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挖土”“火星尋水”,都有他!
2020年12月1日23時11分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
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
附近的預選著陸區
并傳回著陸影像圖
“那天,我在飛控室里,
忽然傳來小紙條,
寫著:經度51.8;緯度43.1。”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
鉆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
肖龍教授
回憶起嫦娥五號
執行月球“挖土”任務中
緊張的一刻
“雖然已經在地面做了很多次實驗,
但還是擔心鉆頭能否打穿石頭。
飛控室里的科學家、技術員
都緊張地測算和調整數據任務。”
最終,在前期強有力的
科學實驗和周全準備下
嫦娥五號不負眾望
圓滿完成月球取樣任務
研制100多噸模擬月壤
助力“嫦娥挖土”
2020年11月24日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
它是中國首個實施
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探測器
肖龍擔任鉆取子系統
飛控專家組成員
嫦娥五號要完成月球打鉆取土
需要在發射前反復模擬實驗
制定出萬無一失的鉆探方案
這其中
還原月球的土壤
和巖石環境至關重要
從2011年起
肖龍和團隊就著手研究
可供實驗的月球土壤樣本
這是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
缺乏真實樣本數據
沒有可供參考的方法流程
肖龍就帶著學生
跑遍全國勘查尋找原料
由于試驗需要用到
大量的巖石、土壤等原材料
實驗室放不下
他把自家車庫改成臨時倉庫
他們用有限的隕石
和遙感數據反復分析
用不同的材料進行配比
通過十余年努力
研發出20多種、100多噸模擬月壤
最終
10多種被確認為試驗用月球土壤
為嫦娥五號采樣技術攻關
提供了重要支撐
嫦娥五號降落月表還需要一份地圖
經過不懈努力
肖龍帶領團隊順利完成
并提交預選著陸區1:25萬地質圖
為探月工程提供基礎地質支撐
在肖龍的辦公桌上
放得最多的就是各種模擬月壤
記錄了他10年奮斗歷程
肖龍說:
“嫦娥五號的樣本帶回后,
我們的月球地質研究
將不再受限于其他國家。
對于我們國家來說,
這是行星科學發展的機會,
也是中國貢獻世界的
一個很重要方面。”
2020年12月19日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
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肖龍作為高校唯一科學家代表
參加樣品交接儀式
見證這一重要歷史時刻
推動行星地質學學科發展
作為我國行星地質學學科帶頭人
肖龍響應國家戰略需求
建立首個行星科學研究所
填補國內空白
他設立行星地質學研究方向
首設行星地質博士點
主編出版國內第一本
《行星地質學》教材
建設學校行星地質
和行星化學實驗室
建立首個行星地質學野外教學
和科普教育基地
肖龍培養的青年教授
獲得教學競賽特等獎
以及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資助
團隊被評為模范導學團隊
成為我國行星科學學科重要力量
做行星地質教育引路人
他從教三十余年
堅持嚴謹治學、教書育人
注重課程思政建設
將學生價值觀塑造
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把地質人的攀登精神
用行動傳遞給青年學子
頂著烈日暴雨野外考察
餓了干糧充饑
渴了捧起泉水就喝
他時常教導學生:
“如果看別人資料就行,
那還來野外干什么?
沒有自己一手數據,
除了重復前人觀點,
哪還有什么新發現的指望。”
在忙碌的科研工作外
他積極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
教育教學任務
他鼓勵學生
探索宇宙、追夢“嫦娥”
培養了近百名研究生
國家級人才錢煜奇就是肖龍的學生
在導師肖龍的指導下
錢煜奇兩年時間內以第一作者身份
連發5篇高水平論文
在嫦娥五號著陸點預選
模擬月壤研制
返回樣品分析等方面
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
因在香港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錢煜奇成為首位代表香港申請獲得
嫦娥五號樣品的青年科學家
肖龍的學生吳濤瞄準深海探測
成為我國第一批
深潛過萬米的科學家之一
首次證明了火星曾經存在過海洋
今年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球科學學院肖龍教授
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
通過綜合分析“祝融號”火星車
搭載的多光譜相機獲取的科學數據
首次在火星表面
發現海洋沉積巖的巖石學證據
證明了火星北部曾經存在過海洋
基于多光譜相機獲取的巖石影像
肖龍研究團隊詳細分析了
“祝融號”火星車巡視區內石塊的表面構造
因所觀測的巖石均位于祝融巡視區內
研究團隊將其代表的地質單元
命名為祝融段
△“祝融號”觀測的巖石和沉積層理素描圖,巖石編號Sol50-08
研究團隊發現
祝融段內的巖石通常保留有
局部呈透鏡狀的交錯層理組構
以多種小型交錯層理為主
伴隨少量透鏡狀壓扁層理
和小型水道結構的沉積構造
此外
由于層系厚度和粒度
在不同方向上具有較大差異
表明古水流在兩個方向上
存在強度差異
據悉
上述研究對祝融段巖石的觀測結果
是迄今為止首個支持
火星北部平原古海洋存在的
直接性原位探測證據
“祝融號”著陸點位置表明
觀察到的沉積構造可能形成于
北部平原古海洋的海退過程中
該研究在北方荒原組中
發現的沉積構造
為重塑火星歷史提供了新啟示
將“太空的浪漫”傳遞給更多人
2020年12月17日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
圓滿完成中國首次
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
當天下午
肖龍在逸夫博物館
為廣大師生揭秘探月背后的故事
“月球上有生命嗎?”
“月壤樣本回到地球如何保存?”
現場觀眾紛紛提問
與肖龍教授熱情互動
場面火爆
面對大中小學生、社會公眾
對月球和宇宙知識的渴望
肖龍開展行星地質科普教育
積極宣講嫦娥工程親身感受
和航天人獨特精神風貌
鼓勵青少年們熱愛科學
努力成為科學工作者
他說:
“中國月球與深空探測任務,
需要大批青年貢獻力量,
希望更多學子,
加入行星科學研究行列,
助力深空探測。”
他擔任騰訊新聞知識官
開展線上科普
發布科普視頻180多條
受眾超過3000多萬人次
在10多個省市地區開展
科普講座100多場
獲評中國科協2022年度
星空計劃優秀創作者
編寫出版科普作品5部
《嫦娥奔月》《探秘火星》等
獲評湖北省優秀科普作品
肖龍通過嫦娥三號數據研究
在《科學》雜志發表論文
揭示月球地質結構
是“嫦娥工程”實施以來
我國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發表的第一篇研究論文
近年來
肖龍主持完成
30多項國家自科基金項目
在《科學》和《國家科學評論》
等國內外學術期刊
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
其中SCI論文100余篇
對月球地下結構及火山活動
火星古海洋存在
火星的地質和氣候環境演化
等方面取得新發現、新突破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海爾葡萄酒冷柜(如何正確存儲葡萄酒)09-02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部(如何利用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部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5
-
Hidros空調廠家保養加氟(如何正確進行Hidros空調廠家的保養和加氟服務?)
2024-08-25
-
CITEC空調廠家售后網點(如何找到CITEC空調廠家的官方售后維修服務網點?)
2024-08-25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