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愛啃指甲的孩子怎么了
調查顯示,在3~6歲兒童中,家長報告孩子啃指甲的發生率為4.8%。其中,男孩(5%)高于女孩(4.5%)。從身體健康角度看,愛啃指甲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寄生蟲感染等有關。那么,排除了身體健康問題后,愛啃指甲的孩子是否一定有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呢?
并非都是心理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看,愛啃指甲是一種原始的情緒自我調節方式。當孩子的需求沒有被及時滿足時,啃咬也是一種自我安撫的方式。
毋庸置疑,愛啃指甲的確可能是兒童心理問題(如焦慮障礙、強迫障礙等)的外在表現。例如,有焦慮情緒的孩子用啃指甲來調節情緒。有強迫癥狀的孩子常會控制不住地反復啃指甲,用特定方式啃指甲,或者必須啃到一定程度才能停止。此類孩子往往還伴有其他癥狀,如反復思考、反復整理等。
然而,并非所有愛啃指甲的孩子都存在心理問題。這是因為啃指甲本身就是兒童早期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孩子在出生后,最先用口唇探索外部世界。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會發展出更成熟的方式,比如用肢體或其他感覺系統去感受世界。我們可將啃指甲看作兒童心理問題的一個潛在線索,以此發現兒童的心理亞健康狀態。
當孩子采用啃咬這種原始方式來調節情緒時,至少說明了3個問題。一是孩子缺乏或者還沒有發展出成熟的、與他的成長階段相匹配的情緒應對方式;二是家庭和環境沒有發揮示范性作用;三是孩子周圍沒有能夠傾聽他和理解他的環境。
宜疏不宜堵
家有愛啃指甲的孩子,家長該怎么辦呢?
首先,排查孩子是否存在疾病或器質性原因。接著,幫助孩子認識到,在緊張或無所事事時,他們可能會不自覺地啃指甲。同時,幫孩子回憶,最初開始啃指甲時,是否遭遇了特定的生活事件或環境變化。如果是,則要與孩子一起聊聊那段經歷。
家長應避免將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要為孩子樹立調節情緒的榜樣,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包括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傾聽他們的心聲,深入理解他們的情緒和行為背后的含義。
更重要的是,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停止啃指甲。“強迫停止”也許會加重孩子的焦慮情緒,反而會強化啃指甲這一行為,或延長啃指甲的時間。在孩子找到新的情緒調節方式前,不要強硬改變他們現有的調節手段。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探索并培養新的情緒表達方式,如用語言談論情緒、用繪畫表現情緒、用歌唱抒發情緒、用運動發泄情緒等。當孩子有了新方法后,自然就不會再選擇啃指甲這種方式了。但是,如果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持續存在,且家庭調節沒有效果,建議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文 | 張曉鳴
轉自 | 健康報
來源: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科普
下一篇:沒有了
- 倍雷塔地暖售后維修12-05
- 百詩頓洗碗機24小時服務熱線11-20
- 布派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是多少10-22
-
那些愛啃指甲的孩子怎么了
2024-12-10
-
全員回歸!《甄嬛傳》劇粉13年后終于等到了
2024-12-10
-
沃克拉鍋爐售后24小時人工客服
2024-12-10
-
車載空調不制冷一般是什么原因(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2024-12-10
-
發羅力壁掛爐售后24小時人工客服(如何快速聯系發羅力壁掛爐24小時人工客服?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