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仕空調故障代碼P4(格蘭仕空調故障代碼e3原因)
前沿拓展:
(報告出品方/作者:申港證券,曹旭特,盧宇峰)
1. 新能源汽車領導者1.1 厚積薄發 謀長遠發展
比亞迪成立于 1995 年 2 月,總部位于廣東省深圳市,致力于用技術創新促進人類 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經過 20 多年的高速發展, 公司現有員工超過 28 萬人,已在全球設立 30 多個工業園,實現全球六大洲的戰略 布局。比亞迪業務布局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并在這些領域 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能源的獲取、存儲,再到應用,全方位構建零排放的新 能源整體解決方案。
比亞迪主要經營包括新能源汽車、傳統燃油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 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并積極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拓展城市軌道交通及其 他業務。
汽車業務:憑借雄厚技術研發和創新實力,比亞迪已掌握電池、芯片、電機、電 控等新能源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比亞迪新能源車已形成乘用車、商用車和叉車 三大產品系列,涵蓋七大常規領域和四大特殊領域(即“7+4”戰略,其中“7” 為私家車、出租車、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環衛 車;“4”為倉儲、港口、機場、礦山專用車輛)。
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業務目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新型智能產品、汽 車智能系統以及醫療健康等四大領域。比亞迪電子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大規模提 供精密金屬、玻璃、陶瓷、塑膠等全系列結構件及整機設計制造解決方案的公司, 為全球頂級智能產品客戶提供研發、設計、制造、供應鏈管理等全方位服務和“一 站式”解決方案。
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產品已經覆蓋消費類 3C 電池、動力電池以及儲能電 池等領域,并形成了完整(原材料、研發、設計、制造、應用以及回收)的電池產業鏈,在電池技術、品質、智能制造、生產效率等方面成為業界標桿。除新能 源車和軌道交通外,比亞迪的電池產品廣泛用于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等多種新 能源解決方案。
軌道交通業務: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比亞迪發揮集成創新優勢,研發了中 運量跨座式單軌“云軌”和小運量軌道交通“云巴”。“云軌”和“云巴”擁有完 全自主知識產權,掌握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搭載無人駕駛系統、多功能深度集成 的綜合調度系統、人臉識別等高科技配置。
近年來,公司主營業務構成相對穩定,2021 年汽車、手機部件及組裝、二次充電電 池三大業務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2.04%、 40.00%和 7.62%。
1.2 規模持續擴大 盈利迎拐點
公司營業收入保持較快增長。2021 年營收 2161 億元,同比增長 38%,2017-2021 年復合增長率為 19.5%。2022 年 Q1 營收 668 億元,同比增長 63%。凈利潤方面,2018 年和 2019 年整體車市處于不景氣區間,且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影響,公司 凈利潤承壓,2020 年隨著高端車型漢的投放,盈利迎來拐點。2021 年受原材料價 格上漲等因素,凈利潤出現波動。
2021 年開始上游價格上漲導致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有所下滑,特別是汽車和電池 業務毛利率下滑較大。受益于規模的擴大,期間費率穩步向下。比亞迪泛汽車板塊(包括汽車和二次充電電池業務)2021 年營業收入為 1289.6 億 元,毛利率為 16.69%,在自主品牌車企中均處于第一梯隊。
公司收入大部分來自中國,隨著國際化戰略不斷提速,國外收入占比逐漸提升。2021 年,新能源乘用車正式布局歐洲市場,1500 輛唐 EV 順利抵達挪威,并完成了 1000 輛的交付,邁出了海外市場的重要一步。此外,漢 EV、唐 EV、元系列車型也在全 球范圍內多次亮相,為全球化布局打下基礎。在哥倫比亞斬獲了海外地區迄今為止 最大的純電動大巴訂單,并正式進入羅馬尼亞、芬蘭、巴基斯坦、愛爾蘭及南非等 國家,將純電出行新體驗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于深圳下線的巴西巴伊亞“云軌”是 全球首列下線的海外版“云軌”車輛,也是實現城市交通現代化的重要國際合作的 象征。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領域,公司持續加強北美大客戶的業務布局,成為收入 增長的強大引擎。
1.3 管理層穩定 股權激勵充分
公司管理層穩定,核心管理人員在公司任職多年,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擁有豐富的 行業技術研發、管理和銷售經驗。王傳福董事長為公司控股股東,持股 17.64%。巴菲特的 WESTERN CAPITAL GROUP LLC 公司持股比例一直保持在 7.73%。
2022 年 4 月,比亞迪發布員工持股計劃,公司擬回購公司股票的資金總額不超過18.5 億元,不低于 18 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 300 元/股,受讓價格為 0 元/股,參 與對象無需出資,參與本員工持股計劃的總人數不超過 12000 人。該員工持股計劃 的參與對象包括公司職工代表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比亞迪集團的中層管理人員、 核心骨干員工,涵蓋了技術、運營、營銷、綜合等集團各崗位的核心員工,是公司 戰略的主要執行者及團隊的中流砥柱,對公司整體業績和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具有 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該計劃促進了公司長遠發展、維護了股東權益,充分調動 了持有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員工凝聚力和公司競爭力。
該員工持股計劃以 2022-2024 年三個會計年度為業績考核年度,每個會計年度考核 一次:以 2021 年營業收入為基數,2022 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 30%;以 2022 年營業收入為基數,2023 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 20%;以 2023 年營業收入 為基數,2024 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 20%。
2.1 上游:抓原材料供給 深耕半導體業務
2.1.1 鎖定電池原材料供應 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提升,上游原材料呈現供不應求局面,價格節節攀升。 作為新能源行業中需求最大的資源,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在 2022 年 3 月已經超過 每噸 50 萬元的價格,同比增長超 6 倍,磷酸鐵鋰的價格從 2021 年初每噸 4 萬元 的價格漲到接近每噸 16 萬元。鈷價從 2021 年初不到 30 萬元/噸上漲超過 50 萬元 /噸。鎳價從 2021 年初不到 15 萬元/噸上漲至 24 萬元/噸。
