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課本你曾讀過?人教社展示11套經典教科書|天府書展
在2023天府書展上,各大出版機構紛紛拿出了“看家產品”,展示出各自的品牌特色。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展區,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人教社特別展示了建社73年以來出版的十一套中小學教科書等經典產品。
“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次在書展上集中展示舊版和現行的歷套中小學教科書。”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現場工作人員表示,幾代中國人都是讀著人教社教材長大的,現在大部分學生也仍然在使用人教版教材,“每個人小時候都會讀教科書,每位讀者都會在這些不同時代的教科書中找到自己的童年回憶。”
同時展示的還有人教社收藏的上世紀四十年代解放區教科書,包含《初級新課本》《戰時新課本》和《初小算術》等,紙張已因為時間太過久遠而發黃變脆,翻動時需小心翼翼,人教社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當年解放區使用的一批紅色教科書。由于經濟條件的艱苦,有些教科書都不是鉛印的,而是蠟紙刻印出來的,紙張也是粗劣的土制紙。能夠保存下來非常不易。”
第一個展臺上,引人注目的是最下面一排的精裝硬面教科書,據悉,這一批布脊紙面平精裝教科書,是人教社第一任社長、文學家葉圣陶帶領做的一次教科書裝幀工藝實驗成果。“當時葉圣陶先生說,我們的教科書都很薄、很軟,立不住,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教科書,是可以豎著立在桌子上的。他說我們也可以探索研制精裝教科書。”
由于整體條件的限制,這批精裝書的生產工藝是比較落后的,每一本圖書的鎖線、貼布條、裝訂等所有工序都是由人工完成,所以只出版了包括《自然地理》《植物學》《動物學》《立體幾何》在內的少數學科教科書,“限于成本,只印了100多萬冊。因為不易大面積推廣,后來再沒有繼續按這種方式生產。一直到現在,這都是新中國中小學教科書唯一做精裝的一批。只是一次探索而已。”
第二個展臺上的教科書,是大部分80后讀者的回憶——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第一次彩色膠印、第一次按國際開本印制的教材。除此之外,還展示了一批為視力障礙、智力障礙等特殊教育的孩子們印制的教科書。
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孩子編制的教科書也在這次陳展行列之中。據介紹,這些年,人教社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編寫了《歷史》《品德與公民》《地理》《憲法教育》等教材,積極引導學生增進愛國愛澳情感,受到當地師生的歡迎。
據悉,人教社與新華文軒共同策劃了為期4天28場研學活動,向學生們現場講解教材出版的相關知識,介紹新中國1至11套教材出版歷史,通過知識分享、互動問答、參觀感悟三個環節,讓學生們對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歷程產生更加直觀的感受。
紅星新聞記者 毛渝川 蔣慶 編輯 曾琦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下一篇:智能互聯網發展報告
-
Hidros空調廠家保養加氟(如何正確進行Hidros空調廠家的保養和加氟服務?)
2024-08-25
-
CITEC空調廠家售后網點(如何找到CITEC空調廠家的官方售后維修服務網點?)
2024-08-25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