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誰還在買BBA?
#頭號新車#
如果你是一個重度的微博用戶,可能會有一種感覺,中國新勢力品牌已經快把BBA的后院掏空了,在網友的鍵盤下,2023年還買BBA的人,基本相當于“49年入國軍”。
別看新勢力品牌們一個個打得火熱,但說要和BBA對比,那就槍口一致對外了:騰勢說,自己的增換購用戶有55%來自BBA;理想說,排名前三的用戶群是BBA車主;蔚來說,NT2.0車型增換購用戶有56%來自BBA。
當新勢力們紛紛將BBA作為目標時,不知道對于BBA來說還算不算好消息。
畢竟,3202年了,誰還買BBA???
只是,當新勢力的KOL們還在為“仨瓜倆棗”爭的面紅耳赤時,怕是吃瓜群眾都要忘了,在2023年的上半年,即便是BBA中的“A”,也可以在中國市場一個月賣出超過5萬輛新車。
不久之前,BBA都發布了官方口徑的半年銷量成績,奔馳銷售37.32萬輛,同比增長6%;寶馬(含MINI)銷售39.2萬輛,同比增長3.7%;奧迪銷售近33萬輛,同比增長2%。
而如果根據上險量數據統計,奔馳交付39.15萬輛、寶馬交付38.45萬輛、奧迪交付32.15萬輛。
即便強如理想,這也是一個它在當下尚無法企及的數字。
2023年了,依然很多人在買BBA。
低線小城,BBA的天堂
去年12月26日,張家界龍星行奔馳4S店通過了“梅賽德斯-奔馳”POCC驗收,意味著可以進入正式營業的狀態。今年3月1日,張家界這座湖南的五線城市,迎來了首家奔馳4S店的正式開業。
今年1-6月,奔馳在張家界交付注冊了145輛新車,超過了奧迪的103輛,更遠超沒有銷售網點布局的寶馬。而在去年,最早布局張家界的奧迪銷量還遙遙領先。
早在十年前,時任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就曾說過:“在中國人口超過100萬人規模的城市里,超過100個城市沒有任何一家豪華品牌的經銷店,這個事實讓我感到很驚訝,我們覺得現在做渠道下沉的戰略還是正確的?!?/p>
而理想汽車CEO李想曾經透露過一個數據,即一座有交付網點的城市,相比沒有網點的城市,銷量差距可以達到8倍之多。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渠道布局對于終端銷量的直接影響。更何況,在四五線城市,你也很難抗拒“三叉星徽”所帶來的品牌魅力。
當一線市場因為增換購比例提升、新能源車滲透率增長等原因,導致BBA遭遇較大轉型阻力的時候,在那些聚光燈之外的廣大的中國市場,還有很多人是第一次擁有BBA。
BBA大約在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渠道的大幅擴張布局,如今基本已經完成了一至三線城市的全覆蓋,四線城市的覆蓋率也在90%以上,只有五線城市目前仍不足40%,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像張家界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五線城市中,如果某一城市BBA中某個品牌實現了渠道覆蓋,那么其銷量會顯著高于其他未布局的品牌。
同時,越早期的深耕,也越容易幫助品牌在“小地方”建立優勢壁壘。
比如遼寧省朝陽市,去年新開業的寶馬朝陽匯華寶4S店補足了寶馬在遼西地區的網絡覆蓋,但僅僅一年時間的積淀,讓寶馬的銷量還不足以在這里和已經布局十年以上的奔馳、奧迪相抗衡,即便這里距離華晨寶馬鐵西工廠只有300公里。
“車fans”最近發布的一篇奧迪Q5 e-tron的市場分析中提到這樣一段話:“提車當天就帶著老婆回丈母娘家了,應該是想讓丈母娘給他豎個大拇指?!?/p>
也許沒有嚴格的數據支撐,但“人情關系”是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而越是低線城市越是如此,BBA所代表的“社會屬性”在小城市中是理想、蔚來們無法替代的。
而另一方面,相比新勢力品牌當下的渠道重心仍然在高線城市,BBA的渠道下沉也讓其獲得了巨大的優勢,讓新勢力的圍剿“心有余而力不足”。
對比蔚來、理想和極氪的銷量結構就可以看出,新勢力品牌的絕大多數銷量都是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所貢獻,占到了蔚來的95.3%、理想的83.8%和極氪的90.3%。而奧迪、奔馳和寶馬,對應的數據分別為69.9%、72.4%和72.8%。
這也是BBA在當下的一道重要的護城河,在品牌號召力仍然有效,價格體系依舊維持的時候,低線市場的渠道優勢仍然可以為BBA提供源源不斷的潛客群體,同時也為轉型爭取更多的時間和利潤。
一邊降價,另一邊賺錢
“平時在小縣城上下班開一開完全夠,尤其是晚上回家坐在里面看著這個氛圍燈心情不要太好,一天的疲勞都被治愈了?!?/p>
這是一篇來自小紅書上的奔馳C級用戶提車分享中的一段話,也難怪奔馳會有自信說:世界上有兩種氛圍燈,一種是奔馳的氛圍燈,另一種只能叫燈,因為它們沒有氛圍。
更何況,如今指導價33.23萬元的一臺奔馳C 200 L運動版的終端優惠可以輕松達到5萬元,這放到幾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小紅書上奔馳銷售顧問發的一條“底價EQB”信息,下面的留言詢價也不下十幾條。
| 網傳的一條寶馬i3報價單,優惠金額超10萬
去年年末寶馬i3那次價格跳水,也的確直接搶走了不少新勢力品牌的訂單客戶,而奧迪Q4 e-tron二十萬出頭的優惠價也讓它的銷量終于有了些存在感。
BBA在這個時代并沒有變成“雜牌”,當價格合適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抗拒一個豪華品牌呢?
