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西門子燃氣灶售后維修(天津西門子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
前沿拓展:
在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簡稱中車唐山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身藍灰色工裝,一副文氣的眼鏡,文質彬彬的張雪松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20多年來,一次次攻克技術難關,奮力追趕并創造著國際先進水平。
“不能讓新產品淘汰我們”
張雪松對技術孜孜以求,打造中國高鐵精品。
“我覺得干技術,就得不斷嘗試,不斷與世界先進的技術接軌,作為一名技術工人,我們就得不斷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不能讓新產品淘汰我們。”作為中國中車首席技能操作專家,張雪松總是信心滿滿地面對每一次技術挑戰。
1973年出生的張雪松成長于鐵路社區,爺爺和叔叔都是鐵路一線的工人,張雪松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鐵路上的那些事兒,對鐵軌上的火車和裝備有著強烈的好奇心。1992年,張雪松從唐山機車車輛技工學校畢業進入中車唐山公司,成了一名鐵路技術工人。張雪松先后從事機械鉗工、工具鉗工、車輛鉗工等工作。工作當年,張雪松便在唐山市青工技能大賽上取得鉗工第四名的成績,獲得了唐山市技術能手稱號。
干就干出中國高鐵的精品
2005年,中車唐山公司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研發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制造技術,此舉讓長期從事傳統鐵路客車制造的中車唐山公司一下子站到了世界頂尖技術的最前沿。
當時32歲的鉗工張雪松主動迎接了人生的新挑戰。張雪松帶領鉚鉗班研究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生產技術,并在一個月內造出試驗車體。
鋁合金車體與傳統的碳鋼車體完全不同,極易產生焊接變形、翹曲等技術問題。當時,沒有相關的技術資料和相應的設備、工具,更沒有任何的制造經驗,張雪松帶領技術攻關團隊,從一個個小的截面進行實驗調整,2米成功以后延長到5米,5米成功以后延長到10米……歷經上千次試驗,制作出焊接夾具、裝配定位板、反變形工裝卡具等66套工具,形成工藝文件和操作指導書72項,為動車組整車生產制定出了“中國創造”的技術參數。
動車組開始大規模生產后,如何讓生產動車組的幾十臺進口數控設備不“撂挑子”,成為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張雪松算過一筆賬,請外國專家來維修,工時非常貴,由于技術上的短板,還總會受到別人的制約。為改變這種束縛,張雪松做了一個大膽決定,由鉗工“轉行”搞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做進口設備的“保健醫生”。
從2007年開始,張雪松先后多次報名參加工廠數控機床培訓,他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帶領工友們完成了20多項工裝設備技術改造,彌補了進口設備的缺陷,保證了正常生產,創造經濟效益數百萬元。
2009年,“半路出家”的張雪松又獲得了河北省技能大賽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第一名,成了鉗工和機床維修的“雙料”狀元。
讓“中國制造”成為“中國創造”
一次次的技術攻關和改進為張雪松贏得了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技術能手、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張雪松還是中國中車首席技能操作專家、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中車唐山公司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高級技師、機修鉗工高級技師。
2010年,中車唐山公司設立了“張雪松工作室”,由張雪松牽頭專門開展一線技術攻關、工藝革新,培養高級操作技能人才。張雪松用滿載榮譽和責任的雙肩挑起高速動車組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擔當。
依托工作室,張雪松帶動鋁合金廠技術工人,成立了13個創新活動小組,每年工作室都能完成一百多項創新,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每年都有十多項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生產現場疑難問題得以解決。
2013年,“張雪松工作室”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命名為“張雪松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15年,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勞模創新工作室”。
從2017年起,張雪松開始帶領團隊著手研究鋁合金車體“智能制造”新模式,尋求用自動化生產線和機器人來替代過去勞動強度極大的人工操作。
(燕趙都市報 記者 閆漪 通訊員 吳可超 文/圖)
拓展知識:
- 冰箱管路圖片(如何正確理解和維護)?04-11
-
美的電磁爐eb什么故障(標題:美的電磁爐EB故障解決方案:診斷與修復步驟陳述
2024-08-25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部(如何利用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部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5
-
Hidros空調廠家保養加氟(如何正確進行Hidros空調廠家的保養和加氟服務?)
2024-08-25
-
CITEC空調廠家售后網點(如何找到CITEC空調廠家的官方售后維修服務網點?)
2024-08-25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