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揭秘《我的美食向導》:走到鏡頭前也會不適應
稻來傳媒制作的陳曉卿風味探索之旅紀錄片《我的美食向導》將于12月23日20點起在騰訊視頻開播。該片是美食紀錄片導演陳曉卿第一次全程從攝影機背后走到鏡頭前,用自己的視角,尋訪美食,并探討食物背后的故事。節目里,陳曉卿將前往中國八個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向導一起完成自己的風味探索之旅。陳曉卿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從幕后走到臺前,希望以一個更真誠的自己來面對觀眾。談到片名“我的美食向導”,他認為可以從兩個維度去理解,一個是指帶自己去找美食的那個人;另一個,美食本身也是我們的向導。“所有的食物都會帶我們去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了解我們為什么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紀錄片《我的美食向導》將于12月23日20點起在騰訊視頻開播。
從幕后到臺前,以真誠的自己面對觀眾
在《我的美食向導》中,陳曉卿從幕后走到了臺前。他坦言,剛開始拍攝的時候確實有點不適應。因為團隊時常會告訴他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表現,他一度都覺得有點拍不下去了。“我這個樣子已經50多年了,現在讓我突然變成另外一個人,我肯定做不到。”在與團隊溝通后,他決定還是原來什么樣就什么樣,不做任何調整了。比如大家會說吃高級餐飲的時候,動作幅度要小一點,而他在第二集吃很貴的響螺,依然是夾一筷子“啪”扔嘴里了。“后來我自己做了一個紓解。我到這個歲數了,再想改變已經有點晚了。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有一個更加真誠的自己來面對觀眾。大家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這就是我自己。”
陳曉卿將親自出鏡,用自己的視角,尋訪美食,并探討食物背后的故事。
之前陳曉卿擔任導演的美食紀錄片如《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都是由李立宏擔任配音解說,而《我的美食向導》的配音是由陳曉卿自己完成的。被問起為什么這次選擇自己配音,陳曉卿回答說:“其實我以前一直是聲音工作者。早期做紀錄片的時候都是我自己配音的。因為人傳達信息除了語言信號之外,還有非語言信號,包括聲調、音量等。所有這些附著在聲音信號之外的符號都是非常重要的表達手段,我覺得可能由我自己來表達會更準確。”至于為什么之前沒有堅持自己配音,他開了個玩笑,說那是因為電視事業發展得特別迅速,自己的身價起來了,慢慢就發現用不起自己了,于是找了李立宏做配音。
贊美一日三餐,向導都有各自背景身份
在陳曉卿看來,美食本身就是一種人文,而不僅僅是純粹的生理需求。“它可能是(生理需求),但兩個人在一起吃就不是了,就已經有社交的屬性了……我們這個節目(《我的美食向導》)的英文名叫做China Beyond Tastes,就是‘在味道之上的’,或者說‘穿過這個味道看到的中國’。它可能回答的是我們為什么會是現在這樣子,其實跟吃有某種關聯。”
談到《我的美食向導》和前作《風味人間》的對比,陳曉卿認為兩檔節目里都有他個人的視角和價值觀。“它(《風味人間》)是很討厭那種裝瘋賣傻裝神弄鬼的食物的。更多我們不吝贊美的食物,恰好都是我們一日三餐能夠接觸到的食物……從這一點來說,這個片子(《我的美食向導》)沒有太多的妥協,甚至我們沒有參照大家公認的一些評價體系比如米其林、黑珍珠等來構建自己的價值觀。”
《我的美食向導》可以說是“穿過這個味道看到的中國”。
兩檔節目的不同之處,在于《我的美食向導》里除了有陳曉卿自己及其團隊對食物的認知和價值觀之外,還有一名“向導”。節目的向導中,有陳曉卿的老朋友,也有新相識。他們背景身份各異,有考古學者、經濟學家、人類學家、音樂人、職業廚師等。“這實際上是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參照。這個參照我覺得挺重要的,它代表了另外一些人的想法。”陳曉卿解釋說,“我的美食向導”可以從兩個維度去理解,一個是帶我們去找吃的那個人;另外一個就是——我的美食也是我的向導。“所有的食物會帶我們去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更好地了解我們為什么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吳興發
- 冰箱銅管腐蝕(如何預防和處理)05-06
- 酒柜可以放客廳嗎(如何選擇合適的位置)?08-29
- 佳麗彩遙控器代碼(如何設置和更改)04-27
- 帝度洗衣機武漢維修(帝度洗衣機售后電話)08-19
-
GEA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號碼是多少(如何獲取GEA空調廠家的售后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4
-
DATAAIRE空調清洗(如何正確清洗DATAAIRE空調以保持其性能和延長使用壽命?)
2024-08-24
-
雷諾威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如何聯系雷諾威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以解決我的
2024-08-24
-
櫻雪點火故障(解決櫻雪點火故障的實用方法與步驟)
2024-08-24
-
RC空調24小時熱線(RC空調24小時熱線:全天候客戶支持與故障排除指南)
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