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冰柜為什么不制冷 沒有聲音
前沿拓展:
由于疫情反彈,物流受限,各地采取“全域靜態管理”,很多人選擇冰柜“囤貨”“囤鮮”。 (視覺中國/圖)
“年豬整頭訂,冰柜送到家”,網絡熱傳圖片中的這句標語格外刺眼。
時隔半年,安徽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的銷售人員沒想到2021年底推出的一項活動——9999元購買整頭豬或5299元購買半頭豬可贈送冰柜一臺——“火”了。
贈送冰柜本意是為了儲存購買的豬肉,贈送的冰柜72升,可裝50斤左右豬肉。“最近突然多了很多人都想定貨,但很多地方發不了貨。”該公司銷售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毫無疑問,冰柜確實“火”了。
百度指數顯示,2022年4月4日-4月17日,“冰柜”搜索指數1100,同比上升12%。人們最希望了解冰柜的尺寸、功率、多少錢以及什么牌子好。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但凡人口密集的地區,不少人都在思量買個冰柜。蘇寧易購平臺上,冷柜銷量排名前五分別是蘇州、南京、上海、北京、成都。家電行業大數據平臺奧維云網顯示,4月11日-4月17日,冰柜線下銷量同比上漲46.44%,線上銷量同比上漲31.71%。
冰柜在三、四月熱銷很反常。蘇寧易購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冷柜的銷售旺季在冬季11月到1月,銷售占比幾乎達全年的40%,其中1月最旺,可占全年的20%,其余月份差距不大,約為5%-8%。
這與疫情密不可分。由于疫情反彈,物流受限,各地采取“全域靜態管理”,很多人選擇冰柜“囤貨”“囤鮮”。
“我們看一個市場發生什么樣的動向,是以年為單位,不是以某幾天,也不是以某一個時間段或者某一個區域來看的。全國范圍內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對冰柜熱銷持謹慎態度。
“囤”貨、“囤”冰柜陳先生“囤”冰柜源于習慣。2021年5月廣州疫情中,陳先生所在小區被劃為封控區,妻子孕吐挑食卻沒辦法自由采購,這讓陳先生養成了“囤”貨習慣。他認為,囤臺冰柜“十分有必要”,他家的奶、肉、糧、菜、飲料及方便面至少保證一個月的量,“日常囤貨,循環消耗”。
對于浙江的彭小雯而言,買冰柜之心早已有之,疫情讓她打定主意。有意思的是,花費一千元在淘寶挑選了一款100升的冰柜后,填滿它卻成了難題,糾結之下,“現在冰柜還是空的”。
相比之下,多口之家,冰柜實用了不少。北京孫女士的孩子正值長身體的時候,一頓飯能吃四兩肉,本著對疫情的擔憂,冰柜提上了日程。“我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換算了一下,如果小區封控一周需要的魚、肉量有多大,結果發現冰箱放不下,于是決定買一個冰柜。”
更有人在疫情之前,像松鼠一樣,“囤”貨、“囤”冰柜。廣東陽江李女士家中有兩臺冰箱、一臺冰柜,由于廚房沒地方放,冰柜甚至被搬進了書房。即便如此,她還盤算再買一臺冰箱或者冰柜,并在親友群里不斷“安利”親朋快買。
商家也沒閑著。海爾冷柜公眾號4月18日推送的一篇文章,教用戶如何用冷柜囤貨,稱“大環境下,買一臺冷柜,當然有必要”,并給出四大理由:不占空間、食材“各就各位”、每種食材都有安全溫度以及不結霜。該公號上一次推送,還在二十多天前的3月26日。
京東平臺上,海爾上線“一次囤夠15天,全家隨享新鮮”的活動。美的、海爾等品牌天貓官方旗艦店首頁的宅家囤貨類目中,冰箱冰柜均置前列。美的集團甚至表示,近期冷柜產品的搜索熱度已經和天貓“雙11”持平。
價格低廉的小型冰柜成為熱銷品。志高冰柜銷售人員表示,最近銷量較高的款式容量一般為70-80升,約能儲存60斤肉,價格在五百元左右。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2年第十五周(4月4日-4月10日)冰柜均價1797元,同比上漲22元。
熱銷讓冰柜甚至出現了“斷貨”。北京朝陽區的蘇寧易購楊閘店,海爾冰柜能保證次日配送,美的冰柜則需等外地到貨,到貨時間不能保證。美的銷售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不是缺貨不缺貨的問題,主要是疫情期間物流速度不能保障,容易導致北京沒貨。
