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亚洲一区欧美一区在线播|久久久久久性高|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歡迎來到同城快修-附近家電維修、家電清洗、家電安裝服務平臺

24小時家電維修熱線:

400—1558638

當前位置:主頁 > 空調 > 維修資訊 >

燃氣灶撞針點火器維修(燃氣灶撞針點火器維修多少錢)

發布日期:2022-10-18 21:32:18 瀏覽:
燃氣灶撞針點火器維修(燃氣灶撞針點火器維修多少錢)

前沿拓展:


50年代紀錄片《中國孩子的“玩”》

視頻加載中...

50后,這些游戲你玩過嗎?

回首往事,

您可還記得童年時那些單純又美好的時光?

回憶里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那些童年時玩過的游戲,您都還記得么?

今天為您列舉了50種兒時玩過的游戲,

它們承載著我們不可磨滅的童年記憶。

1、滾雪球,堆雪人

堆雪人是下雪天才能享受的一項有趣的游戲。當然雪必須要下得夠大,才能積累足夠的雪球,氣溫要夠低,才能使積雪不會迅速融化。將潔白的雪堆,制成一個人形的藝術品,不僅供于觀賞,還能訓練手藝、鍛煉身體。

2、打雪仗

這是一個大人小孩都喜歡的游戲,這是一個浪漫的游戲,總之這個游戲就是讓人忍不住心動。那就是——打雪仗!小的時候下雪的冬天的校園,課間時間就是打雪仗的時間。操場、走廊是大大的混戰戰場,就是那些窩在教室里的同學也難免不受到雪球的攻擊。

3、滑冰車

過去傳統的滑冰車是大一點的孩子們自己的杰作,滑冰車基本上是幾塊木板釘在一起,下面有的綁上鐵絲、好一點的按兩塊角鐵。孩子們有的在滑冰車上盤腿坐著、有的跪在上面奮力滑行。而對小編我來說那是童年最大的樂趣,現在最美好的回憶。

4、擠油渣

那時的教室都沒有取暖設備,冬季課間短短的十分鐘要取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擠油渣”了。此時,一群人常常緊靠著墻根站好,從兩頭往中間擠,如被擠出去就算被淘汰。大家雖說被擠得氣喘吁吁、臉紅脖子粗,但仍興高彩烈,因為此時渾身發熱甚至滿頭大汗,這游戲的效果也就達到了。

5、挑棍

冬天小手凍得紅紅的還發抖

把所有挑棍抓在手中,垂直與桌上,放手。棒棒撒開后,然后將挑棍一根根地挑起來收回,但不能動到或碰到別的小棒。冬天小手凍得紅紅手一發抖一失手者,換另一玩家提取。誰挑回的小棍越多,收集的分數越高,誰就是贏家。

6、編花

姑娘家最喜歡編花籃了,編花籃最好是四個人參加,A曲彎向后抬起一條腿,把腳架在B的手上,C也如勢抬起一條腿,將腳架在A的膝彎處,D則將腳架在C的膝彎處,B再將自己的腳腕架在D的膝彎處,并將手擎的A的腳小心架到自己的膝彎上,然后將各自的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右肩上,左手則叉在自己腰間,如此一個錯落有致的花籃就編好了。

7、踢毽兒

這毽子商店有賣的,也可以找來雞毛、銅錢自己做。踢的方式分為較簡單的單式踢毽和較復雜的花式踢毽。單式踢毽主要比的是誰踢的次數多、時間長,花式踢毽比的則是誰踢的花樣多、難度大,還可以多人共踢一個毽子。如果踢的人技術高超,踢起來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觀眾看了常常會高聲喝彩!

8、滾鐵環(轱轆圈)

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后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滾鐵環曾是男孩子們的摯愛,每個人的小鐵圈如果放在現在,猶如帶著滑板上學一樣帥氣加瀟灑。那時馬路上車少,在路上滾鐵環安全幾乎不成問題。

9、彈弓槍、彈弓

男孩子都有玩過彈弓(槍),這種彈弓打人可狠,彈出去的子彈力量很大,當時都用紙來疊子彈的,疊出來的子彈折一下。掛在橡皮筋的機關上,扳機一勾或直的皮筋一撒手,子彈啪的飛出去。要是用個石頭什么的當子彈,恐怕會打出人命有的彈弓是幾根樹杈隨意捆綁的,無論是什么材質,它所承載的,都是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

10、拔河

拔河,是大眾競技運動游戲,學校會經常組織拔河與跳大繩的比賽,總會讓人熱血沸騰,歡笑無窮。

11、抽陀螺

別看現在仍在抽陀螺的大多是老年人,當年抽陀螺的可全是小孩哦。抽陀螺也可以進行比賽,即雙方各自將自己的陀螺抽向對方的陀螺,如將對方的陀螺撞倒即獲勝。當年我們揮舞繩鞭抽起陀螺,聽見鞭聲“叭叭”直響,看見陀螺“嗡嗡”旋轉,心中的那個高興勁就甭提啦!

