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科大訊飛助力多項案例入選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第二批32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科大訊飛助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山東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5所高校打造的案例成功入選。這些案例不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賦能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方面的巨大潛力和廣泛應用前景,也為其他高校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借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教學各環節質量提升
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監督力度、課程考評質量精準度、教學運行質量規范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立足于自身實際,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教學各環節質量提升。學校以智慧教室為硬件基礎,建設一體化智慧教學平臺,并結合科大訊飛的AI課堂教學評價系統實現智能考勤、課堂分析、學習狀態分析等,作為課程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有力推動了課程質量提升,賦能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

將傳統人工管理的“低效率、慢節奏”轉變為智能化的“高效率、快節奏”,全場景的大數據監管與智能分析,“用數據說話,與數據對話”,可有效監控課堂狀態,及時發現、反饋和矯正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成為質量監測的依據、管控風險的平臺、教學行為的診斷儀,助力課程質量與效果多維度提升。
北京理工大學:“精工智教”——課程教學全程智慧輔助系統
為響應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發展需求,實現人才培養質效齊升,北京理工大學面向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聚焦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精心打造了“精工智教”——北京理工大學課程教學全程智慧輔助系統,全方位賦能高等教育課程教學全流程。系統搭載科大訊飛AI助教,可為全校師生提供智能化教學支持和學習輔助工具,有效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貫穿聯動。

AI助教在課前協助教師高效備課,智能生成講課稿、教學課件、視頻課等教學資源。在課后復習場景,科大訊飛的多語種微課工具能夠智能總結和梳理課堂教學內容,以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模態進行輸出,實現資源智能化切片,方便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鞏固復習。

北京郵電大學:“郵譜”——大模型與知識圖譜雙驅的自適應學習平臺
為解決個性化教學需求與大規模教育之間的矛盾,北京郵電大學在科大訊飛的助力下打造了“郵譜”——大模型與知識圖譜雙驅的自適應學習平臺。平臺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為其提供智能資源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路徑規劃、智能問答等服務,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學習訴求,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革命,致力于打造數智化時代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新范式。

以打通學院、學科、專業壁壘,更好賦能學生精準學習為目標,“郵譜”借助大模型人機耦合構建知識圖譜,梳理整合優勢學科群的知識單元,將知識要點“串珠成鏈”,直觀展現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形成了更加符合個性需求、更加重視能力引導的知識獲取動態網絡。目前,學校已完成30余門課程知識圖譜開發,以《通信原理》課程為例,其涵蓋了172個知識點,關聯了百余個視頻資源及上千道測評題目。

山東大學:基于知識圖譜和大模型的計算機通識課程智能數字教師
山東大學依托科大訊飛知識圖譜與大模型等技術,打造了包含智慧課程、自適應學習空間、數字教師(教師的專屬AI助手和學生的專屬AI助教)及編程實踐助手等內容的“師-機-生”智能化創新課程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計算機通識授課過程中學生數量眾多、師資不足且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山東大學基于人機耦合、自動抽取等技術完成《計算思維》課程知識圖譜建設,梳理419 個知識點,掛載115個教學資源和346個習題,構建自適應學習平臺,打造可視可聽、可訓可練的智慧課程;利用知識圖譜中的知識邏輯關系和認知順序,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導航,創建智能化自適應教學環境。
同時,借助大模型能力,學校實現了AI助教實時答疑解惑、教學資源智能推薦及學習路徑規劃,以及智能代碼糾錯、差異化代碼修改對比、1對1啟發式編程輔導。此外AI助手可為教師提供PPT、題目、授課視頻、虛擬教師個性化資源等生成內容,輔助教師優化教學內容和側重點,進行課程動態維護,助力非計算機教師實現跨課程、跨專業的交叉課程融合。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大模型賦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應用實踐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人工智能+”行動,武漢理工大學與科大訊飛校企聯合,依托A+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優質學科資源和數據,打造了“材料+”教育專屬大模型,同時結合人才培養的核心場景構建智能體應用,包括知識創新中心、大模型學科工具、虛擬人智能問答、自適應學習中心、課程思政素材庫、文獻知識智能檢索和材料+大模型運行駕駛艙等。

“材料+”大模型的應用不僅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備授課工具;為學生打造個性化的自適應學習平臺和24h在線的學科“虛擬助教”;而且讓AI成為數字化管理和發展的抓手;用人工智能賦能學校教、學、研、管、服等全場景創新應用。
目前,“材料+”大模型已開放給全校200余名教師和2800余名本科生常態化使用,打通了大模型賦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最后一公里”。
此前,教育部公布的首批18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中,基于訊飛星火大模型的北京郵電大學“‘碼上’——大模型賦能的智能編程教學應用平臺”和國家開放大學的“基于AI技術的大模型個性化英語教學創新實踐”成功入選。
這些案例的成功入選進一步驗證了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領域的創新實踐。未來,科大訊飛也將與更多院校共同探索AI技術在不同場景的深度應用,形成各具特色、千校千面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向縱深發展。
*文中數據由學校產品后臺統計得出
來源 科大訊飛集團
下一篇:沒有了
- 大金空調排水故障(如何自行解決)09-17
-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科大訊飛助力多
2024-12-19
-
網易《七日世界》手游版本宣布于2025年4月上線
2024-12-19
-
格力空調怎么移機?如何正確進行格力空調的移機操作以確保設備安全?
2024-12-19
-
三速電機怎么接線?如何正確連接三速電機的接線?
2024-12-19
-
冬天空調怎么收氟?如何正確回收冬季空調中的氟利昂?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