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亚洲一区欧美一区在线播|久久久久久性高|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歡迎來到同城快修-附近家電維修、家電清洗、家電安裝服務平臺

24小時家電維修熱線:

400—1558638

當前位置:主頁 > 電視機 > 維修資訊 >

東營萬和燃氣灶售后維修點(東營萬和燃氣熱水器維修點)

發布日期:2023-04-02 17:00:08 瀏覽:
東營萬和燃氣灶售后維修點(東營萬和燃氣熱水器維修點)

前沿拓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東營市發布《關于印發東營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將建設1000萬噸煉油裝置,規劃1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詳情如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東營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東營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東營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9年,面對復雜的宏觀環境和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新時代東營發展目標定位,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總體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受長期結構性矛盾和短期不利因素疊加影響,2019年東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部分指標增速放緩。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市各級堅決落實中央“六穩”要求,堅持困難面前不氣餒、越是艱險越向前,振奮精神、鼓足干勁,采取一系列積極措施,有力促進了各項指標企穩回升。

1.地區生產總值。制定推動“六穩”工作落地見效“35條”和抓緊抓實后四個月經濟運行“32條”,臺賬式推進任務落實;完善經濟運行分析聯席會議和會商制度,每月監測經濟指標運行情況,會商研判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組建7支指導服務隊,由市政府班子成員牽頭,下沉開展精準指導服務,從市級層面研究解決基層反映的問題,推動經濟承壓趨穩、逐步回升。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8%,上半年增長1.7%,前三季度增長3.7%,全年增長4.2%。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受產業層次偏低、市場競爭加劇、貿易壁壘增多、企業資金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工業運行面臨較大壓力,前8個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在2.5%以下波動。市委、市政府成立工業運行指揮部,每月調度分析工業運行情況;開通惠企政策服務平臺,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解決企業難題直通車制度;制定支持企業家干事創業“25條”,開展“市級領導走訪百家企業”“百名局長服務百家企業”“銀行行長走進百家企業”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推動工業運行逐月回升。9月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7%,10月末增長3.1%,11月末增長4%,全年增長4.4%,增速居全省第5位。在各市工業普遍下行的形勢下,總體保持了較好增長勢頭,展現了工業大市擔當。

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受宏觀經濟下行、企業盈利空間收窄、融資趨緊等因素影響,企業投資意愿和投資能力下降,加之項目納統要求發生變化,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下滑明顯,最高降幅49.2%。下半年,市委、市政府成立投資運行指揮部,堅持月初、月末兩次集中會商,統籌項目納統、指標核實兩個關鍵,全力推動穩投資;突出抓好項目建設,128個市重點建設項目投資完成率103.5%,37個省調度重大項目全部開工,四季度開展投資百日攻堅行動,10月份舉行重點水務工程和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2月份組織重點項目觀摩活動,持續掀起項目建設熱潮;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市級統籌安排21個重點項目用地指標1500畝,為PX等11個項目協調落實能耗指標635萬噸;抓住國家提前發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機遇,成立工作專班,積極向上爭取,前五批共爭取58個項目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資金需求91.26億元,其中43個項目已下達債券額度48.24億元,有力拉動了投資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至32.6%。

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東營經濟以工業為主,二產稅收占總稅收近八成,加之新的增值稅稅率調整主要以制造業為主,導致相同的減稅政策對我市影響明顯大于其他市。工作中,制定財源建設“20條”,組織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6個專題調研,開展非稅收入專項清理檢查,全力破解制約稅費征管的難點堵點,在減稅降費拉低收入37億元的情況下,全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5.1億元,增長0.2%,剔除減稅降費政策影響,實際增長15.3%。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面對石油及制品、汽車等大宗商品銷售下滑問題,認真落實國家、省拓展消費市場各項政策措施,出臺商業網點發展規劃和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組織黃河口(東營)國際啤酒美食節、金秋美食月等促消費節慶活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2%。

6.進出口總額。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開展“外貿政策送萬企”“百企大走訪”活動,組織外貿企業參加美國OTC石油天然氣展等103個境內外知名展會和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爭取年度原油進口允許量3610萬噸,東營區被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629.2億元,總量居全省第4位,其中進口額居全省第2位。

