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熱水器錯誤代碼e3(哈佛熱水器故障代碼e3)
前沿拓展:
2022年7月19日,天津市北辰區天穆鎮歡顏里3號樓,一居民家中發生燃氣爆燃,消防人員在現場開展救援工作 圖據視覺中國
紅星新聞記者|王語琤 杜玉全 實習記者 李毅達 實習生 李龍靚
編輯|王禾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19日7時15分許,天津北辰區一居民樓發生燃氣爆燃,造成樓體受損。據7月20日的最新消息,此次事故致使12人受傷1人死亡,傷者均無生命危險。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入夏以來,國內多地已發生多起燃氣安全事故,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后果。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多起事故是使用液化石油氣引發的。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安全管理工作委員會發布的《全國燃氣事故分析報告:2021年度報告》(以下簡稱《2021燃氣事故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度,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安全管理工作委員會整合、分析了1140起國內燃氣事故。其中,天然氣事故455起,事故數量占比39.9%;液化石油氣事故639起,占比56.1%。
總體來看,2021年,液化石油氣事故數量多于天然氣事故,且其中多數為居民用戶事故。事故原因排名前列的有軟管老化破損、脫落、調壓器連接不當、熱水器一氧化碳中毒等。
根據燃氣協會調查,燃氣連接軟管問題是導致泄漏、爆燃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同時,液化石油天然氣用戶中,用氣不規范、燃燒器具及附件違規等行為,成為了顯著的燃氣安全隱患。
從燃氣事故的起因來看,戶外的燃氣管道遭破壞和戶內燃氣泄漏是造成事故的兩種主要因素。在天然氣事故中,管網事故的比例遠大于用戶事故。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副秘書長馬長城、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安全管理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王冰都指出,預防燃氣事故,一方面需要制定更嚴格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加強監管,落實企業主體、政府監管的責任。另一方面,也需要廣大群眾提高安全用氣意識,杜絕不規范用氣。
專家表示,選用長壽命燃氣連接管,安裝熄火保護灶具和過壓過流自動切斷閥等安全產品, “像重視食品保質期一樣,重視灶具和軟管的有效期”,可有效預防戶內燃氣事故。
1
液化石油氣用戶事故高發
占城鎮燃氣用戶事故的近80%
私拉亂接、使用不當是主因
走進一家小餐館,王冰手中的測量儀馬上發出報警聲,房間里的燃氣濃度已經非常高。而此時,王冰與廚房還有一段距離。這意味著,廚房里的燃氣濃度,可能已經接近爆燃的臨界值。
王冰趕緊通知廚師關閥熄火,所有人馬上撤到戶外,打電話請燃氣公司工作人員趕往現場處置。“斷氣、禁火、通風、撤離、打電話給燃氣公司,這是燃氣泄漏初期應急處置的幾個步驟,”王冰說。
待燃氣公司工作人員處理完畢,室內燃氣消散,王冰和同事們進入廚房,排查安全隱患,為店主寫下這間廚房在燃氣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用氣灶具的位置錯誤,連接安裝錯誤,灶具不規范,軟管存在問題……“我們幫他把隱患從頭寫到尾,所有步驟都存在問題。”王冰無奈地說。
如果不發現這些錯誤,晚上餐館關門后,假如沒有關閉燃氣總閥,燃氣就會在一夜之間充滿屋子。早晨,店員在沒有意識到危險的情況下開燈,電源接通的一瞬間產生火花,很有可能會立刻引發爆燃。一起潛在的爆燃事故,在發生前被及時地按下暫停鍵。然而,并非所有的事故,都能像這樣得到及時的制止。
