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光芒燃氣灶維修(常熟光芒燃氣灶維修電話)
前沿拓展:
一
親眷,是我們小時候心中的陽光。我這么說,現在的小字輩不一定相信,或者說“無感”。
我的記憶回到20世紀60年代,物資的匱乏讓人對基本生存條件充滿渴望。而各種親眷的存在,也是一家人的一份希望所在。畢竟,一種血緣聯系著的感情,總是可以信賴的吧。
于是,每當遠遠近近的親眷上門,隨著大人之間那一聲聲“姑姑”“舅舅”“姨娘”等親切響亮的稱呼,孩子們稍稍愣幾秒鐘后也會被大人哄著催著叫人。
那時經典的一幕是這樣的:親眷們會從衣袋或包里掏出水果糖、圓珠筆、小皮球等禮物,孩子們一見到這些,所有的羞怯都無影無蹤,馬上伸手接過。接下來,有點見識的孩子則乖巧地投進客人的懷抱,給在場的一大家子帶來歡樂。
我的老家無錫梅涇民風淳樸,鄉親們都是守著一畝三分地的本分人。上海距無錫不遠,而且有便捷的火車。不過,上海親眷要是到我們鄉下來,還是會有某種儀式感的。那時上海親眷先是來信,通知某日要到無錫來。長輩們讀著上海來信,馬上把這個消息發布給大家:上海親眷要來了!那時候,很多人家都是大家庭,于是一大家子里識字的、不識字的都會聚攏過來,聽聽信上是怎么說的。聽完了,他們會從字里行間猜出些什么,然后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大上海的親眷要來,大家有點亢奮,也有點緊張,畢竟那時候鄉下條件差,生活物資也有限,如何讓上海親眷在我們家這幾天過得舒坦,也讓自家的接待顯得有面子呢?大家都會分頭準備。
二
滬寧鐵路到了無錫西十幾里就是我們梅涇村。站在鐵路旁眺望,鐵軌像從上海方向放過來一架長長的梯子。那火車發出巨大的轟響,滿載貨物和滿座的乘客,是我小時候眼里的風景。我心里常幻化出一道光芒:遠方的世界一定精彩,因為它撥動了梅涇人的心思。一百多年來,幾代人站在茅舍門口,無數次地默默眺望遠方。而最讓人心動、也更務實的一個想法就是:送孩子去鐵軌另一頭的上海學生意(當學徒)。
“種田萬萬年,年年有飯吃,出去就有飯吃?上海的飯就那么好吃?”有人說話了。“一個孩子出門學生意,就是送了一個兒子,心真硬!出去要吃苦,學壞怎么辦?”嘴長、嘴碎的人各自說話。“走出去學點手藝也好的!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會有路。”村上不乏有眼光的人,好話一句暖三冬。
幾個少年從無錫結伴乘火車,走進了大上海,馬路上吹過來的風,掀不起他們老布衫的衣裳角,他們的雙眼都被繁華的街市所吸引。十六七歲的少年找工作不難,有人擔保就成了。在城隍廟的商店、南京路的飯店和街道上的小作坊,都可以謀到學徒工。這些無錫鄉下的孩子大多讀過三四年書,本分,守規矩,老板看在眼里。在店里耳濡目染,眼界漸漸打開了,上海話也越來越“順溜”。安心下來,三五年一晃就過,十年八年,有人當上師傅,擔任領班。在家族支持下,在上海立住腳的年輕人辦起小作坊,開個小飯店,走上了今天我們說的創業路。
寒去暑來,到上海學生意漸漸成了氣候。上海的來信多了,歸功于上海的親情關系多起來了。村上有個郵政代辦所,七十年前的郵遞員是袁寶善老先生,識字認人,輕車熟路,后來傳給洑保和先生。人們樂于看到綠色郵政背包在前村后巷亮相,送來一封封令人牽掛的來信。時常有一群孩子跟著綠色郵政背包,前呼后擁。“某某人家有信了!”“老張,老張,圖章拿來,有上海匯款!”郵遞員在收匯的存根上蓋上收款人的章,小孩們歡呼著圍住郵遞員,問下一家是誰,跑得快的孩子早就去報信了,沉寂的小巷洋溢著快樂。
老張的匯款是兒子從上海匯來。過幾天信來了,信的開頭寫著“父母親膝下敬稟者”,那是兒子請馬路邊代人寫信的人寫的。最后一句“代為張望各位長輩鄉鄰!”,情深意濃。即使老人對文乎乎的第一句聽不懂,也能猜出個七不離八,那肯定是敬重的意思吧!
