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林內燃氣灶維修(江陰老板燃氣灶維修服務)
前沿拓展:
那是1971年4月,我中學畢業后的第二年,我將和同里鎮上一百多名青年一起,遠赴六百里外的黃海之濱——江蘇生產建設兵團。從未出過遠門,也不知以后是否還能回來,接到通知那天,我低頭無語,母親看我難過就說:“那就別去吧。”我決意地搖了搖頭,還是準備去了。紅旗、鑼鼓、人群,古鎮碼頭的這一天異常熱鬧,歡送知青的標語在輕風中歡快的舞動,河岸邊停靠著幾艘貨運駁船,甲板上一群瘦小的身影還略顯稚嫩,我茫然面對一切,心里五味雜陳。船隊起航了,強裝微笑和親人揮別后,鼻子一酸無法忍住,慌忙埋下頭去,家鄉的一街一屋一橋一樹都逐漸遠去,直至完全消失在視野中。蘇南的早春柳綠花紅,大地披上了綠裝,怡人的春色無人欣賞,大家紛紛下到深沒頭頂的船底,或坐或躺,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
歡送知青
我們和其他各鎮的船只在吳江松陵匯合后沿大運河北上,經蘇州、無錫到江陰后船隊過閘進入長江。第一次看到長江大家興奮不已,那波瀾壯闊的場景讓人頓是豪情滿懷,沿途的大小船只和我們不期而遇又擦身而過,動人的畫面讓人離不開眼。無奈船體被風浪劇烈搖晃,人難站穩、頭感覺暈,只好重回船底睜眼坐著。船隊越過長江進入蘇北平原,只見那里農村尚未耕種,土地荒蕪雜草枯黃,孤陋的房屋和零星樹木點綴其間,有種蒼涼落寞的感覺。
吳江大運河
經過三天三夜的顛簸終于到達目的地——鹽城大豐縣境內的兵團三師十六團。好奇的我們紛紛爬出船艙,迎接我們的是一張張年輕的臉龐,男女衣著都很隨意,像是剛從田間干活歸來。堤岸上有幾輛從未見過的黃牛拖車,趕車人頭帶鴨舌帽腰里束根繩子,一手握鞭的樣子很威武。套著車的黃牛不時撅下蹄子晃下腦袋,似乎等待太久很不耐煩。我們趕緊把行李從船上搬下又裝上牛車,大家坐穩后,駕車的抖下韁繩口中喊“駕”,那黃牛就一路小跑把我們帶到駐地二營六連。六連、八連都緊挨營部,整個營區看起來面積不小,一排排房屋之間都有一定間距,屋頂無一例外覆蓋著厚厚的茅草,我們被安排進其中的宿舍住下。晚飯連隊請客,每人一碗面條加兩個荷包蛋,聽說是這里最好的招待餐,平時只有病號和客人才有吃,我們聽了將信將疑。
黃牛拖車
先期加入兵團的知青都來自江蘇各城市。我們從小城鎮來年齡比他們小,他們都叫我們小吳江,在此后的勞動生活中對我們也比較照顧。兵團營級以上都是部隊干部,管理也參照部隊模式。每天清晨嘹亮的軍號把我們叫起,集合、出操、做早工、再回來洗漱。有時半夜還演習拉練,睡夢中被緊急叫醒,趕緊穿上衣服,打起被包(白天已經多次練習),扛上我們的武器(鋤頭或釘耙),急急忙忙趕到大場上,一個個衣衫不整被包歪斜,看著就像軍容不整的散兵,各排點名后連長命令出發,打著手電一路小跑,在黑沉沉的大田里來回搜一圈才告結束,一個好覺因此也被攪黃了。這段初來乍到時軍營般的生活,新鮮緊張中帶點刺激,后來隨著生產繁忙農事增多,日常的訓練無睱顧及而慢慢取消了。
1971年4月9日,同里鎮知識青年參加生產建設兵團全體同志合影
兵團紀律很嚴,我們剛到不久,恰逢天下大雨不用出工,幾個同鄉就相約去找蘑菇。在一片枯黃尚無綠意的茅草地里,我們居然發現了蘑菇,一個個小精靈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嫩玉似的顏色微黃。淋著雨我們很快撿了兩大盆,高高興興回到連隊,卻被叫去訓話:“你們隨便外出目無紀律,蘑菇有毒或沒毒你們分得清嗎?”滿滿兩大盆蘑菇全被沒收,心情十分沮喪。誰知第二天中午打飯時卻意外發現,那鮮嫩的蘑菇已和青菜一起煮成湯,正一勺勺分給大家食用,我們的辛苦沒有白費,心里總算寬慰。
