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已投入6845萬元用于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3年10月9日下午,國家文物局與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成立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領導小組,并舉行第一次會議。為全面提升西藏貝葉經保護利用和科技賦能文物水平,2018年國家啟動了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4年多來已投入6845萬元推進項目實施,科技部將“貝葉經保護修復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為貝葉經保護修復提供科技支撐。同時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等深度合作,涉及文獻修復、預防性和數字化保護、藏梵文研究等多個領域。
貝葉經是刻寫在貝多羅樹葉上的經文,發源于古印度,內容包括佛教經典、梵文文獻、文學詩歌、天文歷算等,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古文獻中最為珍貴的原始資料之一。作為珍貴的文化遺產,貝葉經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精美的布達拉宮館藏貝葉經
從2006年開始,西藏在全區啟動貝葉經保護工作,通過6年的普查登錄和整理編目,2012年初步確定了西藏珍藏有梵文貝葉經一千多個函(種)、近六萬葉。這些貝葉經主要是公元8世紀到14世紀引進的,部分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以前。
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局長曲珍介紹: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目前已完成一、二期結項驗收工作,三期項目方案已編制完成。為摸清家底,西藏對布達拉宮館藏貝葉經文物開展了基本信息情況調查,截至目前,已完成465函2.94萬葉貝葉經文物信息普查錄入和病害調查,37函館藏貝葉經的插圖整理和排版、7105葉貝葉經高光譜掃描、244函15169葉貝葉經數字化掃描等工作。
△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會議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六三介紹了項目概況、文物修復和解決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方面的進展。目前已在貝葉植物的結構特征和區別性標志物研究、脆化貝葉經增韌加固材料、墨跡和色料固(顯)色材料研發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保護數字化掃描室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徐志濤表示:布達拉宮收藏的文獻典籍是西藏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格局的歷史見證。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這些古籍文獻,意義十分重大。西藏將統籌做好三期項目的實施,把摸清家底與數字建檔相結合、科技賦能與研究修復相促進、健全完善數字化和數據庫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門類齊全、業務精湛、技術優良的貝葉經保護專業人才隊伍,確保項目如期高質量完成。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領導小組組長李群表示:被譽為“藏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寶庫”的布達拉宮,珍藏著藏量居世界之首、自公元7世紀以來的近3萬葉貝葉經珍品,保存最完整、時代最早的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印制的朱砂版藏文《甘珠爾》刻本大藏經等100多萬葉紙質古籍文獻,集中體現了西藏歷史文化發展脈絡,是西藏人民與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輝煌燦爛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是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歷史印證。保護好、利用好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是全國文物系統貫徹落實黨的治藏方略,開展文物援藏的重要典范,更是賡續歷史文脈、傳承中華文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舉措。
在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區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布達拉宮管理處等單位共同努力下,通過項目第一期、第二期的實施,第一次摸清了布達拉宮收藏的貝葉經和紙質古籍文獻的基本狀況,啟動貝葉經試驗性修復,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工作,項目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古話說“絹保八百、紙壽千年”,布達拉宮珍藏的貝葉經等古籍文獻,從唐、宋以來陸續匯集、延續至今,因為年深日久,很多已經脆弱不堪,病害種類復雜,特別是對貝葉經糟朽、粘連、纖維脫層起翹等病害,世界范圍內尚無保護修復的經驗成果可以借鑒。我們要將保護第一作為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查清病害腐蝕狀況,下大功夫突破保護修復關鍵技術瓶頸,著力提升貝葉經等古籍文獻的保護修復水平。同時加大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力度,全面改善保存環境,保證貝葉經等古籍文獻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下一步,我們要按照《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總體規劃實施方案(2019—2028年)》確立的工作重點、進度安排與量化指標,加大力度開展工作、確保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科學有序開展、如期圓滿完成。要將挖掘價值作為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工作的拓展方向,要基于貝葉經內容與價值,組織考古學、藝術學、歷史學、語言學、文獻學等多學科人才開展合作研究,開展經典貝葉經等古籍文獻精選、精注、精譯、精評,深入挖掘、闡釋、傳播所蘊含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民族團結進步思想、民族文化自信精神,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推動有效利用,讓貝葉經等古籍文獻所蘊含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成為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不斷增進各民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構筑各民族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文明家園。
積極開展貝葉經等古籍文獻文本結構化、知識體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與探索,向社會公眾提供資源服務,提高貝葉經等古籍文獻資源的開放共享水平,讓貝葉經等古籍文獻與教育互動、與科技聯姻、與創意嫁接、與旅游融合,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務社會。以布達拉宮收藏的珍稀版本的貝葉經為重點,舉辦精品展覽,加大研究成果宣傳力度,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深厚滋養。
△布達拉宮古籍文獻(貝葉經)保護研究中心
(總臺記者 陳琴 趙耀 拉次)
-
Hidros空調廠家保養加氟(如何正確進行Hidros空調廠家的保養和加氟服務?)
2024-08-25
-
CITEC空調廠家售后網點(如何找到CITEC空調廠家的官方售后維修服務網點?)
2024-08-25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