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成熱詞,聽聽考生本人怎么說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 狄鑫 肖楊 國倩 見習記者 張淵
實習生 丁榕
9月24日,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考預報名將開啟。最近,“逆向考研”突然成為網絡熱詞,它是指“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考研“雙非”(非“一流大學”、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高校。極目新聞記者梳理各地高校2022屆研究生新生數據發現,湖北省外的深圳大學、廣州大學,湖北省內的武漢科技大學、江漢大學和武漢紡織大學等高校,都有不少“逆向考研”而來的新生。多名學生表示,這既是現實選擇,也是重專業不重名氣的務實選擇。
湖北高校學生考研(資料圖)
“雙非”院校迎來名校學生
9月開學季,不少高校對研究生新生數據進行了盤點,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多所“雙非”院校都有新生本科畢業于“雙一流”高校。
深圳大學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生源中,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本校的生源占41%,不乏來自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名校的畢業生。同位于珠三角地區的廣州大學,今年的研究生新生中不乏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的學生。
湖北省內的諸多“雙非”院校也招收了諸多來自雙一流高校的學生,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新生中,就有數十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的學生。武漢科技大學、江漢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高校的情況也相似,研究生新生中有來自同濟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東華大學等名校的畢業生。
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涵偉表示,近年來,考研的人數越來越多,考研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這也讓考生報考越來越趨于理性,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僅盯雙一流高校。“學生們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報考,這樣其實是更易成功‘上岸’。”李涵偉說。
考生更加務實不唯名校論
“選擇適合我的學校最重要,并不見得非要讀名校。”目前就讀于江漢大學教育學專業學生張佳佳(化名)說。張佳佳本科就讀于國內一所知名211師范院校,2021年本科畢業后,她在湖北一家教育機構工作。
工作中,張佳佳發現學歷成了職業發展中的門檻,“我看了幾個自己心儀崗位都要求研究生學歷,這是選擇考研最大的原因。”2021年9月,張佳佳辭職復習備考。報名時,她綜合自己的復習情況和學校信息多番對比后,選擇了江漢大學教育專業。“我有朋友在江大求學,她跟我說學校學風很好,發展很快。我詳細了解后知道江大有博士點、有院士,科研學術氛圍很好,便做出了選擇。”張佳佳說。
張佳佳的這個決定一開始讓身邊人有些不太理解,但她告訴記者,自己的復習不太充分,選擇適合自己的“雙非”高校更理性,“我身邊很多同學其實跟我一樣,會根據學習情況去選擇學校,并不是非名校不可。”目前,張佳佳已經開學半個月,她對自己當初的選擇很滿意,“我去圖書館學習,學習氛圍真的特別好,老師也很專業又負責,學校還正在建設科創大樓,一座新的地標建筑即將拔地而起。我覺得自己的選擇挺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先啟在江大做研究
本科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的程媛(化名),今年考研“二戰”調劑后被中南民族大學社會學專業錄取。“我連著兩次考人大的研究生,奈何考生增加,復試分數線也跟著水漲船高。”程媛告訴記者,她對社會學研究很感興趣,一早就定下了考研深造的計劃。
“我的考研規劃是以興趣為導向的,不是一味地追求名校。”程媛最終選擇讀中南民大,一方面是因為離老家湖北宜昌比較近,另一方面是看中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專業方向上的優秀師資。“我的導師徐莉教授十分優秀負責任,而且年輕有為,在社會治理問題上頗有研究。其他老師接觸下來都讓我感到受益匪淺。”她說。
王牌專業和優秀導師吸引力大
極目新聞記者發現,不少學生選擇到“雙非”院校就讀,報考的大多為學校的王牌專業。
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2022級研究生新生王金燦,本科畢業于重慶大學。此前,王金燦在一家國企上班,已經成為一名中層管理人員。王金燦表示,因為工作需要,他了解到武科大機械自動化學院有工業管理方面的優勢,自己本來也是從事工業管理類的工作,想進一步針對性學習,提高自己。
在報考武科大之前,他多方進行了了解,感受到學院的專業實力與人文關懷,尤其是這個專業實驗室氛圍很好,團隊協作十分有凝聚力,“自己這個年齡了,不存在混文憑,是想真正學一點對工作有用的東西。”目前,王金燦已經開始和導師進行聯系,提前準備研究的課題方向,“我很期待自己的研究生學習生活。”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新生開學
