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縣城區馬桶漏水維修(彬縣馬桶疏通)
前沿拓展:
居高望遠鎖頭村漫記
楊蘭倉
(一) 村名亂彈堯頭地溝壑,圪?一窩窩。
鎖頭最渾壯,雄踞西北角。
站在靈上望,視野八方闊。
東北順墚上,大道有古轍。
洛河乾巽切,五行獨水缺。
這幾句村謠說的就是我的家鄉堯頭鎮鎖頭村的地望形勢。
堯頭鎮是澄城縣中梁南沿濱河(北洛河)一塊整片的黃土丘陵溝壑區,上世紀八十年代曾被國家認定為山區(鄉)鎮。民間傳說共有九十九個半圪?。圪?者,是黃土區典型地貌形態之一"峁"的一種叫法。峁是由黃土堆積,頂部渾圓,相對高程在二、三十米到一百多米,圈層塔狀梯田層層環繞,埝畔猶如地形圖上的等高線。在整個堯頭地區,只見溝壑間不時突起土丘或石崗上覆深厚丘狀黃土,形成的數十個這樣的單體峁無序排列成群,就像一只擺滿了圓饅頭的屜籠。鎖頭村就是位于堯頭地區西北部的一個最高大的圪?上,其頂部東西長約五六里,南北寬二三里,它既是一個大峁,又可稱之為小塬。號稱堯頭的“西北高原”。海拔在七百米左右。從四周看鎖頭,頗像城墻上的垛一樣,故得名"垛頭"。這個字非常形象地表現了鎖頭地形地貌特點,頂平如幾,土木兩字各橫豎撇捺,恰似其西部、南部縱橫交錯的溝壑。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因當地同音訛為鎖頭,鎖子頭,亦有寫作鎖(無金字旁)頭的。村莊座落在塬上西部面南凹形地帶,出門向周邊都是趟溝下坡。一條大道沿村后貫通東西,東北順小耀顯、放車圪?墚脊先伏后上,通往縣城。村西下十里蜿蜒曲折長坡,經曹村西北三里三眼橋過洛河而達白水、蒲城界。三眼橋建于民國十一年(1922),是陜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高俊利用河道中三塊天然礁石而建。有了三眼橋,這條大道對溝通兩岸三縣的交通往來作用愈發重要。直到一九七六年七月澄三地方公路修通,位置才被取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縣辦三眼橋硫磺礦有全縣唯一一輛道奇卡車在此道上跑返,村中誰家來了親戚娃,首件事是站在路旁候看楊志明開車經過。據《陳賡日記》所記,一九三七年八路軍東渡黃河抗日,一二九師殿后開拔,十月三日當日由蒲城上王莊,經雷村、三眼橋、一部順此道到達縣城。經過我村時,曾有騎馬官兵在村東頭店院我祖父楊玉樓開的車馬大店里歇息飲馬。楊計生二弟楊黑兒隨軍而去,后犧牲在抗日前線。后家人曾收到人民政府頒發的烈士證書和烈屬牌匾。四弟楊振起參軍北去延安。一九四八年八月九日,解放軍在壺梯山戰役中殲敵三十六師大部,在鎖頭擊潰敵123旅留守白水的一個團。殘敵逃往白水,在村西船娃峁上向村中發射來一發炮彈,先是落在楊家槐院西頭院大房上,滾下來掉在東鄰楊俊明家院中,時家人正圍在一起喝湯乘涼,炮彈爆炸造成數人死傷。這是蔣匪軍在我村造成的一筆血債。當天楊振起以解放軍營長身份帶一排戰士駐在村里,見鄉親被炸,一怒之下槍斃了幾個蔣匪軍俘虜,違犯政策被降為連長。后聽說解放大西北時己升任團長,家中曾有他戎裝照片,惜后無聯系。據老年人講,敵三十六師北上進犯邊區,就是從這條大道走過,又沿原路潰逃下來,村民避逃四散,匪軍在村中四處搜掠,家家被弄的狼籍不堪。白正春家中剛販下一馱卷煙,損失殆盡。我家蒸酒用的大鐵鏊子(匪軍做飯用)也是從村東玉皇廟中找回。
