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上門維修燃氣灶(安徽南陵縣修燃氣灶電話)
前沿拓展:
昨日,記者從迎澤區消防安全管理中心了解到,去年底至今年8月22日,已為轄區480戶困難居民家庭安裝了智能型可燃氣體探測器,如同防止火災的“千里眼”,讓工作人員遠程就能發現險情,第一時間進行應急處置。 智能型可燃氣體探測器是什么?這些家庭是怎樣率先享受到“互聯網+消防”煙、氣、電遠程火情預警系統帶來的安全呵護的?記者隨即展開了采訪。
小小白盒子靈敏度高 居民能報警也能求助
8月22日上午,記者在迎澤區廟前街道新建路一社區獨居老人羅大爺家看到了這套裝置。它有4個硬件,包括白色小方盒子狀的可燃氣體探測器,煙感探測器,類似電燈開關的、寫著“火災時請按下”字樣的手動報警器,以及用于遠程傳輸信息、類似路由器的網關。
羅大爺今年94歲高齡,獨自生活。智能型可燃氣體探測器是上周末新安裝的,系統雖然復雜,但消防人員早早就上門給羅大爺講解了使用方法——一旦發現家里稀飯要熬干鍋了,或者遇上其他任何困難,只要按下按鈕報警,就有人上門來幫忙。
新建路一社區主任甘師蕓對這一切很熟悉。“這套設備和普通報警器可不一樣,是自動聯網,實時監控的。”她說,居民家里一旦燃氣泄漏了、有不明煙霧了,白盒子就會“聞”到,并通過系統發出預警。遠程值班的工作人員當即就能收到訊息,隨后核實情況、迅速出警。
在新建路一社區,去年年底僅有兩戶困難居民“嘗鮮”。而最近,這一設備加快入戶。連日來,80多歲的智大娘家、獨居老人趙大娘家、長年臥床不起的洪大娘家等等,又有10戶困難居民家庭安裝了這套裝置。
“這是惠民的大好事呀!”甘師蕓激動地說,這套裝置靈敏度高,有居民反饋,家里來客人點上根煙,消防報警裝置都有“感覺”。除了預警報警,老人有緊急需求,還可以按下報警器呼救。呼救同時還能傳遞給家人、周圍鄰居、社區干部、物業工作人員等。而手動報警器在安裝時,會根據老人的習慣進行安裝,比如,大多安裝在了床頭附近,伸手就能夠得到的地方。
與此同時,在迎澤區文廟街道山佑巷社區,50歲的張福清等共計9戶居民家,也安裝上了這套裝置。
遠程實時監控操作 若有火情將派人員最快到達
在迎澤區消防安全管理中心大廳入口處,記者看到了一個大屏幕,上面滾動顯示著居民家燃氣、煙感、手動按鈕等實時監控情況。位于青年路東陵里一戶居民家,門牌號、家里布局、報警情況和狀態一目了然。如果報警狀態顯示綠色圓圈,則表示一切正常,紅色圓圈則為報警。
迎澤區消防安全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對空巢、獨居和殘疾困難居民來說,他們的呼救如果及時傳出,一個生命甚至一個家庭就能及時被挽救。為此,該中心與一家專業單位共同研發了“互聯網+消防”煙、氣、電遠程火情預警系統。該系統對煙霧超標、燃氣泄漏和電器超負荷發生的火情都能發出預警,預警信息直接傳遞到系統平臺中,然后以最快速度派員施救。
工作人員舉例說,位于文廟街道五龍口鐵路宿舍內,有一位90歲的獨居老人。系統內顯示,老人家中連續多次出現紅色報警。原來,老人每次都是放上鍋后,水溢出澆滅了灶火,這被探測器感知后自動報警。最嚴重的一次,出警人員趕到老人家,聞到嗆人的燃氣味道。老人被叫醒時,還迷迷糊糊的,不知家里漏氣了。他們迅速關閉燃氣開關,并把門、窗大敞開,通風換氣。針對老人家的情況,迎澤區消防安全管理中心還給老人所轄街道發出了通知,提醒對方注意老人家的情況。該中心工作人員又與街道、社區干部找到了老人的親屬說明了情況,親屬幫助老人更換了安全灶具,此后沒有再出現過紅色報警。
自去年底到今年4月,他們進行了第一批安裝,服務對象共計230戶,主要是空巢、獨居和殘疾困難居民家庭。5月至今為第二批安裝,將范圍擴大到部分低保戶家庭,共計250戶。目前,共累計為480戶困難家庭進行了安裝,并觸發報警6346次(含安裝測試報警),出警核實排查隱患650次,將險情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
工作人員透露,他們還將擴大智能型可燃氣體探測器的應用范圍,發揮它的火災防控作用。
本報記者 馬繼玲
拓展知識:
- 移動電源電路板維修(如何自行修復故障)08-01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