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鵝空調塵滿怎么辦(小天鵝空調如何消除塵螨)
前沿拓展: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客戶端查看)
域鑒2019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將于10月21日至23日在長沙小天鵝戴斯酒店6樓大宴會廳(長沙市芙蓉區五一大道648號,湖南省文物總店對面)舉行,展拍同址,誠邀各界朋友蒞臨品鑒。
域鑒2019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時間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 9:00-19:00
拍賣時間2019年10月22日夜場
秋實——域鑒之夜 19:00開始
2019年10月23日上午
寸紙——信札專場 9:00開始
咀華——書畫專場 時間順延
書香——古籍專場 時間順延
2019年10月23日下午
風雅——瓷器專場 14:00開始
比德——玉器專場 時間順延
墨舞——硯臺專場 時間順延
識古——銅雜專場 時間順延
能工——家具專場 時間順延
展拍同址長沙小天鵝戴斯酒店6樓大宴會廳(長沙市芙蓉區五一大道648號湖南省文物總店對面)
網上預展及同步競價域鑒APP、雅昌藝術網、藝典中國、聯拍在線、藝狐在線、雅鑒藝術網、易拍全球
精品預覽之書畫專場
Lot.73 張大千《摩詰山園晚宴菜單》尺寸:34.5cm x 94cm,約3平尺,水墨紙本鏡框
創作年代:乙巳1965年
款識:乙巳年冬月初一日,摩詰山園晚宴,新衡吾兄伉儷,相邀、炒蝦球、糖醋脊柳、白汁魚唇、紅煨大鳥參、清湯、纏回手抓雞、糯米鴨、冬菇豆腐、炒六一絲、葛仙米羹。
鈐印:大風堂(朱文)
鑒藏印:杵臼交親(朱文)、堪白吳平過目心賞(朱文)
上款人“新衡吾兄”,王新衡(1908-1987),浙江慈溪人。上世紀40年代任保密局上海站站長。1949年去臺灣,后歷任亞洲水泥公司董事長、遠東紡織公司常務董事。同張大千、張群、張學良私交甚篤,四人所組成的“三張一王轉轉會”,在80年代的臺灣享有極高的聲譽。
藏家吳平(b.1920),字堪白,浙江余姚人。工書畫、篆刻,游于上海鄧散木先生門下,1983年任職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并曾舉辦過多次個展。1991年自故宮退休后,現專事書畫篆刻創作與教學。
張大千(1899-1983),名爰,一名季,又名季爰,一度為僧,法號大千,又稱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大千少年才俊,從梅庵、農髯先生游,泛讀石濤、八大真跡,得其真髓,臨摹幾可亂真,與齊白石有“南張北齊”之稱。作山水、花卉、鳥獸皆精妙,特擅寫荷,名重當時。晚年作潑墨潑彩山水,為一代藝術大師,徐悲鴻稱其為“五百年來一大千”。
張大千是中國近代畫壇上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曾說:“以藝事而論,我善烹調,更在畫藝之上。”“中國之大,各地的風俗和地理條件不同,所以各具風味。故此,菜系大致以三江流域形成三個流派:黃河流域形成北京菜系,以魯菜為主,風味取之于陸;珠江流域包括粵、閩等省,形成粵菜、閩菜,風味取之于海;而長江流域則沿江由成都、重慶直到江南,形成了川菜、揚州菜、蘇州菜,風味取之于水陸兼備。”
張大千一生都把烹飪當做一門藝術來追求,在他的眼里,一個真正的廚師和畫家一樣都是藝術家。他曾語重心長的對弟子說:“一個人如果連美食都不懂得欣賞,又哪里能學好藝術呢?”