曾經的三眼橋
這條大道經年行人走車,雨水沖刷,在村東形成槽狀胡同,將塬面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叫北埝,南部叫靈上。這是全村唯有的平地。共約五百來畝。全村共有可耕地2829畝,其余二千多畝都是溝坡地,支離破碎,耕作非常艱辛。靈上地不僅高平,而且人居其上,如站在城垛上一樣,眼界很開闊,周遭地平線上,橋山、五龍山、華山、中條山、黃龍山歷歷在目,青翠如屏。楊虎城陜軍中條山浴血,炮聲可聞,煙火可視。華山峰巖被夕陽映照,金光閃閃,村民呼做"華山放光"。北洛河從西北向東南切著這塊大土塬流過,谷深水急,發大水時節,洪峰從三眼橋橋面上溢過,吼聲如雷,各村都能聽到。由于溝深水低,鎖頭峁(塬)上最大的問題是缺水,別說水澆地了,好多年份人畜飲水都是困難,吃水要下溝往返四、五里去挑。村里學校每星期都要組織全體師生肩挑手提去山泉汲一次水。生產隊大牲口午后都要被趕去飲一次水。對水的渴望,是鎖頭多少代人的煎熬。
圖1:鎖頭地形示意
(二) 老村白描據縣志記載,鎖頭村成村于明代萬歷年間(設以萬歷八年,即1580年)距今已四百四十年矣。清代屬西鄉閏東里,民國廾八年(1939年)屬洛潤鄉第十保,一九五零年為四區(正西區)一鄉。老村莊自北向南,由上而下擺成東西四排,先是上槐院,又叫楊家槐院,幾全是楊姓居民,只東頭一戶姓李,西頭兩戶王姓兄弟。前面是腰槐院,又叫張家槐院,張姓為主,西頭有一戶姓任,兩戶姓李。再前面西段和廟圪?間是大澇池,東段崖下住幾戶張姓,叫后灣。順澇池沿下一大坡,是低下槐院,又叫白家槐院,有白、楊、張三姓。
據楊家家廟碑記,楊族自明初遷居澄邑,垛子頭楊氏之始祖楊克己先居村南卓子溝,篳路藍縷,開拓家園。楊家槐院主體為其三男楊雄之后脈。主要分為三大支,東頭院、當中院和西頭院。在我們記憶中,都是上堯磚掛面子,花墻成丈高。東西對碰小堯,中院大房貫通,脊獸飛檐,木刻屏風,字匾高懸。前院東西廂房,高背大廈,納門窯洞,磚雕門樓。東頭院門楣磚刻“風懷淳厚”四字。當中院刻的是“春為鄰”,西頭院的是“謹出入”。依稀財東氣象。另有幾家和住在白家槐院的楊姓為楊克己次男濟民后裔。迄今已傳十八代人。
張姓居民據家譜載,張族自山西洪洞遷來,第一世張天極,字峻宇。墳塋在張家莊(張卓)村南路西。遷鎖頭時先居村西寺坡下爛堯科,同樣艱難困苦,日積月累,終成規模。村中張姓居民皆為其后,迄今已有二十八代。
為什么張楊二族初來鎖頭不在塬面上安居建莊呢?據傳說那時靈上所有平地都是大耀顯村官宦之家所有。查縣志知,耀顯人孫士鸞,明泰昌庚申(1620年)恩貢,西城兵馬司副指揮使。其從弟孫士髦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任戶部主事,密云道僉事。又士鸞子孫鉉,崇禎中選貢,德安府通判,延慶知州,永平府同知。兩代三官,顯赫一時,廣置田產,看上哪塊地畝想買,業主須無條件滿足要求。楊家槐院正中洞洞以東全為孫氏地產。士髦崇禎末年殉難。明亡清興,家道衰落,世事滄桑,成了今天區劃。張楊二族大概至清初才發展到塬上。前兩年,村民楊秋民新村院中雨后陷坑,清理后現墓磚文字知是孫家舊墳,可為佐證。