12、抓沙包

玩法:把一個沙包高高扔起,在沙包落下之前把桌上的若干個沙包抓到手里,然后用同一只手接住落下來的沙包。好處:沙包鍛煉孩子們的小肌肉,能訓練手眼的協調以及培養敏捷的反應能力。沙包對于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益處。

13、下軍棋

小時候四人在棋盤上分占四角,分為兩方,相對的兩家聯合與另外兩家對抗,互相配合戰斗;兩人游戲時,則分占棋盤的上下兩角,相互作戰。軍棋分三種下法,一種是暗棋(棋子立起),兩人對決,需要裁判;一種是明棋;一種是翻棋(字朝下擺)。

14、折紙飛機

通常撕書撕作業本疊起來在教室飛來飛去,疊紙飛機還是有技術含量的,疊的不好,頭重了,就是栽頭飛機了。小時候折完飛機,在機頭哈口氣便向天空劃去。

15、東南西北

先將白紙按一定的方法折好,然后在看得見的四個外側面分別寫上“東、南、西、北”四個字,而看不見的內側八個面則分別寫上反面或正面的字句,例如“傻瓜”或“好兒童”等等。先讓對方懸著看得見的外側某一方位,然后再打開所選方位看不見的內側,對方究竟是“傻瓜”或“好兒童”呢……答案馬上就揭曉啦!此游戲雖簡單,但因揭曉的答案不好預測,玩耍時也充滿了歡笑和樂趣。

16、丟手絹

“丟,丟,丟手絹,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訴他,不要告訴他。只要響起這首兒歌,記憶里的場景總會清晰出現”:……丟手絹的人圍著圈兒跑,偷偷把手絹兒放……如果被丟者發現后,可手執手絹追趕,丟手絹者被趕上則認輸,罰出節目。如果被丟者沒察覺,丟手絹者跑一圈回到其背后,被丟手絹者認輸,前者坐其位子,被丟者不僅罰出節目,還要擔任丟手絹者。

17、吹泡泡

小時候也不用花錢買,都是自己動手做,準備好洗衣粉用熱水融化,融化開了裝在小瓶里,找個麥秸桿子,拿著直接就吹出泡泡了。

18、跳皮筋

那時候的女孩子很愛跳橡皮筋。拉皮筋的將皮筋由腳裸、膝蓋、大腿、腰、腋、肩、頭頂逐步升高,跳皮筋的則按固定的旋律跳躍,完成規定動作后即可升級。如半途失誤或腳沒夠到皮筋,則角色轉換變為拉皮筋,改由另一人跳。

跳皮筋的花樣五花八門,有踩、勾、挑、繞、轉身等等,跳起來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是一項技術活。小女孩們還會邊跳邊唱哩!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19、搭馬架

有個游戲叫做搭馬架子,這是男孩子們玩得最嗨的游戲,一個人從后面抱住一個人被抱的人把兩只腳搭在另一個人的兩個肩膀上由他抱緊了,再挺直了腰,三個人就成為一輛戰車。還有一種就是兩個人拉著手一個人坐在這兩只手上,也是一輛戰車,沖擊對方。兩個戰車相互沖擊多半是一雙腳和另一雙腳相撞。這種游戲玩起來很兇,常常會被撞翻。

20、跳繩

跳繩,有集體、雙人跳、個人跳。群眾基礎好參與人多,極受歡迎,集體跳,有團隊精神。個人跳繩有花有式,很有藝術體操范兒,雙人跳繩也很有意思,兩人要有協同性。

21、跳房子

那時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常常都有小孩子在玩“跳房子”的游戲。先用粉筆在地上畫上若干稱為“房子”的方格并編上號碼。再把一塊瓦片或是用算盤珠串起來的手練放在編號為“1”的方格里,然后用單腳落地來踢,每格中腳只可落地一次,瓦片或手練既不能壓線、出線,又不能打亂編號的先后順序,否則就算犯規,改由另一人來跳。

22、老鷹抓小雞

老鷹抓小雞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游戲。游戲時一人當“老鷹”,另一人當“母雞”,其余的就是“小雞”了。“小雞”們一個接一個地拉著前人衣襟緊緊跟在“母雞”的背后,“老鷹”要想方設法抓住“母雞”背后的“小雞”,“母雞”則要伸開雙手拚命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老鷹”抓住。小孩們在游戲中不僅充滿了歡聲笑語,而且充分體會到了母愛的溫暖和偉大。

23、彈珠

“打彈珠”又稱“打玻璃珠“,它不僅是咱中國人的游戲,還曾風靡全世界。因打彈珠時必須爬在地上,常常會使手上、身上沾滿泥土,因此愛干凈的女孩們不屑此舉,于是變成了男孩的“專利”。彈珠者將自己手中的玻璃珠彈出射中對方的玻璃珠為羸,輸者的玻璃珠便歸贏者了。玻璃珠多的人,常常在同伴中炫耀哩!