6月1日,長沙市長沙縣一早餐店因液化石油氣罐泄漏引發爆燃,一名消防員犧牲。同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餐飲店鋪煤氣罐發生閃爆,造成5人受傷。
6月21日上午,山東省泰安市綠地公館一門面房因液化氣罐泄漏引發的爆燃事故,造成13人受傷。其中3人因受傷嚴重、傷情惡化,經搶救無效死亡。
6月24日,三河市福成尚街時代廣場一商戶發生液化石油氣瓶爆燃事故,現場10人受傷。
王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液化石油氣的民用戶事故率,每年占城鎮燃氣用戶事故的近80%。雖然我國液化石油氣的用戶數量是不斷下降的,但事故數量一直居高不下。
王冰介紹,液化石油氣戶內事故頻發,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液化石油氣的氣質特征。液化石油氣主要來自石油化工余留或油田伴生,是一種混合氣體,主要成分為丙烷、丁烷,目前多數罐裝液化石油氣臭味較小。因此,有時泄漏量已接近爆燃的臨界值,人們都難以察覺。
另一方面,液化石油氣的使用者,有很多都是城鄉結合部的居民和小餐飲從業者,安全用氣意識較低。一些液化石油氣配送公司,把液化石油氣罐送到用戶家后,就讓用戶自己安裝,也沒有安全用氣檢查,發現用戶灶具、熱水器、膠管的安全隱患。若用戶的安全能力不足,就容易釀成事故。
王冰在調查中注意到,燃氣軟管私搭亂接,已成為小餐飲企業常見的燃氣安全隱患。例如,部分地區的人們烹飪時,習慣用大火“爆炒”。當地商戶為了讓炒菜時火更大,改裝了天然氣灶具的連接軟管,連通搭接上液化石油氣罐。爆炒時,廚師關閉天然氣閥門,用液化石油氣供氣,以增強火力。如果需要切換溫和一些的火力,就關閉液化石油氣的閥門,用天然氣供氣。
這樣的做法是十分危險的。王冰指出,使用兩種不同氣源供氣是嚴重違規行為,若切換氣源時操作不當,導致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兩種氣源混合在一起,容易釀成大禍。
此外,液化石油氣燃燒時產生的高溫,可能會超過天然氣灶的承受范圍,損傷灶具。液化石油氣罐,要求在低于35℃的環境中使用,若廚房溫度過高,或高溫天氣導致環境溫度超過35℃,液化石油氣瓶內壓力增大,也有可能會導致不合格氣罐發生物理性爆炸。
王冰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地區小商戶安裝燃氣報警器聯動切斷裝置的數量并不高。對此,王冰和馬長城提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36條規定,“餐飲等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燃氣的,應當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也就是說,餐飲企業不安裝燃氣報警器,是違法行為。
王冰還特別提到,一些地區有許多小餐館,在夜間會把灶具或石油液化氣罐拉到戶外。為此,只能使用超長的普通膠管。商戶自己隨意地拔、插管子,可能會導致錯接或連接不緊密。再加上軟管可能存在過期、老化、鼠咬等問題,泄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一些商戶的灶具不僅沒有熄火保護功能,甚至沒有點火器。使用時直接用打火機點火,風險很大。
另有部分移動攤販,會在三輪車上掛一個液化氣罐。這樣的組裝模式也有很大的泄漏風險。若小泄漏發生在戶外,燃氣容易散去,危險不明顯。但如果攤販下班后把泄漏的石油液化氣罐搬至密閉的屋內,其后果將不堪設想。
7月19日,天津北辰區一居民樓發生燃氣爆燃,造成樓體受損
2
記者實地調查
小商戶更偏向使用液化石油氣
商家稱天然氣安裝成本高“不劃算”
紅星新聞記者走訪了多家街邊小餐飲企業。記者注意到,許多店家仍然使用液化石油氣罐。不少店主表示,用天然氣需要一筆較高的安裝費,算下來成本高,認為“不劃算”。一位面館老板表示,他曾經考慮過安裝天然氣,但在了解過天然氣費用后,打了“退堂鼓”,選擇繼續使用液化石油氣罐。