(二)產業轉型加快推進。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圍繞構建“5+2+2”產業體系,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工業質效提升。編制石化、橡膠、有色金屬、石油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6個產業規劃,開工建設過30億元項目8個,實施工業技改項目218個。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核心區建設扎實推進,投資114.3億元的威聯化學200萬噸/年PX項目開工建設,全市7個園區、25家企業通過省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認定,石化產業“一區、一片、多點”發展布局初步形成。實施國瓷公司5G用關鍵材料、高性能氧化鋁纖維材料、魯寧高端首仿藥物等項目,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增長43.4%,生物醫藥產業利潤增長35.6%,“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達到40.6%。實施高成長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首批35家企業營業收入、利潤分別增長17.1%和31.2%。組織1300家企業上云,培育云應用服務商10家、工業互聯網平臺5個,9家企業被列入省“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5G應用試點示范。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9家,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提高4個百分點。二是農業結構優化。著力發展農業“新六產”,培育市級農業“新六產”示范主體57家,墾利區黃河口大閘蟹產學研基地、利津縣智聯農創示范園、東營區“葡鄉慢境”、河口區“綠野仙蹤”等項目加快建設。壯大特色養殖業,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大閘蟹池塘精養面積達到8萬畝。加強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新增全省知名農產品品牌5個。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682家、2471家、2018家,4家企業入圍2019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三是服務業加快發展。實施光谷未來城等30個過億元服務業項目,完成投資73億元,東營區、墾利區完成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中期評估。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施德仕全球油服中心、萬和高端油服產業園等項目,推動油服產業向高端邁進;加快工業企業剝離生產性服務業,新設企業37家;電商企業發展到683家,網商店鋪發展到3.6萬家,網絡零售額增長25.1%。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務業,“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旅游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年接待游客人數2017.7萬人次,增長9.5%;實現旅游收入205.7億元,增長12.7%。

(三)市場活力穩步釋放。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體制機制創新和全方位深層次開放,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一是重點改革集中發力。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新,出臺關于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的實施意見,聚焦政務服務、機關工作、社會治理,圍繞11個方面實施42項工作流程再造。深化“一窗受理、一次辦好、一網通辦”改革,市與東營區、墾利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同權審批”;加快重點領域審批提速,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提速25%,社會投資項目實行“拿地即開工”審批,從取得參與土地使用權競拍證明到獲取施工許可證,政府審批時間不超過20個工作日;開通“東營掌上通”,先期推出100項高頻事項,實現網上辦、掌上辦。啟動省級以上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墾利經濟開發區改革試點圓滿完成,內設機構分別壓減70.8%和79.2%,人員分別壓減63.5%和74.5%,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和開發運營職能有效剝離,全員聘任、KPI考核、薪酬改革等制度全面建立,真正實現了輕裝上陣。實施市屬國資國企改革,將33家市屬國有企業整合為4家市管企業和2家非市管企業,實現縣區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二是創新戰略深入實施。聚力產業創新平臺和企業創新平臺,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掛牌成立,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推進,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6個。實施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16項,華泰紙業清潔生產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個項目獲二等獎,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新增馬德里國際商標200件,新增數量居全省第2位,萬人有效專利擁有量增長20.1%。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工作正式啟動。三是金融動能穩步轉換。強化政府擔當,推進政監銀企聯動,著力化解企業債務風險,實現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雙下降”。市縣兩級設立應急轉貸資金42.6億元,59家企業納入銀企互信企業名單制管理,保障1135億元用信穩定。加快組建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群,新設基金5支,明月湖基金中心入駐機構21家。支持企業改制上市掛牌,完成改制企業140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企業47家,3家企業發行債券36.7億元。四是“雙招雙引”強力推進。組建市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服務中心,成立12個市直部門“雙招雙引”服務分中心,省級以上開發區全部組建專業招商團隊。舉辦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北京懇談會等活動,全年新簽約市外招商引資項目165個,到位投資232.8億元;中國一汽華東(東營)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中能源200萬噸/年化工新材料、中國振華丙烷脫氫及環氧丙烷等央企、國企合作項目順利推進。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5家,實際使用外資2.4億美元,增長151.6%。新引進高精尖缺人才12人。