24、斗雞

“斗雞”又稱“撞拐或“腳力”,可分成兩撥人對抗或者僅二人單挑。游戲時一只腳靠在另一只腳的膝蓋上,然后用單腳蹦跳著沖向對方,可用膝蓋撞擊對方身體任何部位,也可用膝蓋上抬或下壓對方的腿。比賽時必須單腳著地,某一方雙腳著地即輸。此游戲十分耗體力,偶爾也會受些小傷,因此只有男孩子愛玩。

25、丟沙包

丟沙包的玩法有很多,其中最流行的一種是:先在曬坪或空地上劃好一個大圓圈,將參與者按抽簽的方法分成甲乙兩組,一組站在圈外,一組站在圈內。毫無疑問,圈內的人已被團團圍困。圈外的人一聲令下,紛紛將手上的沙包扔向圈內的人。如果擊中圈內的人的腳部,被擊中的人,便要淘汰出局,必須走出圓圈。直到最后一個人被擊中淘汰為止。

26、抓骨頭子兒、歘拐

抓骨頭子是女孩們的游戲,男孩也常常參與。骨頭子兒一般是豬后腿膝關節的一塊特殊形狀的小骨頭,這塊骨頭子有4個形態完全不同的面分別稱為耳朵、假耳朵、肚臍、鼓肚,玩抓骨頭子游戲時根據抓起骨頭子的面和數量確定得到的分數。

游戲時至少要有4個骨頭子,多了,積分更快,羊骨頭子也可以,但個兒較小,當時不太好找到。

27、拍紙牌

最經典的男生游戲,在生活水平不高的60、70年代,即使是這種粗制濫造的東西,也有廣大的市場。最經典的玩法是“4留1”,兩人玩,各出2張牌,正面朝上分兩落疊放,輪流拍,誰最后一下令牌面變成3張朝下1張朝上的局面誰就贏,對手的2張牌歸他所有。

28、摔泥碗

泥碗用泥土做成,取粘土若干,經加水揉和后再制作成碗狀。泥碗直徑約十厘米,底部要盡量薄,邊沿則要盡量平整。泥碗做好后選好角度用力向地上摔去,接觸地面后碗內的空氣因急促被壓縮并膨脹,會將其碗底炸開個洞,同時發出巨大的響聲。響聲越大說明這泥碗做得越好,大家在響聲中獲得了泥作的滿足和快樂。

29、跳山羊

“跳山羊”或“跳馬”。一人彎腰躬背站在幾米遠的地方,其他的人則排著隊向他跑去,然后用雙手撐在他的背上,利用慣性雙腿分開從他的背上跨越過去。隨著游戲的進展,彎腰躬背的人其高度也不斷地增加,能跳過的人也越來越少。如果跳不過去,不僅被淘汰,也許還會被跌得鼻青臉腫哦,因此這只能是男孩子愛玩的游戲。跳山羊,是一種模擬山羊跳躍的兒童游戲

30、挑線(翻繩)

翻繩是女孩子之間流行的游戲,一條繩子加上靈巧的手指,就可以翻轉出許多的花樣。讓人消磨許多快樂時光,只是要小心,不可以拉錯線,翻錯彎,否則繩子可是會打結。

31、蕩秋千

童年時的歌謠;蕩秋千,蕩過河,蕩過山,一蕩蕩到白云邊。

32、騎馬打仗

這游戲又叫“殺馬馬肩”,源于對古代的武將騎在馬背上殺仗的模仿,充滿了陽剛和殺氣,因此是男孩子的“專利”。下面的人充當“馬匹”,另一人騎在他的雙肩上便是沖殺的“武將”,但這“武將”手中沒有刀槍,只能靠雙手拉扯對方,被拉下“馬”的一方為敗。此游戲雖有跌傷及衣服被扯破的風險,但因能過一把充當“武將”的英雄癮,所以不少男孩子樂此不疲。

33、畫手表

在手腕上畫手表,纏著爸爸媽媽給我們畫,小伙伴們互相畫或自己給自己畫。那時,手腕上畫上手表也是一種時尚。

34、攢小人書

小人書是小時候最著迷的讀物,而且每家都有很多小人書。街頭巷尾還有小人書攤,兩分錢看好幾本,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人書。就看誰攢的多?多的幾箱子,少的也有幾十本。

35、打乒乓球

記得有一首兒歌:乒乓球圓又圓,中國出了個容國團,容國團有胃病,中國出了個莊則棟,莊則棟真勇敢,打敗了"木村"和"小野".......全民乒乓球熱,大概就是那時興起的吧。那個年代,支起一塊門板,兩塊磚頭一根棍架起個"橋",木頭板做成"乒乓"拍,乒乓球憋了熱水泡,乒乓球裂口膠布粘,乒乓給我快樂童年。

36、踩影子

踩影子,他跑,我追他的影子,他會拼命的躲開跑掉,我一直轉圈追,追得我暈。踩上影子,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37、捉迷藏

小時候在院里和伙伴捉迷藏,想盡一切辦法,找到藏身的地方,心里默默竊喜:你肯定找不到我的。

38、斗蛐蛐

中國古人特別喜歡見微知著,賞花學做人,養蟲學打仗,看個餐具都能知道國家興亡……惜乎多半是胡扯,元軍的鐵騎到底是比蛐蛐的牙齒厲害,南宋還是亡了。小時候斗蛐蛐,大人有大人的斗法,小孩有小孩的樂趣。

39、打水漂兒

這個男孩女孩都玩。記得小時候一到放暑假就到鄉間的水塘邊或者是放學后,幾個小伙伴來到公園湖的湖邊、市區的小水塘邊玩水起打水漂兒來。每人撿起一塊碎瓦片,然后向水面扔去,誰的瓦片在水面上漂的時間長且激起的水花個數多就算贏。