為了緩解新能源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壓力,比亞迪積極布局上游資源, 與上游企業在原材料采購與供應、加工合作、新技術工藝、新礦產資源開發和業務 拓展等方面展開合作。通過投資入股等方式,全面布局電池原材料領域,保證原材 料供應和價格的穩定,繼續鞏固成本優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 的不利影響。
鋰資源:2010 年 9 月 15 日,西藏礦業、西藏礦業總公司與比亞迪和西藏金浩簽署產權轉 讓合同,比亞迪受讓扎布耶鋰業 18%股份,出資額 2.01 億元,項目力爭 2023 年7 月 30 日建成,2023 年 9 月 30 日運行投產。具體產品方面,包括電池級碳酸 鋰 9600 噸/年、工業級碳酸鋰 2400 噸/年、氯化鉀 15.6 萬噸/年、銣銫混鹽 200 噸/年。
2017 年 3 月 15 日,比亞迪與鹽湖股份、深圳卓域成投資合資成立青海鹽湖比亞 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其中比亞迪出資 2.45 億元,持股 49%,目前 3 萬噸電池 級碳酸鋰項目技木尚在中試中。2020 年 12 月 9 日,比亞迪增資湖南裕能,持股 5.27%。湖南裕能在 2021 年中 國市場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排名第一,是寧德時代、比亞迪的主要磷酸鐵鋰材料 供應商。2021 年 1 月 27 日,比亞迪成立格爾木比亞迪鋰電材料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 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銷售,礦產資源(非煤礦山)開采等。2021 年 4 月 13 日,比亞迪向融捷股份采購鋰鹽,預計新增訂單 3 億元。此前, 融捷股份已與比亞迪、成都融捷鋰業、融捷能源簽訂 2021 年鋰鹽、鋰電設備、 鋰精礦關聯交易合同,金額總計約 10.7 億元。
2021 年 12 月 30 日,比亞迪與四川路橋、川能動力及禾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四 川蜀能礦產有限責任公司,比亞迪持股 1%,綜合開發馬邊縣磷礦資源及磷酸鐵 鋰項目。2022 年 3 月 22 日,比亞迪 30 億戰投盛新鋰能,將持有盛新鋰能 5.1%-7.46% 股份。盛新鋰能擁有大規模冶煉產能及潛在的資源規劃布局,擁有碳酸鋰產能 2.5 萬噸,氫氧化鋰產能 4.5 萬噸, 2021 年鋰鹽產品產量 4.02 萬噸,銷量 4.2 萬 噸,此外在印尼還有 6 萬噸在建鋰鹽產能。2022 年 3 月 30 日,四川路橋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共同持股的四川路迪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礦產資源 (非煤礦山)開采;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等。
三元材料:2017 年 9 月 6 日,中國中冶、國軒高科、比亞迪等共同投資中冶瑞木新能源科 技有限公司,中國中冶占比 51%,國軒高科占比 30%、比亞迪占比 10%。中冶 瑞木主產三元正極材料,用于汽車動力電池,可年產 4 萬噸高鎳三元前驅體、20 噸高純氧化鈧。
電解液:2021 年 2 月 8 日,比亞迪以 2970 萬元受讓華盛鋰電股份 162.36 萬股,持股比 例為 1.98%。華盛鋰電的主要產品包括 VC(碳酸亞乙烯酯)、FEC(氟代碳酸乙 烯酯)、BOB(雙草酸硼酸鋰)和特殊有機硅,均為電解液添加劑,即將進行 IPO。
鋰電鋁箔:2021 年 4 月 26 日,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華北鋁業等共同投資成立華 北鋁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 11.4 億元人民幣,其中華北鋁業持股 59%,合肥國軒持股 10%,億緯鋰能持股 10%,比亞迪持股 2.97%。該公司專注 新材料技術研發、咨詢,高性能動力電池鋁箔、新能源動力電池外殼用鋁合金帶材生產、銷售等。
鋰電銅箔:2022 年 2 月 23 日,比亞迪投資江西銅博科技有限公司,持股 3.5%。江西銅博 2020 年率先開發出 4.5μm 鋰電銅箔,達到國內行業領先水平,現已量產。
2.1.2 自供半導體 即將拆分上市 比亞迪半導體前身為比亞迪微電子,成立于 2004 年,由比亞迪股份和 BFE Ventures 合資成立。2020 年比亞迪微電子重組完成,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2022 年 4 月, 深交所恢復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審核。預計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 后或可達 300 億元市值,目前比亞迪股份持有比亞迪半導體 72.3%的股份。2021 年比亞迪半導體業務收入 31.66 億元,同比增長 119.7%,凈利潤 3.95 億元, 同比增長 573.7%,發展勢頭良好。
半導體產品主要供應給比亞迪集團,占比 63.37%,并已進入東風嵐圖、小鵬汽車、 小康汽車、長安汽車、宇通汽車和福田汽車等品牌廠商的供應體系。
比亞迪半導體業務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同步推動工業、家電、新能源、消費電 子等領域的半導體業務發展。在汽車領域,依托公司在車規級半導體研發應用的深厚積累,公司已量產 IGBT、 SiC 器件、IPM、MCU、CMOS 圖像傳感器、電磁傳感器、 LED 光源及顯示等 產品,應用于汽車的電機驅動控制系統、整車熱管理系統、車身控制系統、電池 管理系統、車載影像系統、照明系統等重要領域。
在工業、家電、新能源和消費電子領域,公司已成功量產 IGBT、IPM、MCU、 CMOS 圖像傳感器、嵌入式指紋傳感器、電磁傳感器、電源 IC、LED 照明及顯 示等產品,掌握先進的設計技術,產品持續創新升級。 車規級半導體是汽車電子的核心,車規級半導體國產化率較低。公司致力于共同構 建我國車規級半導體產業的創新生態,助力實現我國車規級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安全 可控和全面快速發展。經營模式上,公司功率半導體業務主要采用 IDM 經營模式, 將功率半導體的設計環節、制造環節和封裝環節更緊密的結合,形成了技術閉環, 有效提升了產品安全性與可靠性;公司智能控制 IC 和智能傳感器業務目前主要采 用 Fabless 經營模式,專注于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環節。
功率半導體業務:公司已形成包含芯片設計、晶圓制造、模塊封裝與測試、系統級 應用測試的完整產業鏈,是國內領先的功率半導體 IDM 企業,2021 年功率半導體 的銷售量為 324.73 萬個。公司功率半導體產品按襯底材料可分為硅基和碳化硅基兩大類,其中硅基功率半 導體主要包括 IGBT 芯片、FRD 芯片、IGBT 單管、IGBT 模塊和 IPM 模塊,碳 化硅基功率半導體主要包括 SiC 單管和 SiC 模塊。
產品除供應比亞迪集團外,已進入小康汽車、宇通汽車、福田汽車、瑞凌股份、 北京時代、英威騰、藍海華騰、匯川技術等廠商的供應體系。公司生產的車規級 IGBT 單管主要應用于汽車的熱管理系統和電機驅動控制系統, 工業級 IGBT 單管及模塊主要應用于變頻器和焊接領域的逆變電機,IPM 模塊主 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空調控制器、變頻家電、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等各類變頻控 制領域,公司的 SiC 單管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系統和 DC-DC 領域,SiC 模塊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控制器。
智能控制 IC 業務:產品包括 MCU 芯片、 電源 IC 和 BMS AFE 芯片,已進入比亞 迪集團、美的、格力、格蘭仕、科沃斯、九陽、蘇泊爾等廠商的供應體系并實現批 量供貨。MCU 芯片是汽車電子系統內部運算和處理的核心,基于高品質的管控能力,公司 工業級 MCU 芯片和車規級 MCU 芯片均已量產出貨且銷量實現了快速增長。車 規級 MCU 芯片涵蓋車身控制、動力控制、汽車安全及 BMS 控制系統等。8 位 MCU芯片自2018年開始量產,主要應用于車燈、車內按鍵等汽車電子控制場景。 32 位 MCU 芯片應用于電動車窗、電動座椅、雨刮、車燈、儀表等汽車電子控制 場景。工業級 8 位 MCU 芯片可用于家電、門鎖等下游領域。32 位 MCU 芯片適 用于家電、工業控制和消費電子等下游領域。