(四)發展環境持續改善。持續改善城鄉環境和交通條件,筑牢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底線,不斷提高環境承載力。一是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加強濕地城市和無內澇城市建設,天鵝湖城市濕地、北二路沿線和金湖銀河片區綜合開發、中心城“兩河”及內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啟動實施,改造中心城積水點46處。扎實推進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房2959套,改造提升老舊住宅小區10個。規劃建設7個市級鄉村振興特色示范片區,實施項目165個。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改造“四好農村路”277公里,農村無害化廁所覆蓋率達到91%,黃河灘區12個村舊村臺改造全面竣工,4個村列為第二批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二是立體交通加快構建。天津—東營—濰坊(煙臺)高鐵完成可研鑒修審查,黃大鐵路東營段、東營港疏港鐵路試運行。東青高速青州何官互通立交、長深高速廣饒至高青段建成通車。東營港南防波堤工程、10萬噸級航道及導堤工程完成主體建設,2個10萬噸級泊位工程開工建設。勝利機場通航城市增至15個。三是安全生產保持穩定。突出抓好危化品、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消防、海上交通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和專項整治,以企業為主體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安全發展示范城市通過省級驗收,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四是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強力推進中央、省環保督察和省“1+1+8”污染防治攻堅戰駐區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開展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水氣土污染治理項目93個,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居全省第5位,市控以上河流達到V類水質標準,完成省下達節能和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

(五)社會民生全面加強。全力抗擊臺風“利奇馬”,在全省率先鋪開災后建設重點工作,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治理等水務工程加快建設。深化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加強對外援建和下派幫扶,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積極擴大就業,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市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2555元和62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400元。認真落實穩定物價各項政策措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調整理順中小學校管理體制,新建改建城鄉中小學30所、幼兒園21所;市中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掛牌成立,市婦幼保健中心綜合樓開工建設。省級食品安全城市創建通過驗收。成功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在全省率先建立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5年以上信訪積案全部化解“清零”。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縱深推進,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安保維穩任務。

二、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走勢分析和主要預期目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分析面臨的形勢,有挑戰更有機遇。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大國間經貿摩擦仍是首要外部風險。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從省內看,我省經濟發展仍處在深度調整期、瓶頸突破期、動能轉換膠著期,傳統產業“量大勢弱”與新興產業“勢強力弱”并存,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東營看,受宏觀環境和長期積累矛盾疊加影響,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較為困難,防范化解企業債務風險的壓力依然很大,動能轉換“空籠期”制約明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發展中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仍然較多。

同時,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有基礎,短期有支撐”的向好態勢不會改變。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更加科學穩健,大規模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將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釋放發展活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東營作為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黃河入海口城市,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條件,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我市前期謀劃進入收獲期,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制度創新成果將逐步發揮作用。市委六屆六次全會進一步深化完善了新時代東營發展的思路舉措,隨著“四項重點工作”和“九個三年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必將推動高質量發展進入新境界。

綜合以上因素,2020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以上,進出口總額、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保持平穩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目標。

