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恨「晚」 Retroid Pocket 3 上手體驗
提到復古掌機,簡稱為 RP 的 Retroid Pocket 應該算是一股清流了,雖然產品更新與迭代速度慢(也不玩橫豎版換殼),但每一代產品都還是很有特色的。作為系列中的第四款機器(前三款分別為 RP、RP2、RP2+),Retroid Pocket 3 其實項目開啟的時間比 RP2+ 更早,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本因21年下半年發售的機器,22年8月份才開啟預售。
臨時立項升級的 RP 2+ 先一步發售,SOC 方面 Unisoc Tiger T310 已經提前在 RP2+ 上使用,這讓 RP3 看起來缺少那么一絲誠意。不過實際到手體驗兩周,RP3 的做工、綜合素質讓我還是非常滿意的,(即使晚了一些)依然是值得入手的一款機器。不錯的屏幕、改進后的按鍵手感、輕巧的機身,都讓它很適合作為一款體驗復古游戲的設備。相見恨「晚」應該是對它最好的評價,如果它能在2021年底達到現有的水平,一定會是一款賣爆的機型。
▼Retroid Pocket 2+
▼Retroid Pocket 3
這是個被問過無數次,以至于懶得回答的一個問題,但是在這個越來越多復古掌機轉向安卓的時間點,我個人覺得有必要回答下這個問題。
為什么手機+拉伸手柄性價比更高,而你選擇購入一臺價格并不便宜的復古掌機?
作為一個玩家其實我也購入了不少手柄,從老任的 NS、雷蛇的有線(幻影戰狼 V2)和拉伸手柄(Kishi)、八位堂的 Lite 2,再到 PS4 手柄以及 NS 手柄。手機+拉伸手柄的方案,性價比確實非常高,雷蛇、八位堂這些廠商的手柄手感也很不錯,它主要的缺陷在于——手機是個承載了無數功能的設備:
- 進來一個電話游戲中斷了
- 一會一個微信游戲中斷了
- 想放幾個 ROM 包,手機內存滿了,大部分手機還不支持 TF 卡擴展
- 手機用太多沒電了
再加上無線手柄平常得單獨充電,很多手柄不能支持手機殼,甚至對手機本身的尺寸都有很多的要求。當你拆下手機殼,花了十幾秒拿出手柄,拉伸組合起來的時候。一個電話、一個微信,或者需要打開 XX APP 掃碼,一連串多余的操作之后,可能都有些失去玩兩分鐘游戲的心情了。
想要一臺純粹的,只用來玩游戲、存游戲的設備,大概就是我們這些購買掌機玩家,不選擇手機—+拉伸手柄的原因吧。
開箱與外觀設計包裝方面 Retroid Pocket 3 采用了白色包裝盒,除了正面印刷的 RETROID pocket 3 LOGO 外,側面還有配色和內存容量貼紙。目前官方有提供灰白(White)、灰紅(Retro)、灰紫(16bit)、紫色(Indigo)、黃色(Orange)、黑色(Black)六種配色,存儲部分則分為 2GB+32GB 和 3GB +32GB 兩種。
由于預售第一批發貨是 2GB+32GB 版本,為了早一些上手,我選擇了 2GB+32GB 的灰紫(16bit) 配色。
▼老任美版 SNES 的灰紫(16bit)配色 RP3
布局方面 RP3 采用了傳統的雙搖桿對稱布局,不過正面只放置了雙搖桿、十字鍵以及 ABXY 以及麥克風,傳統的 Select 和 Start 鍵則移到了機器的頂部。正面采用一塊4.7英寸的 IPS 屏幕,屏幕分辨率750*1334標稱亮度值450nits,看到尺寸和特別的分辨率,大家應該能猜到這款屏幕其實就是 iPhone SE2 同規格產品。
屏幕的邊框控制的相對不錯, RETROID pocket 3 logo 塞在了下邊框邊緣,整體外形其實神似縮小版的 NSL。
機身的頂部除了 Select 和 Start 鍵外,還有 Micro HDMI 接口和電源鍵,HDMI 部分支持 720P 視頻輸出。雖然很少機器的 Select 和 Start 放置在頂部,不過由于機身尺寸僅 184.65 * 81.38 * 24.23mm,右手按 START 鍵并沒有什么不便,不過 Select 鍵就需要放開右手 R1/R2 去按壓了。不過考慮到大部分游戲 Select 和 Start 使用頻率很低,個人認為 RP3 的按鍵排列還是沒什么大問題的。
音量加減和主頁(Home)鍵放在了左右兩側,日常握持姿勢基本不會碰到,不過單手側臥時音量鍵還是有一定概率誤觸的。
機身底部則是 TF 卡槽、USB Type-C 充電接口以及 3.5mm 耳機孔,標稱支持最大 1T 的 TF卡,不過大部分復古游戲容量并不大,日常使用64~256G 的 TF 應該都 OK。
按鍵部分默認出廠是鍋仔片,手感方面由于我沒有 RP2+,單純討論 RP3 的話,我個人認為出廠鍋仔片的手感是比較滿意的。
