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植物園掛牌以來新增收集瀕危植物65種,含銀杉、崖柏等
記者1月8日獲悉,國家植物園掛牌以來共新增收集活植物3624種(含種下單元)。目前,國家植物園共收集各類植物1.75萬余種(含種下單元),已成為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2023年10月24日,國家植物園(北園),銀杏、水杉、白蠟、金枝國槐、各類槭樹等彩葉樹陸續變色。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國家植物園共收集珍稀瀕危植物近千種
2021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2022年4月18日,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掛牌。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國家植物園核心功能逐步提升,設立的價值和意義不斷凸顯,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物和諧的目標不斷邁進。
國家植物園通過實施珍稀植物遷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效提高了植物引種和遷地保育能力。掛牌以來共新增收集活植物3624種(含種下單元),其中野生本土植物1767種(含種下單元),銀杉、崖柏等瀕危植物65種,CITES瀕危物種12種;種子庫收集保藏種子材料116科335屬1017種1239份,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9種,瀕危植物42種。
國家植物園內,一株藍云杉針葉呈現灰藍色,獨特而醒目。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目前國家植物園共收集各類植物1.75萬余種(含種下單元),其中珍稀瀕危植物近千種,新增標本25萬份,收藏植物標本突破305萬份,國家植物園已成為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時隔百年再次在國家植物園觀測到中華斑羚,同時還有貉、野豬等40余種哺乳動物。普查昆蟲1500余種,發現18個中國新記錄種。
開展資源植物研發,獲得植物新品種權26個
國家植物園推進科研平臺建設,牽頭籌建的植物多樣性與特色經濟作物重點實驗室進入建設期;獲批植物遷地保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國家植物標本資源庫等科研平臺建設進展良好。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科技基礎資源調查項目、基金委重點項目等國家重要科技項目40項。在Nature、Science、PNAS等國際知名和主流學術期刊以第一作者單位發表論文243篇,其中署名國家植物園的論文58篇,對植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如在iScience期刊上發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地理分布和保護策略研究成果,識別出42個優先保護區,提出了我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保護建議;在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上發表了著名一級瀕危植物銀杉產地溯源的前沿、便捷技術方法,溯源精準到山系。
國家植物園還開展了大量資源植物研發工作,獲得植物新品種權26個,審定國家級品種3個,授權專利57項,軟件著作權7項,發布標準4項。此外,主持編寫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珍稀瀕危植物監測指南》《中國外來植物名錄》《中國—二十一世紀的園林之母》等,并每年發布《中國植物物種名錄》。
掛牌以來共接待游客近800萬人次
國家植物園掛牌以來共接待游客近800萬人次,通過舉辦桃花節、牡丹科技文化展等節事活動,以及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國科普日、中國科學院科學節等大型科普活動,極大提升了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打造《萬物共生大講堂》科普講座,邀請全國頂級專家開講,講述中國歷史悠久的植物科學文明和燦爛的生物多樣性文化,第一季24期,期期爆滿、一席難求,受到市民游客的廣泛好評。
國家植物園還推進植物科學數據中心建設,建成了國家重點野生保護植物信息系統、外來入侵植物風險預警系統、國家植物園感知平臺、“植趣不凡”科普智能導覽系統等,推動國家植物園科技化、智能化發展。
配套基礎設施方面,在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專項資金支持的基礎上,國家植物園積極自籌經費,實施了給水和消防管網更新改造、采暖外線更新、局部道路更新等工程,增設了綜合服務中心和北門區游客專用通道。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唐崢 校對 劉軍
- 日立故障代碼157-0(如何解決)05-03
- 空調電費(如何降低空調使用的電費成本)。07-25
- 提高生活質量的句子(改善生活質量的關鍵)02-15
- 容聲冰箱制冷不停機(該怎么辦?)12-01
-
AIWEIKE空調官方電話(如何獲取AIWEIKE空調官方客服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5
-
西屋康達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如何聯系西屋康達空調廠家的24小時服務熱線
2024-08-25
-
e3故障風壓開關(解決e3故障風壓開關問題:詳細步驟與技巧)
2024-08-25
-
ISOVEL空調售后維修(如何有效地進行ISOVEL空調的售后維修服務?)
2024-08-25
-
BRIGHT空調服務網點(如何找到并利用BRIGHT空調服務網點進行維修和保養?)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