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影帝胡歌,這次他沒有演
“我爺爺和我母親去世的時候,
悼詞是我寫的,
那一刻其實是挺殘忍的。”
胡歌說。
所以當他第一次讀到《不虛此行》的劇本,
就感覺非常溫暖。
“原來這個世上還可以有這樣一個人,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特別愿意加入劇組的原因,
是這個角色治愈了我。”
▲
胡歌在電影中飾演一個失意,轉行寫悼詞的編劇
電影9月9日在全國公映。
此前,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
它斬獲了金爵獎最佳導演,
自稱有開機恐懼癥的胡歌,
也因此拿到了“影帝”。
全片的氣質,就像一篇安靜的散文,
有影評說:“它太不一樣了。它無關于某個熱點、某個事件、某種情緒,而是認真地講述個體的故事。”
▲
憑該角色獲得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9月初,
一條在北京見到了胡歌和導演劉伽茵,
和他們聊了聊這部電影的臺前與幕后。
自述:胡歌、劉伽茵
編 輯:秦 楚
責編:倪楚嬌
以下是胡歌的講述。
▲
漸入佳境后,聞善竟成了這個圈子里最好的悼詞寫手
第一次看到劇本的時候,我用最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我特別想成為他(聞善)。
聞善曾經是一個編劇,但沒有成功寫過一部劇。他始終得不到一個所謂的大部分人的一個標準的認同。
畢業后先是和同學合租,后來同學們都因為混得好了,就搬走了。為了獨住,他一次次往外環搬家,最后都快搬出北京去了。
▲
王先生(黃磊飾)忙于工作,疏于陪伴家人,直到為父親寫悼詞的一刻,都不及年幼的兒子了解爺爺
▲
邵金穗(齊溪飾)從甘肅跑來北京,與聞善一起為素未謀面的網友寫悼詞
▲
老陸(甘昀宸飾)為馬上要創業成功卻猝死的合伙人,預約寫悼詞
他去寫悼詞,是因為被人批評寫劇本沒有戲劇張力。漸入佳境后,竟成了這個圈子里最好的悼詞寫手,每接一個活兒,都仔細聽逝者生前的種種事跡,觀察逝者生前場景、遺物。
我們講了五段故事,有五組人物來委托“我”寫悼詞,分別代表了不同的人物關系和情感。比方說王先生講的是父子情,火鍋店講的是兄妹情,邵金穗是朋友之間的情感。
▲
失去親人悲痛的萬家兄妹
我爺爺和我母親去世的時候,悼詞是我寫的,那一刻其實是挺殘忍的。
因為當你要去用文字給一個你特別親近的人,深愛的人去總結的時候,勢必會把你記憶中所有跟他在一起的情景,都重現一遍在腦海中。
我在寫悼詞的時候也一度中斷,所以在第一次讀完劇本的時候,我就感覺非常溫暖。在成為“聞善”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我其實是很自在的。
▲
對于指甲長短等細節的把控
電影正式開拍之前,我和導演做了半年的網友,通過微信在交流。第一次和導演見面的時候,已經是圍讀劇本和定妝了。
在溝通的過程中,對于這個人物和他的職業有了很多細節上的探討。舉個例子,講到指甲的長度,因為我想說他每天要在鍵盤上碼字,是不是他的指甲不會留得太長,所以我們在戲里面也有一個細節,就是他在那兒剪指甲。
▲
生活中的胡歌會和志愿者一起去撿垃圾、做公益,沒有一絲偶像包袱
我沒怎么演,可能大家無法想象,拋開所有的職業屬性和臺前樣子,生活中的我其實跟他真的挺像的。
他是另一個我,一個更內在的。我特別喜歡的地方是,他對這個世界和對周遭所有的人都充滿了善意。只不過我比他差了一點,我沒有他的魄力和勇氣,所以我特別想在電影中成為他。
▲
葬禮現場的聞善
他可能是一個失敗者,但是他始終沒有妥協,我做不到。
可能“聞善”之前的角色是要去演和塑造的,但當我真正地喜歡這個角色的時候,其實是不需要演的,我成為他了。
▲
“癌友圈”的大網紅方阿姨,自己給自己預約葬禮和悼詞
最特別的是方阿姨的故事,聞善在其它的故事里,他更像是一個局外人。但和方阿姨相處了三年,他從局外人變成了家人,所以方阿姨的離開,對聞善觸動非常大。
5個故事里,方阿姨和王先生的故事讓我聯想到自己的生活。
▲
胡歌在微博上為父親慶生
這幾年,我和我父親也是在重新建立一種關系,因為母親不在了。我和父親之間的情感,像中國大部分的父子關系,就是感覺比較生疏,但其實心里面是有對方的,只是不知道該怎樣表達。
母親在的時候,她更像是一個橋梁。2019年,我母親去世以后,我跟我爸爸等于是要直接面對面交流,很多時候我們倆在一個空間里大家也不說話,我不知道為什么,可能內心有一種恐懼。
▲
聞善在王先生家中傾聽委托人對父親的回憶
最難熬的是我媽走了以后的第一個春節,一個全國人民都在團聚、團圓的時刻,家里只剩我跟我爸,很冷清。我那時候在東北,在劇組,就把我父親接到東北,剛好碰到一些意外情況,戲還停了,然后又變成了我跟我爸兩個人單獨相處。
我當時開車從牡丹江回北京,一路上就我們兩個人,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我在你心里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我有些慌亂,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我能夠完全地接收到他問這個問題的原因和動機,所以我還是感覺非常溫暖的。
其實我爸也在努力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從這點上來說,我比王先生幸運,我們之間是沒有遺憾的。
在我們中國人的文化里面,對死亡一直是避之不談的。當至親離開了以后,心里面會埋藏著很多的情緒,不知道去哪里傾訴,跟誰傾訴。即使有朋友來安慰你,但很多時候你沒有辦法和他們聊有些親近的細節,所以學會面對死亡,是每個人都應該提前做的功課。
▲
一路支持、陪伴聞善的老師(孫淳飾)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是和老師在門口抽煙的那場。因為聞善在整個片子里,他很難找到一個真正能夠了解他,在事業上支持他的人,他的老師可能是唯一的存在。
老師用一個特別獨特的方式在支持他,一個回眸,對聞善說:“你這個服務能夠預約嗎?”