公司電池保護 IC 是國內領先的高端鋰離子電池保護芯片,目前已進入眾多一線 手機品牌廠商的供應體系,多節保護 IC 在電動工具、儲能、電動自行車市場應用 廣泛。AC-DC IC 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筆記本電腦、網通設備 以及智能家居等領域。BMS(電池管理系統) 是連接新能源汽車電池組、整車系統和電機的重要紐帶, 其中 BMS AFE(模擬前端)芯片主要起到電池電壓、電流、溫度檢測功能,在保 障動力電池安全和提高電池壽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能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車的 運行成本。公司 BMS AFE 芯片可支持 16 節電池電壓的通道檢測,采用集中式 BMS 菊花鏈通信技術,具備較高的采樣精度和速率,并能確保電池均衡的可靠以 及通信安全,滿足 AEC-Q100 Grade 1 品質標準。
智能傳感器業務:產品主要包括 CMOS 圖像傳感器、嵌入式指紋傳感器、電磁傳 感器,已進入比亞迪集團、三星、TCL、傳音控股等知名品牌廠商的供應鏈體系并 實現批量供貨。消費級 CMOS 圖像傳感器可滿足手機、平板、智能穿戴設備、無人機等不同應用 領域、不同產品定位的需求。工業級 CMOS 圖像傳感器主要應用于安防監控攝 像機、網絡攝像機、工業掃描器等。車規級 CMOS 圖像傳感器主要包括 PAL/NTSC 模擬輸出圖像傳感器和高清 HD960P CMOS 圖像傳感器。
嵌入式指紋傳感器主要面向智能門鎖市場。公司可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指紋識別 整體芯片解決方案,覆蓋指紋傳感器芯片、算法 DSP 芯片和主控 MCU 芯片。電磁傳感器產品線較為豐富,主要應用于汽車、變頻器、 UPS、電焊機、光伏風 能逆變系統、智能電網、 5G 電源等。車規級多合一電流傳感器可根據下游電機 驅動控制器廠商的專業化需求進行定制化研發和生產。(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光電半導體業務:公司基于在 LED 領域的技術積累,全力拓展 LED 光源及顯示在 汽車及工業上的應用,是國內少數能量產前裝車規級 LED 光源的半導體廠商。 LED 光源產品主要滿足車規級 LED 光源的應用需求,廣泛應用于遠近光燈、晝 行燈、轉向燈等汽車照明系統。LED 應用方面包括 LED 智慧路燈、LED 智能照明、商用 LED 顯示屏、Touchkey 面板、LED 車載顯示屏等產品。智慧路燈同時搭載攝像頭、顯示屏、充電樁和 LED 照明,P2.0 車載顯示屏整合了攝像頭、5G 通訊、GPS 定位、PM 2.5、溫濕度檢 測等功能。
制造及服務業務:主要為客戶提供功率器件和集成電路的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和 LED 照明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公司擁有 6 英寸晶圓制造生產線,可提供肖特基二極 管、靜電保護 IC、CMOS 和光電二極管晶圓制造服務。公司擁有封裝測試產線, 主要提供電源 IC 等集成電路的封裝測試服務,聚焦于 QFN/DFN 形式的封裝測試。
2.2 中游:弗迪公司從內供轉向市場化
2020 年 3 月,比亞迪宣布成立弗迪公司,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對 外銷售。弗迪公司共有 5 家,分別是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弗迪視覺有限公司、弗迪 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動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獨立的弗迪系公司將擁有 更多的自主權,更有助于加快全球電動化的普及。
2.2.1 弗迪電池:產能加速擴張 弗迪電池前身是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該公司在電池領域具備 100%自主研發、 設計和生產能力,憑借 20 多年的不斷創新,產品覆蓋消費類 3C 電池、動力電池 及儲能電池、梯次利用等領域。其中動力電池領域,按照使用場景的不同,提供 12v 電池、48V 輕混電池(MHEV)、 混動電池(HEV)、 插混電池(PHEV)。不同的 產品對應的循環充電次數以及能量密度都各有不同。在新材料、新技術研究領域, 已完成眾多項科研成果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領域涉及 IT、汽車、新能源、輕軌交 通等。 2021 年公司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為 37.92GWh,同比增長 201%,動力電池裝機量 25.06GWh,同比增長 145.6%。2022 年前 4 月動力電池 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累計裝機總量為 20.98GWh,同比增長 182.4%,動力電池裝 機量 14.68GWh,同比增長 247.9%。
公司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份額穩步提升,從 2021 年的 16.2%上升到目前的 22.75%。公司 2021 年對外銷售電池收入 164.7 億元,同比增長 36.27%,對內銷售電池收入 229.4 億元,同比增長 121%。由于產能的急速擴張,公司毛利率處于行業中下游 水平。
在禁售燃油車、全面電動化戰略下,比亞迪在動力電池產能方面的布局進一步加速。 自 2021 年以來,比亞迪相繼擴充了山東濟南、安徽無為、江蘇鹽城、湖北武漢、 浙江紹興、浙江寧波、安徽滁州、江西撫州等 8 個生產基地,合計新增產能 205GWh。 進入 2022 年,比亞迪動力電池產能擴張的腳步依舊快速,相繼落戶湖北襄陽、吉 林長春、浙江臺州和廣西南寧。2021 年,規劃產能 135GWh,可利用產能 80GWh。 2022 年,規劃產能 285GWh,可利用產能超 200GWh。2023 年,規劃產能超 500GWh,可利用產能超 350GWh。
產能擴張也加速了弗迪電池外供的步伐。早在 2019 年,豐田汽車就宣布將比亞迪 列入動力電池供應體系,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合作。雙方將聯合開發純電 動汽車,產品包括轎車與低底盤 SUV,計劃于 2025 年前在中國市場投放,雙方將 為上述產品共同開發所需的動力電池。2022 年 1 月 15 日,一汽與比亞迪合資成立 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弗迪持股 51%,一汽持股 49%,雙方將在動力電池 及電池系統領域開展合作,而紅旗將成為第一批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越來越多的品牌車企選擇跟弗迪電池合作,以提升自身車型的競爭力。
2.2.2 弗迪動力:覆蓋多動力平臺 弗迪動力原為比亞迪第十四事業部及第十七事業部,自 2003 年起致力于汽車動力 總成及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擁有電機、電控、電源、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等核 心技術,年產值超過 200 億元,生產基地位于深圳坪山、深圳坑梓、惠州、長沙、 西安、太原等地。目前業務覆蓋乘用車、商用車、軌道交通、充電及配套加工五大領域。目前弗迪動力在乘用車領域有純電和混動兩套解決方案,包括多個動力平臺。
2.2.3 弗迪科技:電子和底盤領域智造轉型 弗迪科技 2003 年成立,原為比亞迪第十五事業部及第十六事業部,有 19 年汽車電 子和底盤研發、生產、銷售經驗,突破和掌握了大量的汽車電子及底盤技術,擁有 十大產品線,涵蓋乘用車、商用車、軌道交通三大領域,為比亞迪量產車型供應產 品總成多達 170 余種,累計供貨配套超 800 萬車副,年產能超 300 萬車副。2021年公司銷售額 150 億元,其中外供超過 10 億元,2022 年銷售額有望突破 280 億 元,正在從制造向“智造”跨越。