張大千不僅善談美食,而且善做,常親自上灶,家里每到吃飯的點兒,往往高朋滿座,最多的時候要大擺三桌好吃的。有個菜叫“大雜燴”,是個好菜,精品匯聚,宜炒宜湯。可惜菜名不雅,連聚餐的客人也被挖苦了。大家圍坐一桌叫“大雜燴”,多難聽!張大千把這菜改名成“相邀”,就十分雅致了。臺灣蔡孟堅先生曾赴巴西八德園張大千的寓所,張大千設家宴款待老朋友,還親筆寫了一張菜單,被蔡先生視為墨寶,裱好裝框,掛在家中。菜單是這樣寫的:十一月廿二日,在八德園歡宴孟堅老友,萱花燴松菌 珂 干燒鱘鰉翅 雯 清蒸鯉 雯 雞汁烏參 珂 相邀 雯 香椿豆腐 清炒小白菜 三絲莼菜湯。菜單上不但寫了菜名,還寫了廚師名,雯即夫人徐雯波,珂是張大千的媳婦,她們都是烹調高手。
Lot.74 鄭孝胥《八言楷書對聯》
尺寸:353cm x 67cm x2,約43平尺,水墨灑金紅箋本立軸
款識:抱玉連肩,懷珠踵武;聯情發藻,促膝飛觴。燕謀仁兄大雅屬,雪堂集柳州文,孝胥。
鈐印:鄭孝胥印(白文)、蘇戡(朱文)
備注:上聯乃從南朝鐘嶸的名句“抱玉者聯肩,握珠者踵武”脫化而來。“抱玉連肩”,本指懷抱德才,深藏不露。在此則實指保持本色,不為爵祿所惑。“懷珠踵武”,則比喻發揮自己的才藝,繼承前人的事業。晉朝陸機有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下聯乃從《揚州畫舫錄卷十二·漣漪閣》中摘句并脫化而來。其部分原文為“……水局清曠,闊人襟懷。歸舟爭渡,小憩故溪,紅燈照人,青衣行酒,琵琶碎雨,雜于櫓聲,連情發藻,促膝飛觴,亦湖中大聚會處也”。“聯情發藻”,指才華橫溢的文采傾情而出;“促膝飛觴”,則勾畫了相聚一堂的知心朋友促膝交心,舉杯共慶的場景。縱觀全聯,立意高遠,對仗工整。尤其是此聯既為上下聯之間互對,又為上下聯各自自對。如此佳構,令人過目難忘。
鄭孝胥(1860-1938),中國近代政治人物、詩人、書法家。福建省閩侯人。1882年清光緒八年舉人,中福建省鄉試解元。1885年,開始任李鴻章幕僚,由內閣中書改官同知。1889年,考取內閣中書。光緒十七年(1891年),東渡日本,任清政府駐日使館書記官。次年,升日筑領事,調神戶、大阪總領事。曾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鄭孝胥以遺老自居,先有樓在上海,題海藏樓,寓居于此,常與遺老輩相唱和。1923年奉溥儀之命入北京,次年受任總理內務府大臣。1932年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
有人把民國時期書法劃分為五個流派,鄭孝胥是其中一個流派的創始者,其書法地位可想而知。這五個流派分別是:吳昌碩的“吳派”、康有為的“康派”、于右任的“于派”、鄭孝胥的“鄭派”、李瑞清的“李派”。鄭孝胥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得力于北魏碑,并參以張裕釗之法,形成一種清剛、遒勁、凝煉的風格,所作蒼勁樸茂,為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代表作有《海藏樓詩集》。
滿清滅亡之后,鄭孝胥流寓上海,以鬻書潤筆之道,年入萬金。當時,交行行長派人求字,鄭孝胥毫不客氣,要價一兩黃金一個字,揮毫寫下"交通銀行"四個大字,有精悍之色也不失松秀之趣,一直沿用至今。
Lot.75 符鐵年《松竹梅歲寒三友圖》尺寸:129cm x 65.5cm ,約7.6平尺,設色紙本立軸
創作年代:甲申1944 年
款識:凍色消巖壑,芳風被草葉,春光信堪賞,曾歷歲寒來。甲申春日,竹青先生雅屬,符鐵年。
鈐印:符鑄(白文)、鐵年(朱文)
符鐵年(1881-1947),符鑄,字鐵年,號瓢庵,別署閑存居士、二觀居士、鐵道人,署其居室為晚靜廬。祖籍湖南清泉縣雞籠街(今衡南縣雞籠鎮),符翕符子琴之子。幼承家學,少年便負書名,7歲寫三尺余大字于長沙岳麓山壁,見者不知出于7歲幼童。8歲書大字楹聯刻于衡陽回雁峰山門。1897年隨父到京都訪兩淮鹽運使程商霖,粵中所求書畫都由“令郎鑄兒為之”。1918年居上海以書畫自給,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嚴孟繁愛其才招其居幕府。1923年由上海有正書局出版《符鑄書畫》,曾熙為其作序。著有《晚靜廬詩稿》。
能詩擅文,書畫尤具功力。書則融合禇、米,字形端正,行筆硬朗,頗見法度。花卉近徐渭、陳道復,古松怪石,蒼潤老勁,最為突出。偶寫近體詩,自然天成,言簡意深,充滿畫意。與馮臼(臼庵)、姚尊(壺庵)合稱“衡陽三庵”。與湯定之、謝公展、王師子、鄭午昌、陸丹林、謝玉岑、張善孖、張大千以年齡長幼為序,成立“九社”,九人常聚一處,談詩論畫,抨擊時局,史稱“民國九友”。