如果能預約多好,我為什么說“能夠預約多好”,因為對于絕大部分來人來說,我們面對死亡這件事是沒有任何準備的,手足無措的,短時間內匆匆地就把儀式辦完了。
“預約”的意思就是——我們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我演話劇《如夢之夢》演了好多年,有一次我看賴老師的采訪,他說,他余生最大的功課就是要學會如何去面對死亡。
▲
拍攝動物園中給母親打電話的重頭戲
其實我不是一個特別自信的人,我有開機恐懼癥,進組的時候特別的忐忑。我還記得開機儀式是在酒店的停車場,拍大合照的時候,我都有深呼吸,這是我的一個常態。
拍攝過程中,我們也經常可以拍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鏡頭。比如有一場戲,我在動物園里給母親打電話,有一頭巨大的北極熊一直在我背后轉圈。后來還有人問我們說,北極熊出現地這么精準,是不是CG做的?
▲
小尹(吳磊飾)實際上也是聞善另一個鏡像的自己
這一次是和吳磊三搭,他演的是聞善筆下一個未完成的人物,是聞善生活中唯一的傾聽者。我們獨處的時候是經常會自己跟自己對話的,其實小尹就是另一個聞善。
他真的可以被稱為吳磊老師了。我倚老賣老,真的是看著他長大的,這一點都不夸張,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才6歲,現在已經長成一個大小伙了。
▲
曾一起合作過《少年楊家將》《瑯琊榜》,此次《不虛此行》成為二人第三次搭檔合作
我很欣喜,我看到了他專業上不斷地成熟,同時我也看到了他內心沒有改變。這一點我覺得還是挺不容易的,尤其像他那么小,就開始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對吧?但是一直到今天,他還能夠保持當年的那一份童真,我覺得這個真的真的很不容易。
▲
《偽裝者》里飾演捍衛民族利益的明臺;《瑯琊榜》里飾演“麒麟才子”梅長蘇 ;《南方車站的聚會》中飾演在逃罪犯周澤農
我演戲也快20年了,從剛開始的一直做加法,然后到某一個階段開始在做減法,減法、減法、減法。剛剛開始表演的時候,我更多注意力都放在各種技術技巧上,比如臺詞的節奏、肢體的表達、表現力上,但是近幾年我會更“收”著。
以前對表演的理解,一個是“理解”,一個是“表現”,但是這幾年演了話劇后,我發現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你表演時候的一個心態,要找到“平和”。
▲
話劇《如夢之夢》中胡歌飾演五號病人(青年),主要講述了一位病人,在醫學無法診斷他絕癥的時候,開始追尋生命循環的故事
話劇和影視劇表演不一樣,除了所謂的表演無法中斷,不能重來之外,在舞臺上,你跟觀眾是直接的面對面,你能得到觀眾及時地反饋。
比如說這是一個喜劇橋段,你會期待觀眾的笑聲或者掌聲,有時候可能是一個悲傷的情節,你會期待臺下觀眾的抽泣的聲音。這和影視劇表演還是很不一樣的,但二者相同的是,作為一個演員,有責任通過表演給觀眾傳達一些東西。
借用演員林依晨的一句話就是,“表演是一個探索人性的過程”,我覺得這句話特別貼切,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以下是劉伽茵的講述。
▲
電影中殯儀館的場景
電影主題其實是來自大概2015年前后,我在殯儀館的一次想象。我當時就坐在殯儀館小廣場的長椅上,就像電影開始的第一個鏡頭,很自然地想到我在這兒能做一點什么,然后有了一個寫悼詞的人物輪廓。
那時候還沒有“聞善”這個名字,在之后的幾年里面,你會時常想起來這個“人”,然后很本能地想象,如果我能夠有機會做寫悼詞這樣的工作,我會遭遇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事兒。
直到有一天你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建立一個文檔,然后你跟這個角色產生很多對話,至此開始一次創作。
▲
劇組在拍攝現場對于每個細節都會反復考量
我從寫劇本的時候就對“聞善”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我羨慕他。“聞善”可能不是一個幸運的人,他經常被外界否定,但他仍然相信和捕捉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善意,并且積累、傳遞。
聞善這個人的性格,包括他生活中的很多細節是來自我,或者說我的生活。比如說朋友對我很重要,所以在這個電影里面你會看到有不同的人物關系,其實都是在用友情來傳遞。
