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玉環燃氣灶附近維修點查詢(玉環燃氣灶客服電話)
前沿拓展:
一、
前幾天寫了篇年輕人選擇工作單位的文章,我的建議是如果不覺得自己有過人的天分和運氣,那就踏踏實實的進入體制內,當然前提是得進得去。雖然這種一眼能看到未來的日子很乏味,但如果到了中年會發現,看不到未來的日子才更可怕。
人類是追求確定性的物種,這也是動物的本能。你以為咱們老祖宗愿意離開非洲大草原啊,那不是因為搶不到吃的被趕出來的嗎?遠古人類不會主動的追求詩和遠方,都是被逼無奈才跑路的。但凡有確定性的生存保障,誰愿意背井離鄉啊?
中國歷史曾經有過永嘉南渡、靖康南渡和湖廣填川,近代更有了走西口、闖關東和下南洋,甚至是大逃港和出國潮。雖然有眾多的成功者,但大多數都是歷盡艱辛。這就是創業,是無奈的走入陌生的環境,面對眾多不確定性的打拼。在競爭者不多的時候,投入和產出能成正比,甚至是超額回報。
但隨著競爭增加,風險投入獲得的更多只是風險,再沒有超額回報。在充分競爭的時代,運氣才是創業的主導,其他的一切理念都或許是炮灰里的炮灰!
二、
有人跟我探討,為什么體制內的福利高?民營企業為什么就不能高福利?
我一般有個建議,或者說是思維習慣。就是在想不通一件事情的時候,那就試著擴張維度,放大時間和空間。放大時間就是讓自己穿越到10年20年30年后,看看自己想得到什么樣的生活,會怎么看待今天的選擇。
放大空間就是把問題的范圍擴大,當然縮小也可以。比如說可以把企業想象成一個國家經濟體,然后參照類似的國家來做考量,也可以縮小為一個家庭小組織,或許能想得清楚些。
三、
先可以參照一下北歐國家,看看他們的高福利基礎是什么,為什么能夠實現高福利?
第一點,所有福利國家的規模都不大,在整個世界中的占比相對較小,是小眾國家。其中福利高的最大國家也就是德國和法國了吧,也不過是幾千萬人。其他北歐五國都是幾百萬級別而已,冰島甚至才30多萬人,還沒天通苑人多呢,頂多是個望京。那這種國家要想實現全民高福利,難度至少要比印度小得多吧?
第二點,所有的福利國家,占有資源必定相對多。這其實拿屁股都能想明白,全世界全人類的財富在任何一個時間段都是恒定的,那如果有貧富之分,就一定是分配不公。而如果有的國家或經濟體的福利高,就必定占有了大量且穩定的資源。
蛋糕怎么分當然很重要,但首先一點是要明確蛋糕有多大?如果一大家子只有一小塊蛋糕,那無論怎么公平的分配都是吃不飽,談不上什么福利。所以吃飽的前提就是蛋糕夠大,然后才能去談怎么公平分配。
都說北歐高福利國家的基礎是高稅收,扯淡,得先有高收入才有高稅收的,沒有收入上哪兒去收稅。到阿富汗宣傳高稅收高福利有用嗎,不交稅還吃不上飯呢。
經濟學界一直有個說法,就是如何分蛋糕決定了蛋糕能夠做多大,潛臺詞就是只有相對公平的制度,才能促使財富的增加。這話沒有錯,但這種情況的前提是:要已經明確了生產獲利模式還處在創業階段,所以做大蛋糕很重要。
而這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有的群體就是天生擁有了壟斷的蛋糕。那對于他們來說,并不糾結蛋糕還能做多大,只要不縮小就夠了,這輩子最大的事情就是研究分蛋糕。
總之一句話,要想福利高,首要前提就是錢夠多。不求快速增長,但求穩定不縮小,而且是要有相對壟斷的、競爭小的,別人想搶也搶不走的資源。
四、
這種錢,或者說可供分配的資產吧,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資源壟斷,另一種是高附加值傳統產業的自然發展壟斷。