Lot.76 陶澍《行書扇面》尺寸:17cm x 54cm ,約0.8平尺,水墨灑金箋本鏡片
款識:十年重到古渝州,鉅鎮依然此上游,父老漫驚新節度,書生猶是舊軒輶。卻看白水盟初志,恰對青山識故侯,煙火萬家森在目,獨慚無術切咨謀。余以嘉慶庚午奉命典蜀試,歸道渝江,比己卯復拜川東兵備之命,初入重慶,恍念舊游,因成此詩,適仁圃大令以箑索書,遂錄奉哂削焉。云汀陶澍手稿。
鈐印:陶澍(白文)、云汀(朱文)
備注:詩詞出自《陶澍全集》
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號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嘉慶七年(1802)進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編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調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道光十年(1830)任兩江總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內督辦海運,剔除鹽政積弊,興修水利,并設義倉以救荒年。任職鹽政八年,為朝廷創造了2400多萬兩的鹽課稅金收入。十個鹽政,九個巨富。然而歷代以來,唯獨陶澍一人是清官。道光帝先后接見了這位能臣達14次。道光十九年(1839)病逝于兩江督署,道光帝痛失良臣,晉贈太子太保銜,追加謚號“文毅”,入祀賢良祠。
在道光帝眼里,陶澍:“有守有為,允副股肱之倚賴;任勞任怨,倍殫心力之勤劬。眷東南財賦之邦,永懷良弼。”此話莫過于一個臣子能夠獲得的最高評價了。清代評論家張佩綸說:“論道光末人才,當以陶文毅(澍)為第一。”
陶澍是清道光朝重臣,清后期經世派領袖,古代經世學派轉變為近代洋務派的關鍵人物,近代湖南人才群體崛起的先導者。在理學經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愛國主義思想等方面,對“湘軍三杰” 曾國藩、左宗棠(陶澍的親家)、胡林翼(陶澍的女婿)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若沒有陶澍,就更沒有左宗棠了。“湘軍三杰”可認為是陶澍思想與事業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以陶澍為源頭,分為三派:一是“講究吏事,考訂掌故”,以賀長齡、魏源為代表;二是“綜核名正,堅卓不回”,以林則徐、蔣攸铦為代表;三是“以天下為已任,包羅萬象”,以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為代表。陶澍以一沒有任何背景的漢人,任兩江總督長達10年,直到逝世,在清王朝歷史上,僅此一人。但以他為源頭,所影響的湖南人才,卻不下幾十位。可見,陶澍拉開了湖南人才崛起的序幕,是中國近代史上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
陶澍著文賦詩,造詣不淺,書畫兼長,為后代留下了不少佳作,有《印心石屋詩抄》《蜀輶日記》《陶文毅公全集》等。
Lot.79 彭玉麟《墨梅對屏》尺寸:153cm x 45cm x2 ,約12.4平尺,水墨紙本立軸
款識:姑射仙人玉珮環,瓊簫和月上青鸞,素衣不受塵緇染,留與江南歲晏看。丁卯春作于江南水軍舟次,雪琴彭玉麟。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少寉寫。
鈐印:臣玉麟印(白文)、青宮少保(朱文)、雪琴(朱文)、少司馬(白文)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號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今衡陽市衡陽縣渣江),生于安徽省安慶府(今安慶市內)。清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畫家,人稱雪帥。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賜太子太保,謚剛直,并建專祠。與曾國藩、左宗棠并稱大清三杰,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稱中興四大名臣,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彭玉麟于軍事之暇,繪畫作詩,以畫梅名世。多才多藝,詩書畫俱佳。他的詩后由俞曲園結集付梓,題名《彭剛直詩集》(八卷),收錄詩作500余首。
