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空調的幾個簡單步驟(空調維修原理入門)
前沿拓展:
一、故障檢修的步驟
對于一臺有故障的空調器,檢修步驟大體上可分為命名、縮小、確定、査找、維修、試機等六大步。
1.命名
命名就是給故障現象起個專業的名稱。當接到一臺待修的空調器時,首先要通過使用者了解情況,細心詢問故障現象、發生的時間、使用的環境、出現的頻繁次數及是否修過等。暫時給故障現象起個“乳名”。其次,再進行實地觀察,觀察時應遵循先外后內,先不通電后通電的原則,即先觀察室內外機組的安裝環境、位置,各種操作按鍵、開關、指示燈、電源線等, 而后再決定拆機看內部。最后通電(在確認無短路的情況下)觀察,看是否是使用者所描述的故障現象。去偽存真,也就是說,防止使用者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的假象,確認故障現象后, 確切地給故障起個“真名”。例如,制冷不制熱、遙控器操作不起作用、漏氟、冰堵等。這樣便于后面維修、查找有關資料及疑難故障時同行之間的交流。
2. 縮小
縮小就是把故障發生的范圍縮小到某個系統,甚至某個單元電路。通過對故障現象的細心觀察,下一步應進入思考分析階段,認真地研究故障機的整體結構和工作原理,空調器各部分之間是彼此聯系、互相影響的,一種故障現象可能有多種原因,而一種原因也可能引起多種故障。因此,在故障檢修時,對局部因素需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從而較準確地確定故障的性質與部位,大致判斷出故障的范圍。例如,強制通電后無任何反應,則可判斷為電氣控制電路故 障;面板控制工作正常,而遙控器操作不起作用,則可判斷為遙控器或接收頭有故障。
3. 確定
確定即確定故障部位。只有熟悉空調器的結構、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及電路,才能正確判斷其故障產生的原因,釆取適當措施進行排除處理。上述的兩個步驟基本上是分析而來的,當 判斷出故障的范圍后,接下來需要動手檢査,檢查方法除了直觀觀察法外必須借助各種儀表、 儀器對故障部位進行確定。測量、判斷、分析,如此反復循環進行,通過檢測進一步縮小故障范圍,確定故障部位。
如制冷系統發生泄漏或堵塞,會引起制冷系統壓力異常,造成制冷(制熱)量下降,泄漏將引起制冷劑不足,使高壓和低壓壓力下降;而堵塞發生在高壓部分時,會引起高壓升高、 低壓降低現象。因此可以根據故障現象加以分析判斷,從而找到故障部位。
4. 查找
查找即查找故障元器件。當故障部位縮小到某一系統或某一單元電路時,應進一步查找故障元器件。對制冷系統特殊部位的壓力、溫度數值應著重記憶,對電氣控制系統特殊部位的電壓數值也應清楚。通過學習各種方法的測量、替換等方式,査找出故障元器件一個或多個。
5. 維修
維修就是維修元器件、部件或單元電路。當排査出故障元器件后,就應進行修理或更換它。對于可修復的元器件,應修復處理;不能修復的元器件應更換。更換元器件時最好釆用原型號;若沒有原型號,就要考慮用參數和規格相近的代換件替代。
6. 試機
試機就是修復后,不要急于把空調器交付用戶使用,應通電試運行。經過一段時間的試機工作,再復査修復的部位及整機性能,防止所替換的元器件和“帶病傷”的隱蔽性的元器件有質量問題,使故障沒有被徹底排除。
二、故障檢修的順序
一臺空調器、電冰箱基本上是由制冷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空氣循環系統及箱體等四大部分組成的。同一故障現象,所損壞的元器件不一定相同;同樣,同一元器件,在不同的機型上所表現出的故障現象也不盡相同。在維修過程中應如何入手先修哪一部分的故障呢?根據經驗,一般遵循以下順序:由表及里;從易到難;先電氣控制電路,再制冷系統管道,后空氣循環系統。
1. 由表及里
由表及里即先檢修外部而后檢修內部。例如,空調器強制開機可正常工作,而遙控器操作不能工作的故障,可能故障原因有遙控器本身損壞或遙控接收頭損壞,那么就應該先確定遙控器是否損壞,不可能先打開機殼判斷遙控接收頭是否損壞。
2. 從易到難
維修的“易”與“難”因人而異,但大致上可認為費時、費工、操作復雜的維修工序是難的。
3. 先電氣控制電路,再制冷系統管道,后空氣循環系統
制冷系統的動力源是壓縮機,而壓縮機的最首要的工作條件是電源電壓的供給,因此,電氣控制電路是各系統正常工作的可靠保證,所以先檢修電氣控制電路。
制冷系統是空氣循環系統之首,因此,先要檢修制冷系統管道,后檢修空氣循環系統。
4. 先條件后器件
若壓縮機不運轉,應先查看運轉需要的工作電壓是否具備,啟動器、溫控器有無問題,最后才考慮壓縮機本身。
因維修思維是邏輯的推斷,一切方法的運用在于變通,不可死搬硬套。
拓展知識:
- 移動電源電路板維修(如何自行修復故障)08-01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