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864b老式馬桶維修
前沿拓展:
· 這是第3302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3k+ ·
·梁云風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因為5月7日的一則招聘信息,萬科養豬從幕后轉向臺前。
先回答一下標題,當然是能做的。真正的問題是,萬科能不能做好?
養豬是門古老的生意,今天也是一個處于風口上的生意。萬科某種意義上說是在“押風口”。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行業去年的表現情況。
我一個小學同學,2016年從浙江回到江西老家開始養豬,養殖場不斷擴大,2019年出欄生豬600多頭,在行業內只能算小規模,他告訴我,像他們這些小規模豬場,去年只要沒有遭遇豬瘟的都賺了錢。
他說,行情好的時候,小豬場都習慣賣大豬,差不多300斤才出欄(像正邦、新希望這樣的大廠大約180斤就出欄),存欄時間大概在6個半月左右,去年的出欄價也一直看漲,平均18.5元/斤,屬于大年,他順勢又將場子擴大了點。因為這個風口,刨去成本,他們兩口子去年創造了兩百多萬的利潤。
“夫妻店”都悶聲發大財,規模化的大養豬企業更是利潤翻番,股價暴漲,賺得盆滿缽滿。
據開源證券4月30日發布的研報顯示,2019年和2020年Q1代表性養豬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43%和1012%。其中牧原股份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達1075%和864%,唐人神和天康生物2020年Q1利潤增幅領先,分別達3845%和1057%。另一養豬大戶新希望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50.42億元,同比增長195.78%。而房企頭部前三甲碧桂園、萬科、恒大2019年年報中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4.25%、11.89%、-53.78%,去年賣房不如養豬,所言非虛。
豬肉利潤暴漲的另一個利好在資本市場。去年起,養豬企業股價大漲,牧原股份2019年初的股價不到30塊,而今年最高站上了139塊的高點,股價漲了4倍多,總市值已經快追上萬科了;新希望也從2019年初的7塊左右漲到了如今的30多塊。其他如正邦科技、海大集團、天邦股份,都實現了股價2~4倍的增長。
而這種股價的暴漲,今天的房地產企業已經很難再現了。以三大龍頭房企為例,雖然利潤總額還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但2019年初至今,萬科的股價從22塊左右到今天的26塊左右(最高31塊多),港股的恒大從23塊(港幣)一路下跌到今天的14塊多(港幣),碧桂園則徘徊在10塊左右,雖說內地房股在香港資本市場一直被低估,但房地產上市企業市值已經告別了高增長期則是共識。
與恒大押寶新能源汽車、碧桂園押寶機器人類似,養豬,似乎是萬科持續發展的又一增長點。
跨界養豬,萬科并不是第一家。
其中萬達、恒大以扶貧方式切入跨界養豬;碧桂園2018年成立養豬事業部,進軍現代農業,與機器人一起被視作公司未來發展的“三駕馬車”。而如果從大農業來看,目前更是有綠城、中糧、華潤置地等房企開始將農業作為重要的業務板塊。
萬科養豬,既是傳統意義上的多元化探索,也是萬科一直強調的與主業協同。根據萬科的招聘信息,今年3月,萬科正式成立了食品事業部,主要有三大業務,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萬科董事會秘書朱旭回應外界為什么養豬時稱:“萬科的最終目標是成為美好生活的場景師,食品是美好生活最基本的場景之一。”言下之意,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是為了服務自身客戶,打造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
從與主業協同的角度來看,如果萬科食品事業部與物業在服務上相互促進,確實有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萬科物業在業內一直口碑較好,而物業又一直被認為是“離消費者最近的行業”,各家房企瞄準的是社區O2O業務,社區O2O是對傳統物業管理的一種補充,數以萬計的業主群體是這些房企最大的財富,假如未來萬科的物業都自營豬肉,那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物業本身,都是一個很好的消費場景。
更進一步說,還有四種可能,一是未來萬科“買樓送豬”,作為對主業的一種營銷手段,當然這頭豬不需要你買完樓之后立馬牽走,可以折成多少斤豬肉,未來你可以在一個時間段內從萬科物業自營的豬肉中有需要的時候隨時取走,這對業主的吸引應該是比較大的。
另一種可能,則野心更大。目前房企自營物業很多都已經上市,未來不排除萬科將物業公司單獨上市,而養豬與物業又有更多的交叉,不僅能夠為物業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更是O2O業務的具體落地。
第三種則更加簡單粗暴,那就是萬科并不是想靠養豬來賺錢,而是通過養豬拿地。以萬科的體量和名氣,地方政府都是非常愿意萬科將養豬這樣的實業落戶當地的,說不定又是一個很大的招商引資項目,而通過養豬來批地,萬科就醉翁之意不在“豬”,養豬只是撬動土地資源的一個關鍵點了。這種猜想之前在恒大巨資入局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曾有過,關鍵還是要看未來萬科的投入情況。