40、藏貓貓

這個也是我們小時候愛玩的游戲。男孩女孩一起,用手拍把其中一個人的眼睛蒙上,大家散開,當他摸到一個人時,要從那人的頭一直摸到腳,然后猜出這人是誰,猜對了就算你贏了,接著就把被猜出的人的眼睛蒙上繼續猜。

41、玩煙標

煙標應該算是個收集物品,不過收集來之后,其用途跟上面的慣炮一樣,折成長條狀,然后相互砸。

42、抓子兒,又叫"拾子兒"

主要游戲工具是碎石、籽粒、布包、金屬彈或塑料彈。將棋子撒在桌上,手里拿一個自已制作的小米包袋,然后上拋,在它落下來之前,迅速抓起桌上的棋子,然后再接住空中落下的那個。然后再拋,再抓第二個,依次類推,直到手里抓住桌上所有的棋子。這個游戲很考驗反應力和手力,如果在抓的過程中,移動的棋子沒被抓起就算輸了。

43、石頭剪子布

石頭剪子布,又稱"猜丁殼"。是一種流傳多年的猜拳游戲。規則:石頭打剪刀,布包石頭,剪刀剪布,在這種游戲中,一鍛煉了人的反應能力,二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靈活性。簡單明了的規則,使得石頭剪子布沒有任何規則漏洞可鉆,單次玩法比拼運氣,多回合玩法比拼心理博弈,使得石頭剪子布這個古老的游戲同時擁有"意外"與"技術"兩種特性,深受孩子喜愛。

44、放風箏

小時候王字風箏都自己做,由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北京人所稱“屁簾兒”即指它。在各地均可見到這種風箏的影子,兩邊小辮(簡單的)都是報紙做的。這也稱為"大眾風箏"。

45、紙風車

童年的風車很簡單,就是用一張白紙剪成四方形狀,然后從四個角開始,按對角線剪開四個開口,然后每片里順時針或逆時針依次拿一個角,疊起來,用一個小釘子穿過疊角和紙片的中心,然后將釘子固定在一個小木棍或者玉米秸稈頂端,一個簡簡單單的小小風車就做成了。做好紙風車之后,拿著跑就行。雖然很簡單,但卻充滿了童趣。

46、推手平衡

兩個人面對面站立,相隔一定的距離,用雙手推對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動腳步者為輸。看似簡單的游戲,卻還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用力過小,容易被對手推到,用力過大,容易撲空而失去平衡。

47、跳遠踩腳

一個人從底線跳出去若干步,另一個人也同樣跳出去,但是少跳一步,然后盡量踩到前者的腳,前者可以躲避。如果踩到,則后者勝;如果沒踩到,前者要按原來的步數跳回來,如果順利跳回,則勝,否則還是輸。

48、斗草(后來也玩拔根兒)

就是找一根韌性比較好的草,和小伙伴把草交叉在一起,各自用力拉扯,看誰的的草不會斷,不斷的就勝出,這種游戲方言叫做“勾勾草”。當時 “勾勾草”簡直是風靡。其實《紅樓夢》中關于“斗草”有記載,是在第六十二回。

49、打寶

“打寶”這項游戲流傳很廣,做法很簡單,把一張紙折成正方形即可,當然必須有正面有反面,玩法也很簡單,用自己的“寶”把對方的“寶”打翻過來就算贏,打不過來就讓對方打,但必須在所落的位置打,勝利者屬于把對方打成“傾家蕩產”“一貧如洗”的人。

50、放小鞭

童年盼過年,過年可以放小鞭。放鞭時都拆開放,要不一下放完就沒的玩了。有時候把鞭炮放到盒子或什么東西下面,一響鞭上面的東西就被炸飛了;有時候也會把幾個小鞭的捻兒擰到一起放,一些鞭會同時爆響 增加爆炸能量。成掛的鞭炮放完后還要去拾翻一下,找到那些啞火的,再把他撅斷了放呲花……。用于點燃小鞭的"點火器"有鞋帶或繩子、香,還有偷爸爸的香煙作為"點火器",很多男士很早就學會了吸煙和過年時偷爸爸的煙放小鞭有很大關系,放小鞭,太多的快樂記憶。

童年,我們沒有錢,三五成群嬉戲游玩。一根繩子,幾塊石頭,就可以玩得酣暢淋漓。童年,總是和游戲聯系在一起,談起兒時各種喜歡的游戲,總有說不完的快樂,無盡的回憶。那時,是我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童年,恍如昨日,記憶猶新。致我們,永遠回不來的快樂童年!