蘑菇
兵團的位置之前是勞改農場,黃海海疆距離臺灣并不很遠,聽說曾經有段時間敵機常來騷擾,后來駐扎了高炮部隊才沒敢來。于是心里暗生疑問:這敵機是否還會再來?會不會出現特務?就像電影故事里發生的情節一樣。然而這想像的情節并未出現,直至數年后的一天,我們在田間發現了臺灣方面的大量傳單,全營上下立刻展開搜查,并馬上匯報到團部,一時鬧得非常緊張。由此引發眾多的猜測和想像,有說半夜好像聽到飛機聲,有說可能是特務散發,又說一定是借助汽球順著風向飄過來的,究竟如何后來一直不得而知。
全營開會都安排在晚上,營部沒有會堂,會場就設在外面的露天廣場上,夏天蚊子叮咬,冬天冷得跺腳,私下大家把開會叫訓話。我們營長姓許,聽說他原先在嵊泗列島守備部隊,說話威嚴嗓門大,在營區只要聽到咳嗽聲就知道是他。全營四個連,開會時他挨個點名,說話不留情面,的確有訓話的味道。會上被點到的連長都要起立,我們連長姓楊,原是勞改隊的中隊長,解放前做過保長,不過是白皮紅心的那種,暗地里為革命工作。他五十歲上下,骨架粗大,穿的衣服偏小褲子偏大,飽經風霜的臉上滿是歲月的斑痕,一個地道的農民,他立正喊到的樣子看著有點滑稽。營長則處處顯示他的軍人本色,記得有一次我們在田間干活,忽然發現有輛軍用吉普疾馳而來,車上走下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兵”,許營長見了就一路小跑,在那老兵面前站定,挺直腰板鄭重地行了個軍禮,然后陪著在田間轉了一圈。直到走后我們才知道,那老兵是兵團副司令,少將軍銜,難怪營長特別敬重。
中國軍人
營長的訓話都跟生產生活和紀律有關,整整兩小時他幾乎包了全場,最后才讓教導員做總結,其他副營長副教導員很少有機會說話。我們到兵團不久春耕大忙開始了,連長每年在動員會上反復講的幾句話我一直都還記得:春不種秋無收;一年四季在于春;有收無收在于種……他有田間管理經驗,懂作物生長規律,是個莊稼地里的老把式。那階段機耕隊的拖拉機徹夜轟鳴,我們人工任務是把剛翻耕的土地整平整細,為接下來的播種機作業做準備,完了還要挖排水溝,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干到晚上七八點,一天三頓都在田間吃。
知青插隊農耕
兵團種植棉花,隨著棉苗長出棉株生長,一系列的農活也接踵而至:捉地老虎、疏苗、揀苗、定苗、鋤草、施肥、培土、中耕、整枝抹芽打頂、打農藥、捉棉鈴蟲,直至棉鈴綻放白絮,時間差不多已到十月份了。整個過程大多在炎熱的夏天度過,頭頂的草帽難擋烈日的毒辣,濕透的衣服分不清汗水和藥水。大田中耕,午后的棉田暑熱難熬,連一向溫順的老牛也鬧起了情緒,任憑吆喝犟著不走,血紅的眼睛飽含著憤怒和委屈,我們用鞭子抽趕,它竟然反抗,低頭挺角一副頂撞的樣子,這可憐的牲畜確實太需要休息,我們只好把它牽到樹下,趁機我們也蔭涼一下。
知青在采摘棉花
中耕時節耕牛不夠用,就用人拉,但人力怎能比過牛力,后面扶犁的只好把犁頭抬高,這樣入土淺點人才拉得動。我們的大田是當年蘇聯人設計建造的,以東西向的機耕大道為中心,南北大田各長一千米,盡頭是防風林和排河組成的屏障,田寬一百米,也以防風林和排水溝相隔。這樣設計適合大型機械耕作,人力在這樣的大田里來回耕耘,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壯舉。和我搭檔的是位盛澤人,姓徐,身材瘦長話語不多,只在酒后的自語中吐露出心聲,他反復喃喃地說:“我在家中父母百般寵愛,從沒干過重活,吃這么多苦。”