公司目前有深圳和西安兩大研發基地,底盤和電子兩大研究院,深圳、西安和長沙 三大實驗基地。制造基地遍布全國主機廠密集地區、就近輻射,共設立十大工廠, 分別是空調工廠、線束工廠、多媒體工廠、氣囊工廠、電器工廠、制動器工廠、減 振器工廠、天窗工廠、車架工廠、結構零件工廠。
2.2.4 弗迪視覺&弗迪模具:專注車燈和模具 弗迪視覺專注于車用照明及信號系統相關產品,現已擁有光源、控制及驅動模塊、 精密制造、噴涂、鍍膜、組裝測試全產業鏈,從早期的氙氣燈,到現在專注于新一 代半導體車用照明產品 LED 的研發與制造,產品包括前大燈、組合尾燈、后視鏡轉 向燈、內飾照明等。已開發 50 余款車型共計 600 余款車燈及后視鏡,被譽為“中 國燈廠”。
弗迪模具前身是比亞迪汽車模具中心,已有近 20 年模具研發、制造的歷史與技術 經驗,擁有一支強大的工程師團隊,世界一流的數控加工設備及專業的汽車自車身 及零部件焊接生產線,連續多年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制造基地分布于深圳、 北京、日本。公司專業生產和銷售各類沖壓模具、塑膠模具、單件及總成類檢具、 支具、夾具、焊接生產線、焊接工作站、非標機械產品、機械零部件以及相關的設 計、開發、制造、生產、調試、維修及技術咨詢服務,可為客戶提供汽車鈑金、內 外飾工裝模具、焊接生產線、夾具開發、零部件生產等全流程服務。
2.3 下游:多產品齊頭并進
2.3.1 汽車業務:聚焦新能源汽車市場 在乘用車市場,比亞迪專注于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領域,為全球第一家停產燃油 車的車企。自 2008 年推出全球首款插電式雙模電動車以來,比亞迪陸續推出 e6、秦、唐、宋、元、漢等多款新能源車型,并獲得市場的極大認可。2014 年 4 月,比 亞迪在北京首次發布 542 高性能車型系列(“5”代表百公里加速 5 秒以內;“4”代 表全時電四驅;“2”代表百公里油耗小于 2 升),從超強加速、全時電四驅、超低 油耗三方面重新定義高性能汽車標準,助力中國汽車工業真正實現“換道超車”。
2020 年 3 月,比亞迪推出全球首創的刀片電池,把電動車安全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徹底解決市場的安全痛點。搭載刀片電池的首款車型“漢”,實現中國品牌首次成功 立足于豪華轎車市場,品牌逐漸邁向中高端。伴隨一系列新車上市,比亞迪先后推 出了高性能碳化硅電控模塊、DM-i/DM-p 混動技術,高智能的 Dilink4.0 和 Dipilot 技術,驍云-插混專用 1.5L/1.5Ti 高效發動機技術,新一代 e 平臺 3.0。2021 年 5 月,比亞迪第 1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成為行業首個進入新能源車“百萬輛俱樂 部”的中國品牌。8 月正式發布海洋車系,專注于純電動汽車的推廣和普及,具有 更年輕的產品定位,首款車型比亞迪海豚已上市。2022 年 5 月,旗下騰勢汽車首 款高端 MPV 騰勢 D9 開啟預售,在高端化之路上更進一步。
在商用車市場,2010 年,比亞迪發布“城市公交電動化”解決方案,后來“公交電 動化”上升為中國國家戰略,并形成全球共識。目前比亞迪商用車產品已大規模應 用于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南京、杭州、大連、武漢、西安、長沙等國內眾多 城市,足跡遍布歐、美、日、韓在內的全球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300 個城市, 實現全球六大洲布局。未來,海外市場將成為公司商用車業務重要的增長極。截至 2021 年,比亞迪已累計向全球合作伙伴交付純電動客車、卡車及專用車超過 8 萬 輛。
經過十年的發展,比亞迪在原客車研究院和卡車研究院的基礎上,組建商用車研究 院,現有研發試制人員 2000 余人,致力于純電動客車、卡車的整車及底盤研發, 集設計、試制、試驗于一體,擁有豐富的整車研發經驗,提供城市公交、道路客運、 城市物流、環衛、建筑物流、機場等多個電動化解決方案,涵蓋全系純電動客車和 卡車車型。
目前,比亞迪旗下商用車業務已經形成了包含城市公交、座位客車、機場擺渡車、 城市物流、專用車和二類底盤在內的六大產品矩陣,其中在重點布局的城市公交領 域,比亞迪擁有從 6 米到 12 米不等的多款中大型客車車型,基本上可以滿足目前 市場上所有的客車需求。從產品類型來看,公司在商用車領域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
2.3.2 軌道交通:城市交通新探索 比亞迪發揮集成創新優勢,將電動汽車產業鏈延伸到軌道交通領域,歷時 5 年研發 了中運量跨座式單軌“云軌”,歷時 7 年研發了小運量軌道交通“云巴”。“云軌” 和“云巴”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掌握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為全球城市治理交通 擁堵貢獻力量。“云軌”和“云巴”均搭載無人駕駛系統、多功能深度集成的綜合調 度系統、人臉識別等高科技配置,具有高安全、高智能、高適應、高顏值、建設成 本低、建造周期短等優勢,能為乘客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體驗,助力城市交 通新升級。
2016 年 10 月,比亞迪發布“云軌”,正式宣告進軍軌道交通領域。2017 年 8 月,全球首條跨座式單軌“云軌”線路在銀川投入運行,“云軌”海外第一單落戶菲律賓。 2021 年 4 月,巴西巴伊亞“云軌”車輛在深圳下線,為全球首條跨?!霸栖墶避?輛,比亞迪也成為中國首家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出海的民營企業。 2021 年 4 月,全球首條無人駕駛“云巴”示范線在重慶璧山開通,比亞迪百億元 科研成果產業化率先落地,開啟商業化應用新時代,在項目審批、建設、驗收和運 營等方面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2.3.3 儲能:開啟下一個十年 新型儲能正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2021 年 4 月 21 日, 首次明確到 2025 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轉變,裝機規模達 30GW 以上。到 2030 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 2022》數據顯示,2021 年 全球新型儲能新增規模 10.2GW,同比增長 117%,累計裝機規模達到 25.4GW, 同比增長 67.7%。2021 年我國新型儲能新增規模首次突破 2GW,達到 2.4GW, 同比增長 54%,累計裝機規模達到 5.7GW,同比增長 75%。保守預計,2026 年我 國新型儲能累計規模將達到 48.5GW,2022-2026 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 53.3%。
比亞迪是全球領先的太陽能和儲能解決方案提供商,2008 年開始開發和推廣綠色 電池儲能技術,到 2013 年,比亞迪完成了儲能核心技術研發,通過國家電網張北 風光儲電站、南方電網寶清電站、中廣核核島應急儲能電站等示范項目,證明了電 池儲能技術的安全可行性,具備 100%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產太陽能電池及儲能電 池等產品的能力,可提供從發電-儲電-用電-電池回收的一整套新能源解決方案。比 亞迪也是全球首個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能源特別獎”的新能源企業。業務范圍涉 及全球 50 多個國家、300 多個城市,到目前全球總銷量超過 4GWh,創造 13 年 0 安全事故佳績。
一套完整的電化學儲能系統一般由電池模組、儲能變流器(PCS)、電池管理系統 (BMS)以及能量管理系統(EMS)組成,其中電池模組的成本占比在 50%-60%。 2021 年,比亞迪位居我國儲能技術提供商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第三,僅次于寧德 時代和鵬輝能源;我國儲能 PCS 提供商全球儲能 PCS 出貨量第三,僅次于陽光電 源和科華數能;我國儲能系統集成商海外儲能系統出貨量第二,僅次于陽光電源。
2020 年,比亞迪推出儲能產品平臺 BYD Cube T28,占地僅 16.66 平方米儲能容 量 2.8MWh,相比行業內 40 尺標準集裝箱產品將單位面積能量密度提高了 90%, 率先支持 1300V 直流電壓。2022 年將推出搭載刀片電池技術的 Cube K36 新型儲 能產品,其面積能量密度超過標準集裝箱產品 145%,占地面積卻減小 50%,等效 40 尺集裝箱面積的電池容量可以超過 6MWh,基建費、全周期成本都將大幅降低, 迎來 GWh 儲能時代。