自然資源很好解釋,比如挪威有石油天然氣,瑞典有金屬和木材,這些都能提供穩定的收入,從而為高福利提供保障。套用到體制內和各種壟斷性企業也一樣,擁有了天然的資源,也就是最穩定的財源,那才能提供高福利。
但實際上這種論斷是站不住腳的,尤其是依靠自然資源,不僅不能長期做到高福利,甚至有可能成為“資源的詛咒”。
沒別的原因,首先資源是有可能枯竭的,其次資源價格是有可能劇烈波動的,第三資源是會被再次壟斷分化的。
資源枯竭,國內的鶴崗玉門就是典型,都是曾經產業發達福利很高的企業型城市,但現在都已經枯竭衰落。今年鶴崗甚至成了第一個“財政重整”的地級市,說白了就是破產重組。這種資源枯竭之后就基本沒有恢復的可能了,什么福利也就煙消云散了。比如小國瑙魯因鳥糞而興旺,也因鳥糞枯竭而連屎都沒得吃了。
資源價格波動,這誰都明白了,石油價格就多次暴漲暴跌。熬得過去就熬著,熬不過去也就大廈將傾。最典型的就是蘇聯,曾經世界超級強權的龐然大物,全世界工農福利的標桿。不能說因為石油而瓦解,但如果石油價格不暴跌,蘇聯政府也不至于被財政壓垮而最終解體。
再次壟斷分化,這其實觀察一下各個資源城市或國家就知道,在這些經濟體內部,一定是少數人壟斷資源分配權,從而極有可能出現極端的兩極分化。都知道山西內蒙的煤炭多,但真到當地去看看,從來都是寡頭壟斷,底層工人分不到什么利益。中東石油國也一樣,必定是頂級家族壟斷,底層分不到什么羹的。
還有一種資源的壟斷分化,那就是被外界勢力所封鎖,從而陷入貧困。最典型的就是委內瑞拉,石油儲量世界第一,但現在已經窮的要向伊朗進口石油了。而伊朗也沒好到哪兒去,兩個國家是純粹的難兄難弟。為什么?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誰讓你有資源,卻又沒有和美國對抗的實力呢,那就只能是別欺負,資源反倒成了災難之源。當然,這次烏俄戰爭又給了兩個國家機會,看能堅持多久了。
所以,任何一個經濟體,包括國家、企業和自家的小作坊,都不能完全依賴于自然資源,更別幻想能長期壟斷。這東西有可能讓你一時爽,但最終卻會成為詛咒。
五、
那福利的經濟基礎到底應該是什么?
其實更穩妥的是第二種,高附加值傳統行業的自然發展壟斷。
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一是高附加值,二是傳統行業,三是自然發展壟斷。
這其實可以從小往大了說,但還是從大往下說吧,這樣最后才能聚焦到個人的生活。
那首先說福利國家,以北歐各國為例,支撐他們福利財政的基礎是什么?人們大多直覺反應都是高科技和金融業。其實都不是,連諾基亞都跌落神壇了,這些充分競爭型企業是經不住市場沖擊的。
而真的看看北歐幾個小國的支柱行業,你會發現似乎沒什么新鮮玩意兒。無非是畜牧業,木材加工業和農業什么的,跟高科技高利潤似乎都不挨邊兒。但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你看不懂一個行業,那或許意味著高風險,或許意味著高門檻,而這些都意味著高利潤。
以畜牧業為例,甚至干脆就是養豬吧。中國一直在“豬周期”里折騰,無法抑制二師兄的作妖兒。但是,作為一個吃豬養豬的大國,實際上中國的利潤率遠遠不如北歐各小國。他們不僅壟斷了優質種豬,而且也壟斷了高端出口。
既然是壟斷,自然就是高利潤,也就是高附加值,比咱們的養殖戶辛辛苦苦忙碌多少年的利潤高多了。但是,羨慕嗎?羨慕,甚至是羨慕嫉妒恨。想學嗎?想,可就是太難了,實在不容易學過來,更不容易趕上。
為什么?
就因為這是傳統行業,而且是自然發展壟斷。
傳統行業代表什么?
代表沒有增量,所有從業者都是在進行存量博弈。蛋糕就這么大,看誰能搶到更多的份額而已。
那什么是自然發展壟斷?