言語中十分的委屈,凄涼的話語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背犁的活累,繩子搭肩側身前傾像個纖夫,烈日下只一會就全身濕透,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滾入泥土,瞬間被吸干蒸發。我和徐輪換,有時他拉,有時我拉,為了早點歇工,也為盡快逃離頭頂的烈日,我們使盡全力。遠處蔥郁的防風林透著清涼的誘惑,也是我們腳不停歇奮力前行的動力。防風林內長滿高大的刺槐樹,枝椏錯亂虬曲斜生,繁茂的枝葉像撐開的大傘,在空中投下大片綠蔭,躺在松軟的落葉上,享受掠過河面吹來的陣陣清風,我們很快打起盹來。
知青生活
農活干不完,稍有空閑就去割草割柳割蘆葦,青草曬干是牛過冬的飼料,柳條用來編筐,蘆葦編成蘆席準備秋后晾曬棉花。污水溝里蘆根扎腳、螞蝗叮腿,割草割柳最怕螞蜂,那兇狠的飛蟲像鬼怪式戰機,稍有驚動傾巢而出群起攻之,招招叮人要害。有一次我在逃竄中感覺臉上刺痛,慌忙用手拍打,受傷的螞蜂歪斜著翅膀墜落在地,我的臉側也很快起了腫塊,眼睛剩條縫成了“獨眼龍”,好久才消退。附近的草割完我們就去遠處,趕著牛車到了海堤,樹木蔥蘢的堤壩足有六米高,堤外是一望無際的草地,這長年淤積的黃海灘涂,里面布滿沼澤,聽說還有野豬和獐子,可惜沒看到。只見風吹草低,綠浪翻滾,連綿不斷地向著無盡的遠方蔓延開去;白色的海鷗上下紛飛時起時落,順著旋律,隨著節拍,輕歌曼舞漫天飛翔。我們情不自禁地大聲喊叫,也讓聲音放飛傳得很遠很遠。
知青們在割草
時間到了十二月份,棉花經分揀晾曬后送到團部加工廠,一年的辛勞終成正果,本以為可以輕松了,誰知更為艱巨的挖河工程正等著我們。扛著鐵鍬,帶著籮筐,全團人員齊聚工地,擺開戰場,安營扎寨,一個個工棚平地而起,一式的人字架構上面覆蓋茅草,茅棚四周還挖了排水溝。棚內左右兩排一通到底的地鋪,下面也都墊著茅草,人員進出都得躬身貓腰。隆冬季節天空飄起了雪花,霎時天地一片迷蒙,恍然間古人曾經的生活畫面影像般的浮現在眼前——蒼茫大地,穴居的茅棚,簡單的工具,與日月相伴以天地為依,酷暑嚴寒躬耕掘土,栩栩如生感同身受。蘇北的冬天也比蘇南冷,寒風刺骨滴水成冰,凍土層足有十公分厚,每天開工,先要撬開凍土才能開挖,挖的挖抬的抬,一會兒工夫就熱得脫剩內衣。體內熱量不斷釋放,體外寒氣卻如影相隨,手中的鐵鍬不敢懈怠,抬筐的腳步也不敢停歇,身體的熱量要靠不停的運動維持,而不停的運動全靠頑強的精神支撐。遠看工地像條長龍,紅旗招展,人頭攢動,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廣播喇叭播放著團政委鏗鏘有力的戰斗動員令,播音員也以激情昂揚的聲音不停的作著宣傳鼓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爭分奪秒大干快上;小病堅持干,輕傷不下火線……”
鐵鍬揮舞,挖河忙
那是個革命加拼命的年代,部隊干部的英雄主義思想一直鞭策激勵著我們。手上磨起血泡,肩膀腫得像饅頭,大雪不停工小雨繼續干,肩扛一百多斤的泥筐一步一滑往上爬。那年我剛十七歲,身子骨較弱,過度負重肌體受損,突然感覺腰部疼痛,直立還行,不能彎腰。當時工地有規定,除非發燒超過三十七度,否則不許請假,自己量了體溫不夠條件,只好硬撐。干活時只能直著下蹲直著站起,盡量不彎腰,晚上睡覺也是斜著躺下斜著爬起,從此落下了腰椎盤突出的毛病。回想當年如果插隊吳江本地,情況可能不會這樣。
知青們的勞動場景