2.3.4 電子:北美大客戶業務放量 比亞迪電子前身是比亞迪股份于 2002 年開始運營的手機零部件及模組部門,于 2007 年在香港分拆上市,比亞迪股份持有比亞迪電子 65.76%的股份。
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手機及其他智能終端的領導者,為全球著名客戶提供新材料 開發、產品設計與研發、零組件,及整機制造、供應鏈管理、物流及售后等一站式 服務。公司業務多元化,涵蓋多個領域,包括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計算器、物聯 網、智能家居、游戲硬件、機器人、無人機、通信設備、電子霧化、汽車智能系統、 醫療健康設備等。 2021 年,公司堅持大客戶深耕戰略,圍繞核心客戶需求持續推進全球產業化布局, 進一步加強產品、客戶、市場的多元化,全年營業收入890.57億元,同比增長21.79%。 而由于疫情和行業芯片短缺,客戶需求不及預期,造成產能利用率偏低,盈利能力 承壓,凈利潤 23.1 億元,同比下降 57.55%。收入結構變化,組裝業務占比增加, 醫療健康業務收入下降,導致毛利率和凈利率有所下滑。
比亞迪電子持續推進全球化布局,海外收入占比逐漸增高。目前在國內擁有基地 14 個,包括深圳、惠州、汕頭、韶關、汕尾、上海、北京、西安、安陽、中國臺灣、長沙、 中山等,擁有海外分公司和辦事處 10 個,分別位于美國、荷蘭、德國、匈牙利、越 南、馬來西亞、印度、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通過全球化的戰略布局以及多元化的產 品,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分業務看,北美大客戶出貨放量,隨著新機型的導入量產,保證手機組裝和結構件 業務穩步上漲。公司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車聯網和控制器等產品線積極布局, 未來汽車智能系統產品將成為公司業務主要增長極。電子霧化業務持續研發,海外 市場向上彈性巨大。
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板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日趨成熟,5G 手機成主要拉動 力量。根據 IDC 統計,2021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 5.7%至 13.5 億部。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手機出貨量 3.51 億部,同比增長 13.9%,5G 手機占比 75.9%。疫情下遠程辦公推動筆記本電腦銷量保持增長,IDC 資料顯示, 2021 年全球 PC 出貨量 3.49 億部,同比增長 14.8%,平板電腦出貨量 1.69 億 部,同比增長 3.2%。公司安卓大客戶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帶動整機組裝出貨量增 長,受高端機型銷量減少影響,安卓零部件收入減少。公司北美大客戶合作持續 提升。2021 年整體業務收入增長 47.03%,其中零部件收入下降 10.88%,組裝 收入增長 79.69%。
新型智能產品板塊:IDC 預計 2021 年我國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增長 14.6%至 2.3 億臺。艾媒咨詢預測,2021 年全球電子霧化市場規模 358.5 億美元,我國電子霧 化設備市場增長 170%至 1160 億元。2021 年公司智能家居、游戲硬件、無人機、 機器人等業務持續擴大,完成電子霧化產品專利布局和產能建設。全年該板塊收 入 124.45 億元,同比增長 31.33%。
汽車智能系統板塊:受益于智能網聯汽車蓬勃發展,通過深度綁定比亞迪汽車業 務,公司多媒體中控系統和通訊模組等智能系統產品持續增長態勢,2021 年收入 37.7 億元,增長 107.47%。 醫療健康板塊:公司跨界生產口罩等防疫物資,助力抗擊疫情。2021 年,隨著疫 情好轉,收入下降 91%至 12.1 億元。
3.1 技術為王 創新為本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跑者之一,比亞迪擁有龐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和強大的 科技創新能力,有別于國內主要汽車生產企業普遍采用合資、技術引進、品牌引入 等經營模式,比亞迪自主研發設計整車及核心零部件,已相繼開發出一系列全球領 先的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車核心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雙模技術和雙向逆變技術, 實現汽車在動力性能、安全保護和能源消費等方面的多重跨越,建立起新能源汽車 領域的全球領先優勢,為全球汽車產業開拓出嶄新的發展路徑。
截至 2021 年底,比亞迪技術人員超過 4.4 萬人,占總員工人數比例逐漸提高,設 有 11 個研究院。 弗迪電池研究院:主要從事 3C 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的研發應用,掌 握了電池原材料、電芯、模組、管理系統、智能制造及生產回收等全產業鏈核心 技術,提供全領域電池解決方案。
電力科學研究院:主要負責電池儲能及其應用、電力信息與通信等技術的研究和 產品設計開發,以及電力工程設計、運行監測技術研究,推進清潔能源在全球廣 泛運用。半導體研究院:專業從事芯片設計及制造,提供高效、智能和集成的新型半導體 產品及領先的車規級半導體整體解決方案,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汽車、能源、工業 及消費電子等領域。
汽車工程研究院:主要進行汽車整車設計、工程開發及驗證,具有成熟的技術創 新體系和完整的性能開發能力,推出數十款車型,形成多動力、全尺寸、多功能 的車型布局。 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主要開展乘用車領域前沿新技術的規劃和預研, 以及 DM 雙模技術、DiLink 智能網聯系統的開發應用,持續引領汽車電動化、智 能化發展。弗迪動力研究院:主要從事新能源及燃油車動力總成研發,掌握電機、電控、電 源、發動機、變速器、車橋等動力產品核心技術,提供純電動力、混合動力、傳 統動力等各動力系統解決方案。
弗迪科技研究院:專注于汽車電子及底盤產品的研發設計,在平臺化、系統化、 智能化、電動化、集成化和一站式服務的基礎上,致力于為駕駛提供整體解決方 案。商用車研究院:主要從事純電動客車、卡車整車及底盤的設計與研發,打造以 “26111”為核心的純電動商用車技術平臺,開發更安全、更經濟、更智能的純電 動客車及卡車。
輕軌交通研究院:致力于城市立體智能軌道交通系統研發、設計、驗證等,掌握 車輛、橋梁、道岔、全自動運行和智能運維等核心技術,推出具有 100% 自主知 識產權的云軌、云巴系統。中央研究院:主要承擔新型材料的研發及其應用,在高分子材料、半導體材料、 金屬材料、復合材料、NVH 材料、特種化學品及先進表面處理等多個領域實現科 研成果產業化。電子科技研究院:致力于為全球頂級智能產品客戶提供包含新材料研發、創新工 藝、產品設計、模具開發、智能制造、系統開發、設備開發、供應鏈開發等在內 的一站式技術解決方案。(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公司研發投入穩步提升,2021 年的研發投入總額首次突破 100 億元,達到 106.3 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 4.92%,且研發投入資本化率較低。
3.2 刀片電池:重新定義電池安全
2020 年 3 月 29 日,比亞迪正式推出具備 100%自主研發和設計能力的“刀片電 池”,憑借其擁有其他動力電池無法企及的安全性,并且兼具長壽命和長續航,重新 定義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標準, 引領了全球動力電池安全新高度。比亞迪“刀片電池” 采取高安全磷酸鐵鋰技術,體積比能量密度提升 50%,通過了行業最苛刻的針刺試 驗,是全球首創的高集成效率、高安全防護動力電池技術,搭載刀片電池的電動車 續航里程可達到 600 公里以上。
