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英女王去世,未來將由印度領導英聯邦?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卓】
當地時間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去世,終年96歲。印度總理莫迪第一時間發文哀悼,同時,印內政部宣布將9月11日定為女王哀悼日。
諷刺的是,就在女王去世消息宣布的幾小時前,莫迪剛剛主持了新德里印度門前“國王大道(Rajpath)”的更名儀式及建國三杰之一的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石像的揭幕儀式,兩項活動均旨在推動印度“去殖民化”進程。
莫迪在更名儀式演說中表示,奴隸制的象征,從今天起成為印度歷史,被永遠抹去。
印媒報道截圖
女王逝世,身為前殖民地的印度怎么看?
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印度對女王逝世的態度受到各界關注。
莫迪在推文中表示:“我們將銘記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她是我們時代的堅強后盾。她為她的國家和人民貢獻了鼓舞人心的領導力,在公共生活中體現了尊嚴和體面。”
不少印度學者也肯定女王在維系英印關系和穩定英聯邦體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尼赫魯大學歷史學家諾尼卡·達塔(Nonica Datta)認為,伊麗莎白二世代表著大英帝國的終結和前殖民地向獨立國家的過渡。“我們很少能找到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她體現了殖民時代和帝國時代的精神,并在此基礎上融入了二戰后世界新秩序的民主價值觀。”
盡管印度官方對女王致以崇高的敬意,但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臺執政以來,其推動印度去殖民化進程的卻從未停歇。
以“國王大道”更名為例,“國王大道”是1911年英國喬治五世國王將英屬印度的首都從加爾各答遷往德里時修建并命名的大道,而如今已更名為“責任大道”(Kartavya Path)。莫迪認為,“國王大道”代表殖民時期國王的權力,是人民被奴役與壓迫的象征,“責任大道”則提醒走過大道的國會議員、政府官員要對國家與人民盡忠職守。“今天,我們移除了英國殖民時代的另一個遺物。我們正在放下過去,用新的色彩描繪明天。”
而就在剛過去不久的8月15日,莫迪在第76個獨立日慶祝活動上發表演說時同樣表示,印度在爭取25年內成為發達國家的道路上,“擺脫奴役觀念”至關重要。
然而,莫迪“去殖民化”的做法也招致了不少批評,有分析人士認為,莫迪任期內推行的“去殖民化”實際上已演變為推行“印度教化”。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及其背后右翼勢力所宣揚的愛國主義以及建立“印度教國家”的遠景目標本質上是打壓異己、抹殺印度文化多樣性的印度教民族主義。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自印度獨立以來,追求戰略自主,并且在國際舞臺上樹立大國形象一直是歷屆領導人的共同訴求。在印度的大國愿景中,去殖民化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這在莫迪任期也毫不例外。
相比于印度官方的哀悼,印度民間對女王的逝世則表現出另一番景象。
歷史學教授蘇切塔·馬哈詹(Sucheta Mahajan)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你看印度的社交媒體,就會發現印度人對女王的逝世有很多討論,但對此表示擔憂的人很少。他們并沒有把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當作一個重要的世界領袖去世來看待。”
不少印度年輕人認為,英國的君主制與當年以暴力為標志的殖民歷史緊密相連。“英國人‘從印度拿走了一切’。(伊麗莎白二世)作為英國女王,她只會為英國而不是印度留下遺產。”不僅如此,在女王“尸骨未寒”之際,許多印度網民還趁機要求英國王室歸還鑲嵌在王冠上的巨鉆——該鉆石是英國在殖民時期從印度“偷走”的“光明之山”(Koh-i-Noor)。
資料圖
對于女王的去世,印度民間之所以表現得如此“冷淡”甚至略顯“冷酷”,其重要原因在于,獨立后出生的印度人缺失殖民統治時期的歷史記憶。
1952年伊麗莎白二世即位時,印度已經自治近5年。目前,印度13.8億人口中有近一半年齡在25歲以下;在1997年女王最后一次訪問印度時,這一部分印度年輕人甚至還沒有出生。因此,對于近一半的印度人來說,女王的逝世只不過是一個“遙遠的外國新聞”。
英聯邦“樹倒猢猻散”?
