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維修燃氣灶(上海浦東新區修理煤氣灶)
前沿拓展:
住在鞍山新村,“老鞍山”人多少是有幾分自豪的。
那個年代為了突出工人居住的特點,這里原稱為“邨”,而非“村”。上世紀80年代以后才統一為“村”。
任琳芳小時候從楊浦八埭頭搬到鞍山四村,讓老鄰居們很是羨慕。
“人家講‘不得了了,住高樓大廈去了’,老稀奇的?!?/p>
這是繼曹楊新村之后建起的新一批工人新村,面積達200萬平方,約有10萬人口居住。
它位于控江路、大連路、彰武路、鐵嶺路、密云路范圍之內。
這塊狹長的地帶,曾經橫亙在紡織業和輕重工業的包圍當中。
周圍分布的工廠有上海工具廠、上海手表廠、上海自來水廠、新滬鋼鐵廠、上海電表廠、自行車廠、毛紡廠等。
六十多年過去了,工業區的痕跡逐漸淡去。但一些“老鞍山”人幾經輾轉,仍然回到這里。
正如鞍山六村一位爺叔所說:“上海沒有哪個地方能跟這里比,給我再多錢,我都不想搬走。”
一
鞍山新村
面積達200萬平方
約有10萬人口居住
如今在同濟大學設計院任副總建筑師的車學婭,讀小學的時候搬入鞍山四村。
她記得,小時候,工人新村綠蔭環繞,每個禮拜都會迎來一大批外賓前來參觀,嘖嘖稱贊。
最近,車學婭回到在鞍山新村附近轉了轉。
從鞍山四村小區的錦西路入口進去,往阜新路方向走,以往的風景不再。
“一路上沒有我們以前的感覺了?!彼f。
綠樹夾道的街區中,顏色參差的店鋪和居民樓相互穿插,形成冗雜的視覺感受。
每個路口都被圍欄圍起來,不像以前是開放的空間。
鞍山四村三個大花園里曾經如茵的草地,如今被抬高并鋪滿硬邦邦的地磚。
“我覺得是回不去了?!彼f。
房產中介
放在門口的牌子
透露了這里現在的房價
時間退回到六十多年前,鞍山新村是繼曹楊新村之后興建的又一個工人新村。
1952年,為了滿足工人住房需求,政府決定在全市范圍內建造工房,總計兩萬套住房,統稱為“兩萬戶”。
選址要照顧工人上下班的便利,又要與工廠區域間隔適當距離,從而選定9處基地,鞍山一村、二村為4號基地。
當年,新村周圍還是一片田園風光。廣闊平整的田野盡頭,工人公房林立。
“如果說曹楊新村的表率性,在于仍延續了早期‘新村’浪漫主義的情懷,那么鞍山新村是一個更實在、接地氣的版本?!?/p>
同濟大學建筑系博士王衍說。
鞍山新村的建造時間橫跨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
50年代建造的房子,樓層一般只有三層。
到了60年代,這些房子加蓋至五層,又新建一些五六層高的房子。
鞍山四村
建于五六十年代
樓梯是木質的
60年代新建的房子開始有獨立廚衛、成套住房的布局了。
而70年代以后,房子在平面布局和設計上,與之前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比如90年代初建造的八村,每棟房子都有公共天井,廚房得以通風。
鞍山新村的住房,每層樓一般有四戶人家,為一室戶或者兩室戶。
每間房間為15平米或30多平米不等。
建于五六十年代的鞍山四村,廚衛都是公用的。
每層居民共用一個布置有四個煤氣灶的廚房間,有兩個抽水馬桶間和設有一個龍頭的洗澡間。
共用空間帶來生活上的交集。
“燒夜飯辰光老鬧猛呃。大家吹吹牛皮,互相交流燒啥、吃啥。”
“今朝我燒紅燒肉,客氣一點,分一分。包餃子、包餛飩,都會給相鄰人家端一碗,蠻好白相的?!?/p>
1964年搬入鞍山四村的魏國祥說。
上世紀70年代
魏國祥(左)和鄰居
在鞍山四村的花園里
這種交集有時候也會滋生摩擦。
“有些鄰居會揩油,水用一點,油用一點,燈不開他家的,開我們的?!?/p>
“我們家有時忍一忍,有時則會發生口角?!蓖跹苷f。他生于1980年,在后六村長大。
他介紹說,后六村的住房有幾棟是工程兵蓋的,采用混凝土,質量較之前更好。
有些房子底樓配有院子,外面被籬笆圍住,居民在里面種蔬菜。
“我們有時候會到一樓去討蒜啊絲瓜什么的?!彼f。
二
在搬到上海之前,車學婭生活在山區部隊大院。
她和其他軍人的孩子一起爬山、摘樹葉,跟警衛員淘氣,生活圈子與外界相對隔絕。
1962年12月,由于父親的工作變動,車學婭隨家人搬入鞍山四村89號5樓。
她轉入打虎山路第一小學就讀一年級。
鞍山四村的建設從五六十年代延續到九十年代,是鞍山新村中面積最大、形態最豐富的一片住房。
