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西安入選!
近日,由《Archaeology》雜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評選出了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陜西西安漢文帝霸陵發現的動物殉葬坑入選。
《Archaeology》雜志是美國考古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志,已連續出版70余年。自2006年開始,該雜志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漢文帝的地下苑囿
漢文帝霸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道江村東部白鹿原的西端,其東北約800米處為竇皇后陵,西南約2000米處為薄太后南陵。霸陵和南陵周圍的大型外藏坑中出土了各類陶俑、陶器、鐵器、銅器、金銀器、馬骨等大量漢代珍貴文物。另在相對較遠的很多小型殉葬坑中發現了大量的珍禽異獸骨骼,葬具有陶棺、磚欄和木槨,隨葬品有陶容器、陶俑等,宛若文帝時期皇家苑囿的地下動物園。
考古工作者對分布于霸陵、南陵西側的動物殉葬坑進行了發掘。霸陵西南側最新發掘23座動物殉葬坑,結合骨骼形態學與古DNA分析,鑒定出11個屬種的珍稀野生動物,其中包括鳥類2種、獸類9種,霸陵的獸類動物頭骨均在東邊,朝向漢文帝霸陵。這些動物既有現在仍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的印度野牛、馬來貘和綠孔雀,也有秦嶺四寶中的大熊貓和羚牛。其中虎、馬來貘、牦牛、印度野牛為陜西省首次發現。薄太后南陵最新發掘55座動物殉葬坑,鑒定出鳥類18種、爬行類1種和哺乳類11種,包括金雕、綠孔雀、褐馬雞、丹頂鶴、金絲猴、獼猴、虎、金貓、鬣羚、鵝喉羚、梅花鹿、狍等30余種珍稀野生動物。南陵的獸類動物頭骨均在南邊,朝向薄太后南陵。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首次在陜西省發現了爬行動物龜鱉目陸龜科的靴腳陸龜、鳥類犀鳥科的地犀鳥屬。
K16 大熊貓骨骼
K10 貘骨骼
K9 老虎
從目前的發掘資料來看,只有帝、后陵及太后陵有珍禽異獸出土,“珍禽異獸坑”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例如鶴是高尚品德和尊崇地位的象征,龜與鶴象征龜鶴延年、也是統治階級貪生思想的體現。不同于在同一長條坑內埋葬殉葬動物的神禾原大墓K12珍禽異獸坑及秦始皇陵K0007青銅水禽坑,霸陵遺址區內發現的大量珍禽異獸以單個墓葬形式殉葬,在全國屬首次發現。這些珍禽異獸呈現了王公貴族在皇家苑囿中悠游賞玩、狩獵珍稀動物的場景,這種把生活設施置于陵園之內的做法,體現了“事死如事生,器用如生人”的喪葬觀念,是關中地區秦后期和西漢時期陵墓葬制的一大特點。此次發掘出土的動物在《上林賦》、《長楊賦》、《兩都賦》、《西京賦》、《漢書》、《山海經》、《爾雅》、《詩經》等古文獻中基本都能找到,為文獻記載的皇家苑囿動物種類提供了新的考古學證據。東洋界動物馬來貘、印度野牛、犀牛、地犀鳥和綠孔雀的存在,證明當時的氣候比較濕熱,現今生活在南方的動物在漢文帝時期能夠在此生存;獼猴、金絲猴、虎、大熊貓、梅花鹿、狍子、赤麂,羊亞科動物斑羚、鬣羚(蘇門羚)、羚牛和羚羊亞科動物鵝喉羚、蒙古瞪羚及牛亞科動物牦牛、印度野牛的存在,說明上林苑周邊森林、竹子、草原和河湖沼等多種生態系統廣布,環境優美,儼然是中國最早的物種極為豐富的皇家苑囿動植物園。尤為重要的是,貘和大熊貓同時出土于霸陵,證明了至少在西漢時期,它們還是兩種動物,分別與《上林賦》中“貘”“其獸則?旄貘嫠”和“猛氏”“格蝦蛤,鋋猛氏”對應。此外,這批標本的出土,尤其是一些在當地已經滅絕的種類,極大地豐富了現有動物標本庫的種類和數量,為今后考古遺址動物標本的對比和研究提供了種類多樣的第一手資料,也豐富了博物館的展陳資源。
霸陵動物殉葬坑,應是西漢皇家苑囿的再現,是西漢帝陵外藏系統的一種新的遺存類型,對研究西漢帝陵制度、秦漢皇家苑囿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轉自考古陜西
來源: 896汽車調頻
- 夏普20818L代碼F2(如何解決故障)05-05
-
美的電磁爐eb什么故障(標題:美的電磁爐EB故障解決方案:診斷與修復步驟陳述
2024-08-25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部(如何利用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部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5
-
Hidros空調廠家保養加氟(如何正確進行Hidros空調廠家的保養和加氟服務?)
2024-08-25
-
CITEC空調廠家售后網點(如何找到CITEC空調廠家的官方售后維修服務網點?)
2024-08-25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