不過,BBA也為降價出了不少血。
5月,寶馬、奔馳就對經銷商發放了二季度補貼,在端午節前奔馳還向經銷商派發了20億補貼和15億的去年零售獎勵,而奧迪也在7月發放補貼。同時BBA通過調整批售任務,提前釋放返利等方式,保障經銷商的資金流動和利潤水平。
錢從哪里來?
一方面,放眼全球,BBA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依舊可圈可點:
· 奔馳營收757.57億歐元,息稅前利潤104.92億歐元,分別同比增長6%和7%;
· 寶馬營收740.72億歐元,息稅前利潤97.2億歐元,分別同比增長12.4%和42.6%;
· 奧迪營收342億歐元,息稅前利潤為34.17億歐元,同比下降30.73%(但也賺錢)。
另一方面,重點的利潤車型和高端車市場,依然在貢獻可觀的利潤。
奔馳和寶馬的高端車銷量份額分別為14%和16%,相比之下奧迪只有5%不到。寶馬依靠X5的國產,在這一細分市場實現了領先,但奔馳在一線城市里,高端車銷量占比達到了18.3%,奔馳S級依舊是銷量碾壓般的存在,而即便如今沒有了加價,但邁巴赫系列接過了接力棒,而“大G”依舊是利潤搖錢樹。
高性能車方面,奔馳AMG系列份額也高達2.7%,遠高于寶馬的0.7%和奧迪的0.9%,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份額分別達到了5.4%和3.3%,同樣遠高于寶馬和奧迪。
值得注意的是奧迪,盡管在高端車市場和奔馳、寶馬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多年來圍繞S/RS及旅行車的傳播推廣,使得在高性能車市場的銷量甚至超過了寶馬。
這其中,40萬出頭的S4貢獻了接近一半的銷量,“便宜又大碗”的道理在高性能車領域同樣適用,這也難怪奧迪又馬不停蹄地引入了S4 Avant版本,也算是buff疊滿。
前兩年BBA所提出的強化高端車市場,正在從戰略變為落地。
比如奔馳在過去一年時間里,就先后開業了邁巴赫·禮境城市品牌中心和G級越野車體驗中心,后者是除去G級越野車誕生地——奧地利格拉茨之外的全球首家體驗中心,和全球首家AMG體驗中心一樣,坐落于浙江紹興。而前者則是全球首個邁巴赫品牌中心。
接下來,位于寧波、成都的AMG品牌中心和位于珠海的AMG城市品牌中心也將陸續運營。
在新開業的G級越野車體驗中心,用戶可以在了解車型歷史與品牌積淀的同時,親自駕車體驗豐富的越野科目,同時也一樣提供“匠心高定”專屬定制服務,包括近30款G manufaktur定制車漆、60余種Nappa皮革座椅搭配、10多款儀表盤及方向盤等多種組合。
當新勢力都在追求更精簡的SKU時,邁巴赫、“大G”反而強化了如“old money”般的專屬定制服務,以謀求進一步地拉升價值。
而寶馬在上海、奧迪在北京也同樣有開設更偏運動車型的體驗中心,但顯然,談論豪華這件事情,還是奔馳更為得心應手。
多說一句,類似的趨勢在也在更多豪華品牌發生,比如路虎也在上半年開幕了亞洲地區的首家高級定制中心——上海攬勝高級定制中心。
這些“高定中心”扎堆長三角,也和這里強大的消費能力不無關系。
像金華、南通、寧波、無錫都是BBA在二線城市中的銷量擔當,甚至不輸廣深地區,而三線城市中的湖州銷量也頗具規模。
此外,新一線城市的TOP5中,有南京、蘇州和杭州三個城市都位于“包郵區”。事實上,江蘇、浙江和廣東省,是國內豪華車銷量的前三省份,而上海又是銷量最高的城市。
新能源的春天,何時到來?