指的是人家的壟斷依靠的是千百年多少代人的傳承,后發型經濟體是幾乎追不上的。
就像種豬,那玩意兒不是跟耗子似的能幾天一窩,而是要經過漫長的培育篩選,這是時間、耐力和運氣的煎熬,所謂的高科技并不起多大作用。中國的養豬企業不是不想追趕和研發,但是這需要時間來摸索,很難在短時間內追得上。
可以這么說,這些先發優勢明顯的行業利潤,才是北歐福利的根基。因為別的經濟體學不來,更趕不上。
比如中國曾經鬧過“三聚氰胺”事件,受害兒童和家庭遭受重大摧殘。但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是中國奶業標準盲目的對標北歐,結果是根本就不可能達到,只好放任奶農造假。而人家為什么能達到?沒別的原因,發展了幾百年,有的是經驗與絕招,你短期內學不來。
現在三聚氰胺是肯定被滅絕了,但是菌群數量超標又嚴重困擾著中國奶企和養殖業。為什么不能學習北歐諸國,想學,學不來啊。這種傳統行業是多少代人的文化模因傳承,短期是根本不可能靠什么科技能趕上的。
當然這也沒什么自卑的,只不過是各國的發展基因不同罷了。中國同樣有他們趕不上的,最前沿的就是袁老的雜交水稻,那是幾十年一代代的培育選拔,真的是幾代人靠“結硬寨打呆仗”用時間熬出來的,全世界根本不可能有國家能趕上。
也就是說,某些傳統行業雖然附加值很高,但只要是做到了先發型壟斷,就不怕別人追趕。于是人家踏踏實實的吃祖宗留下的紅利,這就是福利的經濟支撐。反正人家國家小,有幾個傳統行業就足夠了。
六、
北歐等國為什么不發展高科技?不是不想,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高科技企業確實附加值也高,但全世界誰都沒先發展多少年,沒多少先發優勢。而且既然是科技,那就是能在實驗室靠標準化模仿研發能夠趕上的,甚至是彎道超車的創新。
比如互聯網,哪個企業能說領先幾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后浪把前浪拍在沙灘上的速度太快了,依靠這種行業是大國的優勢,而小國就算是能夠領先,也很可能幾年時間就被超越。
所以,不是北歐等小國不想發展這些,而是實在沒能力,也沒必要去紅海里競爭了。既然找到了自己國家的優勢,那就堅持,傳統未必能賺大錢,但守住這一畝三分地或許更實際。
其實到了北歐等國聊聊就知道,當地的很多年輕人也羨慕中國呢。羨慕中國的風起云涌雄杰輩出,剛畢業沒幾年的或許就億萬身家,就因為的高科技,就因為是前沿,風險大但利潤也高。而他們在北歐小國,既沒有市場也沒有氛圍,只能看著舔舔嘴唇,接著賺自己能賺到的高附加值企業得了。
再比如法國,老牌帝國主義,更曾經是歐洲幾百年的中心,歷史文化就沉淀了眾多的高附加值自然壟斷傳統企業。比如時尚產業,LV香奈兒Dior紀梵希等等,至今乃至之后很長時間仍然會在全世界進行收割。雖然我已經努力抵制他們40多年了,但好像也沒什么效果。
這些企業的附加值高不高?太高了,高到讓人絕對的嫉妒恨。但這沒辦法,文化是需要時間沉淀的,沒什么高科技,就是自然發展的壟斷。這不是說靠雄心壯志和加大投入就能搶占份額的,這就是先發優勢,看著干瞪眼。
所以,知道這些國家經濟體為什么能提供高福利了吧?因為有歷史沉淀的傳統產業,能不斷向全世界進行收割的高利潤行業,而且還不怕被超越,都懶得看你模仿。這些產業無所謂創新,可口可樂甲殼蟲什么的都禁止再創新了,人家不需要研發成本,所謂的研發頂多是打假罷了。但這就是優勢,老祖宗留下的優勢,不服不行。
中國現在這種行業產業還不多,咱們的人口也太多,不夠分的。老祖宗確實留下了很多好東西,比如中餐和中醫中藥等傳統文化,但這需要時間來推廣,需要時間來讓世界接受。甭著急,偉大都是熬出來的,只要自己不放棄,早晚有出頭的一天。
七、
說完國家說企業。
什么企業的福利最好?“低發展速度”的,甚至是不發展的,就是吃老本兒的。不理解嗎?那舉幾個例子就知道了,這種企業規模都不大,以德國為代表,也是支撐福利國家的重要因素。