刀片電池通過一系列的結構創新,實現了電池的超級強度的同時,電池包的安全性 能大幅提升。長 96 厘米、寬 9 厘米、高 1.35 厘米的單體電池,通過陣列的方式排 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樣插入到電池包里面,電芯由立放變為側放,在成組時 跳過“模組”,減少了冗余零部件后,形成類似蜂窩鋁板的結構,最終達成在同樣的 空間內裝入更多電芯的設計目標,空間利用率高達 60%,而傳統電池的空間利用率 只有 40%。由于去掉了“模組”這一層中間結構,使得電池系統的復雜度大幅下降, 由此也帶來了更高的產品穩定性和更低的故障率。
電動車的最大痛點就是電池爆燃。伴隨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 保有量將大幅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風險也將相應上升,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至關 重要。刀片電池通過了電池安全測試領域的“珠穆朗瑪峰”——針刺測試,將“電 池自燃”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里徹底抹掉。針刺測試模擬了電池的內短路,觸發了 熱失控。熱失控是動力電池爆燃的根本原因。刀片電池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可以安 全通過針刺測試的動力電池。
刀片電池的每一塊刀片其實是一種“微模組”,類似于未封裝的電芯,稱為極芯組, 在刀片內部使用隔離膜袋裝起來,并封裝到刀片的內部。單個刀片不僅是整個電池 包結構的一部分,而且還為內部電芯提供結構支撐。同時做針刺實驗的時候扎破的 極片數量少,涉及短路的范圍小,發熱偏少,有利于對熱失控的有效控制。而且刀 片長條型的結構設計使得相對散熱面積較大,內部回路長,電池局部升溫的問題得 到緩解。
綜合來看,比亞迪刀片電池具備以下 7 大特點:超級安全(材料安全,電池安全); 超級成本(電池系統成本下降 30%)、超級強度(最大可承受力 445 kN)、超級功 率(33 分鐘充 70%)、超級低溫(-35℃條件下能正常使用)、超級壽命(循環壽命 折算里程數遠大于整車使用年限要求)、超級續航(600 km)。比亞迪預計 2022 年 推出第二代刀片電池,能量密度達到 180Wh/kg,比第一代提升 40 Wh/kg。未來 比亞迪全系車型都將搭載刀片電池。
刀片電池與寧德時代 CTP 技術類似,均是將電池包集成由電芯(Cell)-模組(Module)-電池包(Pack)三級改為電芯(Cell)-電池包(Pack)兩級結構。刀片電池偏向 電芯工藝創新,有利于比亞迪“電芯”產品外供其他整車企業。寧德時代 CTP 技 術側重于電池系統創新,有利于寧德時代直接參與整車廠的電池包設計分工,強化 在產業鏈中的話
3.3 動力總成:明星產品業內領先
“三合一”電機 乘用車電驅動總成領域,“三合一”電機是繼電池、電控之后又一個市場爭奪核心。 弗迪動力是國內最早開始做三合一電驅動系統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強大的研發團隊 歷經逾十載的努力,從分體式到三合一集成,系統不斷迭代升級,朝著正向集成化、 高速化方向快速發展。150kW 電驅動三合一以科技創新滿足市場需求,形成遠超于 其他對手的超強優勢,截至 2021 年底,累計裝車量超過 70 萬輛。
弗迪動力 150kW 電驅動三合一功率可覆蓋 120-180kW 區間,同時配備兩套速比, 最大輪端扭矩可覆蓋 3000-3800Nm 的范圍,通用性更好,可同時適配新能源 A+/B 型轎車、緊湊型/中型 SUV,并已獲多家公司定點。系統 Z 向尺寸較市場產品更低, 結構緊湊,前后驅均可布置,將能更大限度地節省空間,增加可承載電池數量,增加續航里程,利于整車能耗降低。永磁同步驅動電機效率可達 97.3%,總成效率大 于 80%的面積占比大于 90%,電控最高效率可達 98%,減速器最高效率 97.8%。
“八合一”電機 弗迪動力投入資源開發新型集成式智能驅動系統——八合一。作為全球首款量產八 合一電動力總成,系統深度融合驅動電機、電機控制器、減速器、車載充電器、直 流變換器、配電箱、整車控制器、電池管理器八大部件,實現軟、硬件深度融合。
該系統實現外部高壓濾波器共用、外部接口濾波電路共用、高壓采樣共用等多部件 共用,系統 DC、OBC 深度集成、配電深度集成、變壓器和電感集成、VCU/BMC/MCU 芯片集成,可節省一路 H 橋和變壓器、節省大量高壓線束、磁模塊體積縮小 40%, 整體體積降低 16%,重量降低 10%,滿足前驅、后驅和四驅架構,助力整車布置。
各功率部件全面優化,使驅動系統工況效率超 89%,高效行駛全場景覆蓋,百公 里加速快至 2.9 秒,續航里程最大可突破 1000km,做到了業內的領先水平。采 用高效扁線電機設計,效率高達 97.5%。相比傳統圓線電機,裸銅槽滿率可提升 20-30%,有效降低繞組電阻進而降低銅損耗,輸出更高的功率和扭矩。自主研發 SiC 電控,比硅基半導體器件損耗減少 70%,擁有更高的最大結溫、更小的材料 熱阻系數。減速器采用低摩擦軸承、油封的設計與匹配。
選擇低阻抗高耐壓的 SiC 功率器件,泵升充電樁電壓、寬 SOC 大功率充電、實 現充電 5min,最大可續航 150km。 行業首創集成電機控制、電池控制、整車控制、充電控制等高安全高集成動力域 控制器,實現傳感器、ECU、線束拓撲和電子電氣分配系統整合,分散的硬件之 間可以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軟件可升級,硬件和傳感器可更換和功能 擴展。
驍云 1.5Ti 發動機 驍云全新 1.5Ti 高功率發動機首次實現了在動力、油耗、排放、NVH、價格及可靠 性上的完美平衡。該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 136kW,最大扭矩為 288Nm,相對于上 一代產品動力性能提升 20%。采用高滾流進氣系統、雙流道渦輪增壓器、350bar 精 確燃油噴射、多項降摩擦技術、全鋁輕量化發動機技術、兩級可變排量機油泵、電 子調溫器、集成排氣歧管氣缸蓋等先進技術,低速扭矩性能提升了 36.7%,低速響 應性提升 40%,整機熱效率達到行業領先的 38%,配合傳動效率達 95%的全新 7 速濕式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實現了百公里油耗降低 15%。
驍云 1.5L 發動機 作為比亞迪 DM-i 超級混動技術的核心部件之一,驍云-插混專用 1.5L 高效發動機 以實現超低油耗為開發目標,熱效率高達 43%,是全球熱效率最高的量產汽油發動 機。這款發動機兼具節油和出色的 NVH 性能,整機輕量化減重 10 公斤,不充電油 耗控制在 4L/100km 以內,同時排放滿足國 6b 法規,將在 DM-i 超級混動技術中扮 演重要作用。
通過“阿特金森循環+高滾流進氣道+增大行程/缸徑比+分體冷卻 EGR 技術+高能點 火”的先進燃燒系統,比亞迪成功將這款發動機的壓縮比提升到了行業領先水平的 15.5。同時通過升級進氣控制模型,精確控制阿特金森循環的深度(淺度阿特金森 高動力,深度阿特金森低油耗),滿足不同工況下的油耗和動力需求,在滿足發動機 可靠性的前提下,實現高效可控的先進燃燒。
3.4 DM 混動:二十年磨一劍
DM 技術即 Dual Mode 技術,是一種開創性的插電混合動力技術。經過近 20 年經 驗積累、技術不斷升級,比亞迪打造出了動力性能和經濟性能同樣出色的雙?;旌?動力技術平臺。
比亞迪于 2018 年推出全新 DM3.0 技術平臺,2020 年 6 月推出 DM-p & DM-i 雙平 臺戰略,DM-p 平臺側重動力性能的同時兼顧經濟性,DM-i 平臺搭載全新雙電機動 力系統架構,側重經濟性能的同時兼顧動力性。目前,比亞迪 DM 技術已成為全球 市場裝機量最大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
DM3.0 混動在第二代 DM 混動的基礎上加入了 P0 電機(BSG 電機),配備了更為 強勁的 P4 電機,通過對電機、電控等設備的整合,最終實現了高壓三合一和驅動 三合一,除三擎四驅(P0 電機+P3 電機+P4 電機)外,還推出了雙擎四驅(P0 電 機+P4 電機)和雙擎前驅(P0 電機+P3 電機)組合,豐富了產品線。
DM-p 混動系統繼承了 DM3.0 混動系統追求動力和極速的結構設計理念,以 NVH 和平順性作為升級的核心目標,對離合器和動力總成進行優化,將 6 速雙離合變速 器更新為 7 速雙離合變速器,調整發動機部件以降低噪聲。