他所畫之梅堪為一絕,干如鐵,枝如鋼,花如淚。筆下的梅花“老干繁枝,鱗鱗萬玉,其勁挺處似童鈺”,被稱為“兵家梅花”,與文人墨客的梅花相去甚遠。他畫的梅樹,身姿虬曲,鐵骨錚錚,古拙蒼勁。枝間的梅花,吐蕊綻放,生機盎然。特別是他的“墨梅圖”更是冠絕,與鄭板橋的墨竹齊名,被稱為“清代書畫二絕”。以水墨繪老梅蜿蜒橫斜,上不見結頂,下不見根底,主干鐵骨挺拔,周身蒼皮蘚苔,枯眼斑斑。虬枝曲折盤環,枝蕊參伍交錯,給人以老樹繁花、生機勃勃的感覺。畫上題詩,讓人更能體悟到“兒女心腸,英雄肝膽”的意境。彭玉麟一生畫了上萬幅梅花圖,據稱是思念梅姑之愛情之物,在每幅梅花圖都題上以梅花寄情的詠梅詩。這些號稱“梅花百韻”的詠梅詩,寄托了彭玉麟一生對梅姑的愛戀、思念、牽掛、自己的愧疚和悔恨。1946年羅爾綱考證,梅姑本是彭玉麟外祖母的養女竹賓,以輩分而言,可以說是彭玉麟的長輩(阿姨),較彭玉麟年長幾歲,人稱梅姑,據說彭玉麟稱她“姑姑”,兩人年紀相約,青梅竹馬,情愫漸生,至私許終身。后來,兩人始終未有結合,原因表面上是八字不合,真正的理由卻是輩分。后來,在彭母的主持下,梅姑嫁到別家姚氏,四年后死于難產,彭玉麟聞訊身心俱裂,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并發誓要用余生畫十萬梅花以紀念兩人之情。彭玉麟說到做到,他畫了整整40年,才完成了以萬幅梅花紀念梅姑的承諾,喪妻后終生未娶。
辭官隱居期間,一是在湖口水師昭忠祠旁邊建廳,遍栽梅花,號稱“梅花塢”,即石鐘山著名旅游景點梅花塢;二是在家鄉筑“退省庵”,在庵里吟詩作畫。彭玉麟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不御姬妾。雖然一生六辭高官,卻在國家危難之時,抱著年邁多病之軀,臨危受命,抵御外敵。一生畫梅吟詩,紀念與他相戀早逝的梅姑,癡情重義,終生不悔。在權貴當道、腐敗之極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成為了一個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義的名臣。如他自己所述:“臣素無聲色之好,室家之樂,性猶不耽安逸,治軍十余年,未嘗營一瓦之覆一畝之殖,以庇妻子。身受重傷,積勞多疾,未嘗請一日之假回籍調治。終年風濤矢石之中,雖甚病未嘗一日移居岸上”,“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歸”。
Lot.90 譚延闿《七言行書對聯》尺寸:140cm x 36.5cm x2,約9.2平尺,水墨紙本立軸
款識:仙宮去人無咫尺,白鶴時來訪子孫。世和先生正之,譚延闿。
鈐印:茶陵譚延闿字祖庵印(白文)、知默居士(朱文)
備注:上款人王世和。
譚延闿(1880-1930),字組庵、祖安,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綽號譚三槍、翰林將軍。自幼聰穎好學,5歲入私塾。其父規定三天要寫一篇文章,五天要寫一首詩,還要練寫幾頁大、小楷毛筆字。11歲學制義文學,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稱之為“奇才”。1893年,譚延闿到長沙參加童子試,考中秀才,譚父當時年事已高,譚延闿在陪同家父安渡晚年的同時,繼續跟從各地名師學習時文等。1904年,譚延闿參加清末最后一次科舉試,中試第一名貢士,即會元,4月參加殿試,列為二等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授翰林編修。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詩人,書法家,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列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民國書法家中曾有真草篆隸四大家之謂,他們是譚延闿的真,于右任的草,吳稚暉的篆和胡漢民的隸)素有“南譚北于”之譽,這四人均為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且也都是活躍于政壇的頂尖文人。