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上馬街附近維修馬桶漏水(太原馬桶維修上門附近)
前沿拓展:
雨季來臨,我市老城區內的老舊房屋面臨“考驗”。頻頻降雨天氣下,老舊房屋現狀如何?各方面如何應對?日前,本報記者深入多家社區,“探訪”了老城區的一些老舊房屋。
面臨考驗
“危險!危房勿進!”7月11日上午,上馬街26號院外墻上,6個白色的大字格外醒目,旁邊還貼有一份《社區溫馨提示》,提醒院內居民注意安全,并留有社區值班電話及工作人員手機號碼。院墻上,幾道手指粗細的裂縫已經貫穿整個墻體,傾斜的墻體被一根木棍支撐著,看上去很危險。
上馬街二社區居委會王主任說,這是一處民國時期的老宅子,屬于個人私產房。2009年前后,老宅曾發生過多次坍塌,有一次還砸傷了幾名路人。為此,社區多次下達危房通知,并督促房主盡快修繕,但由于種種原因,房主一直沒有翻修老宅。如今,院里還住著7戶居民,其中大部分是外地來并務工人員。
在五龍口南巷85號院,82歲的石大娘帶記者“參觀”了她家的窯洞。窯洞上方是一座五六層樓高的黃土山,窯洞內的墻壁上布滿了裂縫。石大娘說,窯頂沒有做防水,只要一下雨,積水就往下滲,導致窯頂重量增加,隨時都可能坍塌。這樣的窯洞在五龍口南巷不止一處,這些窯洞都是在廢棄磚窯基礎上自建的,缺乏安全保障,早已被社區列為危房并實行24小時監控。
居民“自救”
“一下雨,屋頂就漏水,我打算先鋪上油氈對付一下。”7月11日上午,記者在省城皇廟東巷12號院的段女士家看到,房屋頂棚塌下來一大片。段女士說,院內的房子都是單位公房,由于年久失修,好多都已成為危房。現在,單位有的職工將房子出租,有的甚至不按時交房費,單位也就不再管理和維修了,一旦出現問題,一般都是居民自己花錢修。
在上馬街16號院內,70歲的馬大娘指著屋角的大片水漬說,兩年前,她剛給房頂重新做了防水,沒想到前兩天屋頂又開始滲水。馬大娘說,她住的房子是一家集體企業的宿舍,單位曾將院里的土坯房全部改成了磚混結構,后來單位破產了,房子便沒人管了。20多年來,院內的居民都是自己修繕房屋。
采訪中記者發現,類似馬大娘這樣實施“自救”的老舊房屋不在少數,但由于房屋產權不是自己的,一些住戶抱著得過且過心理,所以大家一般都是小修小補,救救急。
積極應對
“工人師傅們一上午就修好了,這下就不怕連陰雨了。”7月11日下午,在柳巷街道海東社區純陽宮36號院內,68歲的樊大娘告訴記者,她家這處平房建于上世紀70年代,屬于市房管局的直管公房。6月底,由于頂棚漏雨,柳巷房管所派人重新做了防水,并鋪設了隔熱膜。
市房管局直管公房管理處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我市共有直管公房75萬平方米,1.9萬余戶。對于這批直管公房,我市每年都有專項維修資金。“房屋的保養就像保養車一樣,不能出了問題再去處理。對于有住戶反映的房屋安全隱患,我們都會安排房屋安全鑒定中心的專家上門鑒定,一旦有危險苗頭都會立即處理。”據介紹,目前,該處已按計劃對存在漏雨、墻體裂縫及結構老化的1.2萬平方米直管公房統一進行了修繕,并制訂了汛期應急預案,所轄8個房管所也加大了轄區危、漏、舊房的排查力度,做到一戶不漏、心中有數。
此前,我市已下發通知,要求房管、城管、住建、國土及公安等部門嚴格執行報告制度,一旦發生險情災情,各級部門要在一小時內上報。另外,各街道、社區也都召開了防汛動員會,還配備了雨具、手電、鐵鍬等搶險物資,并組成了臨時搶險小分隊,對社區內汛情及時發現、及時報告。針對一些“三不管”的危房,社區將實行24小時監控,以保障轄區居民住宅能夠安全度汛。
拓展知識:
- 移動電源電路板維修(如何自行修復故障)08-01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