女王去世后不久,多國媒體輿論就英聯邦是否會走向“解體”展開激烈討論。
英聯邦于上個世紀英國殖民統治體系分崩瓦解之后成立。1932年,英國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確認帝國所屬的自治領擁有完全獨立的國家主權。除英國外,目前有14個國家仍奉英國君主為其官方國家元首,這些國家包括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以及加勒比和太平洋島國,不少為英國前殖民地或保護國。
雖然在不少學者看來,英聯邦早已淪落至僅剩一副空殼的“后殖民地俱樂部”,但伊麗莎白二世在世時,其個人魅力和恪盡職守的作風仍受到眾多英聯邦國家的尊重,在某種程度上也起到了維系英聯邦的重要作用。
隨著伊麗莎白二世的逝世,查爾斯三世成為英國君主,其個人魅力明顯遜色于伊麗莎白二世,因此,越來越多的英聯邦成員國開始重新評估其與英國王室的關系。悉尼大學歷史學家馬克·麥肯納(Mark McKenna)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只要女王在,整個英聯邦的“拼圖”就會連在一起,“但我不確定這種情況是否會繼續下去。”
早在2021年11月,作為英聯邦成員國巴巴多斯就已宣布取消女王為國家元首。根據福布斯消息,女王逝世后,澳大利亞掀起一場關于澳是否還要和英國王室保持關系的激烈辯論。與此同時,新西蘭總理阿德恩也曾表示,希望“有生之年”新西蘭能夠成為共和國。東加勒比海島國安提瓜和巴布達總理加斯頓·布朗則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內就成為共和國并脫離英國君主制舉行全民公決。
概而言之,越來越多的英聯邦國家和地區希望能夠擺脫英國君主統治,邁向共和國。
表面上看,造成英聯邦體系動蕩的原因是各成員國追求政治自主、強調作為獨立國家自主權的心愿日益強烈,但英聯邦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深層原因,其實是英國領導力的衰落。
經濟方面,近年來英國國內經濟的衰退導致其為核心的英聯邦發展前景黯淡。自2016年脫歐以來,英國在歐洲的經濟競爭力逐步滑落。在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的雙重打擊下,英國經濟已深陷泥潭,通脹居高不下導致人民生活不堪重負。4月,英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速高達9%,為1982年來的最高水平。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院(NISER)公布的最新預測表明,英國經濟已經步入衰退。
政治方面,英國國內的政治危機也加劇了英聯邦成員國的離心傾向。英國政壇四分五裂,無任何黨派在下院650個席位中獲得多數,一度成為“懸浮議會”。且議會上不同政見者互相攻訐,導致重要政治議程難以統合一致。7月8日,英國前首相約翰遜的辭職更是讓這種政治分裂暴露無遺。
《經濟學人》雜志認為,在英國領導力式微的情況下,如果認為英聯邦還具有地緣政治相關性,只能說是一種“親切的錯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表示,當下“尋求脫離英聯邦或切割同英國王室的關系,本身即包含著這些國家對英國本身的懷疑,畢竟,英國終究還是英聯邦的核心。”
可以說,如果英國無法在英聯邦框架下發揮足夠的領導力增進各成員國的利益,那么英聯邦的未來之路將充滿不確定性。
領導英聯邦,印度是潛力股?
按人口數量來算,印度是英聯邦中最大成員國,其地位不容小覷。而印度對英聯邦的重要性,在獨立之初就有所體現。
為挽留印度留在英聯邦,1949年,英聯邦總理會議發表《倫敦宣言》,將英聯邦成員“為英國君王效忠”的原則改為“接受英王為獨立成員國自由聯合體的象征”。如今,印度是英聯邦的預算方案的第四大捐助國。除英國外,印度在英聯邦技術援助計劃中派出的顧問和專家也是所有國家中數量最多的(占比16-20%)。此外,印度在英聯邦內部的貿易也不斷增長。2009年英聯邦內部貿易額為2250億美元,其中印度就貢獻了約800億美元。
印度在英聯邦內的影響力逐步上升有目共睹。
一方面,英國國力衰弱給了印度展現自身實力的機會。
英國脫歐后急需尋找經濟上的“替代方案”,相比于英國國力的頹勢,印度發展態勢則基本向好,英國也自然希望同印度加強經貿往來。英國多次表示有意愿進一步深化同印度的關系,而印度也有興趣通過英聯邦來促進自身經貿發展。
目前,英印兩國之間的貿易額每年約230億英鎊。2022年1月,印度啟動了與英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預計可讓英印雙邊貿易額在2035年前提高到每年280億英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各國GDP數據,印度在2021年的最后三個月成功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這無疑又給印度增添了更多自信。
另一方面,印度希望在國際體系中扮演領導角色的意愿越來越急切。
近年來,印度積極推動多邊機制改革,希望在國際機制中謀求領導地位。早在2018年,就有不少分析認為,隨著英印兩國關系發生新變化,英國或將“熱衷于”把英聯邦領導權的權杖傳給印度,而這也符合印度自身的戰略考量。如今,伊麗莎白二世的逝世或將給印度提供在英聯邦內展示其領導力的契機。用倫敦經濟學院教授亞歷山大·埃文斯(Alexander Evans)的話來說,“英聯邦現在需要印度,而印度現在也能利用起英聯邦的優勢。”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戰略上來看,英聯邦體系中沒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傳統大國參與,那么隨著印度在英聯邦內實力穩步上升,英聯邦作為一個潛在的框架也可能成為印度未來地緣戰略的工具。
尼赫魯大學國際政治、組織和裁軍中心教授默蒂(CSR Murthy)指出,“英聯邦在亞太地區更長遠的定位可以支持印度制衡中國。它可以提供一個獨立可行的平臺,將亞洲和南太平洋國家聚集在安全和經濟問題上。”
就算英聯邦成員國無意追隨印度的制衡戰略,未來,英聯邦在反恐、海上安全以及打擊組織犯罪等領域的作用也符合印度自身的安全需求。
結語
印度曾被稱為“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寶石”,獨立后,印度幾乎全方位地“繼承”了英帝國的殖民遺產。盡管莫迪政府大力推進“去殖民化”進程,但印度的殖民遺留根深蒂固,莫迪政府的努力充其量只能是再為其加上一層具有印度特色的“外衣”。
然而,也應該看到,從尼赫魯時期開始,印度的大國抱負從未消減。當下,印度能否在英國面臨衰落之際把握歷史機遇,化殖民遺產為崛起的“資產”,還需繼續觀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帝度洗衣機武漢維修(帝度洗衣機售后電話)08-19
- 酒柜可以放客廳嗎(如何選擇合適的位置)?08-29
- 冰箱銅管腐蝕(如何預防和處理)05-06
- 佳麗彩遙控器代碼(如何設置和更改)04-27
-
GEA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號碼是多少(如何獲取GEA空調廠家的售后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4
-
DATAAIRE空調清洗(如何正確清洗DATAAIRE空調以保持其性能和延長使用壽命?)
2024-08-24
-
雷諾威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如何聯系雷諾威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以解決我的
2024-08-24
-
櫻雪點火故障(解決櫻雪點火故障的實用方法與步驟)
2024-08-24
-
RC空調24小時熱線(RC空調24小時熱線:全天候客戶支持與故障排除指南)
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