與陳三立、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陳三立、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 著述有《組庵詩集》《慈衛室詩草》等。且精于美食,為組庵湘菜創始人。曾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譚延闿為介紹人。自1922年后,譚延闿一直跟隨孫中山,孫中山也重用譚延闿,讓其做過內政部長、北伐軍總司令。并讓譚延闿去辦黃埔軍校,因為譚延闿在湖南就會辦教育。黃埔軍校的地都是譚延闿的湘軍整平的。后譚延闿想到辦普通學校和辦軍校是兩回事,就把校長讓給蔣介石了。不過,黃埔軍校的校名“陸軍軍官學校”這幾個字,還是譚延闿題的。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去世后,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
王世和(1899-1960),浙江奉化溪口鎮人,蔣介石之侄。蔣介石第一任侍衛長,黃埔軍校第一期步科畢業,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六期、中央訓練團將校班畢業。1924年春到廣州,任廣州大元帥府警衛隊衛士。同年4月由戴季陶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由蔣介石介紹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學習。1925年起任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廳衛兵連連長,警衛團第三營少校營長、中校團附。1927年秋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第二警衛團上校團長,次年春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總隊長,1936年2月授陸軍少將。抗日戰爭爆發后,任駐蘇聯大使館武官,蔣介石侍從室第三組組長兼蔣介石侍衛長,第三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七十六軍副軍長。1946年后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河西警備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國民政府參軍處中將參軍。1949年到臺灣,任陸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國防部中將參議等。
Lot.97 曾曉滸《翠壑云泉圖》尺寸:140cm x 565cm,約71.2平尺,設色紙本鏡片
創作年代:1998年
款識:翠壑云泉圖。九八年夏月曾曉滸寫瀟湘之景。
鈐印:曾曉滸印(白文)、西蜀人(朱文)、寄情山水間(朱文)
曾曉滸(1938-2015),生于四川成都。湖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長沙畫院名譽院長。父親曾還九,時任成都南重中學校長,與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交厚,幼年時便常觀大千先生作畫,培養了對國畫的興趣。1947年入上海自新小學讀書,1954年入武漢十四中學,得畫家張肇銘、王霞宙、端木夢錫老師的器重與悉心指導。1957年考入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接受系統繪畫基礎知識和正規技能訓練,得到著名嶺南派大師關山月、黎雄才先生的指導,1961年畢業時已在南國畫壇嶄露頭角。分配到湖南師范大學藝術系任教后,46年筆耕不輟、教學相長,成就了自己融貫南北畫風。曾曉滸擅長山水,花鳥、人物,也精于書法、金石。