89號那排房子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前后各有一個大花園。
上世紀80年代
車學婭父母(左)及其老戰友
在鞍山四村的花園里
從5樓的窗臺望出去,周圍綠意蔥蘢,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景觀房。
當時由于高樓很少,從5樓的北面陽臺望去,甚至可以看到江灣飛機場的飛機起飛。
每年國慶節,可以從東、西、北三個角度分別看到楊浦公園、人民廣場和虹口公園燃放的煙花。
“我們家的條件跟普通工人相比是比較好的。”
“我們有兩大間房間,每間15個平方。父母和我們三個小孩可以分開住。其他人家一般只有一間房。”
那棟樓的4層以上是部隊科研單位出資加蓋的,住的都是知識分子。
但他們的子女很快融入到工人子女群體當中。畢竟,鞍山新村是以工人為主的社區。
剛來時,車學婭一家雇有一個保姆,工資15塊錢一個月。
然而,看到其他工人家庭都沒有保姆,也就不再聘用了。
當年鞍山四村86號底層有新村食堂和圖書室,可以在那里買飯票吃飯,買書卡借書看。
有食堂和圖書室的阿姨照看著,父母也放心。
有時母親單位工作忙下班晚,也會把他們托付給樓下鄰居。
“我媽給鄰居一點錢,我們就在鄰居家吃飯。小時候,大家的關系是非常融洽的。”她說。
后來,受周圍鄰居的影響,車學婭姐弟三人很小就學會了自己買菜做飯。
那時沒有空調,電扇都是奢侈品。
夏天的晚上,家家戶戶都開著門,在過道里、樓梯里,甚至室外,放把躺椅睡覺,不用戒備。
孩子們更是無憂無慮打成一片。
車學婭的女兒(一排左六)
也出生在鞍山新村
圖為與托兒所同學在新村里拍集體照
車學婭的同學任琳芳家住在鞍山四村66號甲。
每天上學,她會經過七十幾號、八十幾號,同行的同學陸續加入,足有十幾個人。
“她在樓底叫我小名‘婭婭!’我就從窗口探頭出來,說‘等一會’。”
“等我下樓,我們再一路叫其他同學,一直叫到學校。”車學婭說。
“從四村走到五村,五村走到六村,一大串人,很壯觀的?!比瘟辗蓟貞浾f。
課余時分,鞍山新村是天然的樂園。
孩子們在綠化叢中逃江山(捉人游戲)、躲貓貓、跳橡皮筋、打彈珠、刮刮片、斗雞(一種單腳跳躍的游戲)。
一到飯點,整個新村里回蕩著“某某,吃飯了”這樣的呼喊聲。
當然,不同群體之間的條件差異仍然存在。
沒通煤氣之前,家家戶戶生爐子。四樓以上用的是蜂窩煤。一樓到三樓則用煤球。
再比如,家里條件好的女孩子可以買牛皮筋,其次買橡皮筋,條件不大號的只好蹭別人的一起跳。
不過,工人家庭也有讓車學婭羨慕的地方。
每年夏天,工廠發冷飲、鹽汽水或者酸梅湯,家長都會帶回來給小孩吃。
“我們家沒有這種待遇?!彼f。
對此,王衍指出:“鞍山和定海橋等老區不一樣,沒有明顯的地域屏障,一直以來都是很開放的狀態。”
“開放到,我是住六村的,我去四村五村也可以認識人,穿到哪里都行。
“社區感很強。那時候就已經是開放社區了。”
三
魏國祥生于1959年,從小是在鞍山新村一呼百應的皮大王。
在鞍山新村87號樓頂上
自從1997年7月,1028弄理發店的洗發小妹偶然間扎起他的一頭長發,“小辮子”這個諢號就在鞍山傳開了。
“我從小三七開,長頭發,老瀟灑的。”他說,“扎起來蠻好,像藝術家?!?/p>
在魏國祥眼里,“鞍山新村是上海最有檔次的新村,給人印象老好的”。
所以即便早在1985年就搬離了這里,他仍時不時回來,跟老同學吹吹牛,了解一下生意行情。
尤其是1989年兒子出生、經濟壓力變大以后。
“我啥生意沒做過,皮鞋、水果到海鮮?!彼f。
鞍山六村門口
這是新村門口
典型的樣貌
來來往往間,他目睹了新村的變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批住房經過加建,馬路被拓寬,違章建筑被拆除。
下水道被改造,下雨天不再水漫金山。新村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升級。
新村周圍的業態也在不斷更新。
1997年,他尋思著自己所在的上海向東機械廠前景不好,向單位請了病假。
回到鞍山,在四平路上做起了書店生意。
那是電腦普及前夕,居民文娛需求旺盛,書店每月能凈賺三四千。
“鞍山人多呀,出去乘55路、61路,都朝這里走呀?!彼f。
書店的紅火從門口的熱鬧景象就可見一斑。
