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鳳城馬桶堵塞維修(東營東城馬桶維修上門附近)
前沿拓展:
“一線工作法”自2005年推出以來
楊浦干部一直從群眾需求出發
深入一線解決問題
在楊浦快速發展過程中
他們也始終把百姓冷暖系心頭
五角場中心
楊浦區位于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曾擁有市中心城區最大的工業基地、工人新村。上世紀50年代,工人新村構建起上海的第一代社區概念,從城市規劃到社會治理,都能窺見“以人為本”的雛形,還誕生了“周四干部勞動日”這一基層工作方法。60多年間,政府機關干部開啟的深入一線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的社會治理路徑從未被放下;至2005年,楊浦區打出“一線工作法”品牌,探索形成了一套主動了解群眾訴求、上下聯動解決問題的體系,并不斷在工作內涵、服務對象等方面拓展深化,讓這塊群眾工作的金字招牌歷久彌新。
上世紀80年代的楊浦區航拍影像
從老工業城區轉變為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全國“雙創”示范基地,“大楊浦”的城市治理呈現出罕見的復雜和多變。不過,70年來,楊浦從老工業區奔向創新之城的腳步中,始終不變的是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首位。
上世紀50年代
工人新村里有了干部“勞動日”
1950年,時任上海市長陳毅指出:“目前經濟情況開始好轉,必須照顧工人的待遇和福利。”工人新村,便是體現當時“為生產服務,為勞動人民服務,并且首先為工人階級服務”市政建設方針的產物。
1952年4月,市政府設立上海市工人住宅建筑委員會,在全市統籌興建二萬戶工人住宅,俗稱“兩萬戶”,其中有一萬戶建在楊浦——這是楊浦地區首批工人新村住宅。區內大型企業此后也以此為標準建造了一批職工住宅,它們共同構成楊浦工人新村板塊,也是上海最大的工人聚居區之一。
20世紀80年代航拍的五角場中心
工人新村多在工廠附近,有自己的子弟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在互幫互助、人情味濃郁的生活氛圍中構建起初代社區概念。當時,能住進工人新村是一種身份的榮光,而新村在改善工人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將“主人翁”概念落實為具體感受,比如建立起“家屬委員會”等群眾自治組織,讓工人真正體會到當家作主。
政府機構和各級干部也從中摸索著基層工作方法。上世紀50年代,區機關干部就經常深入基層聯系群眾,進行調查研究,1958年,區里制定了干部必須參加勞動的制度,兩年后設立了每周四為干部“勞動日”。一位老居民還記得,當時區長就曾到廠里和大家一起勞動,傾聽群眾意見。
1972年的“工人新村”中鳳城新村的三層住宅樓
1984年,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面對社會形態的快速變化,楊浦區進一步明確了機關干部一年兩次下基層為民辦實事的制度,每次至少一周,時間固定在春節前和高溫時節。到1990年的七年間,下基層的機關干部達到3000余人次,他們深入一線傾聽群眾意見,落實排憂解難措施,先后幫助基層解決市場供應、子女入托入學、住房維修、汛期積水、窨井堵塞、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問題。區政府也根據群眾的熱點、難點進一步組織了專項調查,在上世紀80年代先后解決了菜場副食品供應、新村商業網點、棚戶危房和嚴重積水地區改造等問題,緩解了一部分突出矛盾。
一線工作法在實踐中不斷深化
這種從群眾需求出發、干部深入一線解決問題的基因在“大楊浦”的發展轉型中不斷更迭創新。
2003年,隨著“工業楊浦”向“知識楊浦”轉型大幕拉開,楊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國有企業從1200家銳減到200家,各類社會救助對象列全市中心城區第一,二級以下舊里和棚戶區占全市1/4,迫切需要上級黨組織回應群眾訴求;與此同時,一批機關干部遇到“本領恐慌”——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干部”。
長陽創谷
在這樣的背景下,楊浦區于2005年推出“一線工作法”,匯總形成一套完整的“知民情、解民憂、聚民智、聽民意”工作體系,以制度化回應時代之需。