今年上半年,奔馳、寶馬和奧迪在國內的電動化車型滲透率分別為6.15%、13.03%和4.41%,放到中國市場橫向對比,幾乎是“拿不出手”的,但三個品牌之間呈現的分化,卻值得思考。
最像“油改電”的寶馬,反而在電動車市場拿出了最好的表現,而奧迪的低迷則更像是品牌力劣勢的放大,高調電動化轉型的奔馳卻意外搭上了插混市場的東風。
如今思考寶馬在純電動車市場的相對成功,其實不應該簡單用價格作出結論,要知道,奔馳EQE在終端市場的優惠也10萬元起步,比燃油版E級還要低。奧迪Q4 e-tron也就20萬出頭,而Q5 e-tron全款落地不到30萬,還送一堆權益。
事實證明,選擇傳統豪華品牌電動車的用戶,最在意的也許不是完全顛覆的電動化設計,反倒是看上去更像一臺傳統豪華車的樣子。
奔馳EQS和EQE在追求極致的電動化體驗時,卻多少丟失了以往奔馳最核心的豪華與舒適競爭力,而EQA、EQB所面對的細分市場,又是一群更容易被新勢力炫技所吸引的人。結果就是兩邊都沒能“討好”。
而相比于燃油車時代與大眾區分度更高的設計,基于MEB平臺的奧迪電動車看上去就更像大眾了,而在“四環”品牌的號召力不如往昔的當下,很難憑借一個logo和豪華一些的設計與用料,就讓消費者多掏不少錢而不選擇大眾ID.。
令人多少有一點意外的,是奔馳在插電混動市場的表現。前些年在上海依靠限牌政策而“大賣特賣”的寶馬插混,如今已經落于下風,而奧迪似乎就一直沒有“正經”推廣過插混車型。
反倒是奔馳E級插混,在滲透率最高的新一線城市,達到了14.09%,盡管和寶馬i3、iX3的滲透率還有差距,但放到BBA整體新能源滲透表現上,已然算是出眾。
何況,奔馳似乎并沒有花費太多營銷心思在這個即將迎來大換代的E級車上,而下半年,奔馳還會推出5款油電雙行的全新車型,正如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CEO段建軍所講:“所有產品要做到‘無論油電,都很奔馳’”。
能夠看到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并且快速在產品端做出響應,我們應該看到本土經理人的價值與意義。
當然,無論是寶馬電動車的成功,還是奔馳插混的起勢,似乎也都證明,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化轉型,還是應該率先從內部攻破。
但這就遇到了一個問題,賣一臺電動化車型的利潤,一定不如賣一臺燃油車,而從內部攻破就意味著,也許滲透率的數字好看了,但利潤卻下滑了。
最便宜的寶馬i3,指導價為35.59萬元,而最便宜的3系只要29.99萬元,但實際在終端市場的成交價,i3甚至能更低一些。直接的結果就是i3并不賺錢,而更長遠的結果是,傳統豪華品牌的高溢價在電動車市場被削弱了。
于是,在職業經理人們的KPI都被數字衡量優劣的當下,豪華品牌電動化轉型的現狀,或許也都算意料之中了。
大公司視點
新勢力在短時間內,依然很難取得像BBA一樣的規模和利潤表現,但它們的出現,也讓BBA需要面對新的競爭環境與格局。畢竟,在一線市場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BBA的品牌號召力也在減弱,隨之而來的,就是溢價的降低。
固然,BBA可以用價格換取市場,但這也意味著,曾經的游戲規則和定價主權正在改變。
而低線市場,盡管仍然是BBA的優勢區域,但隨著新能源車滲透加速,以及一線市場定價權的轉移,發生改變或許也只是時間問題。
但時間,也許就是最寶貴的財富。
- 冰箱銅管腐蝕(如何預防和處理)05-06
- 帝度洗衣機武漢維修(帝度洗衣機售后電話)08-19
- 佳麗彩遙控器代碼(如何設置和更改)04-27
- 酒柜可以放客廳嗎(如何選擇合適的位置)?08-29
-
GEA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號碼是多少(如何獲取GEA空調廠家的售后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4
-
DATAAIRE空調清洗(如何正確清洗DATAAIRE空調以保持其性能和延長使用壽命?)
2024-08-24
-
雷諾威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如何聯系雷諾威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以解決我的
2024-08-24
-
櫻雪點火故障(解決櫻雪點火故障的實用方法與步驟)
2024-08-24
-
RC空調24小時熱線(RC空調24小時熱線:全天候客戶支持與故障排除指南)
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