魏國祥歡喜吃茶,在門口擺個臺子,放滿玻璃杯,提前倒好龍井茶。
來一個人,就請他坐下。出新VCD 了,大家也都來問。
最熱鬧的時候,同一時間共有十幾個人在一起聊天。
“基本上本來就認得的,鬧猛得不得了。我還歡喜發香煙,瞎談談?!彼f。
伸出窗外的晾衣架
是新村里
特有的風景
書店生意一炮打響以后,他覺得路一下子變得更順暢了。
“我一看到有空房子,就借下來,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p>
“人家虧,我沒虧,不像人家大起大落,我就穩步上升?!彼f。
至今,他在鞍山盤下的店鋪總計有五百多平米,提供各種生活服務,可謂是鞍山新村的“地頭蛇”。
與此同時,他在蘇家屯路上開設文化傳播工作室,也有兩三年的光景了。
那里曾是七八十年代,他每個月來排隊剃頭的地方。
從“小辮子”的工作室走出來,一路上經過的是他主持設計的藝術涂鴉。
魏國祥
主持設計的涂鴉
距離他的工作室不遠
西游記、三國演義、熊貓等大塊彩繪形象在市井氛圍中綿延,營造了一片色彩斑斕的喧囂。
四
在老居民看來,鞍山新村是楊浦區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人口層次相對比較高,經濟基礎也比較好。
對許多人來說,一生中一旦有一段時間生活在鞍山,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楊浦。
車學婭是其中之一。
1972年,從楊浦中學畢業以后,她被分配到位于紀念路、武川路上的建筑安裝機械廠(現為上海財經大學所在地)。
5年后恢復高考,車學婭考上同濟大學建筑系。
這所學校是她小時候和小伙伴破籬笆而入、摘馬蘭頭的游玩之地。
畢業后,她在紡織建筑中專當了5年老師。
露天擺放的椅子
也是新村
一大特色
因為離鞍山新村的家太遠,她隨后申請調到位于赤峰路71號的上海城建學院設計院(后并入同濟大學,現為同濟大學南校區)。
80年代初,車學婭結婚。
婚房在鞍山四村44號,和娘家在同一個新村里。
面積15平方米,在當時已經算是條件非常好了。
蘇家屯路是車學婭每天的必經之路。
穿過這條路,去到鞍山四村89號的父母家,僅僅幾十步之遙。
女兒出生后,外公每天從位于鞍山四村84號底層的托兒所把她接回來,帶她到蘇家屯路上的沿街花園玩耍。
上世紀80年代
車學婭和女兒
在蘇家屯路沿街花園
之后,車學婭搬去曲陽新村。但1993年到1995年,她又回到鞍山八村住了兩年。
直到后來為了改善住房條件,才買房到了黃興路。
魏國祥的人生軌跡也一直在楊浦。
從1985年到2005年,每隔10年,魏國祥都搬一次家。“搬了四趟,都在楊浦,一趟比一趟好?!?/p>
魏國祥說:“我從小楊浦長大的,對楊浦有熱愛?!?/p>
在他看來,楊浦什么都好。
“楊浦的房子我感覺比較好,清爽。楊浦的人都蠻好的,對我老客氣的,做啥事體都方便?!?/p>
“我連跟環衛工人關系都老好的?!?/p>
以鞍山新村為起點,也許這已經變成了一種心理上的依戀。
“我這一輩子沒有離開過楊浦,從打一小學到楊浦中學,再到同濟大學,全部的受教育過程都在楊浦?!?/p>
“中途居住、工作離開過,最終又回歸了楊浦。幾十年來的生涯與楊浦相連結?!避噷W婭說。
拓展知識:
楊浦維修燃氣灶
想問什么問題呢?打廣告的楊浦維修燃氣灶
0楊浦維修燃氣灶
B- 冰箱如何清理排水(簡單易行的方法)04-23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開利中央空調官網維修(開利空調加氟怎么看單表正確操作步驟)
2024-09-12
-
三菱中央空調24小時人工客服(三菱空調加氟表怎么用詳細步驟和注意事項)?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售后維修中心(美的空調為什么溫度上不去美的空調為何溫度
2024-09-12
-
武漢TOSHIBA電視售后服務電話(電視開機有聲音黑屏怎么回事啊)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全國統一服務熱線(美的空調拆裝收費情況一覽表如何避免被坑)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