三、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

(一)聚力實施重點工作攻堅。按照省委“重點工作攻堅年”部署要求,聚焦事關東營長遠發展的大事要事,集中攻堅,力求突破。一是推進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抓住用好重大歷史機遇,圍繞建設“大江大河三角洲保護治理示范區、國家綠色循環能源石化基地、黃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鹽堿地特色現代高效農業創新高地、沿黃沿海重要樞紐城市”,深度對接國家和省要求,篩選論證一批生態保護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和高端產業項目,爭取更多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工程、重大事項、重大政策納入國家規劃綱要、專項規劃和省有關規劃。高標準編制《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同步編制《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黃河三角洲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東營市黃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規劃》《鹽堿地現代高效農業規劃》等9個專項規劃,開展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及恢復研究。二是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完善扶貧開發長效機制。加強扶貧項目運營管理,一體謀劃推進農村脫貧、貧困戶內外衛生、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推進黃河南展區房臺村搬遷安置,全面完成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三是落細落實新時代東營發展主要任務。緊緊圍繞新時代東營發展的目標定位,全力實施“三大戰略”,聚焦項目建設、雙招雙引、環境打造、金融動能轉換等“四項重點工作”和濕地城市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型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海洋強市建設、“優勢產業+人工智能”、旅游富民、生態環保和“四減四增”、創新社會治理等“九個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年度工作清單,實行掛圖作戰,強化政策引領,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四是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梳理“十三五”規劃任務目標完成情況,查準短板問題,制定有力措施,確保“十三五”圓滿收官。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事求是、遵循規律,著眼長遠、統籌兼顧,提出“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工作思路、重點任務,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一批重大改革舉措、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高標準編制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逐步建立“多規合一”規劃編制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技術標準體系,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統籌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與各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的銜接,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二)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一是推動產業高端集群發展。圍繞“5+2+2”產業和集群發展規劃,加快拉長產業鏈、優化產品鏈、提升價值鏈,促進現有產業整體提升、向高端邁進。石化產業,按照轉型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支持部分企業參與煙臺裕龍島項目,支持經省政府認可不參與整合的企業拉長產業鏈,支持央企整合企業發展化工和新材料項目;其余企業以PX項目為依托,向下延伸產業鏈條,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向上建設1000萬噸煉油裝置,適時建設二期1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積極推進與新加坡首化集團新材料、日本三菱工程塑料和中國化工、中國振華、中能源等合作項目,推動石化產業加速轉型。橡膠產業,加快整合提升和品牌建設,扎實推進永盛橡膠高性能半鋼子午胎制造機械升級改造等項目,集中打造5家左右進入全球輪胎行業前列的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橡膠材料和配件企業,力爭在航空輪胎等高端領域實現突破。石油裝備產業,堅持科技興企與市場開拓并舉,抓好高端智能油氣能源裝備等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有色金屬產業,支持龍頭企業控規模、提質量、延鏈條,重點推進合盛銅業高精銅箔等項目建設。新材料產業,加快實施功能陶瓷新材料產業園、高性能隔熱防護材料等項目,推動化工和有色金屬兩大傳統產業向新材料方向發展,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產業向5G、電子功能和稀土催化材料方向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實施總投資125.2億元的22個重點項目,培育市級農業“新六產”示范主體50家以上,做優黃河口系列農產品,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全價值鏈提升。文化旅游產業,實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動計劃,加強與大企業集團合作,高標準建設黃河三角洲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加快實施金湖銀河文旅小鎮等重點旅游項目,進一步打響“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文化旅游品牌。生物醫藥產業,著力培育壯大現有骨干企業,引進行業領先企業,實施新發藥業新醛、天東公司藥物制劑等重點項目,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優勢。航空航天產業,深化與中國商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合作,爭取建設C919大型客機交付中心,加快推進美國米德新型PET芯材等項目。實施“優勢產業+人工智能”三年行動計劃,抓好9個產業智能提升工程,實施海科化工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等57個重點項目,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產業應用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疊加、互促互進。二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突出抓好7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重點推進總投資18.45億元的120個項目。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節水農業,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城鄉環衛一體化。三是積極推進海洋強市建設。實施“海洋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突出抓好港口建設,借助渤海灣港口集團市場主導作用和山東港口集團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及現代化集疏運網絡建設,提升港口承載力和競爭力。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產業,積極培育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建設墾利康華、河口通和等現代化海洋牧場,組建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資源持續利用研究院,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四是穩步推進金融生態回歸。引導銀行機構圍繞主導產業、重點項目創新產品與服務。加強銀企互信企業名單制管理,用好市縣兩級應急轉貸資金。抓好重點企業債務風險化解,支持銀行機構化解不良貸款。加強后備資源挖掘培育,扎實推進企業上市掛牌融資。

(三)全力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一是抓集中開工。認真落實“3+N”“1+N”會商決策機制,實行工業項目前期手續容缺推進制度,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六簡”審批,提高項目落地效率。3月份、9月份舉行春秋兩季集中開工活動,跟進開展百日攻堅,全年市級重點項目開工率力爭100%。二是抓調度推進。建立“掛圖作戰+領導包靠”工作機制,健全一月一通報、一季一部署、半年一評價、年度一觀摩“四個一”調度機制,集中資源要素,加快推進總投資2976億元的170個市重點項目、總投資137.6億元的68個市政府投資項目以及水氣土污染治理、民生實事項目。實施“千企技改”工程,抓好總投資341億元的131個技改項目,設立3億元財政專項資金,通過設備獎補、新增財力獎補等方式支持企業實施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技術改造。強化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推進,列出項目建設計劃,確保債券資金即發即用,推動項目及早完工;繼續跟蹤國家政策,做好后續項目申報爭取工作。三是抓謀劃儲備。按照“四個一批”的要求,完善市重點項目庫,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全部入庫,5000萬元以上項目實施臺賬式管理、報賬式登記、動態式監測、落地式考核。制定現代物流產業規劃,統籌鐵路、公路、港口、空港、電商資源,重點規劃建設東營港綜合物流園區、中心城區綜合物流園區,謀劃實施一批物流項目。四是抓基礎設施。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天津-東營-濰坊(煙臺)高鐵、濟南-濱州-東營高鐵年內開工,濟南-高青高速公路加快建設,爭取東青高速擴容改造達到開工條件。建設東營港2個10萬噸級泊位,對6個碼頭進行改擴建,加快25萬噸級單點系泊前期工作,積極推進10萬噸級LNG項目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廬山路南延、德州路西延暨東津黃河大橋、興河大道等工程。積極推進小清河復航,開展廣利港連接小清河航道前期工作。實施總投資129億元的227個重點水務工程。新建原油成品油管網214公里。優化勝利機場航線航班,打造中轉樞紐機場。