鎖頭村落建造與北方歷史村落布局理念并無二致,修建有好多廟宇。村東洞洞外有一玉皇廟。廟東順寨子峁下去溝底還有一土寨圍子。廟圪?上有馬王廟、土地廟、牛王廟。廟下是楊氏家廟,緊西鄰還建有戲樓。后灣有張家家廟,還有一座娘娘廟。那坡下面洞溝沿還有一座藥王廟。村西塬頭廟院稱寺,卻不知寺名是何,上一小坡進門洞,院中有一座大殿,祭祀關公。殿后一棵高大柏樹,上懸一鐵鐘,據傳明清處理村務,即"搖鈴上寺抱柏樹",將作奸犯科者梱在柏樹上懲罰教訓。再后面窯洞供奉姜太公,里有一石碑"黑明光",似已通靈,能照妖避邪。這些經文革風暴老村在時己蕩然不存,今說無聊。我覺得有兩處值得書上一筆。一是寺內解放后即改設學校,校董為張立鎖、楊有良、白書兒三老。教師吃派飯,滿三年調離送一條羊毛氈。村校從小學一直發展到七十年代的七年制帶帽初中。大殿中塑有關云長"夜讀春秋"神像。周倉持刀侍立于旁。此刀鐵鑄,后落于一村民手中,重有八十余斤。被改為大教室,課桌就擺放在塑像座前,現村中花甲以上者都是在這里發蒙識字的。窯洞姜太公廟是教書先生宿舍。六六年紅衛兵破四舊,塑像盡毀。拆除所有廟宇在后面修了五孔大窯洞作為教室。陸樹銘說,封建社會發展到清代,文圣孔廟也只是一縣一所,而武圣關廟卻是每村都有,從這里看當言之不虛。還有一處是家廟。楊家家廟那孔大窯,長寬高已無記,反正那些年在里頭召開全體村民大會,高大敞亮,未覺狹促。據說在全堯頭大窯中排名第二(第一說是在鎮上,大到能七家同時在里面碾場)。后灣張家家廟兩孔窯洞也不算小,合作化時期,社里作糧倉用,從窯背氣眼一個灌滿了大麥,一個灌滿了小麥。白姓村民,據說是從堯頭白氏分支而來,具體年份失據,在鎖頭也己經七八代人了。
李姓叔侄幾戶分別為解放前兩年和一九五二年從河南郾師遷來;任姓是從河南長葛遷入;王姓據說是從山西王家大院遷移過來的。
一九八二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村共125戶,635人。算上西鎖頭36戶,172人,全大隊共161戶,807人。老村記憶最深的是稱"槐院"名符其實,四條槐院家家門前有槐,最細的也一個人抱不住。只我家門前是棵大皂角樹,徑粗需五六個人才能合圍,中空可鉆進去三四個小孩。大皂角樹成村莊標志,下有我家前窯設的直屬縣藥材公司堯頭藥店分鋪,由西高槐人惠銀會老先生經營,以藥全、質好、價廉聞名西鄉。取藥之人望樹而來,不需問路。這些樹的徑圍年輪也告訴了我們村子的歷史長度。春天過后,全村郁郁蔥蔥,繁枝綠葉掩門庭,槐花風吹沁鼻香,樹蔭籠罩,從村子這頭走到那頭,毒日不曬頭,小雨不濕衣。可惜在一九七五年路線教育時,被堯頭公社革委會副主任白玉林下令砍光。"槐院"不再。全村上除上面說過的楊族三大院外,其余各家各戶解放前后家境一般都較殷實,極少赤貧。大多數家戶也是磚門樓,有房廈,像腰槐院張銀定家前窯面上,就鑲有磚雕方框,中間是一個丈高的福字。普遍都是磚砌窯洞小四合院,只是規模稍小一點。
村西1.5公里處有大隊第五生產隊西鎖頭自然村。因位于硫磺礦東山頭上,又稱峁上,居民來自五省十三縣,河南人居多。二零一五年后陸續遷出,已成空村,僅不多人農忙時節回來收種。
圖二:鎖頭老村示意