面館老板告訴記者,店里一個月大概要用10罐左右液化石油氣,每月花費在這上面的費用約為1500元。換算成天然氣,約為240立方,按照該市現行非民用天然氣價格計算,價格不會超過1000元。雖然天然氣的使用成本低于液化石油氣罐,但由于開店時“手頭比較緊張”,而且不知道店鋪盈利情況如何,面對較高的天然氣安裝費,還是選擇使用液化石油氣罐。
另有一些商戶表示,由于其店鋪周圍并無天然氣管網覆蓋,所以只能繼續用液化石油氣罐。一家已經安裝了天然氣的餐館老板告訴記者,天然氣的安裝費的確較高。該店鋪面積約為60平米,安裝天然氣就花費了約4萬元。另一家面積稍大的店鋪老板表示,店里的天然氣安裝于4年前,前后安裝費花費了近5萬元。
對此,紅星新聞記者就小商戶開通天然氣收費標準等問題咨詢了當地燃氣集團公司。該公司市場開發部人員表示,燃氣公司僅僅收取施工工程費,并沒有開戶費用,商戶新開天然氣也并沒有一個確定的價格,需要商戶在網絡平臺申請后,相關人員到現場勘探,確定具體設計施工方案,并根據施工量來進行具體定價。
令人欣慰的是,記者此次走訪的每家商戶,都安裝了可燃氣體報警器。上述面館老板告訴記者,報警器是有關部門強制安裝的,有工作人員會定期前來檢查。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副秘書長馬長城告訴記者,盡管近幾年,居民用戶液化石油氣事故數量要遠高于天然氣事故,但這并不意味著,天然氣比液化石油氣更安全。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都屬于國家大力提倡的清潔能源,二者的安全性并沒有較大的差異,只要按照技術標準規范使用,都不會有較大的風險。因此,解決問題的重點,還是需要做到用氣的“規范”。
放在室外的移動式灶具和液化石油氣罐
3
官方發布報告指出
管網事故比例遠高于用戶事故
更易造成大規模傷亡,八成系第三方施工破壞
根據《2021年度燃氣事故報告》,在天然氣事故中,管網事故的數量大于用戶事故,且多數原因為第三方施工破壞,同時也有管道腐蝕泄漏與車輛撞擊。報告顯示,2021年248起己核實事故原因的天然氣管網事故分析樣本中,第三方施工破壞引發的事故占比最高,為81.5%。
2021年6月13日,湖北省十堰市一個集貿市場下方,鋪設在河道內的天然氣中壓鋼管受潮銹蝕破裂。泄漏的天然氣在河道內密閉空間聚集,遇到餐飲商戶排油煙管道排出的火星,隨即發生爆燃。
這起事故共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傷,其中重傷37人,直接經濟損失約5395.41萬元。
調查報告顯示,涉事故建筑物由東風汽車房地產有限公司向潤聯物業劃轉時,未提示或告知下方有燃氣管道穿過。其中負責運營維護事故管道的十堰東風中燃公司,從未對事故管道進行巡查,事發后巡線員為逃避責任追究,偽造補登了巡線記錄。
2022年6月21日,天津市寶坻區應急管理局發布通報稱,當日,寶坻區北城東路與吳蘇路交口附近,因違規施工造成燃氣泄漏,引發爆燃事故,導致23人受傷,其中3人重度燒傷。
馬長城和王冰均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對交互施工監管不到位,對破壞燃氣管道者懲罰力度不夠,是燃氣管網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馬長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管網事故難以防范,尤其是第三方施工破壞所造成的事故。通常,地方政府都會出臺相關規定,施工單位在施工前要向燃氣公司進行報備,報備后,燃氣公司才能去查詢施工地點是否有燃氣管道,事先做好準備,確保施工安全。
但施工方往往會因為時間、成本等等因素的考量而省略掉報備這一步驟,存在僥幸心理。“有些人就是不去報備,覺得之前施工挖了‘一千次’了也沒挖到燃氣管,無所謂了。還有些施工方不按燃氣公司的要求去做,不注意保護管道,就很容易出現事故。”馬長城說。
王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曾在調查中看到,有一家燃氣公司非常注重管道安全防護,采取了一些新的監控技術。若該公司重要的燃氣管道附近有施工工程,工作人員就會在管道附近放置移動攝像頭和喇叭,可以長期在調度室里就能實時監控工地上的施工狀況。一旦有挖掘設備進入管道附近5米警戒線之內,監控端就會發出警報,工作人員通過喇叭喊話,提醒工人及時停止作業,然后派人員到現場開展實地監護。
放在室外的移動式灶具和液化石油氣罐
4
如何減少事故發生?