1964年,年方二十六歲即主筆為首都人民大會堂湖南廳繪制巨幅湘繡屏風《韶山》,隨后又為大會堂創作大幅山水《南天獨秀》。1979年創作《放木排》山水畫,在日本福岡舉辦的"亞洲三國近代美術展覽會"獲獎。1981年,為廣西靈渠賓館創作巨幅山水畫《清漓擁翠》。1983年他帶領五名學生,完成了長沙火車站中央大廳的巨幅山水《醴蘭沅芷,岳色湘聲》。1986年第三次為首都人民大會堂作《翠籠桃源》、《幽谷清奇》。1985年為日本長野善行寺作《峨眉朝暉》,此畫被該寺做為鎮寺之寶。之后被韓國"世界美術文化交流協會"聘為常任委員。1992年在臺北"皇冠藝文中心"舉辦"曾曉滸山水畫展"并出版《曾曉滸畫集》。臺灣媒體予以盛贊。1993年為毛主席紀念堂創作大畫《韶山》被永久陳列并繡成巨幅湘繡。2001-2002年兩次應邀赴中國駐美舊金山總領事館作多幅大畫。出版有《曾曉滸畫集》、《曾曉滸、陸露音畫集》。
Lot.105 林散之《太湖紀游圖》尺寸:30.5cm x 208cm ,約5.7平尺,設色紙本手卷
創作年代:乙巳1965年、己酉1969年(再題)
款識:太湖紀游并詩二首,玉壺真供養,七十二蓮花。是色原非色,無涯即有涯。婆婆留世界,旖旎耀春華。隔岸猶奇絕,仙鬢暈碧霞。湖山鐘奇異,千載感靈青。波浪連方嶠,風云接太虛。似螺青幾點,如鴨水平鋪。上下帆無恙,艅皇邁生初。乙巳冬日,散之。己酉十一月中旬檢出復加點染。聾叟時年七十有二。
鈐印:林散之印(白文)、長壽(朱文)、林散之(朱文)、長壽(朱文)、曾登太白(朱文)
前題:太湖紀游圖。清泉王新題。
題印:王新信鈢(白文)、 清泉散人(朱文)
參考:《林散之書畫集》P77至P151,文物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癡、左耳、聾叟、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蘇南京市江浦縣,祖籍安徽省和縣,于叔伯兄弟排行第五,遂呼乳名“小五子”。自三歲始,喜就案頭涂鴉。五歲能對物寫生,喜塑泥人。患中耳炎,致左耳微聾,遺疾終身。三十歲后師從黃賓虹。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人稱“當代草圣”。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評選中,他的草書條幅《毛主席詞·清平樂會昌》得到郭沫若、趙樸初、啟功等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書名初震。其書法作品《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曾任江蘇省國畫院畫師、南京市書畫院院長、中國書協名譽理事、江蘇省書協名譽主席。與高二適、胡小石、蕭嫻合稱“金陵四家”。趙樸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與李志敏并稱“南林北李”,被譽為“草圣”,林散之草書被稱之為“林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詩贊之:萬里行程萬卷書,精思博學復奚如?蠶絲蜂蜜誠良喻,歲月功深化境初。又贊:散翁當代稱三絕,老辣文章稱霸才。文學家、書法大師郭沫若評價: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日本著名大書法家、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評價:草圣遺法在此翁。中國書協主席沈鵬評價:林散之沒有摻入其他因素,進入了書法的最高殿堂。國畫大家亞明評價:林散之是屬于世界的。由于林散之的存在,從而使中國保住了傳統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中國美術評論家馬鴻增評價:草書發展史上堪稱里程碑式的大書法家當推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唐代懷素、明代王鐸、當代林散之。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評價:林老大作筆蒼墨潤,深得宋元神韻,在賓翁高足中實為僅見。書法家啟功評價:老人之詩,胸羅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讀萬卷書,而行萬里路者,發于筆下,浩浩然,隨意所之。無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應手之樂。