澄縣地處渭北旱塬,靠天吃飯。堯頭地區最苦,而鎖頭在最高圪?上,離水最遠,是苦中之苦。放眼這里的旱梯田,心中油然生發對先輩的欽佩、贊嘆和感慨。全村耕地中,有兩塊特殊的田塊。主人是白家槐院楊崇喜和張家槐院張銀定家。本來是走水地,主人動用人力繁工(據說干這活時每天早晨要送一草籠半晌饃),硬是把三面埝畔用木椽像筑城墻一樣邦了起來,成葫蘆瓢形。行雨時地里水肥不失,坡路上的雨水還有澇池溢水可從瓢把流入田中。至今仍是高產田。埝畔雜草難生。兩塊地上下相連,各有五畝左右,略呈方型。主人珍惜,呼做"金盤"和"銀盤",視若命根。一九六三年,全縣高產田塊現場觀摩,社縣領導和農業專家發現這個總結升華,命名為"椽邦埝"在全縣推廣。掀起農田基本建設高潮。澄縣被西北局樹立為"農業戰線四十面紅旗"單位之一。"娃娃縣長"蘇忠民也受到周恩來總理表揚。
先輩村民吃苦耐勞,對旱作農業頗有經驗。以苦身子撲在地里,兢兢業業,精耕細作,克儉克儉。解放初幾年,匪患清除,社會進步,政通人和,村里五業興旺,溫飽殷實。一九五三年統購統銷,這么一個小村竟完成了480石(堯頭大石,一石等于四百市斤)的賣愛國余糧任務。楊家槐院我大曾祖楊有慶一家就完成了180石,其中有民國十八年大年饉生產貯藏的糜子。因數量大,四區(堯頭)政府動員全區騾馬幫助馱運,分四路從縣城東西南北四門入域,正逢縣城集日,人山人海圍觀,震動全縣。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期,帶頭人有張長拴、楊俊峰、楊新堂、楊建民、張孝賢等人。"燈塔"生產合作社風生水起,熱氣騰騰,干勁沖天,糧滿倉,畜滿圈。楊太娃(副業股長)帶領的五掛騾馬大車,拉莊稼,送肥料,下磺礦,跑運輸。一路鈴聲。全村經濟實力在堯頭乃至全縣都能掛上號。村上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是張長拴。1948年他伙張玉堂、李茂堂,接手經營村西洛河邊硫磺礦,取三人名字中各一字以"長玉茂"為礦山名號。1956年元月公私合營為縣辦硫磺礦。借依這資源,村上后來辦了綜合廠,進行多種經營,一片興盛景象。到一九五八年公社化,大煉鋼鐵運動,村子周邊山溝里有貧鐵礦(主要是硫鐵礦)脈。這里成為大煉鋼鐵的主戰場。大荔朝邑公社人馬駐扎在南畔場,省石化廳在村后溝里修造的三個土煉鐵爐至今還矗在那里。折騰的結果是山坡植被砍光了,那兩窯洞糧食吃完了。接下來就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吃飯成了大問題。對村上造成兩方面影響。首先是正在成長的一批青少年大都輟學。張耀斌在王莊中學上學,好幾門功課都是一百分。初二快結束時,父親送饃來了,給他說這是最后一次。他只得含淚告別學校。在校某晚,他實在忍不住,偷拔校園里一棵蘿卜,剛吃幾口,因同學舉報被老師傳去。誰知老師見他,并未多說,竟把他剩下的半截籮卜默默吃了下去,令他萬分鄂然。白海峰在村中上小學,在澇池沿邊埋人后"打怕怕"的火堆旁拾到兩個糜子饃,到校交給老師,劉相彥老師竟獨自全吃了。再就是幾個在外已參加工作的人被下放回了村子。張發金1948年即參加地下黨活動,屬礦區支部成員,夜晚在西邦地埝窟窿里秘密宣誓,迎來解放即在堯頭銀行上班。回村后曾任過支部書記。楊保忠在供銷社,回來后任過大隊長。我父親楊建中十七歲學成中醫,一九五零年,在渭南地區中醫進修班修業一年,在堯頭衛生所行醫,也回到村保健所,在合作醫療站為村民服務幾十年。