50后童年的回憶:兒時的游戲北京地主 編繪

兒時的游戲-1 玩氣蛤蟆

小時候,頑童們常在土層里和潮濕的石塊下發現一種叫氣蛤蟆的小動物,要是有人不小心碰了它一下,它會立時把肚子鼓起來,四肢腳撐著,頭低得很低,眼睛熊紅熊紅的,像害了眼病。那樣子乍一看像在跟誰賭氣似的。此時,頑童們就會拿一個小木棒,讓氣蛤蟆肚皮朝天,一邊敲一遍唱:

氣鼓氣鼓

氣到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殺豬

氣得蛤蟆直哭

……

果然,氣蛤蟆的肚皮越鼓越大,片刻工夫,肚皮薄的像透明的塑料紙,澄明瓦亮,真讓人擔心一戳就要破裂…… 有時會看到蛤蟆身上冒出了白水,有人說這就是有毒的“蚧”,人碰到就會死,頑童們會一哄而散,也會站到遠處,用亂石將氣蛤蟆擊斃,然后得勝凱歌還……

兒時的游戲-2 養魚

如今四五十歲的那幾茬“北京孩子”中,不少人至今還保留著養熱帶魚的愛好,追溯起來,他們的養魚史,都是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的。

那時,家家養熱帶魚,大人若沒興趣,孩子也養。魚缸是自己鉚的,到處找三角鐵,找鐵皮,找玻璃,找玻璃刀。找不到就偷。不少孩子偷著拆了家里的鏡框,用玻璃做魚缸。實在沒有魚缸,就用玻璃的水果罐頭瓶子替代,有不少孩子家里的桌子上,擺著一溜罐頭瓶子。但這不成氣候,多少給人一些“業余”的感覺。

魚的品種,與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就那么幾種。普通的是“孔雀”,這種魚容易活,直接下魚,自然也最常見。稍“名貴”一點的是“紅箭”和“黑瑪俐”,也直接下魚。“神仙”最少見,為熱帶魚里的極品。誰家的魚缸里有條“神仙”,那是能讓滿室生輝的事情,恨不得一樓的孩子都來觀賞。養魚最成風的那段日子,兩條“神仙”可以換一輛錳鋼車,而自行車的地位,當時居家庭三大件之首,錳鋼車又是自行車里的奧迪。可見神仙之俏與熱帶魚之火爆。那時也沒聽說有什么魚市,都是互通有無,孩子間大體本著等值交換的原則換魚,如三條“紅箭”換兩條“黑瑪俐”之類。像“紅綠燈”這樣的甩仔的魚,都較為難伺候,需要“糞”,有的要用蒸餾水養,一般孩子就不費這勁了。

魚蟲也是自己去撈。像護城河、蓮花池、青年湖,大凡沼澤水域,每天都有成伙的孩子帶著家伙來撈魚蟲。有一陣子地鐵工地發大水,長安街沿線成了一條河,也成了撈魚蟲的好去處。也有走街串巷賣干魚蟲的,用紙包包著,大小不一,幾分錢一包。

兒時的游戲-3 玩水牛兒

這里所說的水牛兒,并非是非南方常見耕田的水牛,系北京地區對一種小型蝸牛的俗稱。水牛兒灰白色,扁圓殼體,有兩只肉觸角,寄生于樹上,爬行緩慢,爬過時遺留一條涎跡,可輕易地被頑童們捉來當作玩物。捉到了水牛兒,它的身子立即受驚嚇縮回殼內,這時頑童們會唱: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后出頭……,等它適應環境、軟軟的頭慢慢伸出來,恢復爬行。頑童間常常進行比賽,誰手里的水牛兒先露出頭者勝。一般兩三分鐘水牛兒就會露頭的。當然,歌謠里的燒羊肉之類,是用來勾引水牛兒的誘餌,無論從習性或脾氣上說,水牛兒都根本不會為它們所誘惑,何況還是些空口無憑的許愿呢?頑童們都是把心目中最好吃的東西編進兒歌,無非是為了安慰一下自己的饞蟲而已。

不同版本的水牛兒歌詞:

水牛兒,水牛兒,

先出那犄角后出頭,

你媽你爹,

給你買了燒羊肉。

你不吃,

就讓老貓叼走嘍!

水牛兒,水牛兒,

先出犄角后出頭誒。

你爹你媽,

給你買了燒羊肉。

你不吃,喂狗吃,

狗不吃,喂貓吃。

兒時的游戲-3

水牛兒水牛兒,

先出犄角后出頭兒,

你爹你媽,

給你帶來

兒時的游戲-4 粘季鳥

頑童們都玩過粘季鳥。季鳥的學名叫做蟬,季鳥的叫法因不同區域的孩童習慣流傳而不同。每到夏季頑童們聽到了滋滋叫的季鳥,習慣的抬頭望樹,也成就了一幅好眼神。季鳥中有會叫“知道了,知道了...”在樹上叫的好聽,當抓住它的時候,就永遠的是吱吱的叫了,這也許就是季鳥的語言吧。那種“知道了,知道了...”的叫聲,代表著它們要尋找配偶的一種需求,而且會叫的都是公的,那些母的則不會叫……

粘季鳥的道具很簡單,粘季鳥的膠有用廢舊輪胎里的里帶,還有用膠皮手套的,有的將香油摻在里面,用一個鐵勺放在火爐上燒烤,熬呀熬呀熬成膠;還要找一根竹子,稍子處要細軟,在桿頭上抹上熬制的粘膠。

頑童們扛著長長的桿子出發了。循著叫聲通常很容易發現季鳥的藏身處,這時候,領頭的伙伴就轉身豎起手指,示意后面跟著的頑童們別出聲。把桿子靠上比較結實的枝干上,然后慢慢的伸向那只黑黑的家伙的后面,當快接近的時候,會屏住呼吸讓桿頭更穩,以免提前驚動它。當粘粘的粘膠接觸到季鳥的翅膀,它就沒法逃脫了,“吱—啦,”驚恐的季鳥只來得及驚叫一聲,就撲騰著到了頑童們手中。它瞬間發出的叫聲,顯得很急促,也很吵人,但是頑童們卻很愿意聽到這樣的叫聲。