規范用氣是事故預防關鍵
使用“本安燃氣產品”,可大大降低事故率
王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戶外的管道燃氣事故,需要靠政府加強立法保護,燃氣公司采取新技術加強防范。戶內燃氣事故,需要老百姓自己提升安全素質,安裝戶內本安裝置,規范用氣來防范。
根據《2021年度燃氣事故報告》,戶內發生的燃氣事故,占比最高的原因就是膠管脫落、老化,或是被老鼠咬壞。過去,多數用戶往往使用普通燃氣膠管連接閥門和灶具這種膠管的壽命通常只有2年。因此,膠管至少需要2年更換一次。另外,膠管的長度不宜超過2米。
王冰建議,燃氣用戶應按照新規范要求更換使用長效膠管,例如使用鎧裝膠管或不銹鋼波紋管。這兩種管道壽命更長,且能有效防止老鼠的啃咬和磨損。
王冰告訴記者,灶具也有保質期。普通家用灶具的壽命通常不會超過八年。因此,家用灶具最好八年一換。王冰表示,理想的狀況是,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意識,最好能做到“像重視食品保質期一樣,重視燃燒器具的有效期”。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可以自動阻斷漏氣的裝置。
如今,市面上正規銷售的都是帶有熄火保護裝置的灶具。帶有這種功能的灶具,如果鍋里的食物溢出來撲滅了火,或是大風吹滅了火,灶具就會自動斷氣,防止火滅后繼續漏氣。王冰認為,這種灶具十分有利于防范漏氣事故的發生。
另外,還可選擇安裝自閉閥和安全閥。燃氣自閉閥類似于保險絲,一旦燃氣流量超大,或是壓力出現波動,就會自動切斷供氣。也就是說,如果膠管破損、脫落,或是出現稍大的泄漏,自閉閥就會關閉、斷氣。
燃氣安全閥,就是開灶的時候,安全閥會自動打開。關灶的情況下,安全閥就自動關閉。如果用氣系統發生泄漏,閥門自動識別出來,也會保持關閉狀態。
像鎧裝膠管、不銹鋼波紋管和燃氣自閉閥這樣,能夠在本質上保證用戶安全的產品,簡稱“本安產品”。王冰告訴記者,河北農村煤改氣過程中,大面積推廣本安產品后,事故率遠遠低于城市用戶事故率,效果很明顯。
王冰表示,還有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廚房的窗戶永遠打開一條縫,保持空氣流通,一旦燃氣泄漏可以盡快散去。
馬長城則向記者強調,目前事故暴露出來的,還是整改和治理的問題。隱患的治理和整改,以及政策的落地和實行,都需要投入時間去逐步完善。
馬長城認為,燃氣企業應該為燃氣的規范使用負責和買單。近年來,燃氣企業對液化石油氣的管理不是特別規范,有一些違規操作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糾正。目前燃氣企業的主體責任難以落地、難以落實,還存在安檢力度不夠,督促改正不及時以及安全宣傳不到位的問題。
“燃氣企業需要達成行業內的共識,重視安全意識問題,共同推動燃氣事故‘零死亡’這個目標的實現。”馬長城說。
―EN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拓展知識:
- 格力中央空調故障LL(如何自行檢修)09-09
-
朗吉空調售后服務(朗吉空調售后服務:如何確保您的空調系統得到最佳維護和
2024-08-27
-
AKL空調清洗服務電話(如何獲取AKL空調清洗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7
-
全國首部!上海對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立法,將建“場所資源庫”
2024-08-27
-
GRAD空調售后電話(如何獲取GRAD空調售后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7
-
HSTARS空調移機(如何正確進行HSTARS空調移機操作?)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