其徒弟張殿慶醫術也好。文革開始后,農業生產更是受到極大影響。記得在1971年麥收時節在場里,我們幾個學生娃聽楊黨兒老人講,今年又欠收了。問咋知道,他對我說,全生產隊麥秸垛沒你(東頭院)一家的大,打糧能多?一九七三年,第四生產隊(白家槐院)年終決算僅六厘錢,只得從公積金中擠出一些,湊成一分錢。一個壯勞力出一天工,掙得十個工分,只值兩根羊群牌卷煙(一盒九分錢)。人均口糧120斤。第二年,新麥剛上場,一隊隊長楊發鎖倚自己出身貧農家庭,大膽以大忙時節,要慰勞社員,以“抓革命、促生產”的名義,先磨了幾袋麥子面粉,在店院架起油鍋炸油糕。各隊、鄰村紛紛仿效。公社急忙派員滅火。還把他批判一通,撤了隊長職務。他全不在乎,說我總讓大家吃了幾天飽飯。一九六九年,在楊家家廟安裝了柴油機磨面,由楊有堂管理。一九七一年,張建平從政府部門跑下計劃,從硫磺礦引來電力,在西鎖頭麥場安裝下電動磨面機。高壓電通到后溝,歷兩年筑成土壩。變壓器、抽水機及七寸鋼管線已通到村西塬頭。不料七四年特大山洪爆發,"壩潰了,魚跑了,干部群眾無聊了",功虧一簣,改變面貌希望落空。成了全縣有名的問題村,年年駐有工作隊,瞎指揮,胡折騰。社員吃糧靠返銷,飲水下溝挑,花錢愁眉梢。動不動被"割尾巴",啥也干不成。一九七五年初,公社派社辦干部白海峰回村任書記,他和班子成員楊拴成,楊李盈,張孝斌,楊新創,張振榮等共同努力,八年中干了八件實事:續引低壓電進村,社員免費用電;在水壩原址改建蓄水池,引水上塬灌溉300余畝土地,種植高產玉米;和善化鄉聯辦開煤礦;添置大型輪式拖拉機和鏈軌車各一臺;通過省財政廳領回大煉鋼鐵占地賠償期票款二千二百元,購買19英寸匈牙利產彩色電視機一臺,村民可每晚在楊家家廟大窯中收看電視。并修建了大隊部。多項工作都是全公社第一。真正解決溫飽問題,是在進入八十年代,實行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開始的。一九九二年,縣辦十五萬噸煤礦在村西南溝下建成,周圍布滿了社辦,民辦小煤礦,一到晚上,村子四邊山溝里燈火通明,機車轟鳴,大小運煤車輛川流不息。全村基本上都是吃煤炭飯,開礦的,下井的,運煤的,倒煤的,裝煤的,依托煤礦開飯館的,賣煙酒的,供器材的,搞機修電焊的,以煤為主,依礦掙錢。大部分家戶都有手扶拖拉機和小四輪。還有的是大汽車帶拖掛車。村上還新開了水利溝兩個礦。一九九六年及后,張俊斌、楊李俊、張李紅等年輕后生上位,先后由張建平又爭取到各級水利部門支持,在村中建成水塔和蓄水池,引來西高槐深機井水,徹底解決了千年吃水難題。還投資三十萬元修建了學校教學樓。進入新世紀來,因煤炭資源枯竭,村莊成礦區釆空塌陷區,國家政策調整,統一規劃,二零零九年老村推平復墾,整體拆遷。老村未留下影像資料,故園印記只能在夢中再現,但歷史終于翻開了新的一頁。
鎖頭西溝里大煉鋼鐵時的土高爐遺跡
(四)人物春秋我村先輩知耕,代有"農家之望"。輩輩躬耕田畝,吃苦耐勞,唯勤唯儉。從存留的張楊二氏族譜影牒上,可看到好多代都曾延師課讀,教育子弟,卻因社會動亂,條件不備,居地閉塞,家無余資等原因,已知歷史上科甲零記錄,生員也只廖廖無幾。村無鴻儒,戶多白丁,人文學風向無可傳。從一事就可看出這點,后溝山崖裂縫有山泉噴出,溝中藏美,煞成一景。村民竟呼其曰"老婆尿尿",雖說形象,卻失文雅!