工地的伙食倒是不錯,平時難見的豬肉天天都有,不是肉絲就是肉塊,除了三餐,上午和下午中間還有加餐,油條油餅饅頭糍飯,變著花樣改善伙食,支出也比平時超出好多,錢糧不夠只能向家里求助。飯菜都在連部燒好用牛車送來,體力消耗大肚子餓得快,一到飯點都伸長脖子朝大路張望。回想那時真是“飯桶”,一頓八兩飯還沒覺飽,放在現在一天都吃不了那么多。臨近年底挖河工程終于結束,眼前筆直的河道,平整的堤岸,明晃晃的河流像條白練,似從遠方天際處飄落在大地,看著心里頓生成就感。茫茫大地從此多了一條河流,和萬千大江大河相比,雖然微不足道,卻因有著我艱苦勞動留下的印記而牢牢鐫刻在心,再也無法抹去。
河流
好久沒洗身體發癢,回到連部我們就去附近找浴室。十二里外有個叫“筑港”的小鎮,其實是個集市,聽說每逢趕集日都很熱鬧,以前我們去過幾次,可惜都不湊巧。鎮上有條土路大約一百多米長,兩邊散落著一些建筑,大多是泥墻的草房。其中的商店屈指可數,記得路南有個百貨商店,里面品種不多,就是些毛巾、牙刷、鏡子、梳子、布料之類的日用品,相距不遠有個小飯店和大餅店,路北有個裁縫店,一個醬貨店和另一個賣農資用品的商店。路上行人稀少,幾只大小黃狗在那里遛達散步,悠閑自在旁若無人。浴室也在路北,我們很快找到了,里面的浴池很有創意,中間幾排磚墩把浴池隔成條條水溝,水深過膝有點渾,我們在這不是很干凈的水里把自己很不干凈的身體狠狠擦了一遍,頓覺神清氣爽,躺在椅子上,迷迷糊糊就睡著了。這樣的生活年復一年,直到知青大返城才告結束。
鄉村集市
浴室洗澡漫畫圖
如今五十多年過去了,不知原來住的茅房是否還在?大田是否還種棉花?還有那段團部連接大豐縣城的沙土路,現在變得怎樣?當時我們全團人員干了兩天兩夜才把它建成,困得連抬筐走路時都打瞌睡。一切恍惚就在眼前,縈繞在心頭。
本文作者:殷龍泉
責任編輯:王秋蕾、梅雪芬
技術編輯:吳英
圖片來源:殷龍泉、館藏及網絡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征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么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1、請發送至投稿郵箱: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聯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謝謝!
由于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你!
拓展知識:
- 中央空調怎么解鎖(快速解決鎖定問題)09-02
- 米特拉空氣能故障提示(米特拉空氣能解鎖)11-08
- 王牌L42V10背光忽明忽暗故障02-07
- 麗江燃氣灶維修(家麗雅燃氣灶售后電話)11-15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開利中央空調廠家維修電話(開利空調電路板上ic是什么意思開利空調電路板上的
2024-09-12
-
三菱電子空調廠家售后維修電話(立式三菱空調為什么不通電為什么立式三菱空
2024-09-12
-
三菱重工中央空調全國客服(中央三菱空調冷凝器銅管更換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4-09-12
-
開利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服務(開利空調過載保護怎么辦如何快速解決過載保
2024-09-12
-
開利空調廠家售后電話24小時聯系方式(壓縮機S75CY是什么意思詳解常見壓縮機型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