比如伍爾特公司,在社會上寂寂無名的隱性冠軍,多少代人就生產螺絲螺母。不擴張也沒什么高科技,但就是專注于這一個小眾行業,全世界的關聯企業卻都要從他們家采購。上到太空衛星,下到高端自行車,人家就是一招鮮吃遍天。
這種企業只是德國最多而已,其實各國都存在。比如中國順德的某家企業,幾十年就生產一個玩意兒,琴鍵開關,就是電扇上常用的那東西。全中國全世界的專利幾乎都在這個小廠里,人家不擴張也沒什么太多研發了,只打假就足可以穩穩的賺取利潤,福利自然差不了。
為什么這開關企業不擴張,因為沒有增量市場了。他的上游企業就剩下幾個巨頭,基本上都在順德周邊,幾十年采購的都是他家廠子的東西。現在是小企業再想進入不可能了,投資不起也搶不到市場。大企業再想進入也不可能了,投資太大犯不上。所以這種隱形冠軍在前期市場搏殺中占據了生態位之后,優哉游哉的享受著福利。
講個笑話,前些年中國突然流行一篇文章,爆火,大意是:中國能造衛星火箭,但卻造不出個圓珠筆鋼珠兒。還記得這件事嗎?引發了無數鍵盤俠恨國黨無腦噴的狂歡,一時間甚囂塵上。
其實但凡拿屁股想想都知道這句話是扯淡,既然能造衛星火箭,那有可能造不出個小鋼珠兒嗎?這又不算高科技,無非就是普通的精密機械而已。這就相當于說華為,能制造高端手機,但卻生產不出潑婦罵街用的小喇叭。其實是人家造不出來嗎,那是TM的看不上。
之后的事情就有些讓人哭笑不得了。高層也注意到了這些輿情,可能是為了平息輿論吧,總理發話了,讓太鋼集團當成政治任務研發一下圓珠筆頭兒。太鋼不愿意啊,高射炮打蚊子,實在是犯不上。但既然有這么多的恨國黨,又有鍵盤俠跟著起哄,不扇他們幾個大嘴巴又似乎不太合適。那就滿足一下求虐一族的“斗M”訴求吧,誰讓鍵盤俠們是心理變態呢。
于是,太鋼硬著頭皮研發出來了,但這煉鋼爐不是家里的燃氣灶,不能隨便停火,否則損失巨大。那就只能生產一批唄。但好像也就生產了幾爐子,因為全球的需求量都不大,不夠中國這種大型鋼企三天的產量。那結果是什么?只能低價傾銷,否則也賣不出去,于是把曾經被恨國黨吹上天的日本鋼珠企業打擊的差點兒破產。
估計日本小企業心里恨透了:你們這堆中國的漢奸賣國賊,老子招你們惹你們了,用的著你們丫替我瞎吹牛逼嗎?好容易幾代人找到這么個大公司看不上小公司干不了的夾縫兒,結果讓你們還給吹完蛋了。
所以,據說是從此之后,日本這些所謂的匠人小企業都嚴格封鎖消息,再也不許對外宣傳,就怕中國公知恨國黨們幫他們吹牛逼,這玩意兒痛快嘴了之后真要命啊。
所以,能理解這些“隱形冠軍”為什么能生存,而且生存的不錯了吧?就是因為他們的產品沒有市場增量,也不用什么太過分的研發。更重要的是,正好占據了大公司看不上,小公司干不起的生態位。定位很重要,提前占位更重要。
比如前面說的德國螺母,只要中國或美國以國家之力高投入,什么扯淡的螺母都能生產出來。但是實在沒必要,獅子逮耗子,不夠塞牙縫的還耗費體力,實在不劃算,這才給他們留出了生存空間。畢竟工業和時尚業餐飲業什么的不同,沒什么文化的追求,就看值不值得競爭而已。
拜托公知恨國黨們,別再替外國某些產品吹牛逼了,人家躲在夾縫里瑟瑟發抖呢。包括芯片,之所以中國過去不過分研發,那是因為沒必要。主要是這玩意兒迭代太快,追著費勁還賺不著錢。結果美國非得較勁,拿著放大鏡找了半天,就找到這么一個能卡中國脖子的,那就是逼著中國自主研發了。
而且還不湊巧,或者說是湊巧了,正好趕上芯片技術已經達到物理極限,在基礎物理不突破的情況下,誰也不可能繼續迭代進步了。那就等著中國趕超唄,反正前邊已經誰都沒路了,這是中國的強項,恨國黨鍵盤俠也吹不了幾天了。
小結一下吧,如果要成為高福利的企業,就得占據生態位,找到低發展速度的行業,讓自己處在大的看不上,小的玩兒不起的狀態,優哉游哉的做隱形冠軍。這就像北歐的奶企,中國舉全國之力不是不能達到,畢竟也沒什么傳統文化的品牌。但是這行業利潤在國家看來太小了,實在犯不上消耗國力去折騰。既然沒被鍵盤俠吹的過分,那就讓企業們自由競爭吧。
八、
最后說兩句個人,如何讓自己家庭實現高福利,其實也就是多賺錢,賺穩定的錢?