三
我二舅到上海仁和菜館當學徒,起先在堂上跟師傅學習“端盤送菜”,俗稱“堂倌”,嘸啥技術,但面對四處八堂來客,微笑、嘴甜、手穩,腳勤也見功夫。這個行當易染上油滑氣,但如果缺活絡頭腦,一副老實相,老板又不歡喜。二舅聰明,有點口才,講話風趣,把“堂倌”角色做到技術中有藝術,在店堂里小有名氣。
那時店里賬房先生的毛筆字都有書法家的底子,飯店出人才!二舅卻覺得飯店里學不到真本事,改行到市公交公司汽車二場先做售票員,靠學習鉆研當上駕駛員、查票員,又當上交通事故處理員。把公司的各把“椅子”坐過來。在職場上好像唱著一首廣東音樂《步步高》,順溜!
一次,二舅帶著一幫人去常熟出差,事畢,他說去看看這里的市委書記,同行的人都很驚奇。他們來到虞山腳下一處平房前敲開門,書記見了二舅說:“長腳,你怎么來的?”二舅身高一米八,鄉下人稱“長腳”,是朋友之間的綽號。原來,這位書記與二舅是舊交。
概念圖 本報記者 海沙爾 攝
四
二叔從老家到了上海民華鐵工廠當學徒,勤奮肯學,后來成為廠里的技術負責人,老板重用他。他回無錫老家時,看到村里幾家作坊做腐乳,當時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農閑時去上海賣腐乳,苦于在上海沒有落腳地方。二叔和老板說好,在廠里辟出一個角落存放無錫的腐乳,鄉下來的人在樓梯間里搭兩張床鋪住下。
在二叔的指揮下,一個亦農亦工亦商的格局形成了。村里人農忙種田,冬季做腐乳,農閑時到上海賣腐乳。賣腐乳的擔子有點特別,兩只木桶固定在兩個定制的底座上,一只木桶由四條繩扣牢,兩只桶八條繩,轉悠悠地挑著走進里弄。當時,村里去上海賣腐乳都被稱作去做“八條頭”生意。
“八條頭”和廠里的工人都很熟絡。幾年工夫下來,閘北、虹口、楊浦幾個區的弄堂混得很熟,從東面的周家嘴路到西面的共和新路,從蘇州河到北面的五角場,這么大一個圈子的幾百條弄堂足夠“八條頭”叫賣。無錫梅涇上的腐乳雖不是名牌,但上海人吃到都說好,一批老客戶近似親眷朋友。鐵工廠的一小角地方也成了在上海賣腐乳的根據地。
民華鐵工廠的業務也搞得有聲有色。后來二叔調往江南造船廠,擔任一個部門的生產負責人,指揮一班人承接萬噸輪上的修理業務。不久,又調往北京百萬莊中央船舶總公司,和外國專家一起工作,參與國外訂貨談判。這一步步走過來,一個只上過一年初中的農村孩子,挑起了這副重擔,真不曾想到。
五
上海親眷中,二舅二叔自然是繞不開的。不過,繞開旁的親眷,那就繞開了很多有意思的趣事,這里只說一件事。
華興騎著自行車游上海大馬路,來到漢口路看到解放日報社,想到理論部有位有名的編輯狄建榮是自己的親眷,便走進去,見到他坐在堆滿書和報紙的辦公桌上編稿,心里有種自豪感。不由得想起無錫的老一輩人不識字,見報紙都稱“申報紙”,一直沿用幾代人。那時上海親眷從上海帶回來的報紙,原來是從這里出來的。華興朝著解放日報社的大門看了又看。
往事如昨,一個世紀幾代人與上海親眷的往來總在心里放著。百年風水輪流轉,有時也聽聞上海親眷的子孫們自豪地說:我們無錫鄉下有很多親戚呢,假期中去曾祖父曾祖母的老家走了走,沒想到鄉下的小日子早已不輸上海里弄小區。于是,上海親眷的后人紛紛來無錫梅涇尋老親眷,“大上海”和“小上海”,來來往往更親熱了。
2011年的漢口路300號解放日報老大樓。本報記者 張弛 攝
欄目主編:黃瑋 文字編輯:欒吟之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本文概念圖除署名外均來自新華社來源:作者:蔣森度
拓展知識: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特靈空調維修服務電話(中央特靈空調水流開關故障如何判斷和修復)
2024-09-12
-
特靈全國服務電話(特靈空調機故障及維修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2024-09-12
-
三菱電機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精密三菱空調安裝步驟應該注意哪些
2024-09-12
-
開利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開利空調5e是什么意思詳解開利空調故障代碼
2024-09-12
-
特靈空調24小時客服在線咨詢(特靈空調加氟幾個壓是什么意思特靈空調加氟壓力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