有的時候,季鳥會提前發現,會“吱”的一聲飛去,同時撒下一泡尿水,來不及躲避的頑童被淋在仰著的臉上……

兒時的游戲-5 逮蛐蛐兒

逮蛐蛐兒曾是老北京頑童們的游戲,那種善蹦跳的小蟲曾是頑童們最親密的伙伴,它給頑童們帶來的樂趣絲毫不亞于現在兒童最高檔的玩具。

說來逮蛐蛐兒是很累人的活兒。當時京郊到處長滿了莊稼。在犄角旮旯,石頭縫兒,甚至水渠邊到處都是逮蛐蛐兒寶地。每到夜晚,頑童們就在磚頭瓦塊墻縫間循著唧唧的蟲鳴捉起了蛐蛐兒。頑童們帶著手電筒和紙做的裝蛐蛐兒罩,還要揪一些毛毛草,將這種細莖植物的莖折斷,做成一縷細細的的須,將它作為勾引蛐蛐兒的工具。聽到蛐蛐兒的叫聲,就要躡手躡腳,屏住呼吸,用小草棍把它逗出來,并使專用蛐蛐兒罩將其逮到。回家后,再將逮到的蛐蛐兒放在糊了一層黃泥的罐頭瓶里,這將是蛐蛐兒們的角斗的戰場了……

兒時的游戲-6 玩螞蟻

玩螞蟻是頑童們的日常游戲,頑童們玩螞蟻其實就是想著法的把螞蟻給弄死。整死一只螞蟻真是太容易了,其酷刑有五馬分尸、口水淹死、香火燙死、玻璃板擠死等…… 但是,想整死一片片的螞蟻還是很費心思的。一般有兩大類,用水和用火。若用水,為保證每次效果不同,所以水是經過各種配制而成的,有時候是用鹽,醬油等佐料融入而成,有時用藥片弄碎化在里面,有時就直接拿開水燙,當然有時干脆直接尿上去。若用火,有用捆箱子的那種很硬的塑料帶點著了,呼呼地往下滴油,去燙螞蟻;還有用報紙把螞蟻給蓋上,然后點著了燒的;還有拿白酒倒在蟻群上,先讓他們喝個夠,然后一點火柴,一瞬間螞蟻都烤糊了;還有用火藥燒的;有耐心的就拿個放大鏡,當陽光匯集成一點的時候移向那些螞蟻,馬上它們縮成了一團,冒出了縷縷青煙…… 為了不讓螞蟻們逃跑,有時還要用大蒜瓣、生姜、或者是樟腦丸在地上劃圈圈,把它們包圍起來,看它們左右亂串,卻始終不能突圍,這時殘酷的滅蟻游戲就開始了……

兒時的游戲-7 玩“吊死鬼兒”

每年5月份的時候,槐樹底下除了零星凋落的樹葉外,幾乎遍地是蠕動的青綠色“吊死鬼兒”和黑色的砂狀糞便。跌落的“吊死鬼兒”讓路人避之不及,一些“吊死鬼兒”被踩踏,地面留下潮濕的痕跡。這些近4厘米長的綠色“吊死鬼”不斷地從樹上吐絲懸垂而下,一棵樹上甚至有數十只“吊死鬼”吐出長長的絲吊在半空中,場面真可謂是觸目驚心。

“吊死鬼兒”學名尺蠖(chi huo四聲),幼蟲身體細長,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休息時,身體能斜向伸直如枝狀。完全變態。成蟲翅大,體細長有短毛,觸角絲狀或羽狀,稱為“尺蛾”。

“吊死鬼兒”也是頑童們的惡搞玩具,頑童們手里捏著一根絲,絲那頭提著一個“吊死鬼兒”的蟲子(還在動彈)。頑童們把“吊死鬼兒”在女生或小孩眼前晃來晃去,往往會嚇得他們左躲右閃,哇哇大哭......

兒時的游戲-8 打水仗

兒時,頑童們玩水也是一大愛好,氣門芯上穿個舊圓珠筆芯再套個青霉素瓶蓋,長長的灌滿水,就可以滿處滋人了。這個玩具,很容易制作。取一根用完了油墨的圓珠筆芯,將圓珠筆頭拔去,將筆芯的塑料桿剪至四五公分長,插入到一個青霉素瓶的橡皮塞頭里,在塑料桿的底部穿上氣門芯,氣門芯底部打個節,便可大功告成。過去的水龍頭規格都是一樣的,水龍頭的口正好與瓶塞的大小相同,把橡皮塞往水龍頭口一頂,水便只能從塑料筆芯里灌到氣門芯里,那氣門芯漸漸地膨脹起來,明晃晃的很像香腸,等水裝得差不多了,就將氣門芯拔下,用手指撳牢氣門芯頭,就可以“出發”了。這種土制水槍很厲害,發射又方便——只要松開手指即可。

還有人把自動鉛筆芯前邊纏些線,塞進筆管中,就是一個簡易的注射器,打水仗的時候,將這個“注射器”吸滿水,即可瞄準“敵人”射擊。誰要是能弄到一個醫用注射器,那可真叫一個牛 B了……

