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觀察繼“芯片法案”后 拜登又推生物科技行政令意欲何為
圖源新華網
據環球網,當地時間9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以啟動一項《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計劃》,來幫助發展美國的生物制造并減少對國外的依賴。美國當地時間周三,白宮舉辦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倡議峰會,推進該行政命令。
該項計劃被外界稱為美國生物科技的“國產替代”。《財富》雜志稱,拜登的新行政命令給美中經濟競爭再添新戰線。“美國想要把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永遠控制在產業鏈低端,這種做法不具建設性。”
不久前的8月9日,拜登簽署推動實施《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的行政命令,借此構筑對華技術和貿易壁壘,意圖卡中國的脖子。
在9月13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表示:“經濟全球化是客觀事實,也是歷史潮流。我們希望美方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公平競爭的原則,不要人為地阻礙全球的科技交流和貿易往來。”
美國生物經濟或優先于半導體產業
拜登政府為何要發展生物技術?
據臺海網報道,在簽署這一行政命令時,拜登說:“我們必須保護美國的生物經濟,因為外國對手和戰略競爭者都使用合法和非法手段獲取美國的技術和數據,包括生物數據,以及威脅美國經濟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專利。”
具體來看,行政令將允許聯邦政府鼓勵利用生物技術來研制一系列產品和材料,覆蓋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新藥、人體組織、生物燃料、食品等。
除了醫療保健領域,該項行政令還涉及創新材料、天然肥料、航空燃料等,或將致力于推動美國的農業、能源和其他行業的生物制造。
對于拜登政府推出該項行政令的考量,彭博社指出,美國拜登政府制定這一政策是為了與不斷發展的中國生物制造業相競爭。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曾在7月發布報告,警告美國在生物技術上“落后于中國的危險”。報告稱,盡管西方國家仍在生物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但中國已經主導了全球原料藥的生產,為此美國需要進一步加強產業革新。
美國合成生物學創新平臺(Synbiobeta)CEO約翰·康伯斯(John Cumbers)在《福布斯》撰文稱:“美國生物經濟的價值超過了9500億美元,占美國GDP的5%以上。這超過了建筑業的貢獻,與信息行業的貢獻相當。”
約翰·康伯斯表示,在新的協調戰略的推動下,美國生物經濟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其競爭力。白宮將如何優先發展美國生物經濟(約占GDP的5%),而不是更常被談論的美國半導體產業(約占GDP的1%),還有待觀察。
中國生物領域致力于自主創新
“不管美國怎么做,中國始終致力于自主創新,不會放棄探索和研究,從來不指望美國什么,這是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在堅持走的道路。”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美國該項行政命令已經對中國生物科技產業造成了沖擊。9月13日,康龍化成、藥石科技、藥明康德、凱萊英等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概念股集體大跌。
但對于企業來說,該行政命令實質影響有限。CRO龍頭企業藥明康德稱,公司業務和運營一切正常。康龍化成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業務沒有受到相關消息的影響,有信心滿足客戶的新藥研發服務需求。泰格醫藥證券部亦回應稱,暫時沒有看出該行政令對公司會有潛在的影響。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北京大學中國戰略中心執行主任王宏廣表示,中國醫藥制造業的規模已經在世界市場占據了優勢地位,一定程度上讓美國政府感到壓力。“美國這項行政命令的出臺對大企業影響較小,因為中國產業鏈已經發展了這么多年,具備相當成熟的產業條件,美國短期內很難在本土找到企業來替代。”
過去10年中,基于合成生物學的生物制造作為一種潛力巨大的新興生產方式,包括中國、美國、德國、英國等在內的國家均投入了巨額資金。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稱,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提出醫療健康、食品消費、綠色低碳、生物安全等為優先發展的四大重點領域。
該規劃還提出開展生物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中力量補齊底層技術、關鍵部件、共性基礎技術和材料、基礎軟硬件等發展短板。加快突破生物經濟發展瓶頸,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水平。
- 移動電源電路板維修(如何自行修復故障)08-01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