:
- 格力中央空調故障LL(如何自行檢修)09-09
-
朗吉空調售后服務(朗吉空調售后服務:如何確保您的空調系統得到最佳維護和
2024-08-27
-
AKL空調清洗服務電話(如何獲取AKL空調清洗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7
-
全國首部!上海對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立法,將建“場所資源庫”
2024-08-27
-
GRAD空調售后電話(如何獲取GRAD空調售后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7
-
HSTARS空調移機(如何正確進行HSTARS空調移機操作?)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