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次試射洲際導彈,只提前通知俄羅斯,背后邏輯值得中國警惕
美國軍方宣布,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又一次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此次試射雖未搭載核彈頭,但為避免誤判,也通知了俄羅斯。在上個與中旬,美國也曾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如此短的時間內,美國已經兩次試射洲際導彈,令人困惑的是為何只提前通知俄羅斯,美軍在通報中卻沒有提及其他國家呢?仔細分析,背后的邏輯值得中國方面警惕。
(美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現場)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提出一個全面的核威懾分析框架,該框架由核威懾實力、使用實力的意志和決心,以及潛在進攻者的判定三者構成。當一國對另一國產生核威懾時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其一,需要有足夠的核彈頭作為物質基礎,這個物質基礎需要達到相互確保摧毀的門檻。用美國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的話來說,至少能給對方造成無法承受的損失,摧毀對方1/2的工業和1/3的人口。
其二,自核武器誕生以來,只有1945年美國對日本使用過一次,因核武器殺傷力過大,一旦投入使用,軍事從屬于政治目的的準則就會失效。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核武器已經變成了一項心理威懾工具,能否起到威懾作用主要看有無使用的意志和決心。
其三,除了意志和決心,最需要關注的是兩國的外交關系。舉例來講,美國可能會擔心韓國的北方鄰國擁有5枚核武器,卻不會擔心英國擁有50枚核武器,因為前者與美國是未建立外交關系的敵對國家,而英國卻是美國的盟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三者結合到一起,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核威懾。俄烏沖突持續至今,面對西方對烏克蘭源源不斷的軍事援助,俄羅斯已經發出數次核威懾信號,而美國收到了這些信號,并認為這些信號是有效的,所以在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時會提前通知俄方,以免發生核誤判。更別說美俄兩國還簽訂有《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在佩洛西竄訪臺灣之后,美國單方面令美中關系緊張。但在美國軍方此次的通報中,卻沒有提到中國。這背后的邏輯,難道是美國沒有將中國視為“同級別的核對手”?從核武器實力上來看,上個世紀60年代,時任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認為,美國需要用400枚核武器才能摧毀蘇聯。2019年中國的閱兵展示了16枚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從TNT當量上看,這16枚核導彈恐怕要強于麥克納馬拉說的400枚核武器。不過這不代表中國也像俄羅斯一樣擁有“相互確保摧毀”的能力,因為中國奉行的還是“以最低核威懾進行二次核反擊”的核戰略。
所以說,美國軍方的舉動,是在延續拜登政府的核軍控政策,即希望讓中國自己意識到如果不加入美國發起的核軍控談判,在與核大國之間的安全問題上就沒有溝通渠道,也就得不到可靠的保障。簡單說,就是美軍會提前向俄羅斯通報核導彈的發射計劃,但可能也只會限于俄羅斯一家。
(東風41洲際導彈)
但是,從使用核武器的決心和意志上來看,當年抗美援朝時中國都沒害怕美國的核武器威脅,國力日盛的今天就更不會怕了。解放軍在“環臺”軍演中試射的東風導彈,有效地展現出自己的決心和意志,它同樣可以傳導到對核武器的使用上,這點美國人應該是清楚的。
從中美外交關系上來看,盡管中美競爭日趨激烈,但美國人應該會認為兩國還沒到互相使用核武器威懾的程度。但是就算如此,在發射洲際導彈時不預先通報,還是有引起誤判的風險。只不過美國軍方背后的邏輯,還是存有對中國核武庫規模不重視的心思。
綜合來看,如果是美國在外交上認為中美還沒發展到相互使用核威懾的程度,那么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美國認為中國的核武器數量跟美國不在一個數量級,一旦爆發戰爭,中國的核反擊能力不足以與美國形成相互確保摧毀,這就值得警惕了。這意味著如果未來中美萬一爆發沖突,美國有向中國使用核武器的內在沖動。
通過此次俄烏沖突我們也看到,正是由于俄羅斯有龐大的核武庫作為壓艙石,美國既不敢直接出兵烏克蘭,也不敢將俄羅斯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就像曾經的美國總統林肯所說,對于美國而言,打不敗的對手才有可能成為朋友。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對于核反擊力量的發展絕不能忽視,對于美國拋出的核軍控談判“橄欖枝”,絕不能接。
下一篇:虎門發現4門鴉片戰爭時期大炮
- 日立故障代碼157-0(如何解決)05-03
- 空調電費(如何降低空調使用的電費成本)。07-25
- 容聲冰箱制冷不停機(該怎么辦?)12-01
- 提高生活質量的句子(改善生活質量的關鍵)02-15
-
AIWEIKE空調官方電話(如何獲取AIWEIKE空調官方客服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5
-
西屋康達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如何聯系西屋康達空調廠家的24小時服務熱線
2024-08-25
-
e3故障風壓開關(解決e3故障風壓開關問題:詳細步驟與技巧)
2024-08-25
-
ISOVEL空調售后維修(如何有效地進行ISOVEL空調的售后維修服務?)
2024-08-25
-
BRIGHT空調服務網點(如何找到并利用BRIGHT空調服務網點進行維修和保養?)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