DM-i 混動在 DM1.0 混動基礎上進行升華,它是以電為主的混動技術,以超安全大 容量電池和高性能大功率扁線電機為設計基礎,主要依靠大功率高效電機進行驅動, 汽油發動機的主要功能是在高效轉速區發電,適時直驅,改變了傳統混動技術主要 依賴發動機、以油為主的設計架構,饋電油耗低至 3.8L/百公里,純電續航里程可達 120 公里,可油可電綜合續航里程突破 1200 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比同級別燃油 車快 2-3 秒,在提供無限接近純電動車駕駛體驗的同時,更無續航焦慮和充電焦慮, 還同時提供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兩種補電方式。 DM-i 超級混動的核心部件包括雙電機的 EHS 超級電混系統,驍云-插混 1.5L/1.5Ti 專用高效發動機,DM-i 超級混動專用功率型刀片電池以及整車控制系統、發動機 控制系統、電機控制系統、電池管理系統。這些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完全由比亞迪 自主研發。
EHS 電混系統是 DM-i 超級混動的核心,它是 DM-i 超級混動實現“以電為主”動 力架構的關鍵部件。不同于傳統變速器只是作為傳動機構的作用,EHS 電混系統是 兼顧了驅動、傳動以及功率分流的高效集成。EHS 電混系統采用七合一高度集成化 設計(雙電機+雙電控+直驅離合器+單檔減速器+油冷系統),可以實現 EV/串聯/并 聯/直驅等多種驅動模式。
DM-i 混動系統將兩個能達到 16000 轉的高速電機并列放置,從而將整個混動專用 變速器的體積減小了約 30%,同時減輕了約 30%的重量。發動機直連發電機(P1 電機),通過離合器與減速齒輪相連,最后到達輸出軸,而驅動電機(P3 電機)直 接連通減速齒輪,最終同樣到達輸出軸,效率更高,更省油。
DM-p 混動在性能和能耗間找到平衡點,DM-i 混動已經成為插電混動行業的標桿。 目前已有 8 款車型搭載 DM-i&DM-p 混動系統。(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5 e 平臺 3.0:純電平臺化關鍵布局
2021 年 4 月,比亞迪正式公布基于 800V 電壓的 e 平臺 3.0 架構及配屬的八合一 電驅控系統和最新的一體化熱管理系統。新一代 e 平臺實現了從小型車到大型車的 全覆蓋,并將繼續對行業開放共享。e 平臺 3.0 具有智能、高效、安全、美學四大特點,解決新能源汽車在安全和低溫 續航方面等用戶體驗痛點,大幅提升智能駕駛體驗。
比亞迪 e 平臺從 e6 車型開始,e 平臺 1.0 實現了三電關鍵技術平臺化,e 平臺 2.0 提出“33111”的概念(驅動三合一+高壓三合一+1 塊強大的 PCB 板+1 塊智慧屏 幕——Dilink 智能網聯系統+1 塊高性能安全電池),實現了關鍵系統平臺化,通過 集成式的融合創新,為純電產品帶來明顯優勢。歷經 18 年的創新和迭代,e 平臺 3.0 實現了整車架構平臺化,充分發揮電動化智能化優勢,可實現整車重量的減輕, 整車布局的優化,能耗效率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同時大幅降低造車成本,縮短 造車周期,是全球范圍內技術領先、成熟、可靠、安全的純電動解決方案。
e 平臺 3.0 是比亞迪從上半場電動化轉向下半場智能化的最關鍵布局。同時 e 平臺 3.0 先進的域控制架構、軟硬件解耦的車用操作系統 BYD OS 等一系列平臺先進理 念技術未來可向行業開放共享,有望成為“下一代電動車搖籃”,為全球智能電動車 發展進程提速。目前基于 e 平臺 3.0 車型海豚和元 PLUS 已上市,海豹已預售,未 來將有更多該平臺車型陸續發布。
3.6 DiLink&DiPilot:智能化轉型的橋梁
汽車正在向“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共享化)轉型,智能網聯汽車是 汽車智能化和網絡化的成果,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 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路、后臺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最終 實現自動駕駛。在這一過程中,“軟件定義汽車”開始成為汽車生產新潮流,將軟硬 分離,由硬件升級主導轉向由軟件開發和迭代去推動硬件的更新和升級。 比亞迪一直引領汽車智能網聯的發展,2018 年正式發布全球首個開放式車載智能 網聯系統 DiLink,由 Di 平臺、DiUI、Di 云、Di 生態、Di 開放五大平臺組成。 Di 平臺:根據軟件應用場景和交互方式提前預判,進行 PAD 智能自動旋轉。DiUI:可定制 Widget 桌面,行業首創車機負一屏設計,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Di 云:通過手機 APP 實現遠程控制、車況監測、位置查看等功能。 ? Di 生態:全面支持 Android 生態,海量 APP 可供選擇。 Di 開放:為廣大開發者提供開放的智能車載平臺 DiPilot 是一款集智能、安全與個性化于一體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率先在漢車型 量產搭載,由 DiDAS 和 DiTrainer 組成。DiDAS 包含自動緊急制動輔助系統、前向碰撞預警系統、自適應巡航、單車道集 成式巡航、交通擁堵輔助、車道偏離預警系統、車道保持系統、盲區檢測、自動 泊車、全景影像、遙控駕駛等功能,相當于 L2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DiTrainer 將用戶獨特的駕駛習慣與駕駛場景結合起來,通過自學習和自進化能力 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結合實際駕駛場景,比如天氣情況、路況情況等,提醒 駕駛員是否使用或者如何使用 DiDAS 功能。 DiPilot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與 DiLink 智能網聯系統相融合,形成新的人車交互方 式,同時通過 OTA 升級,提升整車智能化水平。 另一方面,比亞迪也在加快智能化領域的合作。
2021 年 11 月,比亞迪與頂級汽車 音響品牌丹拿在智能座艙、聲學娛樂等多個方面達成合作。2021 年 12 月,比亞迪 與 Momenta 官宣成立智能駕駛合資公司“迪派智行”,進一步助推比亞迪在智能駕 駛領域的快速突破和量產。同月,比亞迪入股智能激光雷達系統科技企業速騰聚創。 2022 年 3 月,比亞迪宣布與英偉達在智能駕駛技術方面達成合作,從 2023 年上半 年起,比亞迪部分新能源汽車將搭載英偉達 DRIVE Hyperion 平臺。2022 年 4 月, 比亞迪與地平線達成定點合作,比亞迪將在 2023 年部分上市車型上搭載地平線高 性能、大算力自動駕駛芯片征程 5。
4.1 新能源汽車行業延續高增態勢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1 年我國汽車銷量 2627.5 萬輛,結束了自 2018 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同比小幅增長 3.8%。2022 年,在疫情反復、內需不足和供應鏈緊張的背景下,1-4 月汽車銷量為 769.1 萬輛,同比下降 12.1%。但新 能源汽車市場仍然呈現出高增長,2021 年銷量 352.1 萬輛,同比均增長約 1.6 倍, 滲透率達到13.4%。2022年1-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55.6萬輛,同比增長112.2%, 滲透率攀升至 20.2%,全年銷量有望達到 550 萬輛。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的新階段,呈現出市場規模和質 量雙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已經逐步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進程的重要引擎及創 新高地。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產品供給豐富多樣,市場份額顯著增加,供應鏈和產 業鏈亦進一步完善并形成優勢,重塑汽車工業發展新格局。
分車企看,比亞迪保持強勢表現,新能源乘用車占有率從 2021 年的 19.5%增長至 目前的 28.7%,已經做到一家獨大。奇瑞汽車憑借純電小車奇瑞小螞蟻和 QQ 冰淇 淋取得不錯的銷量。吉利汽車推出低端產品功夫牛 EX3 獲得熱銷,加上極氪 001 和 睿藍品牌,新能源板塊遍地開花。作為銷量前 15 車企中僅有的兩家下跌的車企, 長城受停產黑貓和白貓低端新能源車影響,銷量下滑 0.5%,上汽乘用車受上海疫 情影響最為嚴重,銷量下滑 19.5%。
