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臺藥物3D打印機、最小全自動多病毒檢測設備亮相工博會
你聽說過藥物3D打印嗎?今天開幕的第23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下屬機構研發的“智能腸道靶向給藥3D打印系統”在創新科技館首發,為藥物片劑開發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之江生物研發的“小青耕”全自動核酸檢測平臺也在創新科技館亮相,它不僅能檢測新冠病毒,還能用于宮頸癌早期篩查、甲乙型流感、猴痘病毒等其他病原體檢測項目。
記者在首發儀式上看到,“智能腸道靶向給藥3D打印系統”的外形像一臺立式冰箱,外殼上嵌有顯示屏,打開“冰箱門”后可看到多個打印噴頭。長三角國創中心新型藥物制劑技術研究所所長全丹毅博士用手捏著一個淡橘色膠囊,展示了這臺設備打印出的產品。
全丹毅博士展示用3D打印系統打印出的淡橘色膠囊。
與普通的藥物膠囊不同,這個膠囊的表面不太光滑,呈紋理狀,其三維結構由近10層高分子材料構成,每層的厚度都是微米級。它能控制藥物在胃腸道部位定點釋放,實現藥物靶向精準遞送,從而大幅提高藥物臨床療效,同時降低副作用,改善患者依從性。
全丹毅告訴記者,3D打印膠囊、透皮貼劑、眼底植入劑等高端制劑可以提高藥物臨床療效,還能為老藥增加新的適應癥。以阿司匹林為例,用高端制劑技術制成低劑量的阿司匹林“新藥”,在心臟病預防上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
“智能腸道靶向給藥3D打印系統”在工博會上首發。
為了提升我國高端制劑的科技水平,2018年,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新型藥物制劑技術研究所在南京成立。2021年,長三角國創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后,這家研究所正式納入長三角國創中心體系,當前正在上海積極布局該產品的應用轉化落地。
“智能腸道靶向給藥3D打印系統”是研究所這兩年自主研發的成果。它突破了傳統的熱熔3D打印技術局限,針對生物醫藥特點開發出低溫3D打印的功能,最低溫度可達到零下5攝氏度。“這是全球首臺腸道靶向給藥的3D打印機。”全丹毅說,“2015年,全球首臺藥物片劑3D打印機在美國上市,是粉末藥物,而我們實現了液體灌裝。”
經過與上海多家醫院的溝通,研究所計劃將這款設備首先應用于腸道菌群治療。目前,很多接受腫瘤化療、移植手術的病人以及自閉癥兒童需要腸道菌群治療,傳統技術是將活菌冷凍干燥后制成膠囊,其活性不是很強。采用“3D打印膠囊+活菌液體灌裝”技術方案后,有望顯著提升腸道菌群的活性,并能控制活菌液體在胃腸道部位定點釋放,使這種療法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全丹毅向記者介紹“智能腸道靶向給藥3D打印系統”。
上海企業之江生物研發的“小青耕”全自動核酸檢測平臺,也是本屆工博會上的一款重量級醫藥設備。它是國內體積最小的全自動“磁珠法+熒光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核酸檢測系統,單臺設備僅45公斤,體積與電視機相仿,可放置在桌上,適用于空間有限的場所。
“青耕”一詞出自《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鵲,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作為全自動三類醫療器械,它能自動化完成樣本管開關蓋、移液前處理、納米磁珠法核酸提取、PCR體系構建、熒光PCR擴增等核酸檢測全流程,從而實現無人值守。
“小青耕”全自動核酸檢測平臺
“這是一款具有通用性的設備,不僅能檢測新冠病毒,還能檢測HPV(人乳頭瘤病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猴痘病毒等多種病原體。”展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青耕”能在2小時內完成48管樣本檢測,并將檢測報告發送到相關醫療機構。
在之江生物展區,為女性設計的HPV自取樣產品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用戶可遵循采樣指導視頻進行自主采樣,隨后將宮頸癌刷放入密封袋,48小時內寄往檢測機構,就能收到檢測報告。這樣一來,用戶不必前往醫院做檢測,可節省不少時間。
欄目主編:黃海華
來源:作者:俞陶然
- 夏普20818L代碼F2(如何解決故障)05-05
-
美的電磁爐eb什么故障(標題:美的電磁爐EB故障解決方案:診斷與修復步驟陳述
2024-08-25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部(如何利用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部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5
-
Hidros空調廠家保養加氟(如何正確進行Hidros空調廠家的保養和加氟服務?)
2024-08-25
-
CITEC空調廠家售后網點(如何找到CITEC空調廠家的官方售后維修服務網點?)
2024-08-25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