(四)精心打造優質營商環境。一是打造精簡高效政務環境。以流程再造為統領,發揮專班作用,逐項推動任務落實。持續推進“一窗受理、一次辦好、一網通辦”,在提高中心城區“同權審批”實效基礎上,拓展到其他縣區,實現市縣兩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在縣區大廳辦理。建立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堅持“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加快信息互聯、數據互通,依托“東營掌上通”,再推出100個高頻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全面推行政務服務大廳幫辦代辦、窗口無權否決等機制,開展“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務。二是打造富有活力創新創業環境。實施“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突出抓好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技術創新中心、山東大學東營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推進高端石化、健康食品2家創新創業共同體進入省級行列。規劃建設東營科學城,加快石油大學高等研究院、東營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盤活用好勝利油田、石油大學科技人才資源。實施第二批高成長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深化質量強市建設,扎實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創建。支持東營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三是打造彰顯魅力生態環境。實施“濕地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天鵝湖城市濕地、東三路生態濕地、東八路生態環境整治等工程,貫通東一路、西一路、西二路等11條水系。強化城市更新,推進城中村、棚戶區、老舊片區改造提升,對包括60個油田職工家屬區在內的190個老舊小區實施維修改造,打通西三路、濰坊路等10條“斷頭路”,建設5處公共停車場。提高市域治理能力,建成城鄉運行綜合管理中心,整合資源建設城市“大腦”,推動與縣、鄉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一體運行、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等工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持續開展拆違拆臨、餐飲油煙、流動攤點、背街小巷等專項治理。實施生態環保和“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加強水氣土污染治理,突出抓好空氣異味、危廢固廢和“散亂污”企業整治,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堅決抓好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確保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四是打造誠信法治社會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現信用信息全量歸集,制定出臺信用“紅黑名單”管理辦法,探索開展“信易貸”“信易批”工作,讓守信企業享受便利。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市,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五)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合作。緊緊圍繞主導產業,穩定骨干企業進出口,加大外貿中小微企業培育力度,壯大外貿主體隊伍。支持企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經貿合作,打造多元化國際市場布局,穩定外貿增長,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著力培育國際自主品牌,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加快東營港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建設,提升綜合保稅區發展水平,打造對外開放重要平臺。積極融入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找準突破口、發力點,促進資源對接、項目合作、信息共享,推動協同發展。深入開展“雙招雙引”,圍繞省“十強”產業、市“5+2+2”產業體系和“四新”經濟,篩選100家央企國企、500強企業作為重點目標企業,加快招引延伸產業鏈條、補齊發展短板的項目。建立重大項目頂格推進和重點項目線索直報制度,推動項目盡早落地。

(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化城鎮教育設施布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8所,完成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轉設工作和山東勝利職業學院建設發展,開工建設中國能源工程集團合作辦學項目。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統籌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困難群眾等群體就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扎實做好農民工工資保障工作。實施全民參保“精準行動”,穩步提升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待遇標準。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動市人民醫院與省立醫院深度合作,支持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加快發展,建設改造市中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加快發展醫養健康產業,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以創建省級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國家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示范試點為抓手,突出重點行業領域整治,持續推進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創建,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信訪制度,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做好人口計生、婦女兒童、綜合治稅、人民防空、職業病防治、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人才、氣象、老齡、檔案、禁毒、消防、海防、防震和減災救災等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大氣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拓展知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午夜家庭影院|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女厕|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国产| 婷婷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 丁香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av天堂久久精品影音先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 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午夜成人影片av|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23百花影院|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天堂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国产老人一区av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86| 成人影院一区二区|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无码熟妇αⅴ人妻又粗又大|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av资源 | 两根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在线播放一区|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2018av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 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视频| 国产无遮挡无码很黄很污很刺激 |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