頑童們打水仗,總是在夏天,打得渾身濕透,風一吹就干了,也不見有人因此受涼得病的,總覺得比現在的小孩子開心多了……

兒時的游戲-9 吸鐵石

兒時,頑童們能擁有一塊吸鐵石,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粒,也要興奮得如獲至寶。

極品級吸鐵石,當是馬蹄型的。當頑童們頭碰著頭,擠擠鬧鬧地圍在一起,看鐵釘兒在吸鐵石的陰陽兩極間作著奇妙的擺動時,大家激動得心跳都加速了。

精品級吸鐵石是圓柱型的,來自有線廣播喇叭的后屁股。這類吸鐵石很容易搞到。

除此以外,只能稱得上是次品級吸鐵石了,都是不知在哪兒揀拾來的拇指大小的碎塊。有的時候,一家四五個小孩子爭一塊圓柱型吸鐵石,無奈的父母親,只好將吸鐵石砸成幾半分給大家。

還有一種準吸鐵石,屬于自制型。原料是普通的鐵針鐵塊,待火車經過后,在滾熱的鐵軌上快速磨擦多時后,就產生了吸鐵的作用。不過這種準吸鐵石,吸力不強,而且持續時間也不久,唯一值得炫耀的,是可以用大鐵塊制成巨型吸鐵石,其吸力在短暫的時間內,可以勝過極品和精品以及次品的真吸鐵石。

吸鐵石玩法多種多樣,拿著它可以到沙子里去吸鐵沫子,然后再把鐵沫子放在布上,用吸鐵石在背面劃來劃去,變幻成各種奇妙的造型。特別是當吸鐵石慢慢劃動時,那細細的鐵沫全都直立起來,仿佛千軍萬馬,仿佛千山萬壑,仿佛風吹瀚海。還可以把一枚小小鐵針藏在沙堆里,然后大家各自拿著自己的吸鐵石插在沙子里,吸來吸去,比誰先吸到小鐵釘。要不然,就拿著各自的吸鐵石,在馬路邊的草叢里,吸來吸去,看誰吸的東西多。上學時,就把它放在鉛筆盒里,吸附著小刀鋼筆尖回形針,有時還故意大頭針之類的小東西亂扔掉,再用吸鐵石把它找出來。還有獨自用一個吸鐵石“逗弄”另一個吸鐵石的……

兒時的游戲-10 放鞭炮

對于頑童們來說,過節的最大樂趣就是放鞭炮了。鞭炮一般都買一百響一掛的,買兩到三掛,然后拆開,一個一個放,有時候可以架在樹上,有時候可以放在老鼠洞口,還有的頑童用一根線綁在了貓或狗的尾巴上,一定會炸得貓飛狗跳……

頑童們放二踢腳的方式更是花樣百出。有拿在手里放的,將二踢腳點著后,讓它順著沖勁自己上天,但是要拿得松點,否則攥緊了在手里爆炸會把手炸爛的。還有的將二踢腳架在某個地方,然后對準一個目標,比如對準鄰居家的一頭老母豬之類的,然后點燃,砰的一聲,就出去了,緊接著就會聽到乓的一聲,然后是老母豬的一聲慘叫,落荒而逃……

更有冒險者將尿盆扣在點著的二踢腳上,只聽咚的一聲,二踢腳動力將尿盆沖上了天,頑童們抱著腦袋躲在旁邊看,尿盆旋了幾下砰然落地,尿盆沒底了……

兒時的游戲-11 放毒氣彈

在頑童們玩的游戲里,不少是惡作劇式的,損人而不利己。毒氣彈即其中之一。

毒氣彈的制作也不復雜,把打壞了的乒乓球或用壞了的塑料墊板用剪子剪成碎末,裝在紙筒里,口封死,就算告成,至多再放入點辣椒面。接下來是用火柴把紙筒點著,再一腳踩滅,紙筒里的化學成分經過燃燒便生成一種有害氣體。接下來,就是找地方讓這種毒氣有的放矢。

當年有些宿舍樓的陽臺還是敞開式的,家里有人的時候,門也一般不鎖甚至虛掩。這就成了頑童們釋放毒氣的最佳場所。一般都選擇晚飯的當口,頑童們先繞著樓偵察一番,踩好點,開始操作,程序完成后,輕輕拉開陽臺的門,將毒氣彈往里一扔,關門撒腿就跑。有的頑童還把毒氣彈做成圓錐型,然后對著別人家的大門鑰匙眼往里放毒。這也是因地制宜,樓況不一,放毒的方式各異,各莊都有自己的高招……