國泰君安證券近日發布研報稱,居民“囤”貨需求有望突破當前每戶1臺冰箱的天花板,未來食材的儲存需求將需要多臺冰箱或一臺冰箱、多臺冰柜來實現。
商家推出各類冰柜促銷活動。 (網頁截圖/圖)
“囤”冰柜是非理性消費?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觀察,冰柜話題起初源于疫情囤菜,后來在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延伸,當中可能有部分冰箱或冰柜企業趁機引導。
“一般人為了囤菜或者冰箱太小、不夠用,會把小冰箱換成一個大冰箱,而不是在家里放幾個冰箱或者冰柜,這種情況很少見。”他表示,所謂的囤冰箱、冰柜不是一個理性的消費行為。
家電分析師、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2021年,中國內銷市場冰柜年銷量900多萬臺,市場總量100億元左右,整體規模不大。
冰柜的銷量僅占冰箱銷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價格方面,冰柜比冰箱低廉不少,通常在1000元左右,最高不會超過2000元。“我們常見的品牌都是銷售冰箱為主,如果冰柜市場大,那他們當然就去賣冰柜了。”劉步塵說。
常見冰柜有兩種,一種是橫式,常見于小賣部、飯店,用于存放肉類、雪糕等;另一種是立柜式,一般在商場使用,展示飲料、酒水等。“冰柜的功能單一,而且也不美觀。”
此外,多數人購買家電是按照家中空間,量好尺寸后再去選購,臨時購買一個冰柜,不少人家中難以布置。劉步塵認為,“疫情之后,不需要囤菜時,會發現另一個冰箱是多余的,到時就要去二手市場賣掉了。”
存量競爭時代這波熱潮會讓低迷的大家電行業迎來反彈嗎?國金證券研究所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謝麗媛認為,冰箱冰柜的銷量增加預計會給冰箱龍頭企業海爾和美的帶來利好,但目前尚未看到明確數據,所以難以預估影響程度。
對于冰箱、冰柜這類大家電而言,疫情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疫情影響明顯的地方,部分消費者出于囤菜囤食品的需要,搶購冰箱冰柜,但在疫情下,冰箱冰柜物流配送受限。這可能陷入了一個循環:迫切需要冰柜囤貨的消費者買不到、而買得到的消費者并不迫切需要。
我國冰箱市場已進入存量時代。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21年,中國冰箱國內銷量4265萬臺,同比微降0.1%,與2020年基本持平,中國居民冰箱冰柜的保有量已超過100臺/百戶。同時受房地產低迷影響,購置新家電需求減少。謝麗媛認為,冰箱冰柜市場需求主要為更新換代,向更大更高端的消費升級才是主旋律。
冰箱目前主流容量在500升以上,能滿足四口之家日常使用,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和家庭成員增多,冰箱會越換越大。另外,冰箱的技術和功能也在發生一些變化,過往冰箱只有冷藏和冷凍兩種功能,現在蔬果、雞蛋、肉類都可以設定不同的溫度。最新出現的軟冷凍技術可以在給肉類保鮮的同時讓肉仍舊是軟的。
冰柜熱銷之下,另一值得注意的趨勢是,4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擴大重點領域消費,其中包括家電等消費市場,之前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劉步塵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家電壽命通常在十年左右,國家規定強制報廢,但實施困難。在2009年的大規模家電下鄉十余年后出臺政策正當其時。
盡管疫情下的冰柜熱銷只是短期影響,但謝麗媛也表示,在看到一線城市在面臨突發事件時也會出現食物短缺的情況后,一些之前只注重當下的年輕消費者會變得更加未雨綢繆,因此對冰箱冰柜這類產品的銷售會形成更長期的影響。
(文中彭小雯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 南方周末實習生 符文馨 黃佳鈺
拓展知識:
- 移動電源電路板維修(如何自行修復故障)08-01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