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再砍單140億顆,為何中芯國際有信心擴大產能?
芯片作為設備上主要的元器件,但國內廠商往往依賴進口芯片,國內廠商目前能研發手機高端芯片的寥寥可數。據相關報道顯示,上個月進口芯片再砍單140億顆,進口芯片的數量可謂是直線下降,目前國內進口芯片已經砍單將近430億顆。
芯片砍單意味著什么?
前段時間,央視財經報道過半導體的一則新聞,新聞主要內容描述很多芯片價格面臨暴跌,從原本的200一顆跌到了20一顆。不少人看到這里紛紛唱衰IC行業。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芯片的囤積加上疫情的影響,目前需求量減少,只是回歸到了正常價位。相信經過調整,未來芯片的市場需求會實現穩定增長。
從2022年年初開始,國產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就開始下降,芯片受到影響出貨量也相應減少。同時,由于各大芯片廠商囤積了過多的芯片,只能大量拋售。其實以上種種說明對于進口的芯片需求減少,因此對芯片大量砍單。
而芯片砍單的另一面,則是國產芯片的產能在不斷增加,國產替代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芯片產能有沒有過剩?
其實對于全球來說,可能面臨著芯片產能過剩的問題。但對于中芯國際來說,也許并沒有。為什么這么說呢?數據顯示,進口的集成電路方面,28nm及以上成熟工藝依然占比高達70%左右。
這就說明28nm及以上依舊有很大的需求量。這其實主要是因為我國作為新能源汽車出口大國,有著非常大的需求。一臺新能源汽車所需的芯片數量已經達到了1000顆,而且2025年芯片自給率要提升到75%,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中芯國際斥資擴大本地產能也是無可厚非的。
為何中芯國際有信心擴大產能?
在全球芯片產能面臨過剩的情況下,中芯國際此時卻站起來表明了不同的態度,近日,中芯國際更是發布了一則公告稱,要在天津建立一座12寸晶圓廠,規劃建設產能為 10 萬片 / 月,生產28 納米~180 納米的芯片,項目總投資7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515 億元人民幣)。那么為何中芯國際有信心擴大產能?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2021年全球28nm晶圓代工規模約為72億美元,其中臺積電拿走了75%,約為54億美元,中芯僅拿下15.1%,從這組數據里面可以看出中芯國際是有很大的替代空間的。再看28nm及以上成熟悉制程,占全球芯片代工規模情況,今年預計為77%,后續兩年預計約為75%、76%。
可以看出,未來主流芯片的工藝是28nm及以上的成熟工藝,但對于國產來說,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中芯國際是不需要擔心產能過剩的,目前還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在聽說芯片暴跌之后,IC行業內有很多唱衰的人。其實對于全球芯片市場來說,可能確實存在過剩的情況,但對于我國來說,28nm及以上的成熟工藝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從中芯國際擴產就可以看出,因此想要入行IC的人,如果真的感興趣就不要觀望了,畢竟行業不可能一直處于風口上。IC行業發展前景好,薪資高,入行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 移動電源電路板維修(如何自行修復故障)08-01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