其實我也不知道,或者說只知道很多道理,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前些年我也算占據了個生態位,就因為經常吃飽了沒事兒的到處看小區,腦子里也就記下了各個樓盤的信息。所以在那些年,我經常被新樓盤請去幫著定價。未必賺到多少錢,但蹭吃蹭喝也挺好的。
但這種狀況不穩定,雖然沒什么競爭者,政府卻搶走了我的生意,都改成限價銷售了。那各個新樓盤也就用不著定價了,只專心致志的研究怎么偷工減料就行了。所以像我這之前的本事也就沒用了,再也無法蹭飯吃。
但也算有點兒用,這不寫點兒東西發網上也算占了個生態位嗎。附加值現在還沒得到體現,主要是還犯不上賺小錢兒,一旦有了追求,那碼字的成本不高,得到的全是收益。再一個就是這個市場的發展速度真不大,看上去有無數人在寫作,其實沒幾個能賺到錢的,競爭也就并不算多激烈。
當然,這也是因為頂尖兒的寫手拿走了絕大部分份額,后邊的反正也賺不著,索性也就不折騰了。畢竟寫東西屬于自然發展形成的優勢,靠什么高科技在目前都很難形成效應。
對于普通人或普通家庭來說,偉大或許都是熬出來的。就像昨天和老同事聚會,竟然拉著去了“小胖包子”,熟悉的味道,30年沒變。我可能是小胖包子最早的吃主兒,從他們的纜桿市店吃到了磁器口興隆街光明樓沙子口,直到后來全北京開連鎖。
大概在1994年前后,他們在纜桿市菜站后面賣包子,3毛錢一個9毛錢一兩,那會兒我就對著電視里的肯德基新聞跟他們聊加盟,老板跟看傻子似的斜著眼瞅我。后來他們在磁器口豆汁店旁邊的友合飯館承包早點攤兒,這已經是1996年左右了,我又問他們為什么不搞加盟?老板還是挺橫的一句話,你掏錢啊?
當時我沒搭茬兒,現在后悔了,早知道就投資點兒了,到現在指不定翻成多少錢了。不過當時河南老板也很實在的說了一段話,大意是:我們這種小店兒沒秘密,就是肉好,然后就是熬著,指不定熬到哪天買賣就好了……
或許這就是家庭作坊的福利來源,熬著,熬成不可替代的品牌。熬到讓大企業懶得競爭,小作坊也競爭不過的狀態。哈爾濱有很多的這種小蒼蠅館子,一家店不擴張,臟兮兮的環境,口味也未必有多好。但就是占了這么個生態位,熬出了多年的積累,讓別人犯不上也很難來競爭。
九、
快速發展是新產業新行業新企業的發展之道,也是風潮。但實際上,福利好且穩定的企業,幾乎都是傳統行業,他們占據了慢速發展的生態位,不求激進也沒辦法追求,被迫的安靜當個美男子。
在這競爭亂世怎么做到高福利?不競爭,只熬著,資歷與經驗反倒成了最大的優勢。有人說超越互聯網高科技我相信,但如果說超越法國奢侈品、德國小螺絲和北歐的傳統養殖業,再或者超越胡同里的小館子,很難很難。
僅供參考。
關注“章哥說買房”公眾號,有房產相關問題,點擊“免費咨詢”私信提問即可。拓展知識:
- 移動電源電路板維修(如何自行修復故障)08-01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