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點|2000多年前的秦吏“喜”長啥樣?湖北首次公布其3D復原像
相貌端正、身材勻稱、有點“職業病”……湖北省博物館日前正式公布云夢睡虎地秦簡主人“喜”的3D復原像,及睡虎地出土人骨綜合研究成果,還原出一位秦代基層官吏勤勉的鮮活形象。
1975年在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簡,揭開了秦朝法律的神秘面紗,后曾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從2019年開始,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對云夢睡虎地M11墓主人“喜”的骨骼進行體質人類學等方面的綜合研究。
3月25日拍攝的云夢睡虎地秦簡主人“喜”的復原像。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
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介紹,“喜”各部分骨骼保存較完好,綜合對顱骨、下頜骨、骨盆等形態特征的觀察,證明該墓主為男性。根據股骨最大長推算,他身高為161.5厘米。根據對左側股骨頭最大徑的測量,推測其體質量為59.9公斤。從恥骨聯合面、臼齒磨耗度等方面綜合考量,他的年齡應為45至50歲。
“‘喜’生前存在高低肩,有頸椎病,經常跪坐對下肢造成了損傷,這些與他長期從事文史記載、伏案工作有關。”王先福說,“喜”的骨骼各處存在病理現象,椎骨、上肢骨有骨性關節炎。
為了加深對“喜”的感性認識,進一步講好中華簡牘故事,研究人員通力合作復原“喜”的面貌——依據“喜”的頭骨,通過二維線性測量和三維全景照相技術采集到精確數據,重建高精度顱骨三維模型,精確地分析其顱面部特征;模擬面部肌肉模型、添加面部軟組織,并綜合運用虛擬素材比對技術、數字雕刻技術等生成面部白膜,再添加五官、皮膚紋理和毛發;然后結合該化石的生物人類學信息和考古學遺址的環境背景因素,對其膚色、發色、瞳色等特征進行復原。
3月25日,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介紹“喜”的復原像。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
近半個世紀前出土的湖北云夢睡虎地秦簡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秦簡,其墓主人“喜”一直以來備受業內關注。云夢睡虎地M11墓出土了1155枚竹簡,共有4萬余字,這些竹簡都是“喜”的陪葬品,由其生前摘抄、記錄,內容包括當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和醫學著作等,以及自秦昭襄王元年至秦始皇30年秦滅六國統一全國之大事。
“國事家事被‘喜’以編年紀的方式一一記下,這些‘小人物’的故事往往未見于史書,卻能展現背后宏大、激蕩的歷史。”湖北省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主任楊理勝說,希望通過復原“喜”展現給大家一個普通歷史人物的生活狀況,勾勒出秦代歷史的關鍵一環。
據悉,今年內,“喜”的3D復原像將在湖北省博物館通史展廳展出。
記者:吳植、喻珮
來源: 新華社
- 夏普20818L代碼F2(如何解決故障)05-05
-
美的電磁爐eb什么故障(標題:美的電磁爐EB故障解決方案:診斷與修復步驟陳述
2024-08-25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部(如何利用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部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5
-
Hidros空調廠家保養加氟(如何正確進行Hidros空調廠家的保養和加氟服務?)
2024-08-25
-
CITEC空調廠家售后網點(如何找到CITEC空調廠家的官方售后維修服務網點?)
2024-08-25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