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高溫干旱致大量古跡“浮出水面”,湖北省多達3處
8月23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氣象干旱橙色預警。高溫干旱疊加使我國長江流域氣象干旱持續發展,導致部分河流和湖泊水位降低,一些“文物”逐漸在干涸的河床上“露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游覽。瀟湘晨報記者整理出國內“浮出水面”的部分古跡,這些古跡臨近湖泊河流,水情變化多端,游客參觀的同時務必注意自身安全,遵守景區規則不要擅入。
重慶佛爺梁島礁
重慶巴南區雙河口鎮五臺村附近,常年淹沒在江水中的佛爺梁島礁于8月14日前后露出江面。島礁礁石最高處發現3龕摩崖造像,初步確定為明清時期建造,距今已有近600年歷史。 據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介紹,這處摩崖造像位于江心島上,處于長江的航道上,這處造像的功能有可能是保佑過往船只平安,對研究明清時期川渝地區的摩崖造像的類型和功能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樂山大佛露出底座
四川省樂山市連日來持續高溫、降水偏少,旱情形勢嚴峻。有網友曬出樂山大佛2020年8月18日和2022年8月18日對比照。2年前,洪水自1949年以來首次淹過樂山大佛腳趾,被網友戲稱為大佛“洗腳”了。現在,同樣是8月18日,江水距離樂山大佛腳趾卻有10多米的距離。
△2020年和2022年對比照
8月18日,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稱,今年降雨偏少,樂山大佛處的江水下降,2022年8月18日12時,平臺水位海拔高度僅354.20m,與往年八月同期正常水位相比,低了1.69米,與2020年“8.18”洪水水位相比,低了10.53米。
鄂州觀音閣
8月18日,湖北鄂州,“萬里長江第一閣”觀音閣下大片的礁石基座裸露,整個觀音閣就像長在礁石上一樣,露出真容,長江觀音閣建立于元朝,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長24米,高14米,閣內有一亭三殿一樓。因近期長江流域出現旱情,長江鄂州段水位處于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出現“汛期反枯”現象,隨著水位退下,屹立江中的觀音閣露出底座,只見一巨型礁石屹立江心,其勢蜿蜒如龍,此即“龍蟠磯”,而在往年夏天,長江流域進入洪水期的時候,盡管觀音閣處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但是它依舊無法抵擋洪水。
在700多年時間里,長江觀音閣被淹無數次,但它傲然屹立不倒,被稱為“閣堅強”。
鄱陽湖落星墩
8月22日,鄱陽湖進入枯水期,位于江西省廬山市的千年石島落星墩,提前三個月露出全貌。落星墩是廬山市的地標性建筑物和象征性文物古跡。豐水期小島大部分浸入在湖水之中,一般在10月份,枯水期到來,湖底露出時,落星墩才會完全展現出來。根據前兩年的報道,落星墩在2020年11月10日,2021年11月12日現出全貌。
除了落星墩,鄱陽湖中的鞋山島也全部露出水面,周邊湖床“變身”綠洲,工作人員稱,鞋山島下面的溶洞也裸露出來,這個景觀一般要在每年十二月份才能看到。
大冶貞潔牌坊
8月23日,位于湖北大治龍角山脈大箕山下的石家晚水庫,因干旱退水后,常年立于水下的"節孝坊"牌坊幾乎全部露出水面,難得一見的古跡還吸引了市民前來觀賞。
這座古牌坊高約5米,由4根石柱支撐而起,第一層已遭到破壞,第二層正反面"節孝坊"三個大字,第三層正面刻有十八羅漢、雙獅戲花球等圖案。據悉,該牌坊系清朝雍正皇帝為表彰石家晚忠貞節孝、教子有方的女性村民而頒旨設立。不過,1958年興修水庫后,節孝坊遂沉底,上一次重見天日還是12年前,是因為水庫整險加固。
據央視新聞,截至目前,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個省(市)耕地受旱面積3299萬畝,有246萬人、35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水利部水文首席預報員胡健偉表示:“后期隨著華西秋雨的到來,長江上游的旱情將逐步得到緩解,但中下游地區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形勢仍不樂觀。”
瀟湘晨報記者王麗姣 整理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 帝度洗衣機武漢維修(帝度洗衣機售后電話)08-19
- 冰箱銅管腐蝕(如何預防和處理)05-06
- 佳麗彩遙控器代碼(如何設置和更改)04-27
- 酒柜可以放客廳嗎(如何選擇合適的位置)?08-29
-
GEA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號碼是多少(如何獲取GEA空調廠家的售后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4
-
DATAAIRE空調清洗(如何正確清洗DATAAIRE空調以保持其性能和延長使用壽命?)
2024-08-24
-
雷諾威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如何聯系雷諾威空調24小時服務熱線以解決我的
2024-08-24
-
櫻雪點火故障(解決櫻雪點火故障的實用方法與步驟)
2024-08-24
-
RC空調24小時熱線(RC空調24小時熱線:全天候客戶支持與故障排除指南)
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