一九四七年,楊洪濤省立同州中學畢業后考入西安省立商業專科學校銀行系,終于破天荒。四九年學業有成,參加革命工作,供職于西北軍政委員會貿易部,繼入西北民族大學深造,參加寧夏土改,任職彬縣人行,回澄多部門任職,最后在縣紀監委專職委員任上離休。
白滿堂一九四九年北上洛川入抗大分校受訓,在縣公安系統工作一輩子。
楊成祿,一九五零年元月參加工作,任鄉政府文書,鄉長。六四年五月任王莊公社副社長,六六年元月起任社長。七零年三月因病英年早逝,年僅四十一歲。
張雙坤中學畢業,因擅長籃球運動,被駐縣139煤田地質勘測隊特招。村里籃球愛好者人數多,有技戰術,象張建忠走到哪都是籃球隊長。
至高考恢復前,全村只有中師生兩名,中專工農兵學員兩名。一九七八年,有了第一名本科生。進入八十年代,考入中專大學的子女年年都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村共有中專以上學生182人。還有了多名碩士,博士及出國學習工作的。從事文教科研的有總工,中、高職稱。公務員中有科處級干部,有人曾任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參謀長,有任省城政府機關的處長,有大型國企的黨委書記。在抗美援朝中,村上有楊新樓、張發元、楊章拴、張發成等赴朝參戰,楊新樓任炮兵班長,有戰功,耳朵被炮火震聾。張發元任連指導員,復員后曾任大隊支部書記。其他三人也都任過大、小隊干部。楊彥海也參軍赴南疆參加過自衛反擊作戰,復員后一直任村醫為村民服務。建國至今全村共有44名有志青年經過解放軍這所大熔爐鍛造,在部隊表現都佳,退伍后安置工作者多為單位骨干,有的被提拔領導。回村生活者不忘本色,堪稱模范。村里有名的木匠叫楊臣懷;箍窯的大把式有楊順景和張孝堂;鄉間大廚有王錄平和楊青芳等人。
老事如醋,新肴待箸。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期以來,鎖頭——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黃土高坡小村,已呈現出翻天覆地的大變局。概括有四個方面:
一是鄉村面貌大變化。從二零一零開始拆舊建新,歷三年新農村成。二零一五年元月,和原耀顯、曹村兩村合并成大村,沿用耀顯(因近煤礦,取炫耀顯示繁華之意)老名,村部駐鎖頭。轄地囊括了整個廣義大“垛頭”全峁(塬)的范圍,有7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在靈上東頭修成新村部,大紅頂房子在遠處非常醒目。這三村在合作化到公社化初期就曾在一起,真是分合有定數。今又成大村,實力更強了,辦成了幾件大事,將串聯7個自然村的環形公路修通。二零一四年,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文明村”;二零一七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最美鄉村”;二零一八年,被省四部委確定為“美麗宜居示范村”,村上又打成了一眼深水井。二零一八年被市政法委、司法局評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二零九年被渭南市命名為文明村。
二是人口構成發生了大變化。外出求學、工作、生活者越來越多,有一半多的人口在外,可算是另一個“鎖頭”。留守家園的人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并未停止奮斗發展的腳步。
三是生態環境大變化。如前述,大煉鋼鐵運動,小煤窯時期,生態都受到極大破壞。現今,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整潔,生態環境優美,槐院美景再現,生活便捷宜居,有村辦圖書館,廣場安置運動器材,網絡通暢,墻壁上有文化。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四是生活方式的變化。全村用的是自來水,做飯用電磁爐,好多家庭有了洗浴室,用的坐便器,巷道已硬化,太陽能路燈,出行小汽車,收種機械化,單一的糧食生產轉變為以糧為主,果藥雜多種經營的格局,人住在城鎮,"走耕式"種田。忙時才是農民,余時從事各業。孩子們都被送進城鎮上學,村校也成了中老年婦女的民間宗教場所。全村人更加和睦,過去有“張揚不團結,白家難上坡”之說,現今聚居一起,守望相助。村民已養成鍛練身體養生保健的習慣,經常開展廣場舞鑼鼓隊等文體活動。電商購物,微信群交流。
鎖頭已經發生,正在發生,還要發生更大的變化。
我生于斯,長于斯。對家鄉有著刻骨銘心的眷戀。把這些往事說給人聽,訴我的衷腸訴我的情。鎖頭人既居高,當望遠。希望我們后來人能從這些故事中汲取營養,總結經驗,不斷追求幸福生活。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與世俱進,與國俱進,與時俱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過程中創造更加輝???的業績。
對幫助成文的各位朋友表示謝意,并請批評指正。
二零二零年立夏前夕
拓展知識:
- 湖州比力奇熱水器官方維修電話10-15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南京浦口慶東壁掛爐售后電話(如何快速找到并聯系售后服務)
2024-09-12
-
三菱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24小時(三菱空調外機連接閥怎么開詳細步驟解析)
2024-09-12
-
特靈24小時人工電話(立式特靈空調排行榜2021前十名哪些品牌的產品值得購買?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中央美的空調變頻美的空調哪種更適合你的家
2024-09-12
-
ATLAS空調售后維修點查詢(如何查找ATLAS空調的官方售后維修服務點?)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