又贊:吳生畫筆杜陵詩,紙上依稀兩見之。原國家主席江澤民評價:爐火純青,登峰造極。藝術評論家傅雷先生認為:散老筆墨蒼潤,實所僅見。國畫賴以不隳,實中國藝術界之大幸”。散老繪畫的最大特色是把詩、書、畫三者融會貫通,化為一氣,下筆雄沉,把氣捺入到紙里去,氣勢流動,意境深遠,有著詩的情趣和韻味。散老藝術的另一重要特點是一生不斷變化創新。散老說,“審事物,無不變者。變者生之機,不變者死之途。”“時代不同,體制即隨之而易,面目各殊,精神亦因之而別。其始有法,而終無法,無法即變也。無法而不離于法,又一變也。如蠶之吐絲、蜂之釀蜜,豈一朝一夕而變為絲與蜜者。頤養之深,醞釀之久,而始成功。由遞變而非突變,突變則敗矣。”散老一生就是不斷地學,不斷地變,不斷地推陳出新,終至大成。
王新,1958年生,湖南衡南人。字滿生,別署清泉散人、常得居士。師李祚新、郭子緒、釋本煥先生。現任衡陽市收藏協會顧問,衡陽市楹聯學會顧問,衡山畫院專職書畫家,湖南工學院教授。出版有《蘇東坡后赤壁賦》《王宗岳太極拳論草書兩種》。
Lot.253 張一尊《敢叫日月換新天》尺寸:139cm x 70cm,約8.8平尺,設色紙本鏡片
創作年代:1964年
款識:敢叫日月換新天,一九六四年夏暮,張一尊。
題跋:毛田寫生。讀一尊先生作品,謹記之,朱訓德。
鈐印:張(白文)、一尊(朱文)
跋印:訓德印信(白文)、肖形印
鑒藏印:蓮池藏寶(白文)
張一尊(1902.2.14-1973.3.28),土家族,湖南吉首人。中學畢業后考入武衛軍學兵營,后入成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前身即黃浦軍校)深造,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少將視察等職。擅畫馬,享“北徐(悲鴻)南張”之譽,亦擅畫山水、翎毛、花卉等,其書法、篆刻、詩文亦自成風格。1935年后在南京、桂林、重慶、上海、武漢、長沙等地舉畫個人畫展,其德藝素養曾獲章士釗、李健吾等文壇名宿高度評價。1946年辭去軍職以繪畫為業,定居長沙。新中國成立后任湖南省參事室參事、湖南省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1930年代其與粟谷青、周磊村等組建“瀟湘書畫社”,曾被華中高藝聘為軍訓主任兼國畫教員、校董事會董事。1962年長沙晚報發表其《漫談畫馬》連載,1963年出版《國畫技法常識》(湖南人民出版社《毛筆畫冊》),1982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張一尊畫輯》,2003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張一尊》。其代表作有《百駿圖》《八駿圖》《六牛圖》《冒雨搶耕》《韶山全景圖》《毛田寫生》《梅花清影軸》等。先生畫跡亦似其人,偉岸之姿似松柏清癯,行止如梅筠,蓋為湘上一代盟首宗師,為湖湘書畫界培育人才頗多,聶南溪、王超塵等名家曾拜其為師。其作品曾獲齊白石、黃賓虹等大師題跋贊譽,生平傳略載入《中國美術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版)等典籍。
朱訓德,1954年生,湖南湘鄉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美協主席,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其作品曾獲第二屆青年美展銀獎,加拿大國際水墨畫藝術大展獲金獎,湖南省文學藝術創作榮譽獎,并獲得國務院人民藝術家稱號、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獎章。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日本當代美術館、聯合國總部以及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許多重要機構珍藏,并在《美術》《中國畫家》等近百家美術文化學術刊物發表。出版著述有《朱訓德作品集》《朱訓德畫文集》《藝術大家朱訓德》《中國畫二十家》等十余部畫集、文集。
Lot.254 張一尊《六牛圖》尺寸:156cm x 70cm,約9.8平尺,水墨紙本鏡片
創作年代:1963年
鈐印:張一尊印(白文)、一尊(朱文)、一心草堂(白文)