“話生死”在中國是比較嚴肅的主題,但對我來說,生和死是交替的。
簡單的例子,當你身邊的一個人離開之后,你不舍得刪掉微信里面和他的對話框,你甚至有的時候仍然會發消息給他,有的時候你還會使用他的口頭禪。
我有一個朋友在2019年去世了,在寫劇本的時候,我經常會想起她。電影每一次有新的進展,我都會跟她說,比如要和觀眾見面了,獲獎了,甚至連我去拿獎的時候的緊張,我也會告訴她。
▲
電影開機準備前期
拍這部電影之前,我和胡歌完全不認識,2021年7月13日第一次加上微信。
在使用微信去溝通的時候,我是緊張、忐忑的,會有一些僵硬,但是隨著交流的深入,我們慢慢成為朋友,聊起“聞善”,就像在聊我們共同的朋友,我也認識他,他也認識他。
這個角色的性格、生活,包括他怎么看待寫悼詞這份工作諸如此類的細節,都是我們交流出來的,這一點也讓我更加相信“聞善”的真實存在。
開拍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們在“聞善”家做準備,胡歌突然說了一句:“我就不表演了。”我說那應該是最好的或者唯一的方式。這不是不使用表演技巧,而是意味著他由內而外的成為“聞善”,完全走進去一個角色。
▲
整個劇組的氛圍非常“聞善”
不止是胡歌,我們整個劇組都非常“聞善”。我們的“組感”特別弱,甚至你完全看不出來那是一個劇組,現場非常安靜,大家在保護一個氛圍。
在寫聞善和媽媽打語音那場戲的時候,我會感覺到緊張,面對這種突然的情感表達,會有一種“近鄉情怯”。
我和聞善一樣是比較內斂、內向的人,這種性格的我們很少會有情感上的宣泄,這場戲是劇本中唯一的一次宣泄。
▲
胡歌給母親打語音的拍攝現場
拍攝這場戲之前,藍色的走廊上只有我和胡歌兩個人,我們在那小聲地說了一些話,為開拍做準備。劇照師拍攝的這場工作照也很有意思,暗暗的走廊里,玻璃前面有兩個小小人,當然我更小。
開拍的時候,我其實很緊張,天光已經有一點點下去了,我們的拍攝時間非常有限,機位在直視的角度,我只能通過監視器看到。胡歌完成這場戲的時候,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聞善情感上的宣泄在那一個時刻發生了,它是很動人的。
▲
胡歌和劉伽茵討論表演
我覺得真實性和寫實性是這部電影很大的前提。
從劇本到中間準備的環節,到最后全體演員的表演,我們都維持在一個真實的狀態,而不去過多增加它的飽和度或者強度。我們更多的是躲在這個故事的后面,來看聞善眼中的世界,而不過多地把自己放出來。
▲
電影中聞善居住的家
這個電影講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在審美上我們也盡可能保持這樣的狀態。比如說電影里最主要的一個場景,也就是聞善的家,是一個6層不帶電梯的60平的房子,這在北京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且普遍存在的。
對于拍攝劇情片來說,劇本里可以這樣去寫,但在這樣的環境里真實拍攝,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但對電影來說,這里就是聞善的家,它就是一個常見的出租屋,呈現一個被常年出租的房子的狀態,不能因為他是主角,我們就選擇一個更大的房子,或者去修飾它,讓它更漂亮。
在拍攝過程中平視生活,讓它成為一個誠實的作品,就夠了。
題圖攝影:bigtree先森
- 帝度洗衣機武漢維修(帝度洗衣機售后電話)08-19
- 佳麗彩遙控器代碼(如何設置和更改)04-27
- 冰箱銅管腐蝕(如何預防和處理)05-06
- 酒柜可以放客廳嗎(如何選擇合適的位置)?08-29
-
GEA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號碼是多少(如何獲取GEA空調廠家的售后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4
-
DATAAIRE空調清洗(如何正確清洗DATAAIRE空調以保持其性能和延長使用壽命?)
2024-08-24
-
雷諾威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如何聯系雷諾威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以解決我的
2024-08-24
-
櫻雪點火故障(解決櫻雪點火故障的實用方法與步驟)
2024-08-24
-
RC空調24小時熱線(RC空調24小時熱線:全天候客戶支持與故障排除指南)
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