2005年,時任楊浦區審計局副局長李陽放第一次走進有“窮街”之稱的定海街道沈家灘居委會聯系群眾,當時居民們“逢雨天看海”的景象還未改變,她是蹚水進的居委會。居民們還反映,汛期家里的積水甚至超過膝蓋。這一幕場景令她終身難忘。她說:“原來看到的審計數字都覺得是枯燥、冰冷的,現在再看這些數字,背后都是群眾的疾苦。”
楊浦濱江(百年水廠楊樹浦水廠和東方漁人碼頭)
正是從那時起,“一線工作法”始終把百姓冷暖系心頭,展現了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它用十多年來不斷自我完善、優化,暢通了干部聯系群眾的六條渠道,實現各級各類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定時定點定人直面群眾,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工作范圍全面拓展,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領域覆蓋群眾需求,讓百萬群眾受益。
親身參與其中的楊浦區干部們對此深有感觸。他們認為,“一線工作法”,強調的是“今天能盡的職責不拖到明天,把好事實事辦在群眾開口前”,像一條紐帶緊緊聯系起黨組織和群眾。
“兩萬戶”舊改14年
一線工作法再促機制創新
行至今日,在工人新村集聚的“大楊浦”,最大的民生工程又一次聚焦群眾的居住條件改善——舊改,就是直接影響居民生活的“急難愁盼”問題。面對龐大的舊改體量,發揮舊區群眾和基層干部的活力和創造性至關重要,到群眾中去、拜人民為師的“一線工作法”讓舊改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
讓楊浦人津津樂道的一個案例是長白新村街道228街坊——這里就屬于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兩萬戶”。歷經近70年風雨,這里的居住環境已經異常艱苦,但受制于種種條件,它的動拆遷史長達14年。2016年7月,作為“老大難”的長白新村228街坊,以楊浦區首創的“三個100%”新模式成功舊改,僅用了3個月,讓最后360戶居民圓了苦盼多年的搬遷夢。
“三個100%”,即意愿征詢率、協商簽約率、整體搬遷率均須達到100%。聽上去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長白新村以“整體協商搬遷”化解。
街道干部們首先組成了工作小組,進駐動遷基地一線辦公,街道搭建起一個公信平臺,由街道干部、居委會干部、居民代表、征收事務所工作人員、民警、律師等組成,專門協調228地塊動遷中的各類矛盾。除了開政策宣講會,街道和居委干部分片包干,一戶戶走訪摸底。當時的街道副調研員黃才友記得,工作組給每一戶都制作了一張情況表,將家庭成員關系、可能涉及的矛盾等一一列清。這一創新的舊改模式,背后是黨員干部想方設法找突破,也是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克難的結果。
今年初,楊浦區立下打贏舊改攻堅戰的“旗幟”:完成舊改征收7000戶、收尾6個基地。農歷新年剛過,已有好消息傳來——江浦街道160街坊基地順利通過舊改“一次征詢”,千余戶“蝸居”居民有望盡早告別“拎馬桶”的日子。基地規模不算大,但對未來一段時間楊浦舊改工作意義重大——楊浦區正計劃在此探索市區聯手推進舊改的新機制。而這一創新舉措,也是楊浦區適應新時代,依靠“一線工作”精神,解決問題、服務百姓的一個例證。
信息來源:文匯報
圖:朱良城、王修遠、部分資料圖
編輯:奚宇軒
拓展知識:
下一篇:丹東惠達馬桶維修(丹東惠達衛浴)
- 黃島油煙機維修(黃島修油煙機聯系方式)12-25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開利24小時服務電話(開利空調怎么排空開利空調排空攻略)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壓縮機卡死是什么情況壓縮機卡死情況概述
2024-09-12
-
維諦技術空調廠家移機(如何正確進行維諦技術空調廠家的設備移機操作?)
2024-09-12
-
天津阿塔斯Artaus洗衣機售后電話(洗衣機洗衣服總跳閘)
2024-09-12
-
特靈24小時人工電話(中央特靈空調自動控制系統如何提高能效并節省能源成本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