再接下來,就是聽動靜了。受害者的反應可想而知,孩子的心理是,動靜越大越好,沒動靜,費了半天勁也等于瞎耽誤工夫。

兒時的游戲-12 微型氣壓槍

兒時雖然不懂科學發展觀,但是頑童們還是懂得廢物利用的。例如,利用廢棄的圓珠筆芯就可以做成一個微型氣壓槍。首先拔掉筆頭,利用去掉油的空筆芯,再配上一根和筆管粗細差不多的鐵絲(也有用自行車輻條的),一桿氣壓槍就做好了。只是子彈有些奇特,但也是需用時現做,將一草稿本隨身攜帶,發現目標,順手撕下草稿紙,放進嘴里嚼咬幾下把口水打濕,一個子彈便合格出廠了。其實就是一個半干濕的紙團,叫它為“紙彈”就更為合適一些。將“紙彈”用鐵絲(當然用作撞針的鐵絲長短以將紙彈恰好推到槍口為止)推入槍膛,這樣就做好了射擊準備的一半。再生產一顆推入彈,灌入后槍膛的入口,撞針頂上推入彈,射擊準備工作全部做完。同時也就是氣槍的生產流程完工了。瞄準射擊目標,用鐵絲推下去,槍口的那顆“紙”彈便會在強壓下“嘭”的一聲應聲飛出。別小看了這小小的氣壓槍,打在臉上可疼了。

還有的頑童用桔子皮做子彈,先用圓珠筆芯一頭在桔子皮上扎一個孔,這頭就被桔皮堵上了,另一頭也如法炮制。射擊方式如上所述,頑童們將其稱之為——桔子皮炮

兒時的游戲-13 滾鐵環

兒時,滾鐵環是頑童們炫技的寶物,擁有鐵環就如同現在的孩子帶著滑板上學一樣,非常風光。

鐵環通常是用一根粗鋼筋,彎成一個直徑約40厘米的圓圈,然后用一個半圓的鉤作“車把”,講究者還會在鐵環上套上數個小環,鐵環滾起來時,小環會在鐵環上滾動,發出悅耳的聲音。搞不到真正的鐵環時,也有用滾木桶上的鐵圈或竹圈代替的。

滾鐵環的玩法就是用鐵勾推動鐵環向前滾動,以鐵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彎。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滾鐵環的技術一學就會,又熟能生巧。初學時,先將鐵環向前轉,然后拿“車把”趕快去推著向前走,不倒就行。技術好的人,單手拿鐵鉤將鐵環往前一送,鐵環就乖乖轉動起來。滾在路上也能“停車”,即鐵環斜靠在“車把”上,要滾時彎鉤輕輕起動就行。

技術高超的頑童能把鐵環從家一路滾到學校,繞過各種障礙,甚至可以過溝上坡。玩累了,用彎鉤鉤住鐵環,往肩上一扛,那姿勢極為瀟灑,別的孩子只有在一旁艷羨的份。

在放學的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群背著書包滿頭滿臉臟兮兮的頑童們,手里拿著鐵鉤,推著鐵環奔跑在馬路上,嘩瑯嘩瑯的聲音響成一片,場面頗為壯觀。

兒時的游戲-14 露天電影

兒時,頑童們最愉快的事情便是看露天電影了。北京有著形形色色的機關大院,這些大院那時候的共同點之一就是都有一個大操場,操場上都立著兩根大桿子,這就是掛銀幕的!

當黑白屏幕掛起來的時候,頑童們就會拼命往操場上跑,他們要去搶占有利地盤。這占地盤也有講究,離銀幕太近就要仰頭觀看,又累又眼暈,離銀幕太遠則看不清,而且老有個兒高的擋著。占地盤時先要畫出一塊盡量大的邊界,并認真地在“領地”上注明“有人”二字,還要擺上兩塊磚頭。有時頑童們也為爭“地盤”矛盾沖突或唇齒相擊的時候。搶不到好地盤,只得到銀幕背后了,銀幕反面的地盤好占,但是人影都是反著的,看著挺別扭的。

在部隊大院里,放映前還會看到大兵們的入場式,他們排好隊齊步走一二一,只不過手里拿著馬扎不是槍。進了場后立正,唰地一聲把馬扎放下,再唰地一聲全坐下。然后就是賽歌。這賽歌也不比誰的歌唱的好,比的是誰的嗓門兒又大整齊劃一,再有就是比誰的兵會的歌兒多。

電影正式開影之前,放映員都要調光試音,一束白光打到銀幕,坐在前面的頑童就會得意洋洋地拋帽子、打手勢、用雙手疊成兔子、小狗的模樣在鏡頭前晃,坐后排的頑童們就會用手中的彈弓和彈弓槍“槍打出頭鳥”,雙方混戰一團,直到電影開始……

電影開演時一般都是先放新影廠的新聞簡報,然后才放正片。當時流行著這樣的順口溜:

“中國電影,新聞簡報;越南電影,飛機大炮;朝鮮電影,哭哭笑笑;羅馬尼亞電影,摟摟抱抱;阿爾巴尼亞電影,莫名其妙。”

放映露天電影的日子是頑童們最開心的日子。他們不用做作業;不用背課;更不用聽父母的訓導。那種興奮的心情是現在那些坐在有豪華座椅的影院里,享受著空調,吃著麥當勞的孩子所不能體味的。

拓展知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 久久青青草原av免费观看| 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片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q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成本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色噜噜狠狠综曰曰曰|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在| 懂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av| 伊人久久av一区| 97免费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在线|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欧洲人免费视频网站在线|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少妇群交换bd高清国语版|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线免费播放| 亚洲一级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精品456亚洲影院|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国产日产人妻精品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国产91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日韩精品东京热无码视频| 国产偷窥国模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亚洲 日韩 另类 制服 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免费特黄夫妻生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