今年考取武漢紡織大學紡織工程專業研究生趙宇(化名),本科就讀于東華大學紡織工程專業,東華大學的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有些985和211高校我也能選,但武紡的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衛林帶領的,我來到這里,將會有很好的專業發展前景。”趙宇說,當初申請調劑時,他毫不猶豫地瞄準了武漢紡織大學的紡織工程專業,“入學后我覺得自己的選擇很正確。”
武漢紡織大學新生開學
江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的高媛(化名)就是被該校的專業優勢吸引前來就讀。2020年,高媛從東北林業大學畢業。畢業后,回到家鄉工作,她對人工智能產生了興趣。2021年7月,她決定繼續讀研深造。擇校時,高媛首選來武漢求學。“武漢是英雄的城市,發展得很迅猛,前景很好。江漢大學也發展迅猛,學院有我很想學習的方向的導師。”高媛說。
高媛告訴記者,選擇江大的主要原因是該校科研氛圍很好。“學校有博士點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生培養方案也非常成熟完善。比如,江大去年成功申請了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的博士點,今年新生的培養方案里面就已經有了這方面的跨學科專業選修課,這給想深造的同學提供非常好的學科引導與優質的教育資源,大家可以更早地打下學科基礎,同時也可以提前接觸相關研究方向的老師。這些都是學校重視科研,科研實力雄厚,科研氛圍好的表現,都很吸引我。”高媛說。
專家:考研首要目標不是追逐學歷
極目新聞記者采訪中發現,“逆向考研”目前并非主流現象,但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研競爭的激烈性。
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457萬,比2021年增加80萬,增幅超21%;相比2017年,報考人數增加256萬,增長1.27倍。業界普遍預測,2023年考研人數將再創新高。
考研人數的激增,帶來的是分數線的大幅上漲。以最熱門的新聞與傳播專碩為例,該專業2022年復試A類國家線367分,較上年上漲12分。不少網友表示,考研太難必定造成“逆向考研”越來越常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曾撰文稱,考研已經在全面高考化,大部分人都把讀研作為出路,造成競爭日趨激烈。這將引發很多問題,包括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這一現象有必要得到遏制,“但是用人評價如果不能改變,這一趨勢很難得到有效遏制,非教育部門所能控制。”
學生考研(資料圖)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所謂“逆向考研”是以考研學生本科就讀學校與報考學校的身份、等級,作為判定的依據。“而其實,理性的考研本就不該以追逐學歷為首要目標,而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提升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逆向考研’,會推動破除考研中的唯名校論。”
熊丙奇說,地方本科院校的畢業生,是考研大軍的主力。他們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進一所名校,獲得更好的學歷身份,有的考研生,會實現進名校的目標,還“二戰”“三戰”考研。但是,這卻并非理性的考研,以提升學歷為主要目標的考研,除刺激考研之外,還會加劇學歷內卷。
熊丙奇說,從高校辦學角度看,就是世界一流大學,也不是所有學科、專業的辦學實力就最強,有的綜合排名不高的大學的某一學科、專業的辦學實力,在行業內得到的認可度與影響力超過世界一流大學,“因此,在本科教育階段,學生選擇綜合實力強的大學,接受通識教育,而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則選擇辦學實力強的學科、專業,是更為理性的考研規劃,也拓寬學生的選擇。”
熊丙奇認為,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要讓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質量與社會需求緊密接軌,就必須扭轉源于精英教育時代的“身份教育”與“學歷社會”問題,推進教育觀和人才觀轉向“能力社會”。本科畢業生選擇深造讀研,要以提升能力作為規劃的基線。而“逆向考研”這樣的說法,也就不再有市場。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空調電費(如何降低空調使用的電費成本)。07-25
- 提高生活質量的句子(改善生活質量的關鍵)02-15
- 日立故障代碼157-0(如何解決)05-03
- 容聲冰箱制冷不停機(該怎么辦?)12-01
-
AIWEIKE空調官方電話(如何獲取AIWEIKE空調官方客服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5
-
西屋康達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如何聯系西屋康達空調廠家的24小時服務熱線
2024-08-25
-
e3故障風壓開關(解決e3故障風壓開關問題:詳細步驟與技巧)
2024-08-25
-
ISOVEL空調售后維修(如何有效地進行ISOVEL空調的售后維修服務?)
2024-08-25
-
BRIGHT空調服務網點(如何找到并利用BRIGHT空調服務網點進行維修和保養?)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