行業大洗牌已經開始。造車新勢力之間因為產品線的日益重疊,彼此之間競爭加劇。 老牌車企如 BBA、豐田、本田,科技公司如小米、華為、百度也加入了混戰。特斯 拉將擴建上海臨港工廠,產能提升至 100 萬輛。傳統車企全面布局電動化,紛紛拿 出電動車產品。華為倚靠自身技術優勢,助力極狐、阿維塔、問界等智能汽車品牌 推出多款旗艦車型。百度配備 L4 級自動駕駛能力的首款集度汽車將于年內上市。 小米在亦莊的工廠也已經動工,并預計首款車型將在 2024 年量產。新能源汽車賽 道逐漸擁擠,且強手越來越多,以產品質量和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已經到來。
4.2 產能逐步釋放
近年來公司車型廣受市場認可,在手訂單飽滿,銷量節節攀升,公司積極進行產能 擴張以滿足快速爆發的市場。2021 年底,公司共有生產人員 21.7 萬人,占總人數 的 75.2%,同比增長 45.9%。目前,比亞迪已有深圳、西安、長沙三大整車基地投產,另有 7 個基地在建設中, 其中 6 個將在今年完成投產。
公司 2020 年產能為 60 萬輛。2021 年規劃產能 110 萬輛,實際可利用產能 90 萬 輛。2022 年規劃產能 320 萬輛,實際可利用產能 200 萬輛。2023 年規劃產能 420 萬輛,實際可利用產能 350 萬輛。根據現有的產能規劃,公司將提前 2 年達成 300 萬輛的產能規劃(原計劃在 2025 年實現 300 萬輛的銷售),并有望在 2025 年實現 500 萬輛的產能規劃。(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3 銷量迎來爆發期
比亞迪從 2003 年開始進入整車制造領域,2006 年之前銷量一直徘徊在 10 萬輛以 下,隨著 F3 的上市,2006 年銷量突破 10 萬輛,2008 年 F6 上市則將銷量繼續帶 到 40 萬輛以上。2009-2020 年,比亞迪銷量持續維持在 40-50 萬輛區間,但銷售 車型結構發生巨大改變,新能源汽車占比逐漸提升。2021 年,DM-i 混動、e 平臺3.0 技術共同發力,插電混動和純電動共同發展,高端旗艦產品漢銷量屢創新高, 整體銷量節節攀升。2021 年比亞迪銷量 74.5 萬輛,同比增長 72.8%,其中新能源 汽車銷量 60.4 萬輛,同比增長 218.3%。2022 年 1-4 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 39.2 萬輛,同比增長 387.9%。
2020 年 7 月,全新漢 EV 和漢 DM 上市,帶動新能源車銷量增速有負轉正,特別 是純電車型的銷量增速更加明顯。2021 年 1 月,DM-i 超級混動“三劍齊發”,助力 插電混動車型迎來爆發。2021 年 8 月,首款 e 平臺 3.0 車型海豚上市,純電車型 銷量更上一個臺階。
在我國商用車銷量大幅下滑的前提下,受益于海外市場的開拓,比亞迪商用車保持 平穩發展態勢,目前比亞迪全球第 70000 輛純電動客車已下線,掀起全球公交電動 化浪潮,在全球運營超過 1.5 萬輛純電動卡車,以零排放、無污染的新能源技術推 動全球綠色物流運輸體系建設。
4.4 產品矩陣全面進階
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產品矩陣持續進階,目前已形成王朝網、海 洋網、騰勢和高端品牌(星際/星空)四大系列。
王朝網定位傳統、商務、穩重,注重技術領先和極致性能體驗,主銷車型有秦、 唐、宋、元、漢五大系列,兼具 DM 混動和純電車型。海洋網由原來的 e 網升級而來,采用全新營銷網絡,瞄準更為年輕的群體,主打 個性與運動,具有更鮮明的新能源屬性,以及更年輕的產品定位,細分為網約車 e 系列、海洋生物系列和海洋軍艦系列三大板塊。海洋生物系列聚焦于純電產品, 將基于 e 平臺 3.0 打造一系列純電動車型,目前海洋生物系列的首款車型是海豚, 海鷗、海豹、海獅將陸續推出。海洋軍艦系列與比亞迪 DM-i 超級混動技術深度 捆綁,將有驅逐艦、護衛艦以及登陸艦等不同的產品。
騰勢重新騰飛,向下承接兼容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向上銜接尚未發布的高端品 牌。2021 年底比亞迪對騰勢的持股比例由 50% 提升至 90%,未來比亞迪將負 責騰勢品牌的戰略規劃,預計將推出五大系列多款產品,涵蓋 MPV、SUV、轎車 以及都市跑車等,定位豪華、精致,其中三款車型將于今年發布,涉及 MPV、中 大型 SUV 及中型 SUV,并提供插電和混動兩種版本,滿足新時代用戶的多元 化需求,為比亞迪補齊 30-50 萬中高端市場的布局。首款車型騰勢 D9 已預售, DM-i 超級混動版綜合續航可達 1040 公里,純電版最長續航可達 600 公里,預售 起價區間為 33.5-46 萬元,預計最早 8 月開始交付。
高端品牌(星際/星空)為比亞迪全資獨立運營,今年三季度發布,四季度首款車 型(硬派越野車)全球發布并于 2023 年上半年上市。高端品牌將應用比亞迪最 尖端的汽車技術,代表比亞迪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最強實力。根據目前的幾個產 品規劃,高端品牌的價格區間預計在 80 萬-150 萬元。
比亞迪的主流車型在純電/混動和轎車/SUV/MPV 兩個維度都有布局,基本覆蓋了 低端和中高端的所有價格帶,而騰勢和高端品牌將助力產品持續向上。
新車型的投放對銷量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2020 年 7 月漢 DM/EV 上市對銷量有一 輪拉升,2021 年 3 月 DMi 車型的上市對銷量有第二輪的爆發,而 2022 年上半年 e 平臺 3.0 車型(海豚、元 PLUS)和驅逐艦 05 的密集投放使銷量有了第三輪的飛 躍。未來隨著產能的釋放,現有車型銷量將穩步提升,而未來海洋系列和騰勢 D9 等車型的入市將開啟又一輪增長態勢。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拓展知識:
格蘭仕空調故障代碼P4
空調出現F8故障代碼,表示空調目前因為電流過大而降頻(變頻空調)。出現該故障的原因包括制冷劑過多、冷凝器散熱不良、系統管路堵塞、主控制電路板故障。1、可能是制冷劑過多、負載過大,運轉電流大。用壓力表檢測系統壓力,一般此機器使用R410A制冷劑,一般環境溫度較高時壓力在7兆帕。
2、可能是冷凝器散熱不良,導致運轉電流過大。清洗室外機交換器,觀察室外機散熱風機是否工作。
3、可能是系統管路堵塞,高壓過高,電流過大。檢查內外機鏈接管道是否有憋死現象,如果出現該現象需要更換管道。
4、可能是主控制電路板故障,需要檢查電路情況確認是否有地方短路或熔斷,需要更換對應元件。
格蘭仕空調故障代碼P4
F8故障是室內盤管溫度傳感來器故障。可能的原因是傳感器引線接插頭松。打開室內機下面的面板,將黑色電器盒蓋板打開,將引線的接插頭都再插緊一下。
空調管溫傳感器故障制冷現象:
1. 室內環溫傳感器阻值變大,引起空調頻繁啟動 故障現象。自
2.zd 室內管溫傳感器阻值變小,引起啟動不久整機保護 故障現象。
3. 室內環溫、管溫感溫性能改變,引起空坑工作失常 故障現象。
4. 室內管溫變值為0Ω,致使整機遙控開機無反應 故障現象。
詳情可電話咨詢。
格蘭仕空調故障代碼P4
F8故障是室內盤管溫度傳感來器故障。可能的原因是傳感器引線接插頭松。打開室內機下面的面板,將黑色電器盒蓋板打開,將引線的接插頭都再插緊一下。
空調管溫傳感器故障制冷現象:
1. 室內環溫傳感器阻值變大,引起空調頻繁啟動 故障現象。自
2.zd 室內管溫傳感器阻值變小,引起啟動不久整機保護 故障現象。
3. 室內環溫、管溫感溫性能改變,引起空坑工作失常 故障現象。
4. 室內管溫變值為0Ω,致使整機遙控開機無反應 故障現象。
詳情可電話咨詢。
- 提高生活質量的句子(改善生活質量的關鍵)02-15
- 日立故障代碼157-0(如何解決)05-03
- 空調電費(如何降低空調使用的電費成本)。07-25
- 容聲冰箱制冷不停機(該怎么辦?)12-01
-
AIWEIKE空調官方電話(如何獲取AIWEIKE空調官方客服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5
-
西屋康達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如何聯系西屋康達空調廠家的24小時服務熱線
2024-08-25
-
e3故障風壓開關(解決e3故障風壓開關問題:詳細步驟與技巧)
2024-08-25
-
ISOVEL空調售后維修(如何有效地進行ISOVEL空調的售后維修服務?)
2024-08-25
-
BRIGHT空調服務網點(如何找到并利用BRIGHT空調服務網點進行維修和保養?)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