L/R 鍵這次給到了完整的尺寸,日常使用還是比較方便的,不過 L2/R2 只提供了數字模式。沒有線性扳機,如果串流某些賽車游戲,需要線性扳機的場景可能就沒辦法了,等下一代升級吧。
官方提供了導電膠替換件供用戶選購,不過按鍵方面就只有默認的黑色了,其他配色的小伙伴可能從顏值出發就沒有更換的動力了。并且出廠鍋仔片手感其實調的相當不錯,個人感覺除非對按鍵手感特別敏感,更換導電膠的意義不大。
不過都入手了套件,我還是嘗試更換了一下,顏值方面大家自己看吧~
其實我個人一直不是迷信導電膠或者鍋仔片,按鍵的手感其實還是和整體的設計有關,替換后個人覺得 ABXY 的按壓觸感確實有一定提升。不過十字鍵方面個人體感鍋仔片手感更好,考慮到大部分配色 ABXY 其實都并非黑色,從顏值考慮其實替換導電膠的意義不大,出廠的鍋仔片按鍵手感確實夠用了。
雖然4.7英寸在復古掌機里相對已經比較大了,但是其實和 PSV、NSL 這些掌機相比,RP 3的尺寸其實握持性還是很高的。尤其是整機重量僅230克,考慮到目前手機普遍170克以上的重量,再加上拉伸手柄普遍100克+,RP3相對還是比較輕巧的。
出廠標配贈送了一張貼膜,所以重量實測部分就是機器+貼膜的重量了,為了找一個參照物慣例請出吃灰已久的 PSV1000(同樣貼了膜)。實測 PSV1000 重量265克,RP3 帶貼膜的重量為241克,相比 PSV1000 更輕的重量,相信即使是小屏黨應該也能接受。
屏幕部分 RP 3 的進步很大,這塊750*1334分屏率的 IPS 屏 PPI 為325.6,最大亮度提升到了450nits+,最暗也可以暗下來。下圖就是把 PSV 1000 和 RP 3 亮度調到最低,黑暗環境下也沒有可是頻閃問題,這塊 iPhone SE2 同規格屏幕應該是目前復古掌機中體驗非常好的了。
▼拉到最大亮度,RP 3 相比 PSV 1000 明顯會更亮一些
當然判斷屏幕素質最好的方法,還是使用客觀測試,這里使用 Datacolor 的 紅蜘蛛(Spyder X Elite)。由于已經貼膜,實測最低亮度(反射率),可能會比實際更高一些。
色域部分,RP 3 的這塊 LCD 屏幕原生模式下,測試覆蓋92%的 sRGB 色域,69% 的 DCI-P3 色域。考慮到這塊屏幕規格定義的比較早,沒有覆蓋廣色域也是意料之中,如果紅色部分調整一下相信很容易解決99% sRGB 色域。
標準模式下,測量的光度曲線為2.1,相比標準的2.2要偏高一些。色溫部分波動范圍比較大,看起來出廠是沒有經過白點校準的,默認色溫相對偏冷了。
另外據第一批拿到機器的用戶分享,看起來 RP 3 應該有兩種色溫的屏幕,一種偏暖一些一種偏冷一些。我手頭這塊屏幕就屬于比較偏冷的類型,實測標準模式下最大亮度560nits,最小亮度0.51nits,對比度部分1090。白點部分色溫就太高了,實測為21600K,相比標準的6500K高了很多,建議大家如果拿到冷色溫的屏幕,可以在顯示設置里面調整為暖色調。
暖色溫模式下,最大亮度達到了497nits,相比標稱450nits還是高一些。不過對比度輕微降低至920,色溫部分14900K依舊有些偏高,建議在顯示社資歷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再拉暖一些。
色彩精度方面,RP 3 的這塊屏幕表現還是不錯的,Macbeth 48色平均色差1.93,最大色差7.71,如果白點色溫可以控制在 6500K 左右就更好了。
由于要更換導電膠按鍵,順手就簡單拆機看一下內部做工如何。首先擰下背面的四顆螺絲,使用塑料翹片沿四邊縫隙刮開,即可分離前后蓋。屏幕、按鍵、搖桿和主板一側,使用了塊疊加保型黑色鋁片覆蓋,背面部分貼附了一塊完整的黑色散熱片。雖然沒有風扇,背面也留出了兩個進出風口位置,并都貼附黑色防塵濾網。
擰下黑色后蓋四周的四顆螺絲,就可以看到電池和主板了,標配電池為3.8V 4000mAh (15.2Wh)。
主板的 SOC、RAM、ROM 都放置在屏蔽罩之下,為了不破壞機器這里就不再拆卸屏蔽罩了。從內部結構看,左右側小板和搖桿均可獨立替換,后期維修還是比較方便的。不過左側(ABXY側)小板和搖桿的排線都比較緊湊,替換零件時需要細心一些。
RP 3的主要部件都采用屏蔽罩覆蓋,雖然增加了一些成本,但是對于抗信號干擾會有不小的幫助。另外其實從散熱結構來看,目前的設計其實還留不少的余量,將黑色蓋板加厚+硅脂覆蓋屏蔽罩,后期有機會升級性能更強的 SOC
▼一組拆機圖,做工如何大家自己看吧
SOC 部分 RP 3 采用的是來自紫光展銳的虎賁 T310,其實這顆 SOC 放在2021年底競爭力還是很強的,彼時800左右價位還很空,在一堆 RK3326換殼機中 T310 也是非常能打的。不過由于 RP 2+ 已經提前發布了這顆 T310,模擬器性能方面 RP 3基本可以參照 RP2+ 的測試結果(小破站有很多視頻,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大概的程度如下:
- 基本可以完美的平臺:GBA、NDS、NeoGeo 街機以及更老的平臺
- 大部分可以完美的平臺: PSP、PS1、N64、DC等
- 部分/少量可玩的平臺:NGC、PS2
首先測試下大家關心的串流性能,使用 moonlight+GTX1070,720P 10M 碼率下 H264 與主機顯示屏拍時間差大約在30~70ms。網絡延遲部分在4~6 ms,平均解碼時間在27~28ms 左右。
▼H264+720P+10M
如果在 moonlight 設置內,強制使用 HEVC(H265) 解碼,720P 10M 碼率下與主機顯示屏拍時間差大約在30~40ms。網絡延遲部分依舊在4~6 ms,平均解碼時間在6.5ms 左右。從屏拍延遲和解碼速度來看,HEVC 下 T310 的表現會更好一些,不過實際串流游戲中 H264 和 HEVC 其實體感差距不大。RP 3 作為串流機,在延遲、網絡穩定性和操作方面都沒什么問題,不過4.7英寸屏幕可能對于串流 PC 游戲來說還是小了一些。
▼HEVC+720P+10M
Unisoc Tiger T310 采用 12nm 工藝,能耗比方面表現上課,CPU 部分是比較少見的1+3架構。大核心采用 1*Arm Cortex A75 @2.0Ghz,小核部分則為3* Arm Cortex A55 @1.8Ghz,這就讓它的單核心部分領先很多 8*A55/A53 結構的 SOC(例如驍龍625),但是多核心部分可能會被很多8核芯片(例如驍龍625)反殺。GPU 部分為 PowerVR GE8300,800Mhz 主頻,存儲部分則支持2*16bit LPDDR3/LPDDR4/LPDDR4x、eMMC5.1。
Geekbench 4 跑分中,大核心 A75 單核可以跑到1673,多核心則為2950。Geekbench5 單核心跑分則為373分,多核心729分。作為對比,驍龍625 Geekbench4 單核跑分在1300左右,多核跑分則在3100左右,T310 單核強于驍龍625,多核則弱于驍龍625。
存儲部分,Androbnech 順序讀取279.64MB/s,順序寫入103.59MB/s,隨機讀取則為39.75MB/s,隨機寫入66.42MB/s。不過目前 RP3 出廠只有 2GB+32GB 和 3GB+32GB 版本,雖然 eMMC 部分速度表現尚可,但 32GB 的容量可能會限制安裝的安卓游戲/APP 數量。
綜合跑分部分,娛樂兔總分162239,CPU 單項 56997,GPU 單項12508。
在看到 RP 3 和 RP 2+ 采用相同 SOC 的時候,相信很多關系復古掌機圈子的用戶,都會有一種面對擠牙膏的失望感。不過了解到 Retroid Pocket 3 延期接近一年的背景后,維持 SOC 不變可能只是項目本身的無奈,畢竟已經備貨的產品,不可能因為一些軟件調整而變更 SOC(放棄巨額庫存)。
相比 RP 2/RP 2+,其實 RP 3 硬件方面依然有很多的進步,更好的屏幕、更高的屏占比、按鍵都是實打實的改進(同時也升級到了安卓11)。做工方面也是復古掌機中一流的水準,整體的結構也方便維修,后期也有可能實現更換主板來獲得更強性能的硬件升級(類似 RP 2 →RP 2+)。專門為安卓打造的 RP3 Launch,已經提前在 RP 2+ 上亮相,比較方便的 ROM 和封面導入方式,也算是提供了一定差異化的基礎。后期如果能進一步優化設定、配置,以及提供一些可自定義主題的方法,相信可以滿足更多不同類型用戶的需求。
如果你手頭并沒有一臺復古掌機,那么其實 RP 3 是比較值得購買的,輕巧的機身、不錯的手感都讓它很適合模擬一些老游戲。依托于安卓平臺+T310 SOC,輕度的安卓游戲(星露谷物語、海之號角等)體驗也相當不錯,同時也可以支持 PC/PS/XBOX 串流。即使對于復古模擬器小白,使用小馬模擬器或者愛吾游戲寶盒,也基本可以做到上手即玩。
當然如果你已經是 RP 2+ 用戶,那么相同的 SOC,類似的配置是否需要升級就值得商榷了。如果你對性能有更高的追求,價位更高即將全面現貨的的 Odin Lite/Pro 可能才是你的菜,亦或做個等等等黨,看一看 RP 3+ 是否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好了,本篇文章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觀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并在評論區留言,我是 KC,我們下篇文章再見~
- 移動電源電路板維修(如何自行修復故障)08-01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