第四種,那就是萬科在養豬場慢慢做大后,將養豬做成了主業。這也并不是不可能,萬科擁有巨量的資金優勢,無論是自己培養還是通過收購其他成熟的養豬企業或者進行股權合作,愿意投入的話,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拋開宏大的企業愿景不說,具體從與主業協同的角度來說,養豬都是一門劃算的生意。
當然,養豬也絕不是一門如何輕松的生意。
我們先看業內跨界養豬的著名企業,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于網易創始人丁磊的互聯網養豬在網上引發持久的關注,網易養豬“蹲馬桶、住公寓、喝深層地下水、聽音樂”,給外界的感覺是“很互聯網”,但真實情況卻不得而知,從2009年入局十年來,網易方面并未公布其銷量及利潤情況,據網易未央官網介紹,其安吉和高安農業產業園年產共約17萬頭豬,屬于“小而美”,最近網易又在新昌開建第三個豬場,看來是要擴大規模了。
一位生豬養殖企業高管分析,網易的未央黑豬肉一公斤要一百多元,一般人吃不起,網易宣稱自己的豬是慢養300天,真實原因其實是成本太高,攤不下來。正常來說,豬的生產周期主要分為3個階段,哺乳階段、保育階段、生長肥育階段,大概160天到180天左右。不考慮其他的因素,僅是網易的慢養,成本也將大大提升。
萬科在養豬方面,完全是零經驗,但偏偏規模化養豬又是一個需要養殖技術、育種技術、疾病防疫等的高門檻行業,而且“豬周期”波動也大,萬科能不能快速地掌握養豬技術,把準養豬產業的周期性規律,也將在喧囂之后很快沉寂。
2019年開始的這一波瘋狂上漲的“豬周期”,主要是由于,非洲豬瘟引起的供給下降導致。而經過了較長一段時間的調整,在產能提升、儲備肉投放、進口增加等因素的刺激下,豬肉的供應穩中有升。到5月上旬,豬肉批發價格已經連續11周下跌,目前豬肉價格與高峰時期相比已經下降了15%左右。
從養豬行業發展來看,“豬周期”大約經歷四年時間。《財經》雜志報道稱,一般來看豬肉上漲周期一年多,下行周期兩年多。從2018年5、6月份開始到2020年2月是上漲行情,從2月份開始進入豬肉價格的下行通道,明后年豬肉價格或會大幅度下降。
“豬周期”對于投機者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我那個開養豬場的同學說,2018年行情最差的時候,出欄價跌倒了四五塊錢一斤,賣一頭豬就要虧三四百塊錢,但還是得養著生仔的母豬,等著下一波行情。大企業也同樣如此,2019年以來,新希望已經斥資數百億資金投入到養豬業務。新希望回復《華夏時報》稱,“加大生豬養殖業務的投資力度,有利于公司主營業務做大做強,有利于推進公司區域產業布局,有利于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萬科能不能像網易一樣,至少堅持養豬十年呢?
從招聘公告對“聚落化豬場總經理”工作內容的描述來看,第一條就是“參與制定25萬出欄生豬聚落規劃”。
媒體推測,萬科的第一期規模目標大約是25萬頭的出欄量,并不算大。根據頭部養豬企業牧原股份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頭均盈利為1562~1758元,以最高1785元算,萬科25萬頭的出欄量利潤也僅為4.5億左右,與2019年萬科的全年凈利潤389億元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但萬科要的是后續無限的可能性,我們前面提到的四種可能性就是它可以選擇的眾多路徑。
退一萬步說,萬科這些年一直在探索業務的多元化,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目前萬科除住宅地產外,還有商業地產、物流地產、長租公寓、養老、教育、產業辦公、度假等業務,雖然這些都還沒有多大起色,但從行業的角度來說,這些都有可能在未來迎來大爆發,萬科需要做的,就是先占位、培育市場而已。
養豬可能不賺錢,可能只能賺一點小錢,可是萬一成功了呢?像碧桂園的機器人、恒大的新能源汽車、融創的文旅城、新城的商業等,為了那個萬一,他們就肯去嘗試,敢投大資金,并將其作為長期的戰略布局。
這也是我一直說的,龍頭企業的優勢在于,其容錯試錯的成本很低,錯了不要緊,我證明過就行!
參考文章:
開源證券:《農業2019年報及2020一季報總結:生豬養殖帶來業績爆發式增長》;
《財經》雜志:“豬周期”已下行 萬科養豬是否會踏空;
投中網:萬科押風口:買房送豬?一站“佩奇”;
中國基金報:豬價猛降15.6%、千億龍頭股暴跌 養豬的萬科要哭暈?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拓展知識:
- 日立故障代碼157-0(如何解決)05-03
- 容聲冰箱制冷不停機(該怎么辦?)12-01
- 空調電費(如何降低空調使用的電費成本)。07-25
- 提高生活質量的句子(改善生活質量的關鍵)02-15
-
AIWEIKE空調官方電話(如何獲取AIWEIKE空調官方客服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5
-
西屋康達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如何聯系西屋康達空調廠家的24小時服務熱線
2024-08-25
-
e3故障風壓開關(解決e3故障風壓開關問題:詳細步驟與技巧)
2024-08-25
-
ISOVEL空調售后維修(如何有效地進行ISOVEL空調的售后維修服務?)
2024-08-25
-
BRIGHT空調服務網點(如何找到并利用BRIGHT空調服務網點進行維修和保養?)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