題跋:馬享北徐南張譽,山水逸入桃花源。畫牛氣韻媲韓滉,德藝雙馨一尊師。觀一尊老六牛圖,心生敬意,謹題之,湘中朱訓德。
跋印:訓德印信(白文)、花好月圓人壽(朱文)、肖形印
詩堂:六牛圖,張一尊先生作,周用金敬題。
詩堂印:周氏(朱文)、用金之印(白文)
題簽跋:此幅六牛圖系吾夫聶南溪之恩師張一尊先生于一九六三年畫,由師母吳佩君老夫人珍藏已逾半個多世紀,堪稱稀世之寶也。丁酉(2017年)金秋花鼓藝癡八十八齡鐘宜淳題記。
題簽印:聶(朱文)、鐘宜淳印(白文)
鑒藏印:蓮池主人(白文)、蓮池藏寶(白文)
鐘宜淳,1929年生,湖南邵陽人。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曾任團長、編導組長、演員隊長、藝委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三屆理事及主席團成員、湖南省戲劇家協會第三屆、第四屆常務理事。塑造過100多個角色,影響較大的有自編、自導、自演的《姑嫂忙》(曾獲湖南省第一屆戲曲會演的演出獎、一等劇本獎、導演獎、音樂獎、二等演員獎)。《補鍋》的劉大娘,《兩張圖紙》的周大媽,《張謙參軍》的張謙娘(曾獲湖南省首屆文工團會演一等獎),《三里灣》的常有理,《牛多喜坐轎》的柳葉嫂,《劉海戲金蟾》的大姐和劉母,《討學錢》的陳大嫂,《小姑賢》的姚五娘,《謝瑤環》的武則天,《柯山紅日》的咖咯呷等。以上劇目均分別獲得中央及省的獎勵,有的拍成電影或電視,并到朝鮮、美國演出。錄制花鼓戲磁帶35盒,演唱、導演、并整理的有《湘子化齋》《湘子渡藥》《張古董打豆腐》《張二嫂回娘家》《秋江趕潘》《送表妹》《菜園會》《貧富上壽》等。其主要事跡已被收入《中國藝術家辭典》《中國華夏婦女名人辭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戲曲、曲藝辭典》等。《湖南戲劇》曾載文評價:“她戲路寬,尤以演喜劇見長,表演生動,富于情味,唱腔臺詞清晰入耳,音色明亮,韻味足。”《湖南廣播電視報》評價:“她能編、能導、能演,是藝術上比較全面的多面手。”
周用金,1956年生,湖南安鄉人。曾任湖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湖南省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出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年鑒》副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研究員,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書法碩士生導師。2003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周用金書法作品集》。2008年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周用金行草字匯》,此書2012年由臺灣書畫院單獨出版,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英漢對照、繁簡兼備、拼音排序、一個人所寫的書法字典,被列入國外孔子學院的教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客戶端查看)拓展知識: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特靈空調維修服務電話(中央特靈空調水流開關故障如何判斷和修復)
2024-09-12
-
特靈全國服務電話(特靈空調機故障及維修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2024-09-12
-
三菱電機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精密三菱空調安裝步驟應該注意哪些
2024-09-12
-
開利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開利空調5e是什么意思詳解開利空調故障代碼
2024-09-12
-
特靈空調24小時客服在線咨詢(特靈空調加氟幾個壓是什么意思特靈空調加氟壓力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